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疗护.doc_第1页
安宁疗护.doc_第2页
安宁疗护.doc_第3页
安宁疗护.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安宁缓和医疗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其中又以死苦最为强烈。每个人都会面对这些苦痛。安宁缓和医疗是一种全面性照顾,包括针对病人本身肉体上剧痛与内心绝望煎熬的处理,更包括家人心灵创伤与情绪悲痛的辅导。安宁缓和医疗目前更多是一种临终关怀,透过照顾临终病人来体悟生、老、病、死,让病人尽可能离苦得乐,了脱生死,安详而尊严地离开。我曾经用这一方法帮助了一位癌末期患者。苏太太是一位乳腺癌患者,她神情焦急地来到我院失眠门诊说:“我天天睡不好,太糟糕了,我想配一些安眠药,行不行啊?”她双眉紧锁,脸色泛黄,我感到她不仅仅是睡眠不佳,可能身体状况也有些问题,便询问道:“身体还好吗?”她迟疑了一下说,“不太好,去年乳腺开了刀,是不好的病,现在复查情况还可以,就是睡觉不好,我担心抵抗力下降毛病复发,怎么办?”我接着问道:“你睡不着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她叹口气说“乱七八糟,没有主题,都是些片段,有担心疾病复发的,有以前的一些事,唉,我很苦啊。”原来,苏太太小时候家境很苦,她排行老大,有四个弟妹,她说“我的童年就是不断地做家务,不断地被爸妈呵斥,不断地照顾弟妹,很穷,那时总幻想自己会不会是富家的女儿被遗失在外受苦,哪天被富有的爸妈领回家,再也不用受苦了。后来想想是自己穷怕了,想逃跑了,可有没地方去。我发誓长大后要赚好多钱!”后来苏太太早早地外出打工,在社会上艰苦的磨炼让苏太太变得精明能干,她像男人一样强悍,独立,事业蒸蒸日上,财富越积越多,可婚姻生活却恰恰相反,日渐消沉,四十多岁时,她带着儿子走进了富裕的单亲家庭生活。就在那时她被查出乳房有小叶增生,可她并不在意。儿子没有辜负她的期望,很优秀,又由于她没有了丈夫的羁绊,所以觉得自己非常幸福。谁知世事难料,两年后她竟在无意中发现自己乳房上有一肿块,不痛,她有些紧张了,她知道无痛性肿块是不好的,果然不出所料,上医院检查后医生考虑是乳腺癌。随后就开始了开刀、化疗的治疗过程。“我活到现在就没有安心过”这位坚强的女子说完这话眼眶里盈满了泪水,“现在我最放心不下的是儿子,他还没成家。”苏太太对诸事的牵挂是产生失眠的主要原因。对既往生活的不满,对疾病的担忧,对死亡的恐惧,对儿子的牵挂形成了生命的苦痛,缓解这些苦痛才能获得安宁。安宁缓和医疗这种临终关怀并不是等到患者处于弥留之际才进行关怀,而是在患者得知自己的疾病不能完全医治时就开始进行的一种医疗行为。身体病痛的解除是临床医师的责任,而安宁缓和医疗工作人员的任务是维持患者的生命力,也就是不断学习成长,开启灵性、佛性,引发慈悲心,协助放下诸缘,转识成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安宁地走完人生。这项医疗行为开展初始需要有较强的同理心和谈话切入技巧。我和苏太太谈起了她的乳腺癌。她缓缓道出了疾病发现和治疗时遭受的身体和心灵的折磨,对生活的嗔恨渐渐地疏泄出来。身体上如果长了脓包需要切开排脓,然后再上药,生活中的毒瘤也是如此。她流了好多泪,伴随泪水一起流出的是情感的毒汁。到了该给她上药的时候,我给她上了一堂生命教育课。课堂内容分三部分: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善用生命。生命是起点到终点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的特点就是不断变化,因而人生总是充满着不确定性,这是一种佛性的眼光,尊重生命的无常(没有固定的常态),而人生的主角却总幻想控制这种变化,这种无常,其实人控制不了变化本身,能掌控的是看待变化的眼光,无数快乐的当下串成一段人生,这就是善用生命苏太太微笑地说“我舒坦了好多,今晚也许能睡着了。”三天后我随访她,她说睡觉好多了,瞎想也少了。不知不觉半年过去了,当我再次看到苏太太时,我着实吃惊了不小,她脸庞瘦削,脸色晦暗,我猜想她病情恶化了,当我询问她时,不出所料,她的一些医学指标都超标了,准备住院治疗。她说:“我大概活不长了,我自己没什么了,主要是儿子还没安排好。”黯然失神的眼睛因为泪水的充盈而变得有些清亮。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位母亲对子女的爱,一位身患绝症的人对生命的眷恋。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生死过程中如何建立依持?如何因为对死亡的学习让现世活得更好?这是人生的必修课。我觉得苏太太到了面对和学习这一课的时间了。这时我突然看到苏太太左手腕戴了一串佛珠,心里非常欣喜。我指着佛珠说“你现在念佛了吗?”她点点头说:“只有念佛时心里头才比较清静。”我说“讲一个故事给你听。”两千多年前的某一天,世尊(释迦牟尼)对阿难(世尊的弟弟)说:“我出家前,极为娇贵,享用一切人间欲乐。当我出游城门,在墨深的苍穹下,见老、病、死、苦之时,我胸臆怮荡,凛然醒悟,有一天我也会老、病、死.。”世尊觉知人生无常,于是寻求解脱之道,最后在菩提树下成佛。成佛后的释迦牟尼以法医疗生病的和尚,以身示范“身受心不受”(身体受苦痛,心可以不受苦痛)、“智者不受第二支毒箭”(第一支毒箭是身体的苦痛,第二支毒箭是对身体苦痛和人生无常的烦恼),这是一种超越身心的智慧。我问:“你能明白吗?”苏太太不住点头道:“佛的真正意思就是清净、悦乐之人,不会再为烦恼束缚,而且充满慈悲与爱。”在以后的四个月中,苏太太断断续续住院,我们一直联系着,不断交流着对生死的感悟;四个月又二十天时,她离开了人世。她儿子告诉我说:“妈妈说谢谢你,她可以安静走了”我平静地接受了这个消息。生命的每一秒都充满了变数,安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