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美食.doc_第1页
记忆里的美食.doc_第2页
记忆里的美食.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忆里的美食高粱窝窝。小时候吃粗粮,最喜欢一种高粱面做的窝窝。那是一种红高粱,蒸出来的窝窝颜色比现在的紫米馒头要深沉得多。妈说那是放碱多的原故。妈蒸的高粱面窝窝大似成人手掌,形状分两种。一种是窝窝状,一种是厚饼状。刚出锅的窝窝热气腾腾,烫得手拿不了。这个温度却最好。妈拿出一罐大油。大油是过年时用肉膘耗的,平时用来炒菜,香极了。两种窝窝有两种吃法。高粱面饼得用刀从中间片开,像汉堡一样,然后抹上大油,撒上粗盐,稍等一会儿,等油和盐溶化了。咬上一口,怎一个香字了得。不想狼吞虎咽也不行。窝窝的吃法细致一些,把大油和盐放进窝坑里,用筷子从里面把窝窝的壁捣碎了搅拌,边搅边吃,从里到外,直到挖空为止。这种民间版汉堡是我们小时候最向往的一种大餐,它可以暂时填补一下我们缺乏油水的肚腹。饸饹条。古代称之为“河漏”。据说是河南某些地区的特色面食,主产地在郏县,获嘉也有。或者现在还有。饸饹条原来是用荞麦面或高粱面,后来改用面粉做,这几种我都没吃过。我小时候倒是吃过一种用红薯面做的饸饹条,到现在还念念不忘。之所以用红薯面,大约是那时候面粉缺乏的原故。先是把红薯面蒸成馍,趁热,就可以直接压饸饹条了。压饸饹条要用专门的工具,叫饸饹床。我小时候见过的饸饹床是木制的,一个直径十五公分左右的圆桶,底端是铁片,像筛子一样,分布着筷子粗细的圆孔。圆桶上面支着一个和它大小相对应的木槌,连着一个长的手柄。用的时候像压井,放入蒸熟的红薯面馍,一压一压就出来细长的面条,就是饸饹条了。因为面是熟的,压出来的饸饹条可以直接吃。我们就端着碗在下面等,等饸饹条下到碗里,热气腾腾的,拌上调制好的蒜汁,呼噜呼噜,一会儿就吃光了。于是又端着碗到饸饹床下面等红薯面饸饹条真是好吃。可是记忆里也并没有吃过几次。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天中午,妈妈去别人家借了饸饹床,为我们做饸饹条吃。记得自己端着碗在接压下来的饸饹条。褐色的面条冒着热气,红薯的香甜,配以酸辣的蒜汁,想着想着就要流口水了。一次打电话给小弟,说起饸饹条,他竟然没吃过。看来我真是幸运,早生他几年,能尝此美味。臭豆。老家做的臭豆应该是和臭豆腐同宗的,都有一种很古怪的臭味。在种黄豆的年代,每年家里都要腌臭豆。秋天里新收的黄豆,煮熟了,盛放到一个大簸箩里,铺上厚厚的麦秸,再盖上厚厚的麦秸,捂着,大约一个星期左右,臭味就出来了。掀开麦秸看,当初黄灿灿水灵灵的豆子,都长了一身绿的黑的毛。这就算捂好了。拿到太阳底下晒,晒到崩崩硬的程度,臭豆的整道工序就算完成了。平时没有新鲜蔬菜可吃的时候,从瓦盆里抓出一些臭豆来,放进碗里,开水冲烫,一会儿的功夫就泡软了,然后放些盐,香油,春天的时候菜地里有蒜苗郁郁葱葱,掐一些下来,切碎了放进泡好的臭豆里,那真是一种别具一格的香。蒸菜。蒸菜是最受乡间主妇们青睐的一道菜肴。因为它既可以当菜,又可以当饭,做法简单,经济实惠。而且,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拿来蒸的。初春二月,柳絮生成,挎了篮子去村外找棵柳树捋一些回家,清水淘洗,拌上黄白相掺的面,盐,花椒面,葱花姜末,上笼蒸,二十分钟或半个小时,蒸菜的香味就从锅里溢出来了,略带点苦味的柳絮的清香。清明节前后榆树上会长出一串串淡绿色的榆钱。它也是可以捋来蒸的。榆钱蒸菜是一种淡淡的甜香。四月份槐花开遍乡间,吃起蒸菜来就更方便,往往从一棵树下过,偶一抬头,便看见树上已是一片狼藉,那是刚刚被捋槐花的洗劫了。不知哪家中午的灶上会飘出槐花蒸菜的浓香。槐花除了做蒸菜,还可以晒干,做馅包包子。干槐花既保留了槐花的余香,又比鲜槐花劲道,有嚼头。包子可以做成纯槐花馅的,或者辅以韭菜肉馅,都非常好吃。晒干的槐花容易保存,冬天的时候泡发了用来蒸包子,一口咬下去,就会有一股久违的春天气息自胸中激荡开来。不单单是这些树上天生的野味,就是平时自己种的菜也是可以拿来蒸的。夏天六七月份,菜地里的豆角多得吃不完,长老了,颜色苍黄,皮质松软,不宜炒和凉拌,就只有做蒸菜了。豆角做的蒸菜外皮劲道,豆子绵软,拌上蒜汁,很是美味。后来还吃过马齿苋,芹菜叶,茼蒿等做的蒸菜,味道都非常好。吃上一盆热乎乎的蒸菜,再喝上一碗小米稀饭或者玉米稀粥,简单的生活,也自有一种人生的惬意与满足。野菜。当我们在初春的麦地里四处撒欢挖野菜的时候,并不认识后来名声遐迩的荠菜。我们只认识面条棵,把它挖回家可以放进素汤面条里调色,以增食欲。春天闹菜荒的时节,有人甚至捋了初生的杨树叶子来吃,用水焯了,依然难掩苦涩之味。小孩子好奇心重,明知道不好吃,却羡慕别人家吃杨叶,央求母亲也弄来吃。未果。母亲对这种不入流的野菜是怀着深恶痛绝之心的,大概跟以前啃树皮吃树叶的苦难经历有关。油菜的嫩芽也可以吃的,至于怎么吃,因为我们家没有吃过,并不清楚。秋天的嫩红薯梗掐了来,切短了,焯水,放醋,蒜汁,凉拌,倒是非常爽口。夏天生的马齿苋在乡下还有一种称呼:马西菜。它除了做蒸菜,还有一种更好吃的做法。用白面蒸成菜窝窝,切成片,拌上调制好的蒜汁。劲道中带着脆滑,在我们家中是一道很受青睐的主食兼主菜。还有一种叫猪毛菜的野菜,也是夏日里极爽口的一款凉菜。它们喜欢生长在松软的黄沙岗上,尤喜树林里的荫凉之处。刚长出来的猪毛菜,密密麻麻地直立着,像一根根翠绿色的猪毛,它的名字也由此得来。此时的猪毛菜是最鲜嫩的,薅回家去,把白细的长根切掉,淘洗干净,焯了水,用调制好的蒜汁拌了,摆上饭桌,一霎时便风卷残云,不见了踪影。所有的野菜都适合甚至必须用蒜汁调制,蒜汁的香辣,还有醋的酸味,可以有效遮蔽野菜本身的苦涩之气,提升野菜本身的清鲜之味。它们二者应该是独一无二的绝配。小时候沙岗上长着大片的树林。对于我们来说,它既是游乐园,也是采摘园。初秋时节,一场清雨过后,如雨后春笋般,许多树木下面会拱出一簇簇鲜嫩的小蘑菇,憨态可掬,煞是喜人。运气好的话,会挖小半篮子。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交给母亲。清炒的野蘑菇,鲜香爽口,是一道平时难得一吃的美味。不过母亲做的蘑菇炖鸡,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