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白鲸》主人公亚哈船长的个人主义悲剧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试论《白鲸》主人公亚哈船长的个人主义悲剧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试论《白鲸》主人公亚哈船长的个人主义悲剧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试论《白鲸》主人公亚哈船长的个人主义悲剧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试论《白鲸》主人公亚哈船长的个人主义悲剧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题】试论白鲸主人公亚哈船长的个人主义悲剧 【作者】游建芳 【关键词】性格缺陷本我扩张个人主义 【指导老师】魏旭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一、前言赫尔曼?麦尔维尔(18191891)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1819年8月19日生于纽约的一个商人家庭,1891年9月28日卒于同地。因父亲破产,未成年便离开学校,自立谋生。先后当过银行小职员、农场工人、商店伙计、小学教师。1839年,到一艘往返于美国纽约和英国利物浦之间的轮船上当服务员,开始了5年海上生活。其间曾在几艘捕鲸船和邮轮上当过渔叉手和普通水手,足迹踏遍四大洋,还曾流落到塔希提岛和马克萨斯岛上,在有食人风气的土著部落中生活过一个时期,并作为水兵在美国号战舰上服过役。这些经历为日后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麦尔维尔的作品大多以海洋和海岛生活为内容,以描写奇异的海上历险和海岛风土人情来反映社会现实、表明思想态度。他的小说往往流露出对现代西方文明的憎恨、对下层人民的同情和对正义的人道主义的追求。他的某些作品(如玛地和白鲸)还凝聚着他对宇宙和人类本性问题的哲理探索。 1851年完成的长篇小说白鲸(即莫比?迪克)是麦尔维尔的代表作。这是一部寓意丰富、深刻、笔触雄浑的长篇小说。它给我们展示了美国捕鲸业的一角和亚哈船长为追杀白鲸莫比?狄克而导致“裴廓德号”及其船员走向毁灭的过程,反映出作者对当时资本主义巨大发展的疑虑和惶恐心情,对19世纪西方所创造的物质及精神文明进行了颇具探索性的思考。白鲸以第一人称写成,故事以以实玛利厌烦了陆上枯燥乏味的生活,又为生计所迫,决定到海上闯荡为起始点。他在一家客栈同一个外貌凶悍名叫魁魁格的印第安人在一张床上睡了一夜之后,两人结成至交。两人一起来到南塔开特,在一条名叫“佩阔德号”的捕鲸船上找到了工作。船长亚哈的一条腿曾被一条名叫莫比?狄克的巨大的白鲸撕走了,他这次出航的目的就是要追杀莫比?狄克,报仇雪恨。他利用威胁利诱的手段,迫使船员们跟他一起去作环球航行,专事搜捕莫比?狄克。经过长期的海上颠簸,历尽千难万险,终于遇到了莫比?狄克,在经过连续三天的恶战之后,船长亚哈、大船、小艇和全体船员水手都与莫比?狄克同归于尽了。最后只剩下以实玛利,他给人们讲述这个悲惨的故事。自从1919年以后,这部书已成为公认的杰作。它是时代的镜子,“变动的时代的一切变动的思想和感情”,在这里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反映。霍桑说,这是“一部何等伟大的作品啊”!也有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是“美国想象力最辉煌的表达”。在此作品中麦尔维尔成功塑造了亚哈船长这个向自然挑战却又以死亡为代价的悲剧人物,而他的悲剧却反映了19世纪美国文化重要转折,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时代意义。作为作品中灵魂人物的亚哈船长引出了颇多的争议,他的善恶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对于亚哈的评价更是百家争鸣。不能否认,大多数亚哈研究者都看到了亚哈身上的双重性格,但是他们其中大部分倾向于将亚哈船长看成是一个拯救人类精神的悲剧英雄,认为他是将人类从懦弱的本性中唤醒的使者,将其定位在了一个与命运抗争,与自然抗争的光辉形象上,对其大加赞颂,并将其悲剧及全体“裴廓德号”船员的毁灭归于命运。而在笔者看来,亚哈不过是一个自私、自傲、专横的独裁者,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当时美国社会中盛行的极端的个人主义。他的悲剧更不能归于命运,而有亚哈性格、精神本质及社会思潮各方面的原因,可以说,他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悲剧,而是时代悲剧、社会悲剧的的缩影。本文将采用综合分析法及文本分析法,以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及社会分析学为理论基础,立足于作品本身,试从亚哈船长的性格、精神世界、社会等几个方面审视亚哈船长的个人主义悲剧,以亚哈船长个人精神世界为分析重点,从个人到社会,从表象到本质,逐层分析亚哈的悲剧原因,阐释其悲剧的成因不仅仅归于命运,还在于亚哈船长本身的性格及当时的社会思潮,以便更加客观地解读亚哈船长的悲剧成因,拓宽对亚哈船长形象研究领域。二、性格的缺陷在白鲸这部作品,作者麦尔维尔借法勒船长的口称赞亚哈“他是个伟大的人;他不敬神却像一尊神”,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地推崇亚哈船长的,而在众多的评论资料中,更不乏对亚哈有较高的赞美,更有人将他与桑提亚哥一样归于普罗火修斯似的英雄,将其与“裴廓德号”的毁灭多归于命运。但在笔者看来,仅仅将其悲剧归于命运是比较狭隘的,他在性格上的缺陷也是造成他悲剧的重要原因。1.专横的亚哈“裴廓德号”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王国,是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缩影。亚哈的专制统治使他成为这个王国冷酷无情的君主。在这里,亚哈就是权威和等级的象征,他拥有绝对的权力,没有人能反抗他的命令,也没有人能阻止他想干的事情,船上的所有船员都必须要无条件地服从他的统治和剥削。亚哈的种种行为及语言,都显示出他的独断专行。在“裴廓德号”上,船上的船员一踏上船就失去了人格,没有自由可言,在这位独断专横的船长眼中,他们只是他肢体的一部分。“你们都不是别的什么人,你们都只是我的手脚,所以要听从我”,“主宰人间的只有一个上帝,主宰裴廓德号的是船长。”他对他的大副、船员一直是十分恶劣的态度,当斯塔布对亚哈深夜踱步委婉地提出意见时,亚哈暴跳如雷,破口大骂:“狗东西,滚回狗窝。”大副斯达巴克和二副、三副要依次进人船长室接受亚哈的赐食。用餐时,还要注意各种规矩,在得到亚哈的命令后必须再按照相反的次序离座。船长的餐桌上笼罩着一种莫名的专横和拘谨。“面对坐在王座上,赐发食物给自己的君上,没有哪个船员在这个场合敢于触犯“圣旨”。同样“裴廓德号”也是一个界限分明的区域,船的后甲板是船长神圣不可侵犯的禁地,船头才是船员们自由的天地。亚哈船长是整艘捕鲸船的主宰,船员就是亚哈可以任意摆布的奴隶。这种命运在他们登上“裴廓德号”的甲板时就早已注定了。因此,亚哈的每一个命令就自然成了“圣旨”,使得船员们不惜牺牲生命去换取任务的完成。在没有捕鲸任务时,船员们要做擦洗甲板、修补帆桨、钉制小艇、轮班隙望大鲸等繁重的工作。当接到发现鲸鱼的信号后,大家就立刻忙碌起来,疯狂地追击目标。水手们以卓越精湛的技巧勇敢地工作。他们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所换来的只不过是少得可怜的百分之几的“折账”。亚哈常常会提醒船员他才是他们唯一的主人,他们要绝对服从他的指挥,他的仇敌就是大家共同的敌人。因此,追击莫比?迪克的命令也就成了船员们最重要的任务。尽管“裴廓德号”的全体船员明知莫比?迪克凶猛诡异,难以捕杀,但他们却不得不葬送自己,为的是完成亚哈这个冷酷无情君主的命令。在18世纪末,捕鲸业是美国兴起的一种新行业。那时,人们往往是以库存鲸油量的多少为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资产。富人用大鲸作为女儿的嫁妆,以涂抹大鲸身上的龙涎香来表示高贵的地位。经济利益的诱惑使世界各地的形形色色的人们聚集到小小的捕鲸船上,开始他们惊险枯燥的生活。无论是谁,一旦拥有了大量鲸油,他就可以成为上流社会的成员,从此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小小的“裴廓德号”就是美国社会的缩影。亚哈船长在这个社会中拥有鲸油的使用权和分配权,因而,他自然而然地成为“裴廓德号”的最高统治者。他不惜牺牲船员的生命为代价追杀白鲸。在他的理念中,鲸鱼的价值要远远超出水手生命的价值。因此,如果说亚哈因为自己的性格缺陷而毁灭,“而这些个体水手,却因无所选择而被动地毁灭。”1他们对于亚哈的敬畏甚至已经战胜了对生命的渴求,可见亚哈在船上是如何地专横跋扈。2.自私的亚哈作为一个在海上纵横40年的船长,被敌人弄断了一条腿,这对一个自视为英雄的亚哈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比付出性命更为耻辱。用鲸骨做的假肢时刻提醒他失败的过去,这让亚哈内心倍受煎熬,他甚至为此整夜整夜睡不着觉,想以复仇来获取内心的满足。为了他得已实现报仇的欲望。他对伤害他的一切事物都怀着仇恨,更是将白鲸莫比?狄克看成是一切罪恶的化身,他自从被咬掉了一条腿后,复仇就成为了他生活的唯一目的和生命的意义所在。“在他看来,自己的余生只是为这场决战准备的”。随着捕杀莫比?迪克的复仇计划的展开,死亡的气氛充斥在“裴廓德号”上,与白鲸较量导致的毁灭性结局变得越来越清晰,但他看不到眼前发生的一切,即使看到了,他也不愿意承认。“失去一条腿的痛苦让亚哈把世上所有的罪恶都投射到这条白鲸上,这种意念使他走上了疯狂的追捕道路,他失去理智,置他人生死于不顾,变成一个自私的恶魔。”2亚哈知道仅仅依靠他个人的能力是不能完成他的复仇计划的,他必须借助全体船员的力量,即利用船员做他的工具。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亚哈采取许多带有欺骗性和蒙蔽性的手段来保证船员在漫漫的捕鲸之旅中对他的忠心。他向他的船员们隐瞒了他的复仇欲望,可以说他是将他的船员骗上了船,船员上“裴廓德号”号的目的并不是亚哈船长所希望的,在他看来“同我的仇恨比起来,钱又算得了什么”。的确,在亚哈心中钱是不存在地位的,但是对于船员来说,对于船员身后所背负的家庭来说,他们的生命他们的收入是多么重要,亚哈却将这一切抛之于脑后,一心向他的复仇大计前进,当装鲸油的桶开始漏油时,斯达巴克要求船靠岸进行修理,亚哈与他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甚至拿着枪对着斯达巴克进行威胁:“我告诉你,这船上是我说了算,你听见没有,快给我滚回去。”最后只因为怕得罪他而破坏自己的计划才勉强同意进行修理,可见,亚哈同意与不同意都是为了自己的复仇计划。同时,“裴廓德号”号是一艘合资船,它不仅仅属于船长,“其余的股份属于港口里的一大群人,有领退休金的老人,有孤儿寡妇,还有些受保护的未成年人”,可以说,“裴廓德号”号的出航承载了太多人的希望,而亚哈却只想到了自己的复仇计划,这不得不让人对亚哈的所谓的“史诗般的抗争”产生怀疑。他用金钱诱惑水手去发现白鲸,宣称第一个发现白鲸的人会得到那枚昂贵的西班牙金币。同时,亚哈利用“天数”这个概念操纵全体船员,使他们相信追杀白鲸是他们的命运。只有亚哈明白所谓的“天数”不过是他精心策划的用来让他的复仇计划顺利进行的虚构的说法。这时的亚哈早已没有了对船员生死的关心,他丧失了做人最起码的人格,自私的复仇计划此时显得更加可怕和无情。3.自傲的亚哈亚哈还十分地骄傲自负、刚愎自用。“正因为骄傲,失去自由对于他才愈发显得痛苦和不可容忍;也正因为骄傲,他才盲目自信,不了解自己的局限性,也不了解对手强大的力量。”3当“拉吉”号的船长劝阻他,说要杀死白鲸的鱼叉还没造出来时,亚哈的回答却是举起自己的鱼叉,说那就是将要让白鲸送命的东西。对于亚哈惊人的勇气,我们不由地感到钦佩,但是“裴阔德”号的大副斯达巴克却点出了问题的关键,他认为恐惧才是勇气最重要的部分,只有对危险有了真正的理解才能谈到勇气。亚哈对于自己的敌人没有正确认识,因此他的勇气只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险和灾难。莫比?迪克属于一种捕鲸者们都避之惟恐不及的以危险著名的鲸,而亚哈却不承认这一点。而且,白鲸所赖以生存的大海常常让人和恐怖联系起来。麦尔维尔认为,不论人类的科技如何发展,都不应失去对大海的敬畏感。然而亚哈却失去了这种对大海的敬畏感,他无视自己微薄的个人力量与大海原始的自然力之间的巨大悬殊,不顾一切后果地去追逐白鲸。他忘乎所以地自诩为高耸的塔楼、喷火的火山和英勇的公鸡。他说他可以得到他想得到的一切东西,达到他所有的目的,并把自己奉若神明,认为自己具有威严的个性和一种高贵的权利。他的骄傲和狂妄导致他否定自然常规,以至于在电击使桅杆燃烧时,将其称为“神赐予我们的白焰!”并对其顶礼膜拜。在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波浪滔天的夜晚,他站在甲板上,伸手去抓那闪着电光冒着白烟的铁链,他想以人的血肉之躯对抗整个自然。他盲目自信,不了解自己的局限性,认为自己可以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忽视自然的力量,是可以驾驭一切的神,而且踩坏象限仪,毁掉了测程仪和测深绳。“光凭他的错误百出的航海日记摸索着向前”,他拒绝使用避雷针,“任凭自己和全船的人经历协电的危险”。甚至对对这些科学仪器产生了极大的不满,“科学,你是科学,见你的鬼去吧,你有什么本事?啊,你连那个可恶的家伙都不知道在哪里,你有什么资本来嘲笑太阳,你这该死的东西。”他放弃使用这些能使捕鲸船正确行驶的工具,而选择以他自己的感觉和意志来决定事情。在追赶的过程中,他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听取任何人的意见,当斯达巴克劝告他“让我们结束这不吉利的航行,掉头回去吧,啊?”亚哈用标枪威胁船员“谁敢解开索头,我就让他尝尝我这标枪的滋味”,他在扔掉了所有的航行仪器,雷雨交加的夜里,即使船员们都已经感觉到最后的结局时,他仍然坚持要前行,并用誓言来推动自己的复仇路程。他坚持自己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崇尚极端的个人主义自由。他遵循了爱默生所说的,不能由于害怕伤害别人的感情而牺牲自己的自由。人说:“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用于亚哈的悲剧再恰当不过,麦尔维尔学习了莎士比亚对悲剧的理解和安排,莎士比亚的很多悲剧遵循了亚里士多德的原则:悲剧是由主人公性格中的“悲剧性缺陷”造成的。正如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妒忌,麦克白的野心,李尔王的是非不分和爱好奉承一样,亚哈的性格缺陷自私、自傲、专横也造成他悲剧的重要原因。自私、自傲和专横是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而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来看,个人主义是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失衡的后果。三、本我的扩张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自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是最活跃的动力因素,“人类最深刻的本质在于初级的、自发的本能动力,这些动力对于所有的人都是同样的,它指向一定先天需要的满足。”4(P21)“超我”指导自我努力去限制本我的冲动,而自我则努力调和这两种相互对抗的极端力量,使人类成为正常的人。也就是说本我与超我都是非现实的,是两种极端的力量,只有自我是现实的,而且自我在二者之中起调节作用,让人的本能欲望与完全完美人格相协调,使人表现为一个正常的人。但对于亚哈而言,这三者的关系已经失衡,在他的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中,本我已经无限扩张,压倒了自我的调节和超我的约束,按快乐原则行事,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以满足自我欲望为首要目标,表现出了极端的个人主义。自从亚哈被白鲸弄断腿后,他将复仇看作是他余生的生活目标,为此他不惜一切代价,在他看来只有复仇成功,他才能获得解放,得到快乐。也就是说,此时亚哈的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都集中到了复仇这一中心事件上,本我的欲望已经占据了亚哈的精神世界,他心中没有了法律,道德,完全是自私的,不顾社会习俗、法律准则或道德约束,一味满足他寻求快乐的本能,即复仇所获得的满足感。他的这种本能无所顾忌、不受控制。甚至于本我的领域内不存在对自身及他人安全的考虑,它所关心的纯粹不顾后果的本能的满足。本我的这种机能履行了生命的第一原则,弗洛伊德称之为快乐原则。5(P135)弗洛伊德曾形象地把它称之为:“一大锅沸腾汹涌的兴奋。”6(P57)因而在捕杀白鲸的过程中,这一大锅沸腾的复仇欲望使得他泯灭了人性,无视别人的生命和自尊将“裴廓德号”号上的船员做为他复仇的工具,他不允许任何人退缩,他要求别人和他一样,将消灭白鲸看作是一项神圣的任务,“他以自己心中的魔法使这些人同样中了魔症,把自己的仇恨变成了全船的仇恨”不仅如此,他还用花言巧语哄骗船员,视金钱为粪土的他竟然用金钱激励他们为自己的复仇事业而前进,他变得十分地疯狂,“他狂叫着,并且大闹起来,以致于他的大副不得不把他绑起来”。他甚至私自准备了小艇,雇佣异教徒,此时的上帝在他心中也已经一文不值,似乎为了复仇他要遇神杀神,遇佛毁佛。他已经彻底地疯狂,他那如火山般蠢蠢欲动的复仇之心甚至将他的良知一点点燃烧怠尽,亚哈对于白鲸的仇恨仇恨使他的人性一点点泯灭。当他无法享受吸烟的乐趣时,他将烟斗扔进了海里。此后,他几次将一些物体扔进海中或者弄坏。每一次这种举动都象征着亚哈他要割除自己心中残存的一点儿人性。“拉吉号”的悲惨遭遇没有使“他丝毫没有为对方的灾祸感到不安,因为他的心现在已经根本没出有了旁的。”而当“拉吉号”的船长请求亚哈船长帮他找回失散的儿子的时候,亚哈竟然冷漠地拒绝了他的请求,他不假思索地说:“谁也不许动,这事情我们不干!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大家心理清楚,他已经叫我们损失了好多时间,这对我们来说不值得,现在,我们必须走了。”为了节约时间去追赶白鲸,他竟然置别人的痛苦和恳求于不顾,不仅没有了理智,甚至连做人的基本同情心和怜悯心都没有了。在生理上亚哈不是一个完整的人,甚至在心理上,他也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人了,人世间的友爱、仁慈已经被他所抛弃,道德规范在亚哈船长身上已经不起任何作用,也就是说超我的理想人格在亚哈身上已经找不出一点影子了。弗洛伊德说:“本我是我们的人格中隐秘的、不易接近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是混乱的,象是一口充满了沸腾的兴奋剂的大锅。我们假设它的某一点与躯体的影响相通,在那里本我吸收了各种本能的需要,使它们获得了精神表现,但是我们无法表明该点是什么样的底层。本我充满了本能所提供的能量但是没有组织,也不产生共同意志,它只是遵循快乐原则,力求实现对本能需要的满足。”7(P133-134)由此可见,对于亚哈而言,在复仇的过程中,不是理智、智慧、理性判断、逻辑分析推动他一无反顾地去冒险,而是潜藏在他灵魂深处本我的欲望、本能、潜意识的召唤。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在寻求满足的时候不顾一切,看不到与外界的冲突和实际的危机而一意孤行。”8(P81-82)弗洛伊德认为自我代表着理智和谨慎,它能够调节本我的各种本能内驱力,并使这些能量以非破坏性的行为模式得到释放。但亚哈的自我已经已经失去了这种作用,“他的疯狂心态早已演变成了一个集疯狂、力量、和手段于一体的狂魔,盘踞在他的心中,让他一刻也不能安宁下来。这狂魔摧毁了亚哈船长心中一切与得分心理不符的意念,占据了他的全部”。也就是说,他的自我被本我所操纵,自我所应该执行的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更是被他本我的复仇欲望放逐到了不见天日的精神泥沼。他被复仇的念头蒙住了双眼,即使毁灭的结局越来越清晰,他也不愿意承认。为了实现本我欲望,亚哈将满足自己的复仇欲望摆在了高于一切的位置,自己的良知,伙伴的生命,社会道德规范都服从于这一中心,无意识的超我管束作用也显得微乎其微,原本非现实本我之性在亚哈身上发挥到了极致,按自我满足原则行事自我,缺少了理性、思考、判断,也不再遵循“自我”的现实原则和“超我”的道德原则。也就是说,亚哈船长的本我大大超越了其自我和超我,而这种失衡后产生的极端人个主义就是导致亚哈及“裴廓德号”船员最后悲剧的根本原因。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的亚哈是为了人类的尊严而与白鲸抗争,然而亚哈捍卫个人尊严的背后其实是亚哈为了满足个人的名誉所作的抵抗,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和错误,而把自己的失败归于白鲸的恶。因此,亚哈并非是为人类的正义而战,而是为了满足个人欲望,维护自己的英雄形象而战。这一现象与当时美国人崇尚的极端个人自由有莫大的联系,更是美国精神追求个人权利过度的写照。四、个人主义的泛滥麦尔维尔一直在思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问题。“古希腊人对待自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阿卡狄尔式(Arcadia)和帝国式( Imperial)。前者以生命为核心,极富田园色彩,对自然平等以待,尊重且热爱她,后者以人类为中心,宣扬人类完全掌控自然,视自然为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原料大仓库。”9( P154)麦尔维尔所批判的正是以亚哈为代表的,妄图掌控自然的帝国式态度。当时美国盛行的捕鲸业是美国的支柱产业,甚至为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但它并不是一种自古就有的产业,它并不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必须进行的,而是人类对原生态自然的一次原始而野蛮的掠夺,为了得到象征财富的鲸油,他们在海上对鲸进行大规模的屠杀,作者多次描绘了船上的水手对鲸的捕杀:鲜血像红色的潮水一样,从被渔叉刺伤的鲸巨大的身躯上喷涌而出,就像是从山上奔流而下的溪水。痛苦万分的鲸不是在海水里,而是在自己的鲜血里翻滚。冒着泡的血水,沸腾着,拖在船尾数里长,大海也因此变得一片血红。这时的大海成为了人类屠宰万物的战场,血流成河,惨不忍睹。“船上的每一个人都被血红的海水映红了面颊。”这里可以看出美国的捕鱼业为了猎取鲸所采用的残忍手段,为了得到财富荣誉,他们心中何来有对世界对自然的爱,大海已经成了美国人猎取财富和荣誉的场所,以大海为代表的大自然在美国人的眼中已经不再具有神秘感,也不再对任何的怜惜,而把它当作了得到财富和荣誉的工具,以征服者的姿态来看待自然。麦尔维尔精心刻画的亚哈这个悲剧人物,试图给当时的美国社会以深刻的启示:人类的命运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人类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敢于同自然相抗争,但是,如果人类想要征服自然,无休止地向自然索取,那必然会遭受到自然的报复,付出惨重的代价,甚至是整个人类的毁灭。只有人与自然和睦相处,才能天人合一,万物一体,达到两者的和谐发展。麦尔维尔的这一思想在他给霍桑的一封信里表露无遗:“你经常会有这种感受,在一个温和的夏日里,躺在草地上,你的双腿好像长出新枝延伸到土地里,而你的发丝就好像是枝头上的绿叶。” 10( P535)从捕鲸业中的种种行径,不难看出美国人的原始掠夺欲望是多么地强烈而可怕,在他们心中个人的荣誉和财富才是最值得追求的东西。在文中大副斯达巴克说,是亚哈追着白鲸要报仇,而不是白鲸要找亚哈报仇。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白鲸莫比?狄克就是使船长亚哈失去了英雄的荣誉和财富才遭受杀身之祸,白鲸也并非是亚哈所认为的对人类充满敌意的神秘生物,在亚哈偏执的意念中所看到的白鲸那些纯粹的恶只是他的想像,是对白鲸的妖魔化,或者是亚哈复仇的借口。亚哈船长为了挽回自己的荣誉和英雄感才一直苦苦地复仇,想得到心灵上、精神上的满足,因而不论是亚哈追杀白鲸,还是美国人的捕鲸业都是为了满足当时美国人的个人的欲望。19世纪对于要抓住一切的西方而言,是一个辉煌的时代,它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对自然的战胜。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使得人类对自然的征战领域越来越深入,甚至整个自然界变成了一个被奴役被利用的工具,人类原始的掠夺欲望也在这个时代发挥到了极致。尤其地对自然的掠夺转向社会,更使美国人极力地宣扬个人利益的神圣不可侵犯,美国人的个人主义至上精神成为社会精神的主要潮流。在19世纪前半期,基督教在美国开始盛行传播,强调众生平等,极力宣扬尊重个人权利,甚至美国为保护个人利益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这极大地刺激了美国人对个人权利的尊崇,而从19世纪开始美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则使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得以壮大,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弥漫在整个美国社会,更使得功利主义在美国人心中成为理所当然的行事准则,个人主义得到了最强大的发展势力。亚哈觉得自己受到了白鲸侮辱,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