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化基本知识及日常维护.doc_第1页
磷化基本知识及日常维护.doc_第2页
磷化基本知识及日常维护.doc_第3页
磷化基本知识及日常维护.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铂锶特工贸有限公司(专业生产表调剂)昆山办 地址: 昆山市前进东路1008# 邮编:215300联系人:左言林 电话0512-57705856(TEL&FAX)磷化基本知识及日常维护一、磷化的用途二、磷化基本原理三、磷化的分类及应用四、磷化浓缩液的配制方法五、磷化工作液配制及维护方法六、磷化工作液参数的检测方法七、劳动保护八、磷化常见异常及解决方法(涂装类为例):一、磷化的用途磷化表面处理主要有三大应用:(一)涂装领域、(二)防锈领域、(三)金属变形领域。磷化表面处理使用的产品主要有:磷化剂、脱脂剂、除锈剂、钝化剂、各种添加剂、表调剂、中和剂、促进剂等。二、磷化基本原理磷化皮膜处理是基于钢铁(锌、铝等)件在含有H3PO4、Zn2+、NO3-等离子组成的磷化液中,在钢铁件表面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通过磷化处理,可在钢铁件表面生成Zn2Fe(PO4)22H2O、Zn3(PO4)22H2O的结晶物质,这就是磷化皮膜的最主要成分。磷化皮膜可起到防锈、润滑、增强与涂料的结合力,提升涂料的防腐能力等作用。主要化学反应式如下:H+H2PO4-+Zn2+Fe+OmZn2Fe(PO4)22H2O+nZn3(PO4)22H2O+FePO4(沉渣)为了得到品质优良的磷酸盐皮膜,钢铁在磷化前需进行表面清洁处理(除油、除锈)是非常必要的。在低温、常温磷化时,磷化前进行表面调整可显著提高皮膜质量,并可大大缩短磷化时间,提升前处理线产能。三、磷化的分类及应用按反应的温度进行分类,磷化主要分为高温(大于80)、中温(6080)、低温(3555)和常温(小于35)四大类。高温磷化:应用于金属变形及防锈中温磷化:主要应用于防锈及金属变形,部分也用于涂装领域低温磷化:一般应用于涂装领域,极少数用于防锈及金属变形常温磷化:应用于涂装领域随着环保、节能的要求不断提高,磷化厂商不断改进配方,使温度不断降低。四、磷化浓缩液的配制方法以常规锌系手工配制为例:1、 按配方比例称好氧化锌加入反应容器内,加入适量的水(要记录重量),搅拌均匀成糊状 2、 按配方比例称好磷酸,缓慢倒入反应容器内,边加边搅拌3、 按配方比例称好硝酸,缓慢加入反应容器内,边加边搅拌4、 待氧化锌基本溶解后,依次加入其他成分,边加边搅拌5、 按配方加入剩下份量的水,搅拌均匀6、 待浓缩液冷却至常温后,测量其比重7、 用塑胶桶分装8、 按配方比例称好磷酸,倒入反应容器内(说明:1、如反应为机械搅拌,磷酸、硝酸、水加入搅拌后,再加入氧化锌粉体,最后加入其他成分。2、如配方中含有氢氧化钠,必需用水充分溶解,且浓缩液待所有成分基本溶解后,最后加入,充分搅拌使其溶解。)五、磷化工作液配制及维护方法1、 槽液的配制(以PT-838为例)若配制1000L槽液,先在槽中加入700800L水,再加入50KG配槽液A,并将水稀释到1000L搅拌均匀,测量其游离酸和总酸度,加入适量的中和剂D(一般为5KG左右),搅拌均匀,使其溶解,调整酸度在工艺范围之内;使用前在槽液中加入12KG的促进剂C,搅拌均匀,测定促进剂在工艺范围之内即可使用。重要说明:一般低常温磷化剂分为:A剂(配槽剂)B剂(补充剂)C剂(促进剂)D剂(中和剂)其中:A、B剂随配方不同而不同,同一厂商C剂和D剂的配方是相对固定的。C剂一般由30%的亚硝酸钠组成(30KG亚硝酸钠+70KG水),D剂一般为20%的氢氧化钠(20KG氢氧化钠+80KG水)。2、 槽液的维护调整(1) 由于连续生产,溶液的浓度会逐渐降低,因而,在生产前或生产中需要测定酸度及促进剂的点数。(2) 当总酸度低时,应加补充液B,每提高总酸度1个点,1000L槽液应加补充液B 2KG,同时游离酸度也上升0.15点。(3) 当游离酸度低时,应加补充液B,每提高游离酸度0.1个点,1000L槽液应加补充液B1.2KG,同时总酸度也上升0.6点。(4) 当游离酸度高时,应加中和剂D,每降低游离酸度1个点,1000L槽液应加中和剂D 2.1KG或0.42KG氢氧化钠(须先用水溶解),同时总酸度也下降1点。(5) 促进剂点低时,呈现出磷化膜发黄或不上膜,则需补充促进剂C,每1000L槽液加1KG促进剂C,可提高23点。(6) 促进剂点太高时,磷化膜发蓝,金属表面被钝化,可使槽液静置一段时间让其自然消耗,待指标在范围中时,再进行工件的处理。(7) 当总酸度偏高时,已影响质量,加水稀释再调游离酸度。(8) 生产中不断产生磷酸铁沉渣,应定期清理。(9) 当液面低,应补加清水,每补加100KG水应加5KG配槽液A,中和剂0.5KG。(10) 表调应及时补充,太低结晶膜易粗,或磷化不上。(11) 生产较长时间后,槽液各项指标都在范围之内仍做不好,说明槽液已老化,这时槽液应更换。六、磷化工作液参数的检测方法1、 一般检测磷化液的总酸度(TA)、游离酸度(FA)、促进剂浓度。2、 检测方法:(1)总酸度(TA): 取磷化槽液10ml,加入250ml的锥形瓶中并加入50ml纯水,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用0.1摩尔每升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直到溶液变为粉红色,所消耗NaOH标液的毫升数即为总酸度的“点”数。(2)游离酸度(FA): 取磷化槽液10ml,加入250ml的锥形瓶中并加入50ml纯水,加入2-3滴溴酚蓝指示剂,用0.1摩尔每升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直到溶液变为蓝色,所消耗NaOH标液的毫升数即为游离酸度的“点”数。(3)促进剂浓度: 将磷化槽液加入发酵管内,加入2-3g氨基磺酸,且上下振动后,静置2-3min,此时产生的气体量度(刻度数)表示促进剂的浓度。1刻度即为1“点”。七、劳动保护由于磷化液的原料硝酸、烧碱等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磷化浓缩液配制时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的热能,并可能导致反应液沸腾,因此,配制浓缩液及搬运原料时必须戴上劳保用品。工作场所应有足够的通风条件。劳保用品包括:塑胶防护服、劳保眼镜、耐酸碱手套、耐酸碱塑胶靴等。八、磷化常见异常及解决方法(涂装类为例):序号异常现象原因解决方法1皮膜发黄不上膜1、 游离酸过高2、 促进剂太低3、 表调剂失效或过低1、 补加中和剂2、 补加促进剂3、 更换或补加促进剂2皮膜发蓝不上膜促进剂浓度过高1、 先稀释槽液后补加浓缩液调整酸度2、 将槽液放置一段时间后使用3膜太厚1、 总酸度过高2、 温度过高3、 磷化时间过长1、 稀释槽液2、 降低温度3、 缩短磷化时间4膜上有少量结晶1、 配槽时升温过快,槽液体系失去平衡2、 游离酸过低1、 适当控制升温速度2、 提升游离酸,严格控制酸比5皮膜太粗1、 表调效果太差2、 游离酸过高3、 总酸度过高4、 温度过高1、 补加或更换表调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