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习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句诗表明()A坐在地上的人是绝对静止的B坐在地上的人相对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是运动的C人在地球上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以上说法都错误答案:BC2、地面观察者看雨滴竖直下落时,坐在匀速前进的车厢中的乘客看雨滴是()A向前运动B向后运动C倾斜落向前下方D倾斜落向后下方答案:D3、下列几种情况下的物体,哪些情况可将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A游乐场中,坐在翻滚过山车中的小孩B确定太空中的宇宙飞船位置C研究门的转动D研究正在将货物吊起的起重机的受力情况答案:AB4、甲、乙、丙三个观察者,同时观察一个物体的运动甲说“它在做匀速运动”,乙说“它是静止的”,丙说“它在做加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B三人中总有一人或两人讲错了C如果选同一参考系,那么三人的说法都对D如果各自选择不同的参考系,那么三人说法都对答案:D5、下列关于轨迹的说法,正确的是()A信号弹在夜空划出的痕迹就是信号弹运动的轨迹B画出信号弹的st图线,此图线就是信号弹的运动轨迹C运动物体的st图线是曲线,则运动物体的轨迹也是曲线D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就是运动物体的轨迹答案:A6、小华以一定速度去同学家送一本书,停留一会儿后,又以相同速率沿原路返回家中,则图126中可以表示他的运动情况的图线是() ABCD图126答案:B7、如图129所示,甲中,一根细长的弹簧系着一个小球,放在光滑的桌面上手握小球把弹簧拉长,放手后小球便左右来回运动,B为小球向右到达的最远位置小球向右经过中间位置O时开始计时,其经过各点的时刻如图乙所示若测得OAOC7cm,AB3 cm,则自0时刻开始: 甲乙图129a0.2 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_,方向向_,经过的路程是_.b,0.6 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_,方向向_,经过的路程是_.c0.8 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是_,经过的路程是_.d1.0 s内小球发生的位移大小是_,方向向_,经过的路程是_.答案:7 cm右7 cm7 cm右10 cm020 cm7 cm左27 cm8、一列火车从站台开出后,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头5 s通过的位移为50m,则5 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第5 s内的位移为20m,则第5 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4.0 s到4.1 s内的位移为1.8 m,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4.0 s的瞬时速度是多少?思路: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不难求出各段内的平均速度,时间间隔越小,越能精确地描述在该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t0,即可求出瞬时速度答案:(1)5 s内的平均速度是10 ms;(2)第5 s内的平均速度是20 ms;(3)4.0 s到4.1 s内的平均速度是18 ms;(4)4.0 s的瞬时速度约为18 ms9、为提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全程的录相带,测得:运动员在前7 s跑了61 m,7 s末到7.1 s末跑了0.92 m,跑到终点共用10.8 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员在百米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9.26 msD运动员在前7 s的平均速度是8.71 msC运动员在7s末的瞬时速度约为0.92 msD无法知道运动员在7s末的瞬时速度答案:ABD10、一辆轿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速度计显示的读数为72 kmh,在一条与公路平行的铁路上有一列长为200 m的火车与轿车同向匀速行驶,经100 s轿车由火车的车尾赶到了火车的车头求火车的速度解析:设火车的速度为vl轿车的速度为v272 kmh20 ms由分析知:轿车相对火车的位移为200 m列方程v2tvlt200 m解方程得vl18 ms点评:本题是做匀速运动的两个物体的追及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两个物体的位移关系11、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可知()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解析:因为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故A、C正确,B错;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运动,故D正确,所以A、C、D正确点评:深刻理解矢量的物理意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2、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 ms,则物体在1 s内一定走了3 mB物体在某1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D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 ms答案:B13、如图l31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位移图象,根据图象求出:图l31(1)02 s内,2 s6 s内,6 s8 s内物体各做什么运动?各段速度多大?(2)整个8 s内的平均速度多大?前6 s内的平均速度多大?解析:(1)02 s内,物体的位移均匀增加,物体做匀速运动,速度等于该段的斜率v12,5 ms;2 s6 s内,物体的位移不变,说明物体静止;6 s8s内物体的位移均匀增加,物体做匀速运动,速度等于该段的斜率,v35 ms(2)平均速度公式v,整个8 s内的平均速度v1.875ms前6 s内的平均速度v0.83ms答案:(1)02 s:做匀速运动,v12.5ms;2 s6 s物体静止;6 s8 s内,物体做匀速运动,v35ms(2)1.875 ms0.83 ms14、如图141所示,是一条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0、1、2、3、4、5、6是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计数点到。的距离如图所示求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并画出速度一时间图线思路:1点是0、2间的中间时刻,求出0、2间的平均速度即可认为是1点的瞬时速度,同理2、3、4、5点的瞬时速度也可求出0和6两个点的瞬时速度不便求出然后画出速度一时间图线注意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图141答案:(1)v10.195 msv20.40 msv30.51 msv40.69 msv50.70 ms(2)以O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根据第一问计算出的结果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然后连线得到图象如图142所示图14215、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当电源频率为50 Hz时,振针每隔0.02 s在纸带上打一个点,现在用此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速度,当电源的频率低于50 Hz时,数据计算仍然是按照每隔0.02 s打一个点来处理的则测出的速度数值与物体的实际速度相比,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解析:当电源频率低于50 Hz时,实验中实际时间间隔大于0.02 s,数值计算时如按照实际时间间隔,得到实际速度,若实验时仍用0.02 s作为时间间隔来计算,实验数值比物体的实际速度偏大点评:有关实验误差的分析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突破方法是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同学们应该仔细体会,理解16、如图l52所示的速度一时间图象中,质点A、B、C运动的加速度分别为aA_ms2,aB_ms2,aC_ms2,其中_的加速度最大在t0 s时_的速度最大,在t4 s时_的速度最大,在t_s时,A、B的速度一样大图l52答案:0.50.3750.25ABC4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B速度变化量v越大,加速度就越大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D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解析:加速度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大小是v和所用时间t的比值,并不只由v来决定,故B错;加速度增大说明速度变化加快,速度可能增大加快,也可能减小加快,或只是由方向变化加快,故A、C错,加速度大说明速度变化快,加速度为零说明速度不变,但此时速度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故D正确点评:不少同学很容易混淆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本题加深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18、计算物体在下列时间段内的加速度:(1)一辆汽车从车站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10s速度达到108 kmh(2)以40 ms的速度运动的汽车,从某时刻起开始刹车,经8 s停下(3)沿光滑水平地面以10 ms的速度运动的小球,撞墙后以同样的速率反方向弹回,与墙接触的时间为0.2 s思路: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即可求出加速度,但要注意代入公式的速度的正负号,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答案:(1)a13 ms2(2)a25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3)a3100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19、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A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B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C当加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答案:B20、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C某时刻物体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很大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快变大答案:B21、下列运动过程可能实现的是()A运动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很小B运动物体的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很大C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减小,速度却增大D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却减小答案:ABCD2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合理的顺序为()A把一细线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合适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小车后面B换纸带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C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放开小车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无滑轮的一端,接好电源E断开电源,取下纸带答案:DACEB23、沿直线从静止开始运动,每隔2 s测一次速度,测量数据依次为0.5 ms、1.0 ms、2.0 ms、4.0 ms那么物体的运动性质为()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直线运动C匀变速直线运动D无法确定做何运动答案:B24、某物体的vt图象如图222所示,则该物体()图222A做往复运动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朝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答案:C25、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B任何时刻的加速度相同C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D相同时间内平均速度的变化相同答案:ABD26、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质点的加速度、速度及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加速度越大,其速度越大B质点加速度越大,其速度变化越大C质点加速度越大,其速度的变化越快D质点的运动速度变化越大,其加速度也一定越大答案:C27、如图221所示,为某一物体直线运动的vt图象问:图221(1)质点在AB、BC、CD段的过程各做什么运动?(2)AB、CD段的加速度各是多少?(3)质点在2 s末的速度为多大?思路:由图象可知,AB、CD段是倾斜的直线,说明这两段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故物体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C段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故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答案:(1)AB段:匀加速直线运动BC段:匀速直线运动CD段:匀减速直线运动(2)aABv ABt ABms22ms2aCDv CDt CDms26ms2(3)由图象知2 s末速度为6 ms28、一个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加速度为0.2 ms2,则此物体在4 s末时的速度为_,4 s初的速度为_,它在第5 s内的中间时刻速度为_.答案:0.8 ms0.6 ms0.9 ms29、美“肯尼迪”号航空母舰上装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F15”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0 ms2,起飞的最小速度是50 ms,弹射系统能够使飞机所具有的最大速度为30 ms,则飞机起飞时在跑道上至少加速多长时间才能起飞?解析:飞机在跑道上运动的过程中,当有最大初速度、最大加速度时,起飞所需时间最短,故有vv0atts4.0 s则飞机起飞时在跑道上加速时间至少为4.0 s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速度、加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此题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对速度公式的理解30、站台上有一观察者,在火车开动时站在第1节车厢前端的附近,第1节车厢在5 s内驶过此人设火车做匀加速运动,求第10节车厢驶过此人需多少时间?思路:列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列车第1节车厢的位移历时5 s,可求出车厢长与加速度的关系,前10节车厢与前9节车厢经过此人所用的时间之差即为第10节车厢驶过此人所用的时间解析:设每节车厢长为x0,根据xv0 tat2x0at1 210x0at1029x0at9 2 tt10t9联立式解得:t()t10.81 s3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上的某人面前时速度为1 ms,车尾经过此人面前时速度为7 ms,若此人站着一直未动,则车身中部(中点)经过此人面前时的速度是多少? 思路:我们研究的是列车从车头到车尾驶过此人的匀加速过程,已知v01 ms,v7 ms,求v中 , 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一速度关系式求解解析:设车尾经过此人时,车前进的距离为车长L,此时有:v2v022aL车身中部经过此人时,车前进的距离为,此时有:v中2v022a式联立解得:v中5ms32、一架载满乘客的客机由于某种原因紧急着陆,着陆时的加速度大小为6.0 ms2,着陆前的速度为60 ms,问飞机着陆后12 s内滑行的距离为多大?解析:飞机着陆后做匀减速运动至停下之后保持静止,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即a6 ms2故有:飞机做匀减速运动至停止所用时间为:t0 s10 s可见;飞机着陆后的12 s内前10 s做减速运动,后2 s停止不动,所以着陆后12 s内滑行的距离即为速度从60 ms到停止的过程中滑行的距离:xv0 t0at026010(6.0)102 m300m点评:在对物理问题的解答中,核心是对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进行正确的分析,从而找出相应的物理规律本题如果不具体分析飞机的运动过程,而盲目地将t12 s代入公式计算位移就会导致错误的结论33、甲、乙两地相距8 m,A物体由甲地向乙地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2 ms2,B物体由乙地出发做匀速运动,速度是4 ms运动方向与A相同,但B比A早l s开始求:(1)A开始运动后经过多少时间追及B?(2)相遇处距甲地多远?(3)相遇前什么时候两物体相距最远?相距几米?解析:(1)设A经过t秒追及B,则A此时相对出发点的位移是:s1a t2B相对出发点的位移是:s2v(t1)设甲乙二地的距离为s0则:s0s1s2即s0at2v(t1),代入数据得:82t24(t1)所以r6 s(2)追及处距甲地的距离:s1at2A、B两物体之间的距离s(s0s1)s2即s(s0at2)v(t1)所以s(t)2(3)当t0时,ss max所以t2 s时,A、B间距离最大,s max(s0at2)v(t1)(8222)4(21)m16m34、完全相同的三块木块并排固定在水平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穿过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人每块木块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块木块所用时间之比为()Av1v2v3321Bvlv2v31Ct1t2t31(1)()Dt1t2t3()(1)1答案:D35、如图234所示是某一物体运动的vt图象,从图象可知速度与加速度在下列哪段时间方向相同()图234A02 sB24 sC45 sD56 s答案:BD36、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A加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也大B初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也大C末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也大D平均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也大答案:D37、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处相隔1 s先后自由下落,则在下落过程中()A两球速度差始终不变B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C两球距离始终不变D两球距离越来越大答案:AD38、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达地面时的速度与在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A2B1C21D41答案:B39、从距离地面80 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个小球,若取g10 ms2,求小球落地前最后1 s内的位移解析:根据Ag t2,小球自由下落的总时间为ts4 s前3 s内的位移为h3g t21032 m45 m最后1 s内的位移为h4hh380 m45 m35 m答案:35 m40、如图241所示,竖直悬挂一根15 m长的铁链,在铁链的正下方距铁链下端5 m处有一观察点A,当铁链自由下落时全部通过A点需多长时间?(g10 ms2)图241图242解析:铁链做自由落体运动,所谓铁链全部通过A点,就是从铁链下端到达A点起,直到铁链的上端到达A点,如图242所示,设上述两过程用时分别为t1、t2,由公式hg t2得,h1g t12h2g t22代入数据解得:t1l st22 s故铁链通过A点所用时间:tt2t1l s点评:解物理过程比较复杂的问题,一定要通过作图将其形象化,这样才能正确地确定其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应养成作图分析的好习惯41、一颗子弹以大小为v的速度射进一墙壁但未穿出,射入深度为s,如果子弹在墙内穿行为匀变速运动,则子弹在墙内运动的时间为()AsvB2svCsvDs2v解析:由于子弹在墙内穿行过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则v2,把匀变速直线运动转化为匀速运动来处理,则有ts2sv,选B4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B若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一定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C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D满足速度跟时间成正比的下落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思路:此题主要考查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选项A没有说明是什么样的物体,所受空气阻力能否忽略不得而知;选项C中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应为竖直向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都与时间成正比,但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答案:ABCD43、一只小球自屋檐自由下落,在t0.2 s内通过高度为h2 m的窗口,求窗口的顶端距屋檐多高(取g:10 ms2)?思路: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故此题主要涉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来求解,解法较多解法一:设窗顶离屋檐距离为h,球落到窗顶处的速度为v1,落到窗底处的速度为v2,则v1g t1v2g(t1t)v22v122gh将两式代入,得:g2(t1t)2g2 t1 22gh代入数据得t10.675 s所以hg t 12100.6752 m2.28 m解法二:球落到窗顶处的速度为v1,则v1g t1由位移公式得:hv1tgt2代入数据求得:t10.675 s窗口的顶端距屋檐的距离为hg t122.28m44、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身体素质和技术相当的跳高运动员,在一般情况下采用“背越式”的要比采用“跨越式”的成绩好解析:跳高中,若运动员起跳时获得相同的竖直向上的速度v,则他们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是相同的,如图所示在越过横杆时,“背越式”运动员的重心要比“跨越式”运动员的重心高于横杆的高度小,因此,“背越式”运动员要比“跨越式”运动员越过的横杆高度高所以,身体素质和技术相当的跳高运动员,在一般情况下采用“背越式”的要比采用“跨越式”的成绩好45、一人用细绳拉着一个重物在地面上前进,则()A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重物B如研究细绳对重物的拉力,则施力物体是绳子,受力物体是重物C如研究重物对细绳的拉力,则施力物体是重物,受力物体是绳D如研究绳子对人的拉力,则施力物体是绳子,受力物体是人答案:BCD46、如图325所示,劲度系数为k2的轻质弹簧竖直放在桌面上,上面压一质量为m的物块,另一劲度系数为k1的轻质弹簧竖直地放在物块上面,其下端与物块上表面连接在一起要求物块静止时下面的弹簧承受物重的23,应将上面弹簧的上端A竖直向上提高一段距离d,求d的大小 图325解析:这是一道物体平衡和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力相结合的题目上面的弹簧没有对物块施力时,物块的受力图如图325所示此时下面弹簧的弹力N0mgk2 x0, x0为下面弹簧的压缩量当下面弹簧承受物重的时,物块受力如图325所示由题意和平衡条件有:N2mgk2 x2,Tk1x1则下面弹簧的压缩量x2上面弹簧的伸长量x1满足题设要求,应将A端向上提高的距离d为上面弹簧的伸长量和下面弹簧压缩量的减少量之和即d()()点评:此题的常见错误是:只考虑到了上面弹簧伸长量,而没有顾及下面弹簧压缩量的改变量47、如图329是某弹簧的弹力F和它的长度x的关系图象,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是等于_,该弹簧的原始长度是_m图329答案:F1(x2x1)Nmx148、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看不出有形变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弹力B只要物体间有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C没有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没有弹力D发生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原状的趋势,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弹力答案:CD49、如图332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为CA20 N的木块,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4图332(1)使这个木块沿桌面做匀速运动时的水平拉力F为多少?(2)如果再在木块A上加一块重为GB10 N的木块,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2,那么当A、B两木块一起沿桌面匀速滑动时,对木块A的水平拉力应为多少?(3)此时木块B受到木块A的摩擦力多大?解析:(1)由平衡可知:F1FfGA0.420 N8 N(2)由平衡知:F2(GAGB)0.4(2010)N12 N(3)对B由平衡知:FAB0点评:计算摩擦力首先要明确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FN ,而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计算50、如图331所示,用传送带把一小货箱从低处送往高处,运动过程中货箱与传送带相对静止请问货箱受的摩擦力方向如何?与运动方向是什么关系?是动力还是阻力?图331想一想:运动的物体也可以受静摩擦力作用吗?我的思路:对货箱受力分析可知,如果货箱不受摩擦力则不可能向上运动51、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B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C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以和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D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答案:CD52、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可能受静摩擦力B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可能产生静摩擦力C产生静摩擦力的两个物体间一定相对静止D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一定有静摩擦力产生答案:B53、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B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C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作用D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答案:ABC54、如图337所示,重为G的静止物体,在恒力F的作用下,顶压在天花板下,那么,GF_sin(填、),摩擦力大小为_.图337答案:Fcos55、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和F2,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90时,其合力为F求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60时的合力(F为已知力)思路: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90时,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F1、F2与F的大小关系,F1F2F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60时,再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答案:F56、为了把陷入泥坑里的汽车拉出来,用一匹马刚好能将车拉出一个同学说用两匹马一定能很轻松地将车拉出,他说得对吗?我的思路:两匹马对车的拉力的合力不能简单地将两个力相加,而是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大小可能小于其中任意一个力所以这个同学说得不正确57、关于两个大小不变的共点力与其合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力大小随着两力夹角的增大而增大B合力大小一定大于分力中最大者C两分力夹角小于180时,合力随夹角的减小而增大D合力不能小于分力中最小者 E合力F一定大于任一个分力 F合力的大小可能等于F1也可能等于F2 G合力有可能小于任一个分力答案:CFG58、两个共点力的夹固定不变,其合力为F,当其中一个力增大时,下述正确的是()AF一定增大BF矢量可以不变CF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D当090,F一定减小答案:C59、物体受到两个相反的力作用,二力大小F15 N,F210 N,现保持F1不变,将F2从10N减小到零的过程,它们的合力大小变化情况是()A逐渐变小B逐渐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答案:C60、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三个力,它们的大小都等于5 N,任意两个相邻力之间的夹角都是120,如图347所示,则这三个力合力为_;若去掉Fl,而F2、F3不变,则F2、F3的合力大小为_,方向为_答案:0 N5 N与Fl相反 图347图34861、六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F、2F、3F、4F、5F、6F,相互之间夹角均为60,如图348所示,则它们的合力大小是_,方向_,答案:6F与5F相同62、为了把陷在泥泞里的汽车拉出来,司机用一条结实的绳子把汽车拴在一棵大树上开始时汽车和大树相距12 m,然后在绳的中点用400 N的拉力F沿与绳垂直的方向拉绳,结果中点被拉过0.6 m,如图353所示假设绳子的伸长可以忽略不计,求此时汽车受到的拉力大小图353解析:以绳的中点为节点,对其受力分析:两段绳的拉力F1、F2,按力的作用效果将力F沿两段绳的方向分解,F1F2,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根据数学知识可得:图354sin0.660.1,F12000 N即汽车受到的拉力的大小为2000 N点评:力的分解时,应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才有实际意义,因此,首先应引导学生分析力的效果,这是力的分解的关键63、如图355所示,重10 N的木块放在倾角为30斜面上,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当木块受到一个平行于斜面的推力F(F0)作用后,可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F的方向可能是()图355A沿斜面向下,与重力下滑分力方向一致B水平向右或向左C水平偏上任何角度D水平偏下任何角度解析:物体在斜面上运动,不沿斜面方向的力只有重力和支持力,可以得到物体受的支持力NGcos30,若其在斜面上滑动,滑动摩擦力fGcos305 N由于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与推力并非在一个平面内,所以将其受力图画成俯视图,即沿垂直于斜面的方向观察,看到物体所受到的力这样,画出物体受到的沿斜面方向的力如图356所示其中为水平线,GG sin 305 N,表示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分力图356要保证物块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要求G与推力F的合力大小等于f5 N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当G与F成锐角或直角时,无论F取值如何,F与G的合力大小总大于G,即大于f,物体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选项ABD错误当F水平向上时,F与G成钝角,对于某一角度和F的恰当取值,可能使其与G的合力大小等于f,则物体在斜面上沿F与G合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C正确点评:此题求解的难点是画出物体在垂直于斜面方向上的俯视图;此题求解的关键是运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讨论两个力的夹角变化时其合力大小的变化此题还要求会正确求解滑动摩擦力64、船用绳牵引,设水平阻力不变,在小船匀速靠岸的过程中则()图3510A绳子的拉力不断增大B绳子的拉力不变C船所受浮力增大D船所受浮力不变答案:A65、将一个力F10 N分解为两个分力,已知一个分力的方向与F成30角,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6 N,则在分解中()A有无数组解B有两解C有唯一解D无解答案:B66、水平地面上斜放着一块木板AB,如图359所示,在木板上放一木块处于静止状态,现使斜面的B端缓慢的放低,则木块所受弹力N,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图359AN增大,f减小BN减小,f增大CN减小,f减小DN增大,f增大答案:A67、如图358所示,教室里同一块小黑板用相同的细绳按四种方式悬挂着,其中则每根细绳所受的拉力中,数值最大的是()甲乙丙丁图358A甲图B乙图C丙图D丁图答案:C68、如图411所示,运输液体货物的罐车,液体上方有气泡当气泡向前运动时,车是加速还是减速?图411解析:当气泡向前运动时,相当于等体积的液体向后运动,由于液体具有惯性,由此可以判定车是在加速点评:本题中的液体和气泡都有惯性,但要明确哪一个占主导作用,此题很容易由思维定势引起错误的判断让学生体会如何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69、下面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比运动速度小的物体难以停下来,所以运动速度大的物体具有较大的惯性B物体受的力越大,要它停下来就越困难,所以物体受的推力越大,则惯性越大C物体的体积越大,惯性越大D物体含的物质越多,惯性越大思路:物体的惯性仅由其质量决定,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它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均无关答案:D7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B物体只受到一个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C物体处于静止时才有惯性D做加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答案:B7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证明了()A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要静止B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要运动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是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答案:D72、如图412所示,在向右高速行驶的列车车厢内,有一人立在车厢中央,用两支同样的手枪在同一时刻分别向车厢的两端A和B射出子弹则()图412AA端的子弹先到BB端的子弹先到C子弹同时射到A、B两端D未知列车速度大小,无法确定答案:C73、如图413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m1m2)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设小车足够长,则两球()图413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不一定相碰D难以确定是否相碰,因为不知小车的运动方向答案:B74、2001年2月11日晚上,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中,为了揭露各种歪理邪说,司马南与主持人崔永元合作表演了“铁锤砸砖”节目崔头顶八块砖,司用一铁锤打崔头顶上的砖,结果砖被击碎,但崔安然无恙据司讲,他做第一次试验时头顶一块砖,结果被砸昏过去请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上述事实答案:只要人能承受,砖越多越安全这是由于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则物体的运动状态越不易改变即砖越多,砖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的惯性越大,人越安全75、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时,实验所得aF图象如图423所示,此图象不过原点O是否能得出“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不成正比”的结论?为什么?图423解析:由图象知,当牵引力比较小时,小车的加速度仍为零,即小车仍静止,由此可知小车受的摩擦力不可忽略,即牵引力并不等于合外力当牵引力F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小车加速度随牵引力F的增大而增大且成线性关系当我们把横轴改为FFf时,就能得出“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结论,这里的力是指合外力造成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不够点评:此题涉及实验操作中的实际情况,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并找出原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的规律1这个实验中是把钩码的重力看成对小车的牵引力,由于钩码也有向下的加速度,故绳中的拉力小于钩码的重力为了减小误差,实验要求钩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实验中有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即平衡摩擦力:将长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垫起,直到小车拖着纸带在斜面上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垫起的倾角不够或木板垫起的倾角过大,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3本实验处理数据时采用图线法,即将所得数据在aF坐标系及a上坐标系中绘出图线当F一定时,a与成正比,而当m一定时,a与F成正比,故两图象的理想形状都应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76、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为了平衡摩擦力,需要在长木板的下面垫一木块(木块垫在没有滑轮的一端),反复移动木块的位置,直到测出小车所拖纸带上的各个相邻记数点之间的距离都_为止这时小车在斜面上所做的是_运动,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恰好与小车的_平衡答案:相等匀速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77、图424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较理想的纸带,纸带上A、B、C、D、E、F、G为七个相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谐音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度光伏发电设备场地租赁安全规范合同
- 2025年度能源勘探劳务派遣与环境保护合同
- 2025年度体育馆场地租赁及赛事宣传推广服务合同
- 2025电子商务跨境支付与结算合作服务合同
- 2025版全新船舶买卖居间责任合同下载
- 2025年新型云计算平台服务器采购合作协议
- 2025版茶山种植项目承包合同范本下载
- 2025代持房产合同监督与合规审查服务协议
- 2025年二手车鉴定评估买卖合同
- 2024年北京顺义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开学预测试题【含答案】
-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
-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 10.1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 SL+258-2017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
- 正常人体结构学电子教案 (中职教育)
- 不动产登记知识考试题库
- 液化天然气加气站安全检查表
- 太原极地海洋世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咨国联
- 改革开放航天的成就课件
- 铜矿开采设备介绍
- 人力作业效率低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