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三越主体变形监测方案1108.doc_第1页
新光三越主体变形监测方案1108.doc_第2页
新光三越主体变形监测方案1108.doc_第3页
新光三越主体变形监测方案1108.doc_第4页
新光三越主体变形监测方案1108.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光三越新光三越新光三越新光三越 建筑物主体沉降观测工程建筑物主体沉降观测工程建筑物主体沉降观测工程建筑物主体沉降观测工程 技 术 设 计 方 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测绘局证书 证书等级 甲 级 证书编号 51002018 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 S S S Si i i ic c c ch h h hu u u ua a a an n n n p p p pr r r ro o o ov v v vi i i in n n nc c c ci i i il l l l C C C CH H H HU U U UA A A AN N N NJ J J JI I I IA A A AN N N N i i i in n n ns s s st t t ti i i it t t tu u u ut t t te e e e o o o of f f f i i i in n n nv v v ve e e es s s st t t ti i i ig g g ga a a at t t ti i i io o o on n n n a a a an n n nd d d d d d d de e e es s s si i i ig g g gn n n n 二二二二 一一一一二二二二年年年年 十十十十月月月月 成成成成都都都都 新光三越新光三越新光三越新光三越 建筑物主体沉降观测工程建筑物主体沉降观测工程建筑物主体沉降观测工程建筑物主体沉降观测工程 工程编号 法定代表人 黄 荣 技术负责人 贺 能 审 核 人 陈 静 项目负责人 郑 杰 元 方案编制人 黄 婉 惠 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 S S S Si i i ic c c ch h h hu u u ua a a an n n n p p p pr r r ro o o ov v v vi i i in n n nc c c ci i i il l l l C C C CH H H HU U U UA A A AN N N NJ J J JI I I IA A A AN N N N i i i in n n ns s s st t t ti i i it t t tu u u ut t t te e e e o o o of f f f i i i in n n nv v v ve e e es s s st t t ti i i ig g g ga a a at t t ti i i io o o on n n n a a a an n n nd d d d d d d de e e es s s si i i ig g g gn n n n 二二二二 一一一一二二二二年年年年 十十十十月月月月 成成成成都都都都 新光三越 建筑物主体沉降观测 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1 目 录 一 工程概况 2 二 本次监测的内容及其目的 2 三 总体方案的依据 2 四 基准点及工作基点的布设 2 五 沉降观测点布设 3 六 观测仪器及设备 3 七 垂直位移观测主要精度指标 3 八 监控报警值 监控预警值 4 九 沉降观测周期 4 十 技术文档的编写与提交 4 十一 环境保护措施 5 十二 安全生产措施 5 附 建筑物主体沉降观测布点图 新光三越 建筑物主体沉降观测 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2 一 一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拟建的新光三越项目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光华大道 本项目净用地面积 42358 12 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323063 2 平方米 地下室建筑面积 113115 3m 平方米 拟建工 程由 1 栋办公楼及 2 8 层裙楼组成 其中办公楼高 22 层 地下三层 为确保施工安全 业主拟定我院进行建筑物主体沉降观测 二 二 本次监测的内容及其目的本次监测的内容及其目的 内容 新光三越建筑物主体沉降观测 目的 对建筑物沉降观测 有效监视新建建筑物的安全 以便即时采取预防措 施 在检查和处理有关工程质量事故中 籍以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为验证建筑 地基基础 工程结构设计的理论及设计参数 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三 三 总体方案的依据总体方案的依据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 2007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 2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2011 四 四 基准点及工作基点的布设基准点及工作基点的布设 4 1 基准点的布设 4 1 1基准点的布设原则 基准点应设置在变形区域以外 位置稳定 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 也可选择在 基础深且稳定的建筑上 本项目经过现场勘察后 确定基准点的标石埋设在原状土层中 根据点位所在 的不同地质条件 选埋混凝土基本水准标石 根据工程需要 新光三越 建筑物共需布基准点 3 个 位置根据现场勘察确 定 4 1 2基准点的复测 基准点的复测周期应视基准点所在区域的稳定情况确定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 1 2 月复测一次 点位稳定后宜每季度或者每半年复测一次 4 2 工作基点的布设 4 2 1工作基点的布设原则 工作基点的标石可按点位的不同要求 选用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或墙上水准 新光三越 建筑物主体沉降观测 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3 标志 4 2 2工作基准点观测 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 后视立尺点的距离 应该量距使其相等 其观测次序 如下 往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 后前前后 往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 前后后前 返测奇数站的观测程序 前后后前 返测偶数站的观测程序 后前前后 水准控制 点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或附合水准路线进行往返测 取两次观测高差中数进行平差 4 2 3工作基点的观测 当有工作基点时 高程基准点 工作基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 每期变形观测时 均应将其与基准点进行联测 然后再对观测点进行观测 五 五 沉降观测点布设沉降观测点布设 新光三越工程沉降观测点布设方案根据设计平面图 按照 变形观测点应 设立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的位置 的原则布设 点位 宜选在下列位置 1 建筑的四角 核心筒四角 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隔 10 20M 处或每隔 2 3 根柱上 2 高低层建筑 新旧建筑 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裂缝 后浇带和沉降缝两侧 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人工基础与天然 地基接壤处 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框架结构建筑的部分柱上 5 筏形基础 箱型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布置 沉降观测标志的立尺部位应该加工成半球形或者有明显突出点 埋设的位置应 避开雨水管 窗台线 散热器 暖水管 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 并 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 柱 面和地面一定距离 本项目观测点位布设在建筑物 0 00 以上第一层柱上 根据工程需要 新光 三越 建筑物共需布沉降观测点 6262 个 其中办公楼布设沉降观测点 12 个 裙楼布 设沉降观测点 50 个 详见沉降观测点位布置示意图 六 六 观测仪器及设备观测仪器及设备 本工程沉降观测设备采用 SOKKIA SDL30M 电子水准仪 准确度为 DS05 级 精度 为高程 0 4mm km 最小读数为 0 01mm 视线距离测量误差 0 13cm 视准线的安平 新光三越 建筑物主体沉降观测 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4 误差 0 17 望远镜调焦运行误差 0 08mm 补偿器工作范围 8 0 标尺用索佳公 司配套铟瓦尺 BIS20 线性膨胀系数小于 1 5 10 6 0C 电子水准仪自动识别并存储 数据 观测前均按规定进行常规的检查 七 七 垂直位移观测主要精度指标垂直位移观测主要精度指标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 2007 中第五章 沉 降观测 有关章节规定实施 水准观测按二级要求进行施测 基准点观测主要技术指标基准点观测主要技术指标 序号项目限差 1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 mm 0 5 2每站高差中误差 mm 0 5 3往返较差 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mm n0 1 监测点垂直位移观测主要技术指标监测点垂直位移观测主要技术指标 序号项目限差 1 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 1 0 毫米 2 每站高差中误差 mm 0 5 毫米 3 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毫米 n 为测站数 n0 1 八 八 监控报警值 监控预警值监控报警值 监控预警值 根据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2011 规定 对框架结构的 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相邻柱基的沉降 差 变形允许值 0 002L 取规范变形允许值为 监控报警值 取监控报警值的 80 作为监控预警值 即建筑物相邻柱基的沉降差监 控预警值 0 0016L 0 002L 80 0 0016L L 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 mm 九 九 沉降观测周期沉降观测周期 本项目在建筑物主体施工期间 新光三越项目从建筑物 0 000 以上首层拆模 后开始第一次观测 从建筑物 0 000 以上第一层拆模后进场埋点测原始数据 办 公楼拟每增加三层观测一次 主体封顶后每 2 3 个月观测一次 预计观测 12 次 裙楼部分拟每增加两层观测一次 裙楼部分封顶后拟每 2 3 个月观测一次 预计观 测 8 次 当最后 100 d 的沉降速率为 0 02mm d 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 即可终 止观测 新光三越 建筑物主体沉降观测 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5 在观测过程中 若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 基础四周大量积水 长时 间连续降雨等情况 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当建筑突然发生大量沉降 不均匀 沉降或者严重裂缝时 应立即进行逐日或者2 3d 一次的连续测量 直至沉降 变化量正常 十 十 技术文档的编写与提交技术文档的编写与提交 10 1 开工前 由项目工程负责人编写技术方案为作业依据 其基本内容有 采 用仪器 主要测量精度 变形观测基准点的选埋与观测点的埋设 记录计 算和位移量计算等内容 方案编写由我院审定后生效 交顾客方备案 10 2 得到监测资料后 及时进行整理计算 根据所绘制图表和有关资料及时作 出初步分析 通常经常规分析方法进行 重点是分析各监测空间位置的变 化规律和趋势 判断有无异常值 如有异常 及时分析原因 先检查计算 有无错误和监测仪器有无故障 经多方比较判断 若发现确有不正常现象 或确认的异常值 立即口头上报 对于日常简报以及月报 均由有经验的 分析人员进行初步分析 分析内容 方法 结论 建议载之于报告中 供 施工方 监理 设计等有关单位参考 10 3 工程结束后 一个月内向顾客方提交工程技术报告书 技术报告书主要内 容有 沉降观测简报 成果等相关资料 包括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布局图 时间 荷载 沉降量曲线图 观测成果表 观测技术分析报告等 该资料 必须满足甲方工程交工验收的所有相关要求 十一 十一 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措施 在整个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