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化工热工设计技术中心站2004年年会论文集我国热电联产的发展与存在问题 热电厂为什么要技术改造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 王振铭内容摘要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热电联产己具有相当规模,为适应电力工业发展,热电联产应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保持节约能源的优势,提出增强经济效益措施和向科技、管理、环保要效益,走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关 键 词 热电联产、节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39条明确提示:国家鼓励发展下列通用技术: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热电机组的利用率,发展热电梯级利用技术,热电、冷和热、电、煤气三联供技术,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为贯彻“节约能源法”国家领导部门委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委会组织编制发展热电联产的新文件,于2000年8月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以急计基础20001268号: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批准执行。其后我国热联产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一、 我国热电联产的现状到2002年底为止,我国热电联产的情况:年供热量139150万吉焦,增加8.08%。6000千瓦及以上供热机组共1937台总容量达3743.67万千瓦,占同容量火电装机容量的14.58%。在运行的热电厂中,规模最大的为太原第一热电厂,装机容量138.6万千瓦,在北京、沈阳、吉林、长春郑州、天津、邯郸、衡水、秦皇岛和太原这些特大城市己有一批20万千瓦、30万千瓦大型抽汽冷凝两用机组在运行,星罗棋布的热电厂不仅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迅速发展,就连黑河,海拉尔、石河子和海南岛这些边疆城市也开花结果,区域热电厂也从城市的工业区,蔓延到了乡镇工业开发区,苏州地区一些村镇办热电厂也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几年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大中城市工业也开始安装大型供热机组。有些私营企业家也看好热电联产,投资建设热电厂。在负责城市集中供热的热力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为北京市热力公司,现己有供热管网514公里。(其中蒸汽网38公里)。供热面积7800万平米。供应蒸汽105个工业用户897t/h,大小热力站共1317个。己建成的热力管网:蒸汽管直径DN1000,热水管直径DN1400。到2001年底,全国共有662个设市城市,其中己有286个城市建集中供热设施,占42.18%,2002年底中国集中供热的供热能力:蒸汽83346吨/时,热水148579兆瓦/时。供热量:蒸汽57438万GJ/年。热水122728万GJ/年。2002年底全国供热面积为155567万平米。比上年增长6.31%。热力管道总长度己达蒸汽10139公里,热水48601公里,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集中供热面积约占全国集中供热面积的80%,热化率30%,全国集中供热从业人员共24万人。在总供热量中,热电联产的蒸汽占65.89%,热水占32.66%.城市民用建筑集中供热面积增长较快,并向过渡区发展.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中,公共建筑占33.12%,民用建筑占用59.76%,其它占据7.11%,民用建筑集中供热有如下特点:(1)三北地区集中供热以民用建筑为主,如北京市民用建筑为72.66%,河北为66.54%辽宁为67.5%山东为了51.97%。(2)城市集中供热逐步向过渡区发展,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均己有集中供热,但以公共建筑和工厂为主,如上海为61.72%.江苏为53.35%,安徽为39.55%城市供热管网的建设也有很大发展。按建设部规定,我国城市按非农业人口规模分组:超特大城市:2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00至200人口大城市:50至100万人口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不同规模城市的集中供热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供热面积(万m2)42085.5232436.2924050.1722911.1824845.75比 例 (%)28.7622.1716.4415.6616.97城镇集中供热发展状况199119921993199419951996供热面积(万m2)276513283244164509926464573433199719981999200020012002供热面积(万m2)807558654096000110766146328155567从以上表可看出:我国城镇集中供热2000年至2002年,平均每年2.2亿平米。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城市热化率也出入较大。下表表示不同地区城市的热化率。从下表可知,纬度超高的严寒地区,热化率越高,纬度越低的地区热化率普遍较低。即东北地区的热化率一般为6090%,黄河流域一带的河南、山东地区城市的热化率一般约为2530%。均达到了2000年建设部城镇集中供热发展规划的要求。不同地区城市的热化率城市建筑面积 (万m2)城市集中供热面积 (万m2)热化率(%)热电联产/比例 (万m2)(%)锅炉供热/比例(万m2)(%)吉林市3572301484.41422/47.21509/50绥芬河1809251.1-92/100延吉市77.961.478.8-47.9/78.0北安市340.0922566.6175/77.750/22.3通辽市75060080220/36.6330/55黑河市396258.665.3200/77.458.4/22.6兰州市55474171.975.2791/18.92280/54.6大连市57145033881636/28.63397/67.5烟台市2000180090610/33280/15.5邯郸市245261825.2350/56.6268/43.4濮阳市28826692.3266/100注:有些城市将分散小锅炉也统计在集中供热之内。从统计数字可看出:热电联产是蒸汽集中供热的主力军,锅炉房供热承担了城镇热水集中供热的重担。无论从供热能力上看,还是从供热总量上看,热电联产均占全国蒸汽总供热能力和总供热量的6070%。如2002年,全国总供热能力为83346t/h,热电联产为59946 t/h,占72%。全国供热总量为57438万GJ,热电联产为37847万GJ,占66%。所以,目前我国政府有关部委的文件中,均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二、 我国热电联产发展的几个趋势1、 大容量供热机组增多近两年我国热电联产建设中,开始注重建设规模,对城市集中供热国家也积极提倡搞大型两用供热机组。以前单机20万、30万千瓦的大型供热机组仅在特大城市建设,近两年在20万以上人口的大、中城市也开始建设。据“热电建设动态”报导,仅2003年国家批准立项和开工建设的5万千瓦及以上的热电工程就有以下若干工程。 2003年国家批准立项和开工的热电工程顺序热电工程名称装机容量顺序热电工程名称装机容量1江苏太仓港2300MW10天津陈塘庄1135MW2河北邢台(兴泰电厂)2300MW11河南新乡2300MW3河南焦作2135MW12内蒙乌兰浩特250MW4黑龙江齐齐哈尔250MW13大连泰山热电2135MW5河南平东2200MW14山东茌平热电2135MW6乌海2150MW15天津东北部2300MW7太原二热2300MW16天津杨柳青扩建2300MW8包头东华2300MW17山西临汾2135 MW9江苏新海2300MW18合计7650MW上表仅为不完全统计,且为单机5万千瓦及以上的机组。例如江苏省以前多为单机1.2万千瓦有以下的小型供热机组,目前太仓2135MW供热机组己投产,2300MW供热机组近期也先后投产。江苏新海2300MW大型供热2003年8月通过可研报告审查也将于2005年4月投产运行。2、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开始建设由于陕甘宁天然气进京和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己使十余个省市燃料结构调整成为现实,一些地区将开始建设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见于报导的燃机热电厂有以下工程。计划建设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厂序号项目名称总容量(MW)序号项目名称总容量(mw)1、武昌热电厂扩建2706北京上地热电厂1002华能北京热电厂二期采暖1062 非采暖期11067清华大学热电厂(未批)1003北京太阳宫热电厂7868高井电厂燃机改造6004北京亦庄开发区热电厂1509北京草桥热电厂6005北京电子城热电厂10010兰州燃气热电厂400合 计4038上表仅为不完全统计。3、 国产首台低热值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机组投运由南京汽轮电机(集团)公司生产的首台66MW低热值气体燃料联合循环热电机组于2003年10月18日在吉林通化钢铁厂通过72小时试运后,正式投入运行。2004年7月15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在南京主持召开了“PG6561B-L”型高炉煤气燃气轮机发电机组新产品鉴定,可以批量生产。我国冶炼企业生产中的伴生高炉煤气,因热值低无法利用而放空、既无经济效益,又污染环境。该工程的投产拓展出国产燃气轮机的应用领域、为我国冶金行业有效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济效益,提供了有效途径。以本工程为例,按每年运行7500小时计,年发电量可达3.8亿千瓦时,创造的年经济效益达一亿五千万元以上,在大量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4、 各城市重视环保,调整燃料结构拔小烟囱,发展集中供热据国家环保总局报导:2002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但污染程度仍很严重。在全国471个城市中,在209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4.4%.空气中SO2平均和总悬浮颗料物与2001年相比均有所不降.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兰州、乌鲁木齐、太原、西宁等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北京空气质量五年提升了28.2个百分点,2003年力争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60%。己实现。到2002年底,北京市己有4.4万台燃煤茶炉大灶,一万台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对尚未改造的燃煤锅炉,北京市2002年共推广使用低硫优质煤800万吨。太原市清洁能源规划通过国家科技部、环保总局的专家评审“规划”要求不生产高硫分,高灰分煤,禁止原煤直接进入用户。拆小锅炉,发展集中供热。太原市人民政府下发了2003年拆除和整治燃煤锅炉的通告,规定在7月31日前完成160台燃煤锅炉的拆除和整治任务,并实行日报制度,对逾期未完成自拆和整治任务的单位,要在媒体上曝光,逾期不拆的锅炉全部予以强行拆除,并没收拆除之设备。上海市卢湾区在1999年建成“基本无燃煤区”的基础上,经过两年努力,2002年完成区内4t/h以下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工程,使全区清洁能源的比例达96.8%,成为上海首个“无燃煤区”,区域内民用燃气普及率为了100%,大气环境质量保持在二级以上。乌鲁木齐大力实施“兰天工程”,拆小锅炉,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综合治理大气污染,使该市环境质量有很大提高。2002年前10个月达到三级和好于三级的天数达89.22%,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63.5%,多年未见的大气质量一级天数也达13天。沈阳为控制燃煤污染,实施工队了拆除千根烟囱工程,新增集中供热600万平米。2002年沈阳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的天数,从上年的73天,增加到170天,占全年总天数的47%,创30年来最好水平。成都市不断加大清洁能源推广和监督执法力度有效控制污染,到2003年6月全市己累计改造,取缔燃煤锅炉,茶炉441台,燃煤生活灶13467口,每年减少燃煤35万吨,烟尘排放1.76万吨,SO2排放0.562万吨。5、 式能源建设己进入工程开发阶段最近几年我国天然气的生产和消费基金均呈快速增长态势,但到2002年天然气的生产量也只占全国能源生产量的3.2%,而消费量也仅占全国能源消费量的2.7%。而我国天然气的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1.2%,人口则占世界总人口的20%,人均天然气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3.2%。最近报纸和电视上宣传“西气东输”工程,天然气进京第二条管线的建设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新消息增多,可能有人认为我们的天然气多的很,其实和需要量相比还差的远。我们西气东输工程的年输送能力为120亿立方米。莫斯科一个城市一年用天然气360亿立米,平均一天1亿立米,等于我们全国商品气的120%。因而我们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把有限的资源加以有效合理的利用,绝不能一听天然气比煤清洁,天然气多了,到处上天然报导项目。西气东输工程也是沿线的十个省市区可以利用。就是十个省、市区也要有重点有计划的合理利用,每个城市能分到多少气量?主要用在哪方面?要通盘考虑,再不能头脑发热。由小型燃气轮机(内燃机)、余热锅炉、吸收式溴化锂制冷机组成的小型全能量系统(也称第二代能源系统或式电源)可以统一解决电、热、冷、供应,在国外得到迅速发展。由于小型燃机或内燃机供电效率为2435%,联合循环供电效率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4550%,远高于常规火力发展,否定了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机组小就不经济”燃煤时代的传统观念。在燃煤的时代,火力发电厂确是机组越大经济效益越好,机组越小就不经济。但在燃料结构改变的今天情况不同,人们的思维方式也要改变。燃油燃天然气轮机、内燃机由于大机组与小机组的效率差别不大,而且小机组又有占地小,机动灵活的特点,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因而在发达国家大量采用,不但1000-10000kW燃机市场需求量大,连1000KW以下的小燃机,100KW以下的微型燃机也是销路看好。燃料结构改变了,各类中小型机组,只要济效益好,有生命力,就有发展前途。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徐建中院士在“式供电和冷热电联产的前景”一文中曾指出:“纵观西方发达国家能源产业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它经历了从式供电到集中式供电,又到式供电方式的演变”。1999年世界科学大会,“科学与能源”专题讨论会的专家们指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世界各国应面向未来制定新的能源发展战略。专家们同时指出,对传统能源利用方式进行重新审视,也应成为未来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科学家拉匪德在读者讨论会上举例说,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一种分散式的电力管理新概念可能比目前是很多国家采用的电力供应系统更有利于环保。这种分散式模式通过建立基于小型发电站代替少数大发电站,从而尽可能缩短发电站和电力用户间的平均距离,这样可以减少能源损耗。目前中央式供电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约55%,而测试表明,分散式电力供应模式效率至少可达到85%。我国目前正处在大发展大集中的过程.大机组、大电厂、大电网是主导方向,但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将做为大机组、大电网的补充,以其自身的优势,将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必将迅速发展。通常100MW有以上的燃气轮机为大型燃机,20-100MW为中型、20MW以下为小型,小于100KW的为微型燃机。小型燃机、具有高效、清洁、经济、占地少、自动化水平高,适用分散建设和可靠等优势,因而发展很快。鉴于国际上小型全能量系统迅速发展的事实和其本身的优势,因而在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急计基础(2000)1268号文中,明确提出:在有条件的地区应逐步推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1999年的济南年会、2000年宁波年会、2001年的重庆年会和2002年昆明年会中均有一些学术论文积极宣传、推广小型全能量系统,实现小型热、电、冷联产。2002年9月份热电专委会还专门在南京召开天然气在热电联产的应用专题研讨会,出版论文集并提出“关于发展分布式能源热电冷联产的建议”。2004年6月在南京召开的“海峡两岸第三届热电联产汽电共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又有32篇论文入选。2001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绿色能源科技”高级论坛,由四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做学术报告,其中徐建中院士报告的题目就是“分布式能源CCHP”,倪维斗院士在“能源的发展前景”报告中也特别提出应积极鼓励和扶持燃用天然气的热、电、冷联供技术。北京石油学会于2000年和2001年召开的“北京天然气合理利用座谈会”上均提出:“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实现了一次能源的合理梯级利用,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带来了经济效益。由于燃机具有低NOX燃烧技术,使NOX大力减少,可提高环境效益。北京地区冬季供热,夏季大部地区需供冷,因而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有广阔市场,北京应适度发展中、小型燃机热电冷联产机组。美国9.11事件之后和北京申办奥运成功,更多的专家学者从分散电源建设,确保奥运用电安全角度出发,积极提出北京应积极发展小型全能量系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琪同志,对北京石油学会的一项关于北京天然气经济及发展的建议作出批示,要求北京应开展中小型燃气轮机热电冷联产技术的使用进行研究。上海市负责同志也曾对上海市的院士沙龙和专家建议做过重要批示。中国能源学会、中国动力工程尝、北京动力工程分会等学术团体也均提出上述的合理建议。英国、荷兰在北京召开热电联产学术研讨会和索拉公司、宝曼公司、瓦锡伯兰公司等也召开同类型宣传会、推广会。他们看准中国大陆发展小型全能量系统的无限商机,积极抢占市场。由于许多专家学者的协力宣传、推广,目前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分布式能源建设,己由学术研讨,进入工程开发,目前在北京、上海、广东、成都己有一批工程实现热、电、冷联产,以其自身优势和经济效益显示其强大生命力。做为大电力系统的补充,将会迅猛发展。上海市遵循周禹副市长关于在上海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要“深入调研、科学论证,总结经验,谨慎推广”的批示精神。组织力量编制了“建筑物式供能系统的可行性研究”专题报告。和“上海市燃气空调,分布式燃气热电联产系统发展规划”。内容丰富,符合国情与上海的的实际我们有理由确信,上海市的能源建设将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三、 电力工业发展使热电联产受到压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行集资办电和多家办电的政策以后,电力工业发展很快。到2002年底我国装机己达35657万千瓦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己连续15年,每年投产新机组均在1000万千瓦以上。2003年新增装机3000万千瓦,创历史最高记录。目前我国发电机组装机总容量己超过4亿千瓦。 进入21世纪的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己步入了大电网、大机组、高参数、超高压和自动化、信息化及全国联网的新阶段。目前我国百万千瓦以上的水、火、核电站总数己达107座,比2000年初增加27座。现在报刊报导新批准的大电厂均为大机组。430万千瓦,460万千瓦电厂很多,由于机组容量增大,参数提高,致使全国火电机组煤耗逐年下降,其具体情况见下表。全国火电机组平均煤耗年份供电标煤耗(g/dwh)发电标煤耗(g/dwh)年份供电标煤耗(g/dwh)发电标煤耗(g/dwh)198044841319984043731985431398199939937019904273922000392364199541237920013853571996410377200238335619974083752003380从上表可看出,我国火电机组由于技术进步和拆小机组安装高参数大容量的机组,每年供电标煤耗率均下降2-7g/dwh。我国热电机组与先进国家相比主要问题是:1、 机组容量偏小2、 参数偏低3、 自动化水平低4、 热电机组在火电机组中比重偏低以下列出我国供热机组的情况近六年供热机组的分类情况全国单机6000千瓦及以上2002年2001年2000年1999年1998年1997年供热机组台数台193716061498140313131229总容量万千瓦3743.63224.1592990.6092815.9092493.8492197按压力分:高压台37731919429127125620841873.7111736.9701662.7711430.4711240.76中压台15601287120411121042973万千瓦1659.271350.3891253.6391153.131063.379956按容量分:5千瓦及以上机组台223187172161140124万千瓦1831.91583.7111470.7111374.5111137.2119375.52.5-5万千瓦: 高压台142119112120120119万千瓦365.2301.5282.5301.5301.5298.5中压台779688817059万千瓦200247.84227.84210.34182.34148.51.22.5万千瓦:高压台271815141414万千瓦36.6624.9620.1618.1618.1618.16中压台631538499455426387万千瓦798.15671.989618.189564.189525.189474.5891万千瓦 高压台311111万千瓦3.04111110.6-1.2万千瓦 中压台828646610570541524万千瓦504.77329.56396.61345.61327.85318从以上可看出:1、1999年比历史最高水平1998年单机6000千瓦及以上供热机组增加90台,322.06万千瓦,平均单台3.578万千瓦。2、高压机组1999年增加20台,232.3万千瓦,平均单台11.615万千瓦,5万千瓦及以上机组1999年增加21台,237.3万千瓦。平均单台11.3万千瓦。2000年增加不多。2001年增加25台,136.8万千瓦,平均单台5.472万千瓦。2002年增加58台,210万千瓦,平均单台3.63万千瓦。这表明我国装了一批高压的容量较大的供热机组。2000年2.5-不足5万千瓦机组台数减少,估计为新建大型供热机组后,拆除老旧供热机组。3、单机25000千瓦以上的中压机组增加不多,2002年反而减少,表明一些工程己注意选用高参数较大的机组,以提高经济效益。单机25000千瓦以上的中压机组增加不少,说明在“以热定电”方针下,中压的中小机组仍有市场。4、单机5万千瓦及以上机组2002年36台,248万千瓦,平均单台容量6.89万千瓦,说明新增供热机组,高压大容量机组增加。5、 2002年我国供热机组中,高压机组占55.68%,中压机组占44.32%。俄罗斯1997年于9Mpa的供热机组己占93.72%。1996年我们热电专委会代表团访俄时,他们讲9Mpa及以下的供热机组在进行拆除。1993年热电机组发电平均标煤耗268.8g/kwh,而供电平均标煤耗308.6 g/kwh,而同期凝汽机组发电标煤耗350 g/kwh。俄罗斯的热电联产基本上采用单机80-250MW的高压和超临界机组。我国热电机组容量也偏小,近六年新增机组平均容量仅为1.28-3.58万千瓦/台。2002年全国供热机组平均容量仅为1.933万千瓦/台。 2002年1937台, 3743.67万千瓦 比上年增加331台, 5195.511万千瓦 平均1.57万千瓦/台 2001年1606台, 3224.159万千瓦 比上年增加108台, 233.55万千瓦 平均2.1625千瓦/台 2000年1498台, 2990.609万千瓦 比上年增加95台, 174.7万千瓦 平均1.05千瓦/台 1999年1403, 2815.909万千瓦 比上年增加90台, 32259万千瓦 平均3.578万千瓦/台 1998年1313, 2493.85万千瓦 比上年增加84台, 296.75万千瓦 平均3.53千瓦/台 1997年1229台, 2197.10万千瓦 比上年增加230台, 294.412万千瓦 平均1.28万千瓦/台上述数字表明,1999年和1998年我国热电事业装机台数大为减少,而新增装机容量高于1997年,表明装了很多大型供热机组,新增供热机组的单台平均容量己由1997年的1.28万千瓦/台增加到了。3.53-3.578万千瓦/台,表明我国热电事业向大型化发展。2001年全国发电机组容量比上年增长6%,单机6000千瓦及以上机组,火电装机增长6.88%,而热电机组增长7.8%,说明热电机组的增幅大于火电装机。2002年我国单机6000千瓦及以上供热机组容量占同容量火电机组比重为14.58%与2001年的13.37%略有提高。这些都说明我国2002年的热电事业在健康发展。热电联产最大的优势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电力工业的发展致使机组越来越大,参数越来越高,供电标煤耗不断下降。热电厂则由于要执行“以热定电”的政策,和供热经济半经的限制机组不能搞的太大。又由于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有的热电厂工业热负荷不断下降,甚至有的工业用户关门停产,致使热负荷大量减少,发供电煤耗增加,热电厂的节能优势不断下降,热电厂如不加强技术改造,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四、影响热电厂经济效益的基本因素及对策分析目前影响我国一些热电厂经济效益较低的因素基本上有三个,第一,热电厂的现有热负荷较低,达不到设计值,第二,热电厂现有供热机组选择不合理;第三,热电厂的经济、技术管理的运行水平不高,其中前两个因素,关系密切,是基本影响因素,下面放在一起分析的。热电厂的热负荷与供热机组特性匹配的好坏,对热电厂运行的经济效益有决定性的作用当电厂供热机组的容量、台数、参数选定时,则两种产品的供应能力及特性就己确定,此时如果热电厂实际负荷的大小特性与机组的供应能力,特性等基本相符,则热电厂热电联产的功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其供电煤耗率就降低。否则热电联产程度降低,削弱节能效果,使供电煤耗率升高,降低热经济性。而目前实际情况是有些热电厂实际热负荷小于机组的供热能力,也有一些供采暖负荷的热电厂,一般装有多类型的供热机或双抽机(CC型),因其组成结构复杂与热负荷大小、特性不易匹配,难以吻合,当然我国也有很多热电厂由于热负荷特性较好,机组选型合理,年设备利用率和热电联产程度均较高,因此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江苏吴江盛泽热电厂热负荷不断上涨,目前最高达508t/h,供电标煤耗仅为285g/kwh(尚有2C15机组凝汽运行)。目前的问题是如何提高上述经济欠佳热电厂的经济效益,分析看出不少是设计和发展过程中遗留的问题,因此它的解决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需要较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加以完美和解决,综合各地几年来的实践,有以下经验可供参考。(一)、在热电厂的供热范围内,结合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厂要积极促进扩建或新建工业企业的热用户的建设,千方百计的力争增加电厂的热负荷,逐步过渡到用户需要热量与电厂的供热能力相平均,以提高设备利用度和热电联产程度,降低供电煤耗率,上海南市热电厂由于工业外迁,生产热负荷连年下降,该厂积极发展民用和公共事业热负荷,又使总的热负荷回升,取得较好经济效益。(二)、根据地区工业用热特点,在努力增加热负荷的同时,电厂应积极实行昼、夜热价有别的经营观念,使一些白天生产用热的单位改为夜间生产,以平衡昼、夜用热量,改善电厂的平均热负荷系数。有利于供热机组的运行状态,提高热经济性。(三)、适应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积极推行和扩大生活热水热负荷,不仅增加电厂的年供热量,降低年均供电煤耗率还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四)、在我国中、南部地区、夏季较长,气温较高,热电厂应积极推行热、电、冷三联产新技术,这一技术在我国己经多年试验基本成熟,因此有条件的热电厂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逐步推广这一新技术,增加夏季的热负荷,它对提高供热机组的年利用率,增大节能效果,降低年均供电煤耗率极为有利。我国山东、浙江、江苏等地一些电厂由于推行热、电冷联产均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五)、根据热、电负荷需要的特点,有条件的热电厂,可对热电厂的系统或设备的结构进行适当改造以增加供热、供电能力。如对低参数供热机组增加前置机;对高背压机组增装后置机;将纯凝汽机组改为低真空循环水供热;打孔抽汽供热等。这些改革措施应和当地市政规划部门配合从长远发展来看,对某些地区有综合收益,因此一定要根据电、热负荷的需要,设备状况投资有利等条件经过技术经济论证后实施,改造的目的或是增加热电联产的发电量或是提高热电联产程度,改善当地环境质量,对电厂降低煤耗都相对有利。我们要学习丹麦电力改革的经验。丹麦的改革是以积极发展热电联产,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环境代价为核心的。丹麦改革进行了20年,国内产值翻了一番多,供电能力一直保持增长,但消耗的资源量没有增加,环境代价大幅降低,能源成本也增加不大。其中的关键就是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优惠热电联产发展的方针政策,丹麦至今全国已经没有一个火电厂不供热,也没有一个工业锅炉不发电,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持续提高。此点应大力宣传和积极推广。五、 发展热电联产向科技、管理、环保要效益提高经济效益,降低产品单耗,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经济、技术管理机制,建立和健全各种经济和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电厂的技术和经济管理水平,使经济效益达到新高度,为实现这一目标,根据各地经济提出以下内容供参考。1、加强燃料的全过程管理目前我国的热电厂基本上还是以燃煤为主,所以作好燃料的经济管理,是降低热电厂成本的重要因素。首先应制定燃煤全过程的管理制度,从年、月的计划安排,购煤合同,煤质验检,煤价确定,煤入炉前按发热量、挥发份、灰份等的合理匹配、控制等各环节都应有章可寻。整个管理要以煤质、煤价、煤耗为中心,煤质化验应以电厂为主,煤价虽按市场浮动,应尽可能降低原煤价格厂内原煤实行月末内部盘点、多方面控制煤的损耗,严控非生产用煤,严格考核,形成制度,这样的制度化管理可降低热、电成本,提高电厂经济效益。2、提高燃烧效果及稳定锅炉效率随着大电网峰谷差的增大,大型供热机组也要承担电网的调峰作用,有的地区要求调峰达到额定功率50%。所以在此低负荷下锅炉燃烧的稳定性可能恶化,甚至有灭火危险。为保持锅炉效率稳定,应使燃烧稳定,为此应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先进的燃烧器,优化低负荷燃油量,科学匹配风、煤、粉在各种负荷下的比例调整制粉系统出力等技术措施,来稳定各种负荷下的燃料状态,以保证锅炉效率稳定。对于中小型燃煤炉因热电厂多为母管制热力系统,可根据汽平衡,科学调整锅炉热负荷使其在较经济的工况下运行。如果能科学的控制各种炉型的燃烧效果,提高燃尽率,就能保持较高的锅炉效率。3、强化省煤器和空气予热器的传热效果,降低排烟温度,锅炉排烟温度,是影响锅炉效率的因素之一。很多厂的实践表明,将原光管的省煤器、空予器改为肋片式,螺旋槽式等各种先进的强化传热的结构方式,可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如技术措施先进可使排烟温度降低15度左右,从而提高锅炉效率和降低煤耗。有的热电厂己有成功经验,实验表明将可利用高排烟温度回执各种需热水流,以降低排烟温度和损失也是节能的好措施。4、保持运行汽轮机排汽参数为额定值,是经济运行的必要条件。机组在额定参数下运行不仅有利于安全生产,也有利于保证汽轮机经济热耗值,目前我国中小型热电厂在数量上占多数,机炉匹配复杂,新、旧程度不一,有的为了安全主锅炉降低参数运行,所以汽轮机参数也就低于额定参数运行,这种情况对热能的有效利用极为不利,应采取措施及时改正。对于抽汽供热机组,因供热、排汽量较少对保持排汽真空一般不够重视,特别是对大型两用供热机组,凝汽发电占较大比重,其真空系统庞大,严密性难以保证,因此对机组的热经济性影响较大。对中小抽凝机组,当热负荷降低时,为机组的安全和经济也要保证一定的排汽量,因此对其真空系统也要定期试验发现问题早日解决,这都是经济运行的需要。5、合理选择供热参数,提高热能利用率供热参数的合理选择实践证明对节能有重要意义。其主要问题是热用户所需热能的参数(压力、温度),怎样与汽轮机供热参数(抽、排汽压力)相配合的问题。一般在满足用户热量的前提下,机组的供热参数愈低,其热化发电率愈高。有的用户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要求参数偏高,供汽至本厂后再减压使用,造成浪费。在确定抽、排汽压力时,应考虑输汽管道的压损失和散热损失。目前正在运行的热电厂不少是因供热参数选择不当使供汽压力高于用户所需压力较多 ,而造成能位贬值使用,这些措施均需进行认真的技术经济分析,才能使用。6、 增强节能意识,优化保温,减少散热损失搞好热力设备,热力系统及热网的保温,减少散热损失,是节省能源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在生产管理中往往重视不够,保温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保温材料和质量和选择,保温厚度的确定,保温结构的选择,材质高,价格贵,保温层厚材料用量大,但保温效果好。最佳保温方案需进行综合经济分析论证,用科学的优化方法,确定保温的经济厚度。保温的施工质量主要取决于保温结构及严密性,它可控制空气对流传热。其次,是防水和防损伤性能也影响保温效果,不断更新保温技术和措施定期对保温进行维修,严格热网管理,防止跑、冒、漏、泄,尽可能减少热损失。浙江环保镁钢保温保护层己在若干工程使用,实践证明该技术是经济适用的。7、 采用交流变频新技术,降低转动机械电耗。把热网循环泵,冷却循环泵,风机,给煤机等定速运行机械,改为变频调速机械,用控制电机的转数来调节水量,风量等,实现其变工况运行。因为电机轴功率与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所以低负荷时电机的轴功率减少,从而节省了厂用电。例如,采暖热负荷随季节变化,如用定速热网泵调节热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模型和数据要素赋能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解决方案
- 蓝色卡通风消费技巧培训模板
- 酿酒技术及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实验动物助理技师模考试题+答案
- CN120204818A 一种工业废气的脱硫装置
- 老年人家庭小吃培训课件
- 诗词文言文对比阅读(一)原卷版-2026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浙江专用)
- 声与光-2024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浙江新统考专用)原卷版
- CN120203315A 一种多体型适配的人体测量与个性化服装样板生成方法
- CN120202777A 一种种子播种预处理设备
- GB/T 34239-2017聚3-羟基丁酸-戊酸酯/聚乳酸(PHBV/PLA)共混物长丝
- GB/T 26814-2011微波消解装置
- GB/T 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 粘膜免疫系统概述
- 钢板桩及支撑施工方案
-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完整课件
-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
- 冷藏车保温箱冰排使用记录
- FANUC工业机器人离线与应用项目7 工业机器人KAREL程序
- 综合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完整版)
- DB43∕T 291-2006 桃源大叶茶栽培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