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课件]第一、二节 感觉和知觉、注意.doc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22/01554b36-ace2-4dad-9796-b48031dae2fc/01554b36-ace2-4dad-9796-b48031dae2fc1.gif)
![[心理学课件]第一、二节 感觉和知觉、注意.doc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22/01554b36-ace2-4dad-9796-b48031dae2fc/01554b36-ace2-4dad-9796-b48031dae2fc2.gif)
![[心理学课件]第一、二节 感觉和知觉、注意.doc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22/01554b36-ace2-4dad-9796-b48031dae2fc/01554b36-ace2-4dad-9796-b48031dae2fc3.gif)
![[心理学课件]第一、二节 感觉和知觉、注意.doc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20-1/22/01554b36-ace2-4dad-9796-b48031dae2fc/01554b36-ace2-4dad-9796-b48031dae2fc4.gif)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认知过程 第一节感觉与知觉 第二节注意 第三节 记忆 第四节思维与语言 视觉大师艾舍尔 视觉大师艾舍尔 视觉大师艾舍尔 这是个什么图形? 本节概要 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么? 人如何感知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人如何知道物体的大小远近? 错觉的产生有哪些原因? 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 一、感觉及其规律 (一)感觉的概念与分类 (二)感受性与感受阈限 二、知觉及其特征 (一)知觉的概念与种类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 三、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 (一)感觉的概念与分类 感觉概念 内涵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意义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感觉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一)感觉的概念与分类 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 2.内部感觉:平衡觉、运动觉、内脏感觉 视 觉 视觉的生理机制 眼球之结构功能 眼球壁:角膜:外界光线由此入眼,具有区光作用;虹膜:调节瞳孔大小(外层)。网膜有感光细胞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具感光功能(内层)。 眼球:晶体、房水和玻璃体,皆为屈光介质。 视 觉 视觉的基本现象 (一)颜色的属性 色调:由光波的波长决定。 明度(亮度):指颜色的明暗程度。 饱和度: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纯的颜色都是高度饱和的,如鲜红、鲜绿等。混杂上白色、灰色或其他色调的颜色,则是不饱和的颜色。 视 觉 (二)颜色的混和 色光混合:将具有不同波长的光混合在一起。色光混合是一种加法过程,即将各种波长的光相加。如果两种色光混合起来形成白光,这两种颜色称为补色。 颜料混合:是指颜料在调色板上的混合。颜料混合是一种减法过程,即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了。 视 觉 (三)色觉缺陷 色弱:对不同波长的感受性低于正常人。在刺激光较弱时,几乎分辨不出任何颜色。 色盲:全色盲(只能看到黑色和白色)和局部色盲(如,红绿色盲) 视 觉 (四)色觉理论 1、三原色说:(托马斯.杨) 人的视网膜中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红、绿、蓝)。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的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 评价:得到一些实验的支持,可很好解释颜色混合现象,但不能解释红绿色盲的现象。 视 觉 (四)色觉理论 2、拮抗理论(黑林,也称四色学说) 视网膜存在各种不同功能的锥体细胞,分别感受黑白亮度、红绿两色和黄蓝两色。每种锥体细胞感受的两种色光刺激,在光波长度上各不相同。因此当每种锥体细胞在感受色光刺激时,即产生两种颜色的互补作用。 许多实验结果支持了该理论,并可解释红绿色盲及颜色后像问题,但不能很好解释颜色混合现象。 那么,哪一种颜色理论是正确的?实际上,两者都正确!三色理论适用于视网膜。研究表明,视网膜上存在三种类型的视觉色素,同时每一种色素对不同波长的光最敏感,三种色素的波长峰值基本上落在红、绿或蓝区域(Nathans,et al,1986)。拮抗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信息在离开眼睛之后视觉通路上所发生的一切,颜色信息的编码似乎是按“或者或者” 拮抗方式进行传递的。 所以两种理论都是“对的”。一种解释了在眼睛本身发生了什么,另一种解释了信息在到达人脑的过程中如何被分析,合起来它们解释了颜色视觉。 视 觉 视觉中的时间因素 视觉适应 暗适应: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明适应: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视 觉 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称为后像。 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 负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 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 视觉掩蔽: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现象称为。 如果用眼睛注视左图约一分钟,然后将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你会看到什么? 听 觉 听觉的生理机制 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耳廓和外耳道,收集声音。 中耳:鼓膜受声音压迫机械振动,带动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镫骨将声音传到卵圆窗。 内耳:耳蜗是人的听觉器官。由鼓阶、中阶和前庭阶构成。鼓阶与中阶间的基底膜上包含大量支持细胞和毛细胞(听觉的感受器) 耳的结构图 听 觉 听觉的基本现象 (一)声音感觉属性 音高: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震动频率决定。 响度:声音的轻重强弱,由声波震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 音色:声音的纯度,决定于声波波形的复杂程度。 听 觉 听觉的基本现象 (二)听觉传导与听觉 听觉感受器是耳蜗内的基底膜,当声波传到耳蜗时,耳蜗里的液体随之震动,引起基底膜上神经细胞的活动,电信号便会产生,并传递到脑。 声波通过两条通道传播到基底膜,一条是耳传导,即信息经外耳道传至耳蜗;另一条是骨传导,即声波引起头骨震动,传递声波至耳蜗。 (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感觉系统对物体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它是感觉系统功能的基本指标,其大小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阈限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受阈限 感受性差异对发展的影响 个体之间存在着感受性的差异,即同一种感觉通道的感受性在不同的个体身上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 个体的感受性特点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其接受信息的方式,这是学习者形成不同学习风格的重要方面。 感受性差异还会影响个体人际交往的倾向性。 感觉刺激剥夺的影响 被试戴上半透明的塑料眼罩以阻止图形视觉,戴上纸板做的袖筒和棉手套限制触觉,用空调器发出的单调的声音限制被试的听觉,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小床上躺尽可能长的时间。只要被试想脱离实验情景,他就可以离开。 感觉刺激剥夺的影响 被试的不良影响: 其一:被试的思维过程出现了混乱; 其二:部分被试在感觉剥夺期间出现了幻觉。 意义:生活中各种感觉输入是正常生活所必需的,这些感觉输入虽然不一定具有什么意义,但能够维持脑皮层的清醒状态,使神经机能能够正常发挥作用。临床心理学家由此受到启发,认为精神病和神经症往往表现出主观与客观不能分辨,自己的感受与他人的感受混淆,这与他们的人际交往经历的缺失有关。 1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阈限 含义 各种感觉的绝对阈限是不同的 感受性与感受阈限的关系 例 含义 并不是任何强度的刺激都能引起我们的感觉。过弱的刺激如落在皮肤上的尘埃,我们是觉察不到的。只有达到了一定的强度才能被我们觉察到。 那种刚刚能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阈限。 绝对感受性是指刚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在不同的个体之间的感觉阈限的差别是相当大的,即使对同一个人来说,也会因个人的身体条件和动机状态而不断变化。 一些感觉的绝对阈限的近似值 感受性与感受阈限的关系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受阈限的相互关系是,它们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如果用E代表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受阈限,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对这一规律的解释是,如果一个人的绝对感觉阈限越高,则他的感受性越低;反之,如果一个人的感觉阈限越低,则他的感受性就越高。 例 例如,同一物体发出的声音对于两个人来说,在声音较小时,如果甲能听到而乙听不到,我们就说甲的感觉阈限更低,乙的感觉阈限更高;另外,对于同样一个声音,如果一人在很远时就能听到,而乙要在声音距离更近时才能听到,我们也说甲的感觉阈限更低,乙的感觉阈限更高。 又如,对于溶入一克盐的一杯水,甲能品尝出咸的滋味而乙要再加一些盐才能尝出咸的滋味,则我们说甲的感觉阈限低而乙的感觉阈限高。上述所有情况下,我们都说甲的感受性更高,而乙的感受性更低。 2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含义 韦伯律 韦伯律的解释 不同感觉系统的韦伯分数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受阈限的相互关系 例 含 义 在刺激物能引起感觉的基础上,如果变化这一适宜刺激的刺激量,那么,只有在这种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使我们觉察到变化后的适宜刺激与原适宜刺激之间的区别。也说是说,并不是刺激量的任何变化都能被我们觉察出来的。 刚刚能使人觉察出两个刺激之间具有差别的最少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或最小觉差。 人体对这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例 例如,在原有200支烛光上再加上1支烛光,我们是觉察不出光的强度有何改变的;一定要增加2支烛光或更多,才能觉察出前后两种光在强度上的差别。 也就是说,人们能否觉察出两个刺激之间是否有差别存在,必须使这两个刺激之间增加或减少到一定的数量才行。 韦伯律 1834年,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在研究感觉的差别阈限时发现,如果以R为最初的刺激强度,以RR表示刚刚觉察出有变化的刺激强度,那么,在一定范围内,每种感觉的差别阈限都是一种相对的常数,用数学公式表示即为: 这个公式称为韦伯定律(或韦伯分数、韦伯比值、韦伯常数) 解释 即当R的大小不同时,R(最小觉差的物理量)的大小也不同,但R/R则是一个常数。 这一韦伯分数表明,必须在原初刺激的基础上再增加它的一定比例的刺激量,人们才能觉察出这两个刺激量之间的差别。 中等强度刺激的条件下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安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题库购销统计岗
- 2025年新型保险考试题及答案
- 职业道德考试试题及答案
- 村干部竞选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移动莆田市2025秋招心理测评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
- 福州市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题库含答案
- 中国广电龙岩市2025秋招心理测评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
- 玉溪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财务与审计岗
- 中国移动兴安盟2025秋招市场与服务类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池州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炼化装置操作岗
- 证券公司反洗钱培训
- 高中政治答题模板
- 2020年高考数学真题(共13套)后附解析
- 非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试题及答案
- 境外信托合同范本
- 2024届高考二元思辨作文写作指导课件
- 数据治理的数据治理组织与流程
- (高清版)TDT 1055-2019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 个人施工安全免责简单协议书(通用)带详尽条款
- 电梯结构与原理-第2版-全套课件
- 128个护理诊断和措施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