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霓虹灯的控制技术.doc_第1页
毕业论文:霓虹灯的控制技术.doc_第2页
毕业论文:霓虹灯的控制技术.doc_第3页
毕业论文:霓虹灯的控制技术.doc_第4页
毕业论文:霓虹灯的控制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0一一届高职毕业作业霓虹灯的控制技术指导老师:* 职 称: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年 级:二00八 级专 业:电气自动化时间:* 目录摘要1.系统设计1.1设计要求1.2总体设计方案1.2.1设计思路1.2.2方案论证与比较1.2.3系统组成2.单元电路设计2.1显示部分电路2.2控制部分电路3.软件设计3.1程序流程图 3.2程序清单4.结论参考文献附录附录1:元器件明细表附录2:程序清单附录3:印制版图 摘要摘要:本设计采用AT89S51单片机实现对霓虹灯的控制。系统由单片机控制部分和显示部分组成。显示部分的128个发光二极管成8行16列矩阵式分布。单片机I/O口输出的信号经三极管放大驱动二极管发光。不同的控制信号使发光二极管以不同的方式和花样显示。关键字:单片机 发光二极管 矩阵式Abstract Abstract: This design adopts singlechip AT89S51 to control the neon light. The system is made up of the part of singlechip controller and the part of show. The part of show is 8 lines of 16 row matrix types. Signal from singlechip is enlarged by triode transistor to drive the LBD. The different control signal makes LBD to give out light with the pattern in different way.Keyword:singlechip LBD matrix1.系统设计1.1设计要求 1.基本功能:设计一个霓虹灯控制器,控制128个LBD,要求能控制形成多种图案或花样。 2.扩展功能:红外遥控不同显示方案的转换,加设语音芯片和音乐盒,在显示不同图案的同时发出不同的音乐和语音信息。1.2 总体设计方案1.2.1 设计思路 题目要求设计一个霓虹灯控制器,控制的灯数128个,并要形成多种图案和花样。设计中控制部分由单片机完成,显示部分的LBD由单片机的输出控制信号经放大后驱动,形成不同的图案。1.2.2 方案论证与比较1. 显示部分设计方案论证与选择 方案一、采用移位寄存器扩展I/O。利用74HC595扩展单片机的输入输出口来接发光二极管,实现串行输入并行输出。电路图如1.1.1所示。此方案可扩展受控制的发光二极管的数量,但要控制128个LBD需要16个移位寄存器,需要芯片多,且PCB布局和布线不方面。 方案二、采用矩阵式分布。利用单片机的P1口做行选信号,P2和P0口做列选信号,128个LBD构成8行,16列的矩阵。详细电路图见单元电路设计中。此方案能单独控制每一个LBD,也可单独控制每行或每列的LBD,可形成丰富的图案或花样,显示部分不需要格外的芯片,形成的电路简单,PCB的布局和布线也较容易和美观。 综上所述,考虑到要求控制的LBD不是太多,又矩阵式能形成较丰富的图案,PCB板的布局和布线也较美观,选择方案二。2. 驱动部分设计方案论证与选择 方案一、三极管一级驱动。由1个9012驱动一行16个LBD。正常发光时每个LBD的工作电流为1015毫安,16*(1015)=160240毫安,这样大的电流一个三极管就能提供。当一行同时亮时能满足发光工作要求。当一个灯亮时,由于亮的时间非常短不会对LBD的工作造成影响。 方案二、功率放大芯片。可以很好的实现放大和驱动,性能稳定,效果好,但价格较三极管高,电路较方案一也明显复杂。 综上所述,三极管驱动电路简单,性价比高,又能很好完成驱动作用,选择方案一。 1.2.3 系统组成 系统总方框图如图1.2.3所示。 单片机控制矩阵式排布的LBD按顺序循环显示。系统共设计了7种显示图案或花样,分别是:(1)由里到外和由外到里按圈依次亮(2)奇次列和偶次列交错亮(3)以一列为轴顺时针扫射(4)以中间两列为轴分别向两边合拢(5)四种不同颜色的灯交错亮(6)单个灯以螺旋方式从最里圈向外亮(7)以相邻四列及相对的四列为一组交错亮。2. 单元电路设计2.1 显示部分电路显示部分主要由128个贴片发光二极管分成8圈,每圈16个组成,相当于8行16列的矩阵。这些发光二极管共有四种颜色,分别是红,黄,蓝,绿。每圈用同一种颜色,从里到外分别是绿红黄蓝绿红黄蓝排布。每行16个LED的阳极连接在一起引出8行输出分别接单片机P0.0P0.7和P2.0P2.7口;每列8个LED的阴极连接在一起引出16列输出分别接单片机P0.0P0.7和P2.0P2.7口。电路图如图2.1所示。2.2控制部分电路 控制部分主要是由单片机最小系统完成。采用了1个AT89S51单片机,2个74HC373锁存器,12M晶振和一些相应的电阻,插座。驱动部分的8个9012三极管也接到了此部分。使用P1口的8个输出信号做8行的选通信号,使用P0和P2口的16个输出信号做到的控制信号,单独控制每圈的16个LED。输出信号经9012放大后驱动发光二极管。电路如图2.2所示。3. 软件设计 3.1程序流程图3.2 程序清单 软件采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清单见附录2。 4.结论 本设计的设计思想,原理和软件设计较简单,难点在于PCB板的布局和布线以及美观的效果。采用了矩阵式布局,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难题,但是受单片机I/O口的限制,能控制每一个LBD的数量有限。大型的设计可以采用扩展I/O口和矩阵式相结合的方式。暂只完成了基本部分的设计,扩展部分单片机已留出了足够的端口。参考文献1. 杨忠煌,黄博俊,李文昌。单芯片8051实务与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6第一版。2. 张洪润,马平安,张亚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8第一版.致 谢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是在*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老师们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老师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谢带过我的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与研究,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老师们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并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3年生活的寝室同学,提供技术方面的帮助和支持,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含辛茹苦培养我长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