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doc_第1页
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doc_第2页
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姜灶中学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主备人:杨小平 审核人:瞿建东 2011年8月一、导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及特点(2)明确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及对细胞生活的意义2、能力目标:(1)学会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理,归纳概念的方法;(2)提高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探索使用图表描述生理活动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合作,踊跃发言,在交流中建立自信心。(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严密分析的习惯,在发现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2)图表数据的解读2、教学难点:(1)主动运输(2)图表数据的解读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模块一:被动运输活动一:(1)、自由扩散: 当: 细胞外O2的浓度 细胞内O2的浓度 或者 细胞外CO2的浓度 细胞内CO2的浓度细胞外细胞内活动二:(2)、协助扩散:当:葡萄糖跨红细胞膜时 细胞外细胞内结论:各自定义模块二:主动运输: 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时:细胞外细胞内结论:定义根据物质的三种跨膜方式的特点,如是否顺逆浓度梯度、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消耗能量。反馈测导:填表运输方式运输物质运输方向 (浓度梯度)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能活动三、请绘出下列曲线图(1)自由扩散:O2跨红细胞膜时的运输速率:浓 度差1.5mmol/L3mmol/L4.5 mmol/L6 mmol/L7.5 mmol/L9 mmol/L速 率81524303131物质运输速度浓度差物质运输速度浓度差结论:物质的运输速度与物质浓度差成_关系,自由扩散过程只受_影响(2)协助扩散: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物质的运输速度与物质浓度成_关系,协助扩散过程物质运输速度受_限制(3)主动运输:物质运输速度浓度差 在一定范围内,物质的运输速度与物质差成_关系,超过一定的物质浓度范围,物质运输速度_。活动四:1、K+和Mg2+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2、Na+和Cl是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细胞的。引导:以上四种离子细胞膜内外的浓度差较大,细胞只有通过主动运输才能维持这种状况模块三:生物膜对大分子的转运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多核苷酸、多糖、胆固醇与脂蛋白形成的颗粒等,很难直接穿过细胞膜。这些物质通过与膜上某种蛋白的特异亲和力而附着于膜上,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将附着物包在里面,然后分离下来形成小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个过程称为内吞作用。吞噬泡或吞饮泡一般与细胞质内的溶酶体融合,逐步将吞进的物质消化分解。与内吞作用相反,有些物质通过形成囊泡从细胞内部逐步移至细胞表面,囊泡的膜与细胞膜融合,将物质排出细胞。这个过程称外排作用。内吞作用与外排作用属于主动运输,因为它们与其他主动运输一样,也需要能量供应。有实验证明,如果氧化磷酸化被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就会停止,如果是糖酵解被抑制则无阻碍作用。内吞与外排作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细胞摄入的或分泌的大分子被收入在小囊泡中,而不与细胞中其他大分子或细胞器混合。小囊泡快速地大规模地形成和融合,是所有真核细胞的特征之一。大分子物质通过内吞作用进入胞内,是通过受体分子介导的。首先,大分子结合到细胞表面特定的受体上,受体所处的细胞膜称为有被小窝。大分子与受体结合后,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并最终从膜上脱落下来形成小囊泡,由于受体与大分子特异性结合,加之膜内陷与形成囊泡的速度极快,囊泡中含有的胞外液非常少。细胞内合成的一些大分子若需转运到细胞外,首先包裹在囊泡中,然后转移到细胞膜并与细胞膜融合,囊泡中的物质排出细胞外,组成囊泡的膜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胞外基质中的糖蛋白就是通过这种途径运到胞外的。对于一些特殊的细胞,它们分泌的产物如激素、神经递质等,也是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