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伤寒论》引《本经》药评解一.doc_第1页
从《伤寒论》引《本经》药评解一.doc_第2页
从《伤寒论》引《本经》药评解一.doc_第3页
从《伤寒论》引《本经》药评解一.doc_第4页
从《伤寒论》引《本经》药评解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伤寒论引本经药评解一张驰理法法药,理是药的一个演化,法药之生长收藏,从药这儿能把理的关键找到。张驰老师师门对本草之重视程度如此!2017年张驰老师以引药评解为题,选取伤寒论中出现次数最多的12味本经药物逐一进行评解,可惜时间有限未能尽述,仅仅讲了前5味,直教人意犹未尽。今日再逢机缘以续前讲,庶几不负诸君期待。各位老师、同道,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的到来及深圳市中医经方协会的邀请。我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已,本人张驰,现就任于长春中医药大学,从事伤寒的教学和临证的工作。这次受姜老师的邀请给大家带来一场关于神农本草经学习心得的汇报。提到神农本草经,实际上我对它非常有感情,因为在刚开始学中医的时候,遇到了我的恩师沈谦益先生,那个时候恩师给我开蒙就是用的这部神农本草经。但是师父跟我讲,实际我们学习本经要经过几次学习的过程才行。当时我比较年轻,说心里话,虽然知道师父说得对,但是具体怎么去做,没有更深一层的体会,可以说体会不是非常的透彻。直到后来我做了伤寒的教员,在经过了教学和临床的积淀后,才渐渐地明白,原来本经的学习确实是有层次的。二、从病例印证麻黄“破癥坚积聚”去年我记得接了一个病例,我在门诊可能侧重于治疗肿瘤疾病,当时有一位脑胶质瘤的患者到我这来,留给我的印象挺深。这个患者有点特点,因为我门诊上一般都是放化疗都结束了,或者有的很坚决就是要中医治疗,这个患者既没放疗也没化疗,家庭条件非常贫困,基本上家里没多少钱,条件不好。到我这来的时候,他的这个脑胶质瘤一个月之内可能指甲盖这么大长到了拳头那么大,然后每天会发作数次突然之间的昏厥,抽搐之后倒地。到我这来了之后,那么咱们平脉辨证,仲师告诉我们平脉辨证嘛,开了一张方子,两个方子合起来,乌梅丸合上一个谁?麻黄附子细辛汤。讲到麻黄附子细辛汤,那就有点意思了。神农本草经里讲麻黄,怎么说?“麻黄,味苦平,主中风伤寒,寒热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从“中风伤寒”到“发表出汗”,我们学本经学伤寒很常用,后面有一句话,很多学者有一定程度的质疑,“破癥坚积聚”怎么体现?那么用了一周药之后,据患者描述,以前是每天要发作几次,用了一周药之后这一周就发作了一回。我问他为什么发作的?他说觉得没病了,身体好了,出去遛弯,跟人吵架打起来,然后发作了。就发作一回。后来断断续续的来过一段时间,我挺担心他的这个问题,我说你最好还是坚持治疗,没来。过这么一年没来了,我觉得这人是不是不在了?结果有一回他的亲戚到我这儿来看病,说这人活得挺好。我说拜托你让他到我这来一趟,我不是很放心。后面他来了,来了之后跟我说,他母亲突然之间得了肝癌,他要在家里照顾老太太,家庭条件也不好,要照顾老太太尽孝。我说要这样的话你不来也行,后来检查过没有?他告诉我查过,这个瘤体明显缩小,算是控制住了。我们说这个例子,那么大家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实际上我们早期的时候认为神农本草经里面好多东西跟我们今天的中药是切合的,但是也有一部分东西貌似不太切合,就像我刚才举的例子,麻黄的“破癥坚积聚”。但是否真的不切合?这个我们要打一个问号。实际上我对庄子说的一句话特别有感触,庄子说过这么一句话,叫“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对于不懂的东西,我们就先搁在这儿,不要去急着讨论它。但是很遗憾的是,当代的这个学术界有一种风气我觉得有点不是很理想,就是对我们理解了的,那好了,你这个东西是合理的,而对于我们尚且不理解的,有的时候不是去反求诸己地去考虑问题,而是觉得这个理论是错的。那么,伤寒论里头大量的用本经,本经究竟是就拣我们会用的向我们展示,还是说里面有好多东西可能是我们没有发掘出来?出于这种发心,那么我备了这么一堂课。三、伤寒印证本经真实不虚当然,我在备课的时候,诚意正心地讲,我不能说挑我觉得这个东西跟本经跟伤寒合上了,那样的话我觉得对大家是不负责任的。因此,我做了一个工作,把伤寒论中出现最多次数的本经药物,按照出现次数多少的顺序,从排位第1的一直排到第12的,这样摘取了12味药,把它们中间的每一句,哪怕是细节到每一个字,根据临证、读书的体会,作为了一个整理。实际上,这个排序工作不是我做的。是谁?是咱们已故的中医大家任应秋先生。任老在一部著作里头,给它们排了序,那么在这儿我坐享其成把这个东西拿来。非常感谢任老!我列了这么六个字,经文、疏注、经方。很简单,首先是经文,咱们本经里面有若干个条目在伤寒里是存在的,刚才我们说本经要读好几遍,那么第一遍我们得知道经文说的什么,这是第一点。当然了,读了经文之后,实际上有好多问题我们很难直接理解,毕竟那个年代离我们现在比较久远,那么就需要对于疏注的学习。本人那个时候,记得师父是让我读清代一位医家的本经疏证,所以在这部书上算是着力是比较多的。当然,着力这本书上是有特别好处的,就是它把经方和神农本草经的运用切合的非常非常好,这也是我们要说的第三点。1甘 草首先说第一味药甘草,这个药大家熟悉的不能再熟悉。那么据任老的统计,在整部伤寒论里面甘草出现的次数是70次,我们知道伤寒论113方,这里头70方就用甘草。其条文放在这儿,我不复述,“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下头我加了一个后人的引述,我觉得陈修园的这句话说的很好,“物之味甘者,至甘草为极”,什么意思?就是什么东西都甜不过甘草。甘草为甘味为土德,因此甘草得土之精,那么后续它的若干个条文,“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气,金创,尰,解毒”,实际上无非是一个味甘的作用,因为甘才能有这个作用。讲到这个的时候,我希望大家要对一个问题引起注意,那就是学本草其实有一点不得不思考,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认为这个药有什么用,这样不够,还得知道为什么?它的性味、它的喜恶本身这个东西的生长物性造成了它有这个作用,因此也造成了在用这味药的时候,它需要的条件以及给患者产生的代价。就像刚才我们说麻黄,为什么它能“破癥坚积聚”?为什么能主“中风伤寒,寒热温疟”?实际上我们从麻黄的这个性味上就知道,古人讲“植麻黄之地,冬不积雪”,冬天的时候种麻黄的地儿怎么样?没有积雪。说明它能怎么样?能散寒结,对吧?它把寒气的这种凝结散掉了。因此,寒结凝于表的时候,中风伤寒者是也,寒结凝于有形之物,凝于痰,凝于水,凝于血,癥坚积聚都出现了,就这个道理。下面我们逐一地看一看仲景先师对于这个本经的甘草是怎么看的。1五脏六腑寒首先它说这么一件事,“五脏六腑寒热”,按照本经的原意是这么讲的,这个比较确切,但是我把它拆开了,拆得更细一点。为什么?寒和热毕竟有所不同。主“五脏六腑寒”作用的基础其实特别简单,内经中记载“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因此甘草在诸多药里面都有辛甘化合的作用。打一个比方,伤寒发汗之后,由于发汗发得多会导致“其人叉手自冒,心下悸,欲得按”,我们有一个特别经典的方子,桂枝甘草汤,几乎是所有治疗心阳虚的祖方,不管是后面的桂甘龙牡汤还是救逆汤等等,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那么桂枝甘草汤,你光用桂枝能行吗?单味药固然有作用,但是加一味甘草以后,它治疗五脏六腑寒的时候才能尽其性。我举一个条文,就这个所说的甘草干姜汤,它的原文其实挺有意思,我们简单看一下,“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讲什么?说这么件事,“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按理说很多人一看这个,“我认识,桂枝汤证!”,但是它后头还有一个事,桂枝汤证没有小便数,没有心烦,对吧?说明什么问题?太阳为表,那么少阴为里,如果少阴这个时候虚了、不足了,那么过开太阳之表,此时就会造成什么?耗竭人的阳气。就变成这个事了,“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那么怎么办?甘草干姜汤。我治过这么一个患者,六个月不来例假,那个时候我不搞妇科专科,对所谓的多囊卵巢这种病没有特别深的感触。那么六个月不来例假怎么办?医院上激素。上了激素之后好了,挺了俩月,又不来了,再上激素,最后上激素也不来。小女孩不大,上研究生,吓坏了,这怎么办?到我这来看看。我也没给她摸脉,一看这样,阳气大伤了。实际上各位同仁,我们长期都在临床上,都知道一个问题,现代临床上伤寒论的很多误治,我们并不一定能见到,打一比方,在伤寒伦的时候,大量的人在外感之后过度地发汗、过度地火针,乃至攻下,对吧?我们不一定能见到。但是其实想一想,虽然这些我们没见到,但见没见过例假不来之后过度用激素?见没见过伤寒之后挂吊瓶挂一个月以上?实际上伤寒条文里的这些误治并没有死掉,反而都依然坚强的活着,有人那天就有误治。那么,我们任何治疗方法的过度、不当地使用,包括我刚才讲的这个激素的问题,都是误治,对吧?那么,最后导致一个什么问题?我都没给她看脉,直接一看这个人,阳气大虚之貌。怎么办?听仲景的话,甘草干姜汤复其阳。五副药,例假自己就来了。就两味药,甘草、干姜,我相信古人不骗我,那么用了就好使了。前提是我们对它的这个道理是真的懂了,你不能强迫古人按照我们的意思来办事,得顺应古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规律。那么,这个时候用甘草干姜辛甘可以化阳,就是以复其阳,实际在临床上我们可以大量的用在精气过度透散的这一类的疾病上。有它做类比,那么当然就有后头的芍药甘草汤。2热邪气“五脏六腑寒热邪气”,那当然包括这个热邪。“热邪气”这个举了一个甘草汤,“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这里用甘草其实道理特别简单,我个人在里面加了一句评注,“脾气复位,阴火退散”。因为阴火属土,对吧?为什么有的时候人会产生阴火?那么很简单,脾的这个阳气不能当位,则阴火产生,这个时候用甘草,甘则缓之。我的爷爷曾经是吃过国民党军粮的老兵,他给我讲一个事儿,当年战争的年景儿,实际上老百姓不怕国民党兵,但是怕啥?这个兵一旦打败了退下来,怕这个。其实你看我们人体上,营卫是人的兵粮,对吧?那么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卫者为兵,营者为辎重,它俩是这么一层关系。如果卫气被苦寒直折或者被损伤之后,就如同败兵一般溃退产生阴火。好多小孩,包括成人的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以东垣先生补脾胃泻阴火的思路,无非是朝这个方向去运用。咽痛,我们看仲景伤寒论有一个非常简单的运用方法。为什么咽痛?其实道理特别简单,内经说了一句话,“少阴之脉,起于涌泉,结于廉泉”,因此说少阴病里头有若干个治咽痛的方子,比如猪肤汤、半夏煮散,比如我们这个甘草汤,但是它的一个前提是脾虚之后有阴火。3坚筋骨,长肌肉“坚筋骨,长肌肉”,在这儿我举了这么一个条文,“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其实字面意思,“坚筋骨,长肌肉”,大家都能理解,但是我觉得用条文说事儿更加生动一点。条文说这么一事儿,伤寒中风,医生误用了下法,其实正常来说,中风误用下法不见得都变成甘草泻心汤证,因人而异。打一比方,可能这儿有个老爷子,都不敢随便上街,上街之后还拉裤子,我们门诊上有好多这样的,对吧?那这种人如果不小心误用攻下会怎么样?本身脾就不足,那么最后造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到这种程度的时候,那么其实有一个问题很难逾越,就是服汤药能不能吸收?有学生问我说,那你看下利下成这样了,为什么仲景没有倍人参?没有用赤石脂、禹余粮?倍干姜都没有,就甘草变成四两?我给他讲了一个道理,你不要忘了陈修园说的那句话,甘草甘味之极,对吧?那么甘则缓之,虽然这个人易泻,下泻之势非常强,但是只要有甘草在他的身体之中,那么下泻的速度哪怕暂缓这么半分钟,他也就有这半分钟的吸收过程。所以说,我们在临床上不见得非要用甘草泻心汤去治拉肚子,有的时候你想,如果是因为脾胃下陷造成的吸收不良,那么仲景的这个甘草泻心汤就是一个思路。它的来源?那么本经说了“坚筋骨,长肌肉”。凭什么?甘则缓之,有缓就有时间,有时间就能吸收,能吸收才能“坚筋骨、长肌肉”。4倍 力后头说这个“倍力”,其实很多人一看“倍力”,是不是跟“坚筋肉,长肌肉”差不多?我认为非也。还是拿条文说事儿,“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这条咱们熟极了对吧?栀子豉汤证。它的过程怎么回事?我们简单地讲解。吐下误汗造成一个什么问题?中焦空虚,热气就扰了胸膈。那么为什么中焦空虚热气能扰胸膈?咱们都知道,实际上心主火、肾主水,但是水火之间的气化过程需要什么?水火需要颠倒既济,火要下、水要上。但现在出现一个问题,咱们的攻下造成了脾气已经怎么样?伤了。伤了之后,中间这轴不转,水上不来,那么火单独在上头,因此造成了一个问题,热气扰胸膈。我们采用栀子豉汤,栀子以清上焦之火,豆豉呢?豆豉经过了蒸煮,其味咸、其色黑,对吧?借调肾水以上济于心,就把问题解决了。但有的时候它就不能完全解决,打一比方,少气。那么我们直观的印象,少气加人参,加五味子,加黄芪或者山药,对吧?仲景都没加,加了一味甘草。为什么?甘草把中焦的这个桥搭上之后,肾水才能借中焦之力怎么样?借调以上济于心火。因此,仲景先师说甘草能“倍力”真实不虚,在这一条文就能非常明确的看到。5金创,尰,解毒当然,后头还说一个事儿,“金创,尰,解毒”,这个把我难住了,因为伤寒论中没说这事儿。我只能借用了一个金匮的条文,“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王不留行散方: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采 蒴瞿细叶十分七月七日采 桑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采 甘草十八分 川椒三分 黄芩二分 干姜二分 芍药二分 厚朴二分因为伤寒主外感,对吧?咱们都知道。金匮里头说了一句话,“千般疢难,不越三条”,整个三条除了这个外感内伤,那么还有房室、金刃、虫兽,对吧?这金刃损伤,用的这么一个方,王不留行散。这里头为什么用王不留行散?那么我也是借古人意,转述古人的意思,其实很简单,金创者急也,对吧?急不过金创,甘草者缓也,以缓对之。当然,如果说这个还不够,略有一点牵强,那么我们可以这么讲,甘草能长肌肉,从这个角度它也成立。尰,当然就是脚肿如脱。解毒,就不用讲了。2桂 枝下一个讲下桂枝,“牡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山谷”。桂枝在伤寒论条文中出现次数是43次,也是比较多的。但这里头要先说明一个问题,实际上仲景先师用的桂枝到底是哪个?有的时候我的学生也问我,我跟他说你想听实话还是听假话?他说听实话,我说那好吧,那你坐下我跟你慢慢说,这里头事儿多了,我说完之后你也别急。实话就是,哪个都不是。为什么?首先,仲景先师他讲桂枝,对吧?咱们看到大量的魏晋南北朝以前的书告诉你用桂心,桂心和桂枝可不见得是一个东西。什么叫桂枝?必须得是桂树的嫩枝,春天长的那个才行。我说句实话,国内的药房我没见到,咱们用桂枝顶多是用什么?只能是枝儿,嫩不嫩保证不了,对吧?它已经木质化了。我个人在临床的时候习惯喜欢用什么?紫油桂、桂皮。那么有日本学者考证说,这个桂枝实际上是用肉桂,我觉得不要纠结于这个,用哪个我认为不重要,重要的是仲景为什么用?枝者发散也,它就是为了发散。那么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在临床上摸索,发现桂皮里头含的这个物质更丰富一点,效果更强,紫油桂强上加强,更好,但是还是欠了一点发散的作用。所以我在临床上怎么弄?紫油桂和桂枝各半,掺一块用,效果基本上无孔不入,特别好用。在本经里头,实际上桂出现两个版本,我们知道其实还有一个菌桂对吧?“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所谓牡和菌,我个人的理解,其实就是古人对于这个门轴问题的一个考证。牡桂可以说就是我们今天临床说的桂枝,菌桂就是那个肉桂,这个没有质疑。我看了一个疏注,觉得言简而意赅,四川医家黄杰熙先生这么讲,“入心肝,温通血脉”,我觉得这句话廖廖几字把整个桂枝的核心说的一览无余。因为肝木得温才能生发,心得温才能通血脉,而且这个温的过程,实际上就已经把肺的寒邪去掉了,没有这个的话它温不了。1上 气什么叫“上气”?气机上逆,对吧?这个在伤寒论条文中比比皆是,非常多。打一比方,桂枝加桂、苓桂甘枣,它俩治奔豚的吧?那么谈到这儿,我想简单说两句,什么是奔豚?我们好多同道在一块交流,就说这个奔豚症到底长什么模样,对吧?仲景说的很简单,“气从少腹上冲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那么这个东西怎么上去的?我跟大家讲一真事,我过去也找了,后来发现找不到,但后面反复读伤寒条文,读着读着,忽然之间好似神游于仲景之庙堂,突然之间明白了什么是奔豚。就这么讲,叫比比皆是,满大街都有。什么叫奔豚?奔豚首先在难经第56难里头有非常明确的记载,它中间说一句话,“肾之积,名曰奔豚”。那么这个道理也很简单,豚者水兽也,对吧?豚者猪也,猪为水兽,猪属亥水,那么奔豚就是肾水现在不老实了。肾水不老实往哪去?往心去,恐有灭心火之虞。那么什么情况会造成肾水往心去?在伤寒论有这么两次,一个是“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对吧?那么心火在外头回不去,肾水趁虚而入,乘了心火,这就是所谓桂枝加桂汤证。还有一种,说了一个问题,“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它想上来,对吧?在脐下动。说明有一个前提,心火这个时候一定是虚的,肾水才能乘心。那么这种模型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我给学生说的时候都打这个比方,我采访他们说,你们坐没坐过海盗船、过山车?有坐过的,有没坐过的。我说没坐过的为这事你去体会一下,当你从高处往下跳下来的时候,心里觉得慌慌的,那个就是奔豚。为什么?由于这种物理的惯性,造成什么问题?周身之气血突然之间都涌向了哪?心脏。气从少腹上冲心,非常形象的。仲景那个时代没有过山车,所以仲景先师不能给你打比方说你做一回过山车就会了,但他会告诉怎么样?气往上冲。道理是一样的。那么我给我的学生出了一个方案,我说你们以后要坐过山车之前,先喝桂枝加桂汤,喝完了之后没事了。玩笑话归玩笑话,那么实际在临证中比比皆是。很多时候患者自己不知道自己是奔豚,他会告诉你什么?大夫我心慌,我们都当心慌治了。有的时候不是,你看脉象肾水很旺,心火不足,这是奔豚,可能用一个桂枝加桂汤,很简单的就解决了。“桂枝补心,平冲为用”,你看,从这个角度一切,桂枝主上气就很有道理。那为什么它能干这个事?我们知道,古人讲以桂树做钉,钉入则死,对吧?它敲到这个树里,树就死了,所以古人认为桂能制木。木者,生发者也,桂能抑制这种往上生发的作用,因此它能平冲。古人讲桂枝能平冲脉,或者叫平肝冲,因此它有了一个进行治疗上气的作用机制在里面。这里头实际上我特意举了一个加减法,“理中丸方后注: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我在做这个课件的时候,举了大量的加减法,因为我认为好多仲景先师的用方用药特征,从哪儿才能看出来?加减,大量类似的加减就是他用药的真相。打比方,在这儿“脐上筑”,首先很有意思的是,它去掉了谁?苍术。当然了,那个时代苍白二术不分。它把术去掉,以去掉中焦分消之力,防止中焦之力过盛。那么这时候平冲之力不足,加谁?加桂,而且道理很简单,“脐上筑”,它讲“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实际上就是奔豚。同样一个道理,那么心火旺的话,肾水自然不能乘心,这也是有这么一个机理在里头,也就是古人说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彼此类推,对吧?彼者防此。那么,怎么防止肾水乘心?以桂治就OK了。2咳 逆“咳逆”,在这儿我觉得不用赘述,这个我们在平时用的很多。桂枝既然能温心脉,能温血,能温肝,能平冲,咳逆咳喘也是自下而上,有上冲之意,那么桂枝自然能治,在这里内平冲逆、外解表证。“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实际上,我们从两个方拆解,发现一个问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加了两味药,厚朴和杏子,这两味药干什么?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实际上在整部太阳篇的时候,尤其是桂枝证和麻黄证,你都能看到太阴的影子,这也是我们伤寒气化学派一个比较独特的地方,叫开阖枢。太阳为开,太阴也为开,治太阳一定要照顾太阴。打一比方,这个就像干活对吧?你考虑照顾这个男人的感受,也得考虑照顾女人的感受,这是一个道理,虽然以某一方为用,但是另一方必须要有一个支持。就像是桂枝汤里一定要啜粥,开太阳也要开太阴,对吧?有的时候它就没有啜粥,然后怎么样?可能汗出的太过,或者呕吐了,那么很多问题就都出来了。同理,麻黄汤里头也有杏仁。从太阴的角度考虑,实际上你看,厚朴、杏仁强化了太阴,而且分别是谁?厚朴主足太阴,杏仁主手太阴,是这么一个概念。那我们接着往后,这里还有一个好玩的事儿,那就是在小青龙汤里头,你会发现一个问题,麻黄和杏仁永远不见面。小青龙汤加减法说了一个问题,如果是加杏仁的时候要去麻黄,用麻黄的时候不用杏仁,这个很有意思,在伤寒论中也是一个很不好讲的问题,正常我们说麻黄和杏仁一配起来怎么样?能平喘。但在小青龙汤里永不见面。那么可不可以见面?也行,那你得知道它的机理。这个我们看能不能讲到后头,讲到的话单独给大家说一下。3结 气“结气”这说了一个问题,什么叫结气?其实倒过来,结气就是气结。“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这条文很简单,它的核心是数下了之后,由于又有表证,所以造成一个问题,“心下痞硬,表里不解”,那么用了桂枝人参汤,所谓人参汤就是理中,桂枝人参汤就是理中加了一个桂枝。这一条我在临床用的时候,用法极其简单,只要看见太阳太阴这种合病,既有下利之证又有恶寒,那么就用这方,临床效果非常好。其中咱们说这个理中,它主理中焦,那么桂枝在这干什么?首先它能解表,解表的同时在这里头“心下痞硬”从哪来的?受寒气机郁滞,成了结气。那么桂枝能干什么?我们说它能通血脉,能温养血脉,通阳之用。4喉 痹“喉痹”这个问题是挺有特点的,内经中说“少阴脉,起于涌泉,结于廉泉”。整个伤寒论中用桂枝直接去咽中痛的并不多,为什么?好多咽中痛是从热来的,你打个比方,小柴胡汤也咽中痛,从热来的,口苦、咽干、目眩,相火从上走。古圣谆谆教导说这件事,阳盛的时候不能用桂枝,别整反了,说阳盛误用桂枝下咽即毙,这句话听起来挺吓人的。那么桂枝治疗喉痹往往是在有寒的时候,打一比方,半夏散,“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这个用法非常有特点,有半夏桂枝,有甘草,辛甘化阳的作用。在这我也把麻黄升麻汤引进来,“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它说了一个事儿,咽喉不利的问题。麻黄升麻汤这个方我在临床特别喜欢用,用的很多,因为我发现这张方其实细拆起来很耐人寻味,它里头有太阳的部分,有麻黄、桂枝;有少阳,有黄芩对吧?也有阳明,有石膏、知母、天门冬;有太阴,茯苓、苍术、甘草都能看见;那么最后还有厥阴。但是你看里面用了这么多凉药,这个方实际上不凉,为什么?它中间的一个点睛之笔大量用升麻。这个升麻就把它所有的寒凉药怎么样?抬起来定位到体表,你只准在皮肤这,定在这儿。但是六经它都走,走了之后不伤。这方我给自己用过,有一段时间肝气郁滞,给自己开了一张麻黄升麻汤,给自己的那就甭客气了,一副药生麻黄用了38克。吃完了之后,我自己的体验,瞬间通了,通的特快。因此,后世就有一个说法了,张隐庵先师说麻黄色青,色青则为青龙,能疏肝。有人嘲笑说这个张隐庵先师乱注解,说他瞎说,我个人以身试法,没瞎说,麻黄真疏肝,它的疏肝不一样。因此,我们说这个喉痹无非这个阴阳积聚造成之气结。从通阳的角度,桂枝也是可以的。5利关节“利关节”,这个咱们把桂枝附子汤这张方放在这,我觉得就很有说服力了。“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那咱们从这个条文上就能看出来,风湿相抟这种情况,用桂枝附子汤。当然,实际在伤寒论中直接用桂枝利关节的地方不是很多,但是后世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