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汉书》中的人物差异——项羽.doc_第1页
《史记》《汉书》中的人物差异——项羽.doc_第2页
《史记》《汉书》中的人物差异——项羽.doc_第3页
《史记》《汉书》中的人物差异——项羽.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记汉书中的人物差异项羽史记和汉书虽同样是记录中国古代历史但在人物表达方面却略有不同 其中包含了两位作者的情感 史记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 司马迁在公元前99年(汉武帝天汉二年),47岁,汉武帝攻打匈奴,骑都尉李陵投降。司马迁为其辩护,下狱,遭宫刑。史记一半左右都是在他入狱的时间中完成的. 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其编写续篇。据史通正义记载,写过史记续篇的人就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书名仍称史记。班固的父亲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后,年仅22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遗稿,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接续巨作。不料,工作开始几年,有人上书汉明帝,告发班固“私作国史”。班固被捕入狱,书稿也被全部查抄。他的弟弟班超上书汉明帝说明班固修汉书的目的是颂扬汉德,让后人了解历史,从中获取教训,并无毁谤朝廷之意。后来无罪开释,汉明帝更给了班家一些钱财,帮助他们写下去。可见其两人命运坎坷 在对待同一件事情上会有自己的见解。一.史记与汉书内容对比 汉书写于史记之后是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所以班固续写的。在汉书中就免不了借鉴与史记在汉书项籍传袭用史记项羽本纪。史记为项羽专著一本纪,而汉书将陈胜与项羽合传,传赞部分亦将史记陈涉世家赞与项羽本纪赞合并。汉书项籍传大幅删减史记项羽本纪中字句,以互见法移置段落至汉书他传中,并调整后半部分传文顺序,使汉书项籍传字数缩减为史记项羽本纪的三分之二左右,并占汉书陈胜项籍传字数的三分之二。 关于汉书传文中的删补移置,大段变动方面史记第1-9、11-15、20、25、40-42、45段与汉书各对应段落内容大致相同,仅字句略有删改。二史记有误而汉书改正者1、称谓问题:史记:“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梁玉绳案:“前此皆称项籍,此后忽改称字而不明何也,高纪则皆称字。汉书项籍传亦是。” 史记:“楚王阴令羽诛之”,汉书作:“楚王阴令籍诛之”。梁玉绳云:“古人亦自称字,汉书匡衡传注引衡与贡禹言匡鼎白,后书周黄徐姜申屠传序述闵贡语云,闵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哉!汉书羽作籍。” 史记会注考证:愚按当从汉书作“籍”,下文“籍何以至此”“籍独不愧于心乎”可证。2、史记项羽本纪:“陈馀阴使张同、夏说说齐王田荣”,史记高祖本纪:“陈馀怨项羽之弗王己也,令夏说说田荣”史记张耳陈余列传:“陈馀乃使夏说说田荣”,汉书陈馀传:“及齐王田荣叛楚,馀乃使夏说说田荣”,说者皆无张同,恐并非二人同说者,仅夏说耳。梁玉绳已指出。 3、陈馀迎立故赵王歇反赵事,史记项羽本纪记作汉元年,汉书项籍传作汉二年事,汉书为是,前文已证。4、史记:“汉之二年冬,项羽遂北至城阳”,据秦楚之际月表此事当在汉二年春。梁玉绳曰,“冬”当作“春”,事在春也。按汉书项籍传此处未标明时间,汉书高帝纪作:“春正月,羽击田荣城阳,荣败走平原,平原民杀之”,可为旁证。5、史记:“部五诸侯兵”,徐广曰:“部”一作“劫”,王念孙按:作“劫”者是也。高祖纪及汉书高帝纪项籍传并作“劫”。陆贾传亦曰汉王鞭笞天下,劫掠诸侯,隶书“劫”“部”形相近,故“劫”误为“部”。 6、史记:“楚下荥阳城,生得周苛。”梁玉绳按:“高纪及汉书此事在羽东击彭越之后,当三年六月,今并书于五月守荥阳下者,盖终言之,于文法为连叙。亦犹上文叙陈馀破张耳迎赵王歇一节,是二年事,而因陈馀说田荣,遂并叙于元年也。” 汉书所记是。三汉书有误而史记无误者1、史记项羽本纪记陈馀说齐王田荣、迎赵王歇返赵事在汉元年四月,汉书项籍传作汉二年事。秦楚之际月表:“十月,歇复王赵。”此十月为汉二年十月,故按照月表,陈馀说田荣事应在汉二年。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故耳走汉 陈馀已败张耳,皆复收赵地,迎赵王于代,复为赵王。”可见此事应在汉元年四月。2、史记:“愿为诸君快战”,汉书:“愿为诸军快战”。念孙按:“诸军当依史记、汉纪作诸君。羽此时但有二十八骑,不得言诸军也。下文亦作诸君。 四史记汉书均误者1、史记:“当此时,赵歇为王,陈馀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汉书袭用作:“当此之时,赵歇为王,陈馀为将,张耳为相,走入钜鹿城。”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云:“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张耳与赵王歇走入钜鹿城,王离围之。陈馀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钜鹿北。”此时陈馀将兵在钜鹿北,并不在钜鹿城中,梁玉绳曰“此陈馀为将四字,因下文有之而重出,当衍去。” 史记会注考证亦考出。2、史记:“又以齐、梁反书遗项王”,汉书:“又以齐、梁反书遗羽”。史记会注考证:“齐梁当齐赵之误,下文齐欲与赵并灭楚,可证,后人据汉书妄改。” 按反书曰:“齐欲与赵并灭楚”,则史汉均误明矣。对比总结汉书文字力求简古,要求整饬,往往删去史记中赘余及虚助词语。史记传文中颇具散文性的字词,汉书袭用后多被去掉或用更简练的词句代替。汉书多用互见法,将史记传文细节部分移至他传,故其文学性、生动性大大降低。史记多行散句,重文采及行文气势,着重用对话表现主人公性格,爱憎感情、主观色彩突出,汉书将其改为不动声色的客观叙述,但文字简洁整饬,叙事较史记明晰,并纠正史记项羽传中史实有误处。两传行文风格不同,史记更具散文性质,汉书只顾简省,可读性降低,某些地方甚至有诘屈聱牙之感,皆因简省太过的缘故。在史记汉书中究竟谁贬低了项羽?谁赞扬了刘邦?历史上项羽和刘邦作为对手,在司马迁和班固眼中,谁在其心中地位更高一些?在史记-高祖本纪中有这样的描述“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可见出生平平就是农户家的一个普通人。“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可见在司马迁认为在刘邦成年以后也不过是个小混混而已。可见在史记中司马迁贬低了汉高祖刘邦。 而司马迁对项羽的认可不通过文章阅读就可发现,十二本纪就项羽一人不是皇帝。在描写项羽方面项羽,是一位英雄。天生神力,吴中子弟皆惮之。其志向博大高远,他很讲信义。可见司马对项羽的赞扬和对刘邦贬低 。结论:史记贬低了刘邦汉书贬低了项羽人物评价少年英雄,志在天下楚国灭亡之后,项氏家族惨遭屠杀,少祖父项堇被车裂于家乡吴中。他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年少时项梁曾请人教他书法诗歌,籍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后梁又请人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梁大怒!籍曰:“学文不过能记住姓名,学武不过能以一抵百,籍要学便学万人敌!”于是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愿意学了,梁只好顺着他不再管他。籍身高八尺余,力能扛鼎,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之(我可以取代他)。”秦二世元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