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检 索 号37-XH18151E02K-P0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 批 稿)项目名称: 临沂苗庄110kV输变电工程 建设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编制单位: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编制日期: 2018年07月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临沂苗庄110kV输变电工程建设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临沂供电公司法人代表张晓华联系人沈宏奇通讯地址临沂市金雀山路130号联系电真/邮政编码276003建设地点站址:兰山区白沙埠镇小安子村南,小安子村西市政道路东侧、水渠北侧;线路:临沂市兰山区境内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电力供应/D4420占地面积(m2)变电站占地约3127绿化面积(m2)/总投资(万元)455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2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0.4%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9年工程规模及内容:1 工程规模临沂苗庄110kV输变电工程包括苗庄110kV变电站工程和原太茶埠线开断进110kV苗庄站的双回电缆线路。本工程建设规模见表1。表1 本工程建设规模表项目规模苗庄110kV变电站主变规划350MVA总体布置主变户外,配电装置户内GIS110kV进线规划2回电缆线路线路双回地下电缆0.2km导线型号电缆采用YJLW02-64/110-1630mm2型本次环评规模:变电站和线路均按规划规模进行评价。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 满足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的需要苗庄110kV输变电工程主要满足供电需要,该区目前主要由110kV白沙埠站、茶山站供电,供电半径过大,且110kV白沙埠站2017年已接近重载运行。随着高铁站附近工厂的逐步转移,该片区建设项目不断投产,片区负荷增长迅速。因此,为满足该片区安全、可靠的供电和负荷不断增长的需求,亟需建设110kV苗庄变电站。2.2 优化网架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苗庄站建成投运后,向东向北新出四回线路,与茶山十三线、二十四线、二十二线、二十三线联络,增强茶山站东部网架结构;向西配出双回线路,分别与半程二线和茶山十六线建立联络,转接半程二线部分负荷,解决半程二线重载问题;向南新出双回线路,与白沙埠站建立联络,转接白沙埠站北部负荷,解决白沙埠站重载问题,同时满足苗庄工业园区和高铁新区新增用电需求新增负荷用电需求。综上所述,为满足苗庄片区负荷迅速增长的需求;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加强10kV网架结构,建设110kV苗庄站是必要的。3 工程概况3.1 变电站概况3.1.1 站址概况苗庄站站址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小安子村南,小安子村西市政道路东侧约15米至60米、水渠北侧约30米到120米范围内(站址处坐标为N35.231270 E118.427679)。站址区域地理位置示意图见附图1。站址现状为空地,站址东侧为空地;站址南侧为小树林和空地;站址西侧为市政道路;站址北侧为空地。变电站周围环境状况见附图2。3.1.2 工程建设方案(1)主变容量及台数:规划350MVA变压器,电压等级为110/10kV。(2)电气接线:110kV规划进线2回,采用扩大内桥接线,由电缆进线;10kV规划出线36回,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3)主要电气设备选择:110kV配电装置户内GIS布置。10kV配电装置布置在10kV配电室内,采用户内铠装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双列面对面布置。10kV电容器采用框架式低压电容器装置,布置在配电装置楼一层。(4)无功补偿:无功补偿规划安装3(4.8+3.6)Mvar。(5)总平面布置:站区围墙内占地面积约3127m2,南北向长约84.5m,东西向长约37.0m。本站为半户内站,除主变外,110kV、10kV配电装置及10kV无功补偿装置均为户内布置。变电站大门朝西。事故油池布置于站址东南侧,容量为20m3。变电站平面布置示意图见附图3。(6)综合自动化系统:按无人值班要求设计,采用微机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3.2 线路概况3.2.1路径方案自站南侧110kV原太茶埠线#37杆西新立电缆终端塔处,开断110kV该线路,改双回电缆下地后向北敷设0.2km进110kV新建苗庄站。本工程线路路径示意图见附图4,线路沿线情况见附图5。3.2.2电缆及电缆沟本段双回电缆路径0.2km。其中桥架敷设过水沟0.02km,其余采用沟保护直埋敷设0.18km。新建沟保护直埋段,电缆保护沟净空尺寸1.0m1.0m,壁厚0.37m,垫层0.2m,埋深0.7m。素混结构,上覆盖板。电缆采用ZC-YJLW02-64/110-1630型电力电缆。图例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监测点位 无线电干扰监测点位新建线路已运行的开断线路4 评价等级、评价因子、评价范围和评价重点4.1 评价等级(1)电磁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24-2014),本工程变电站为110kV交流户外式变电站,变电站的电磁环境为二级评价;输电线路为交流110kV地下电缆,该电缆线路的电磁环境为三级评价。(2)声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本工程建设地点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2类地区,声环境敏感点的噪声增量小于3dB(A)且受影响的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本次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二级。(3)生态环境输电线路工程为“点(架空)线”工程,不砍伐线路通道,工程实际扰动区域为点状分布,占地范围小于2km2,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11)中的相关规定,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4)地表水本工程输电线路运行期无废水产生;变电站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产生量远小于200 m3/d,经化粪池处理后不外排。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 93),本工程水环境影响评价以分析说明为主。4.2 评价因子(1)施工期评价因子施工扬尘、施工废水、等效A声级、施工固体废物、生态影响。(2)运行期评价因子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等效A声级、污水、固体废物。4.3 评价范围(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变电站:变电站围墙外30m范围内区域;输电线路:电缆管廊两侧边缘各外延5m(水平距离)。(2)噪声变电站:厂界噪声围墙外1m,环境噪声围墙外30m范围。(3)生态变电站:变电站围墙外500m范围内区域;输电线路:电缆管廊两侧边缘外各300m内的带状区域。4.4 评价重点评价重点在施工期为生态环境影响,在运行期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本工程变电站及线路周围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区。变电站和线路评价范围内无主要环境保护目标。6 编制依据6.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修正,2016年9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稿,2018年1月1日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修订,2011年3月1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正,2015年4月24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15年修正,2015年4月24日起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修正,2016年11月7日起施行)(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2017年10月1日施行)(10)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2013年5月1日起施行)(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2018年修正,2018年4月28日起施行)(12)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39号,2011年第二次修订,2011年1月8日起施行)(13)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0号,2011年修改,2011年6月30日施行)(14)山东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条例(第十一届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2011年3月1日起实施)(15)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第九届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2001年修正,2001年12月7日起实施)(16)山东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第十二届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2014年5月1日起施行)(17)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9号,2016年修订,2016年8月1日起施行)(18)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划(2016-2020年)(鲁政字2016173号,2016年8月15日)6.2 评价技术标准、导则及规范(1)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5)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XG1-2013)(6)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8)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工程(HJ 24-2014)(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1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 93)(1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15)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 681-2013)(16)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19-2009)(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6.3 有关的工程资料(1)临沂苗庄11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项目委托书7 产业政策符合性本工程变电站及110kV线路工程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中鼓励类项目“四、电力 10.电网改造与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根据临沂电网“十三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展望、临沂市县域电网“十三五”发展规划,本工程为临沂电网规划中项目,是符合电网规划要求的。8 选址选线的合理性分析本工程拟建站址靠近负荷中心,满足电力送出条件,站址交通方便,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符合建站要求,站区内不压覆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亦未发现古迹及可保护文物。站址及线路已避开居民区等环境保护目标。站址及线路附近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无重要无线通讯设施、机场等。变电站选址及线路路径符合规划要求,已取得当地规划部门原则同意的意见(见附件)。因此,本工程选址选线是合理的。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无- 9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本工程站址和线路位于临沂市兰山区境内。兰山区地处鲁中南山地的南缘和临郯苍冲积平原上,地貌以平原为主,丘陵次之。新生代第四系地层境内出露较齐全,广泛分布于丘陵谷地、沂河沿岸的平原地带。兰山区境内大小山峰10余座,均为沂蒙山脉余脉。兰山区地表水年径流量近2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利用2.3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均总储量6.2亿立方米,可采量1.7亿立方米。域内拥有水面36平方公里,有沂河、祊河、涑河、柳青河、孝河、陷泥河等大小河流10余条,均属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兰山区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790920毫米。历年平均气温13.3。日照时数为2357.5小时。无霜期平均202天。社会环境简况: 兰山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临沂市境中部,地处东经1180611820,北纬35033523。周围与5个县、区相邻。东隔沂河与河东区相望,西邻费县,南接临沂高新产业开发区、罗庄区,北连沂南县。总面积817.58平方公里。兰山区辖7镇4街道1个省级工业园区,322个村社区,面积83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32.5万,流动人口80万。兰山区区位优势优越,327国道、205国道、206国道和数条省际干道纵横交织。京沪高速公路、日东高速公路、兖石铁路纵横穿越。距临沂飞机场3公里,距日照港150公里、岚山港110公里。2017年兰山区生产总值925亿元,增长7.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1亿元,同口径增长12.4%;固定资产投资678亿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1亿元,增长9.6%;进出口总额175亿元,其中出口额110亿元,增长25.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增长8%。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由山东省波尔辐射环境技术中心对站址周围及线路附近的电磁环境、声环境进行了现状监测。1 监测仪器及内容1.1 监测仪器主要监测仪器及相关性能指标见表2。表2 监测仪器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设备编号测量范围检定/校准证书号有效期至1NBM550电磁辐射分析仪JC02-03-2015频率5Hz32kHz电场0.14V/m100kV/m磁场0.8nT31.6mTXDdj2018-21362019.4.152AWA6228噪声分析仪JC10-02-2014频率10Hz20kHz量程26 dB(A)127dB(A)F11-201812722019.4.101. 2 监测方法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噪声的监测方法见表3。表3 监测方法项目监 测 方 法工频电场工频磁场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 681-2013)噪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3 监测点布设、监测时间与条件本工程监测点位布设、监测时间及条件具体情况见表4,监测布点示意图见附图3、附图4。表4 本工程监测情况表监测项目名称监测点位布设监测时间及气象条件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站址中心处布设1个监测点位,线路空地处布设2个监测点位2018年5月28日(昼间:晴、风速1.41.5m/s、温度3031、湿度2526%)(夜间:晴、风速1.31.4m/s、温度2324、湿度3637%)噪声站址四周每侧在中间位置各布设1个监测点位2 项目建设区的电磁环境、噪声环境现状2.1 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结果本工程的工频电场强度及磁感应强度监测结果见表5、表6。表5 本工程站址的工频电场强度及磁感应强度监测结果工程名称监测点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T)苗庄110kV变电站拟建站址处15.3460.0466由现状监测结果可见,站址处工频电场及磁感应强度分别为5.346V/m,0.0466T,分别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规定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100T。表6 本工程线路沿线的工频电场强度及磁感应强度监测结果工程名称监测点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T)线路工程水渠北侧的电缆空地处#15.4580.0434水渠南侧的电缆空地处#25.2830.0458由现状监测结果可见,线路附近工频电场及磁感应强度分别为5.2835.458V/m,0.04340.0458T,分别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规定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100T。2.2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本工程的声环境现状值见表7。表7 本工程站址的噪声监测结果 单位:dB(A)工程名称测点位置昼间夜间苗庄110kV变电站站址东侧144.240.5站址南侧244.340.4站址西侧344.240.6站址北侧444.140.4变电站厂界处噪声昼间为44.144.3dB(A),夜间为40.440.6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的要求。评价适用标准评价适用标准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频率50Hz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电场强度为4kV/m,磁感应强度为100T。噪声:变电站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60dB(A)、夜间50dB(A))。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总量控制指标无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扬尘、废水、噪声、固废、生态影响施工期工频电场、磁场、噪声、废水、固体废物运行期工频电场、磁场、噪声110kV苗庄变电站110kV线路10kV线路主要污染工序及污染防治措施1 运营期1.1 污染因素分析1.1.1 电磁环境变电站内的开关操作、高压线以及电气设备附近,因高电压、大电流而产生较强的电、磁场。输电线路在运营期间因高电压、大电流而产生电、磁场。1.1.2 噪声变电站的主变压器是噪声主要污染源。1.1.3 废水变电站设计为无人值班变电站,控制采用微机监控系统,废水来源于巡检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1.1.4 固体废物变电站在运行期间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巡检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变电站采用免维护铅酸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蓄电池退运时产生废旧蓄电池。在设备事故或检修时,有可能造成变压器油泄露,如果泄露外环境则可能造成污染。1.2 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1.2.1 电磁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在变电站选址和线路路径选择时,充分考虑了当地规划和环境要求,变电站和线路已避开居民区等环境保护目标。(2)变电站配电装置采用户内GIS布置,对工频电场有较好的屏蔽作用。1.2.2 噪声防治措施(1)在设备招标时,对主变等高噪声设备有噪声级的要求,主变噪声不大于60dB(A)。(2)本工程将主变布置于变电站中心,利用配电装置楼和防火墙的阻隔能起到一定的降噪作用。1.2.3 废水防治措施变电站在运行期间生活污水产生量很少,站内设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处理后不外排,由环卫部门定期进行清运。1.2.4 固体废物防治措施变电站固体废物产生量很少,站内设垃圾收集箱,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变电站采用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废旧铅酸蓄电池退运后,统一交由有处置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处置过程中严格执行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19-2009)的相关要求,对当地环境无影响。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废变压器油属危险废物(HW08),废变压器油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专门回收处理,不外排,对当地环境无影响。2 施工期2.1污染因素分析2.1.1 扬尘在整个施工期,扬尘来自于开挖土方、材料运输、装卸和搅拌等过程,如遇干旱无雨季节扬尘则较为严重。运输车辆行驶也是施工场地扬尘产生的主要来源。2.1.2 噪声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挖土填方、土建、钢结构及设备安装调试等几个阶段,主要噪声源有挖土机、混凝土搅拌机及汽车等。施工机械一般位于露天,噪声传播距离远、影响范围大,是重要的临时性噪声源。2.1.3 废水施工期废水包括施工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其中生产废水主要为设备清洗、进出车辆清洗和建筑结构养护等过程产生;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于施工人员的生活排水。2.1.4 固体废物施工期间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2.1.5 生态环境影响拟建站址现状为空地,站址建设对区域植被的影响很小。线路工程施工期间新建电缆施工时,在土方开挖、堆放、回填时使土层裸露,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周围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周围无珍稀植物和国家、地方保护动物。项目建设对当地植被及生态系统的影响轻微。2.2 污染防治措施2.2.1 扬尘对干燥的作业面适当喷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减少扬尘量。将运输车辆在施工现场车速限制在20km/h以下,运输沙土等易起尘的建筑材料时应加盖蓬布,并严格禁止超载运输,防止撒落而形成尘源。运输车辆在驶出施工工地前,必须将沙泥清除干净,防止道路扬尘的产生。2.2.2 噪声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并注意维护保养。混凝土连续浇注等确需夜间施工时,应征得当地环保部门的同意。2.2.3 废水在施工区设立临时简易储水池,将设备清洗、进出车辆清洗和建筑结构养护废水集中,经沉砂处理后回用,沉淀物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2.2.4 固体废物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应集中堆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指定地点进行集中处理。施工期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箱,以便分类收集,以免对周围环境卫生造成不良影响。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运至相关部门指定弃渣处置点。2.2.5 生态环境(1)选址选线 本工程选址选线时,附近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 选址选线时,尽可能靠近道路,改善交通条件,方便施工和运行,缩短临时施工道路和牵张场地的长度,减少扰动地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2)施工组织 制定合理的施工工期,避开雨季施工时大挖大填。所有废水、雨水有组织的排放以减少水土流失。对土建施工场地采取围挡、遮盖的措施,避免由于风、雨天气可能造成的风蚀和水蚀。 合理组织施工,尽量减少占用临时施工用地;电缆开挖过程中,严格按设计的型式等要求开挖,尽量缩小施工作业范围,材料堆放要有序,注意保护周围的植被;尽量减小开挖范围,避免不必要的开挖和过多的原状土破坏。 施工临时道路和材料堆放场地应以尽量少占用耕地、农田为原则,道路临时固化措施应在施工结束后清理干净,并进行复耕处理。施工完毕后,及时清理施工场地,进行翻松征地,恢复其原有土地用途。(3)施工中采取的生态恢复措施在变电站区,主要采取的生态措施有: 施工期采用表土(熟土)剥离保存、彩钢板拦挡、防尘网、运输车辆加盖篷布、未硬化道路经常洒水减少扬尘等临时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降低生态影响。 基建完成后进行土地整理,整地深度约0.4m。场地平整后进行硬化或铺设碎石地坪,防止水土流失。在线路区,主要采取的生态措施有: 施工期采用表土(熟土)剥离保存、防尘网、运输车辆加盖篷布、施工便道洒水减少扬尘等临时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施工中的余土就近集中堆放,待施工完成后熟土可作复植绿化用土,土质较差的弃土可以平铺地势低洼处自然沉降,并在其上覆熟土,撒播栽种灌草类,培育临时草皮。 线路电缆施工时,尽量减小开挖范围,避免不必要的开挖和过多的原状土破坏,以利于水土保持。弃土运至指定地点堆放。运送弃土的车辆应加盖蓬布,并禁止超载运输,防止风吹及撒落而形成扬尘。环保投资本工程环保投资估算见表8。表8 本工程环保投资一览表序号措施费用(万元)1储油坑2.02事故油池7.03植被恢复等措施11.0合计20本工程估算投资455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0万元,占总投资的0.4%。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扬尘TSP微量微量水污染物生活污水BODCODSS少量经处理后不外排电 磁变电站设备及输电线路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工频电场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 100T工频电场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 100T固体废物工作人员及站内废物生活垃圾及站内清洁废物偶尔产生定期清运变压设备废旧蓄电池退运时产生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变压设备废变压器油事故产生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噪 声变电站运行噪声源主要来自于主变压器等设备,源强不大于60dB(A),采取措施后,厂界噪声达标排放。其他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另附页)输变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项目的运行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甚微。变电站施工活动对地表土壤结构造成破坏,如碎石或建筑材料的堆放及施工人员、机械的践踏破坏原有土壤结构,此部分占地植物生长环境永久改变。施工活动对地表土壤结构会造成一定的破坏,一定程度上改变植物生长环境。输电线路为点线工程,所以清除的植被及影响的植物种类数量极微,对本线路经过地区的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大的影响。施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暂时的,施工期间采取相应措施,可减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环境影响分析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1 电磁环境影响分析1.1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分析变电站电气设备产生的电磁场将会发生交错和叠加,难以用计算方法来描述其周围环境电磁场分布,因此本次评价采用类比的方法预测变电站运行对其周围电磁环境影响。类比监测对象选用位临沂市的110kV荣光变电站,荣光变电站和苗庄变电站的类比分析情况见表9。表9 变电站类比分析一览表项目荣光变电站(类比对象)110kV苗庄变电站(本工程)电压等级110kV110kV主变容量350MVA规划350MVA主变布置主变户外,110kV配电装置户内主变户外,110kV配电装置户内110kV进线架空,2回电缆,2回围墙内面积3240 m23127m2从上表可以看出,苗庄变电站和荣光变电站电压等级、规划主变规模相同,均为主变户外,110kV配电装置户内GIS布置,占地面积基本相同,荣光变电站具备类比条件。1.1.2类比变电站监测条件及运行工况表10 荣光变电站监测条件监测时间环境温度天气湿度风速大气压力2014.8.62732阴55%0.6m/s99.5 kPa表11 荣光变电站监测运行工况序号变压器名称有功功率(MW)无功功率(Mvar)电流(A)电压(kV)1#1变压器19.39.6112.2113.42#2变压器16.18.296.0113.73#3变压器13.25.974.9115.21.1.3 类比监测仪器类比监测单位山东电力研究院。工频电场及磁感应强度监测仪器采用PMM8053B/EHP50C电磁场测量系统,设备编号为262WL20510 /352WN20542,仪器测量范围电场强度为0.01V/m100kV/m、磁感应强度为1nT10mT,在校准有效期内。1.1.4 类比变电站监测结果及分析(1)类比监测结果110kV荣光变电站类比监测结果见表12。表12 110kV荣光变电站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类比监测结果序号测点位置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T)1站址东侧围墙内1m*4.7850.1722站址南侧距围墙5m3.4580.1953站址西侧距围墙5m6.2160.2384站址北侧距围墙5m43.110.4345站址北侧距围墙10m35.190.4166站址北侧距围墙15m16.950.3997站址北侧距围墙20m8.2360.3428站址北侧距围墙25m8.0240.3119站址北侧距围墙30m6.2890.27610站址北侧距围墙35m5.3770.17911站址北侧距围墙40m5.0250.16812站址北侧距围墙45m4.2690.15913站址北侧距围墙50m3.6970.134*站址东侧围墙外5m为钢厂仓库,无法监测。类比监测结果表明,根类比监测结果,变电站围墙外进线侧电场强度最大为43.11V/m,小于评价标准限值4kV/m;磁感应强度最大为0.434T,小于评价标准限值100T。(2)110kV苗庄变电站根据类比检测结果,预计苗庄变电站运行后,变电站围墙外工频电场强度最大为43.11V/m,小于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为0.434T,小于100T。1.2 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新建双回地下电缆0.2km。本次评价采用类比分析的方法来预测线路运行时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影响。采用济南市的110kV水桥线、东桥线双回电缆作为类比对象。表13 110kV双回电缆线路类比可比性名称本项目双回电缆(拟建)110kV水桥线、东桥线电缆电压等级110kV110kV导线型号YJLW02-64/110-1630mm2型1ZR-YJLW02-64/110KV-6301ZR-YJLW02-64/110kV-500铺设方式电缆沟1.0m1.0m电缆沟1.0m1.0m电缆距地面高度1.0m1.0m类比监测单位为山东电力研究院。类比监测仪器:工频电场及磁感应强度监测仪器采用- 38 -图1 荣光变电站类比监测布点示意图NBM-550/EHP-50F电磁场测量仪,设备编号为G-0067000WX50603,仪器测量范围电场0.01V/m100kV/m磁场1nT10mT。监测仪器均在校准有效期内。类比监测气象条件见表14,时线路运行参数见表15。表14 类比监测气象条件监测时间环境温度天气湿度风速2016年7月1日3034多云57%0.6m/s表15 线路运行参数名称有功功率(MW)电流(A)电压(kV)110kV水桥线53.6274.23113110kV东桥线49.1251.24113110kV双回电缆工频电磁场类比监测结果见表16。表16 110kV双回电缆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监测结果序号测点位置工频电场强度(V/m)工频磁感应强度(T)1距电缆管廊中心地面投影点0 m1.2471.3072距电缆管廊中心地面投影点1 m1.6831.1253距电缆管廊中心地面投影点2 m2.5460.8274距电缆管廊中心地面投影点3 m2.2150.6865距电缆管廊中心地面投影点4 m3.6980.5256距电缆管廊中心地面投影点5 m2.1570.4877距电缆管廊中心地面投影点6 m1.6840.365根据类比监测结果,110kV地下双回电缆运行时,线路距地面1.5m处,电缆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698V/m、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1.307T,分别小于4kV/m、100T。2 声环境影响分析2.1 变电站声环境影响分析2.1.1 预测模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根据声源声功率级或靠近声源某一参考位置处的已知声级、户外声传播衰减,计算距离声源较远处的预测点的声级LP(r),在已知距离无指向性点声源参考点r0处的倍频带升压级LP(r0)和计算出参考点(r0)和预测点(r)处之间的户外声传播衰减后,计算预测点声压级。变电站噪声预测计算的基本公式为:在噪声预测计算中,考虑了几何距离引起的衰减,同时考虑了声屏障(Abar)等引起的衰减。2.1.2 预测结果本工程变电站主要噪声源是3台主变压器,放置在户外。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的模式,主变按点声源进行预测。根据实测及经验值,配电装置楼的隔声量按15dB(A)考虑,防火墙的隔声量按5dB(A)考虑。再考虑距离衰减。根据站址平面布置图,主变压器与各厂界的距离见表17。 表17 主变与各厂界距离 单位:m变压器名称东厂界南厂界西厂界北厂界#1主变13.856.423.228.1#2主变13.844.423.240.1#3主变13.832.423.252.1本次噪声预测综合考虑了配电装置楼、防火墙的隔声作用及距离衰减,通过噪声模式计算,预测结果见表18。 表18 厂界噪声预测结果表 单位:dB(A)测点时段源强主变台数贡献值标准东厂界昼间60348.660夜间50南厂界昼间60326.260夜间50西厂界昼间60331.060夜间50北厂界昼间60327.260夜间50从噪声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变电站投运后,预测厂界噪声贡献值为26.248.6dB(A),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声环境功能区的要求。3 水环境影响分析变电站在运行期间生活污水产生量很少,站内设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处理后不外排,对周围地表水环境无影响。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变电站运行期间生活垃圾产生量很少,站内设垃圾收集箱,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变电站采用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废旧铅酸蓄电池退运后,统一交由有处置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置,处置过程中严格执行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19-2009)的相关要求,对当地环境无影响。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废变压器油属危险废物(HW08),废变压器油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专门回收处理,不外排,对当地环境无影响。5 生态影响分析线路工程在运行期不产生废水、固废等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几乎没有影响。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 扬尘施工扬尘在采取喷洒、对施工车辆限速及运输材料时加盖篷布等措施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2 噪声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并注意维护保养。混凝土连续浇注等确需夜间施工时,应征得当地环保部门的同意。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噪声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3 废水在施工区设立临时简易储水池,将设备清洗、进出车辆清洗和建筑结构养护废水集中,经沉砂处理后回用,沉淀物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4 固体废物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应集中堆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指定地点进行集中处理。施工期设置一定数量的垃圾箱,以便分类收集,以免对周围环境卫生造成不良影响。施工时产生的建筑垃圾运至相关部门指定弃渣处置点。5 生态环境施工期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加强施工管理,尽量少占用临时施工用地。本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是小范围和短暂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对环境的影响也逐步消失。环境风险分析1变压器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变电站内的变压器设备,为了绝缘和冷却的需要,在变压器外壳内装有一定量的变压器油,在设备事故或检修时,有可能造成变压器油泄露,如果泄露到外环境则可能造成污染。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废变压器油属危险废物(HW08),废油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专门回收处理,不外排,对当地环境无影响。2预防和处置措施温度保护装置:变压器设有油面温度计等感温探测和控制装置,在线监测油温变化,温度保护设定在8085,比变压器油闪点低50,因此发生火灾几率很小。消防设施:按照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的规定,主变压器设置排油充氮装置,在主变附近设置消防棚,其内放置移动式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并设砂箱;站址建筑物内配置移动式灭火器。事故油池:在变电站中设计事故油池,并对其进行防渗处理。根据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要求,事故油池及贮油坑容量宜按最大一个油箱容量的60%和20%确定。本工程单台主变压器内油量约为25t(31 m3),事故油池有效容积约为20m3,各主变下贮油坑的有效容积约15m3,满足容量要求。在发生事故时,变压器内的油流入事故油池,可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建设单位及下属县级电网公司均配有完善的专项应急预案,其中包括自然灾害类的气象灾害处置应急预案、地震地质等灾害处置应急预案,事故灾难类的设备事故处置应急预案、环境污染事件处理应急预案等;上述预案囊括了变压器油外泄事故及变电站火灾等应急预案。且运行单位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消防预案演练,可保证事故应急预案顺利启动。多年运行数据表明,变压器故障发生油泄漏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扬尘TSP洒水、限速20km/h以下,遮盖,清扫等影响很小水污染物生活污水BODCODSS经处理后不外排影响很小电磁变电站设备及输电线路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配电装置采用户内GIS;站址已避开居民区等环保目标工频电场强度: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T固体废物工作人员及站内废物生活垃圾及站内清洁废物定期清运影响很小变压设备废旧蓄电池由有资质单位回收处理几乎无影响变压设备废变压器油由有资质单位回收处理几乎无影响噪声在订购设备时要求主变压器噪声不大于60dB(A),预测厂界噪声达标排放。其他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1 生态保护措施为减小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应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和加强施工管理。施工时合理组织、尽量少占用临时施工用地。施工期采用防尘网、运输车辆加盖篷布、未硬化道路经常洒水减少扬尘等临时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降低生态影响;基建完成后弃方在站内铺撒,然后布置绿化措施。2 预期效果通过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期和加强施工管理,可减少施工对局部区域水土流失的影响。结论与建议结论1 工程概况及项目合理性分析苗庄站站址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小安子村南,小安子村西市政道路东侧约15米至60米、水渠北侧约30米到120米范围内。站址现状为空地,站址东侧为空地;站址南侧为小树林和空地;站址西侧为市政道路;站址北侧为空地。变电站围墙内占地3127m2。变电站规划建设3台50MVA主变。变电站采用主变户外,110kV配电装置户内GIS布置。110kV规划进线2回。新建双回地下电缆0.2km。变电站和线路均按规划规模进行评价。本工程拟建站址靠近负荷中心,满足电力送出条件,站址交通方便,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符合建站要求,站区内不压覆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亦未发现古迹及可保护文物。站址及线路已避开居民区等环境保护目标。站址及线路附近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无重要无线通讯设施、机场等。变电站选址及线路路径符合规划要求,已取得当地规划部门原则同意的意见。本工程符合山东电网建设规划,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中的鼓励类项目“电网改造与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因此,本工程的建设是合理的。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情况本工程变电站及线路周围无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区。变电站和线路评价范围内无主要环境保护目标。3 环境质量现状(1)站址处工频电场及磁感应强度分别为5.346V/m,0.0466T,分别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规定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4kV/m、100T。线路附近工频电场及磁感应强度分别为5.2835.458V/m,0.04340.0458T,分别小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目标企业咨询方案
- 住宅建筑概念室内方案设计
- 彩色建筑竞赛方案设计模板
- 衬板工技能比武考核试卷及答案
- 夏日婚礼活动策划方案模板
- 东莞从事入户咨询方案
- 地面岩棉施工方案及工艺
- 石家庄管道施工方案范本
- 智能建筑利用方案设计
- 商丘建筑消防方案设计公司
- BCG 中国合成生物学产业白皮书2024
- 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 省赛一等奖
- 大脑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脑梗死的护理查房
- 人教版小学英语所有语法及人教版小学英语语法大全
- 儿童膳食管理课件
- 《高血压疾病知识》课件
- 村卫生室医保管理制度
-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思维导图+必背知识点填空+同步练习(含答案)
- 现代文献检索与利用1-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源
- 第七讲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PPT习概论2023优化版教学课件
- 室间质评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