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类社会关注企业.doc_第1页
象棋类社会关注企业.doc_第2页
象棋类社会关注企业.doc_第3页
象棋类社会关注企业.doc_第4页
象棋类社会关注企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届棋牌文件博览会象棋展板文字本固根深 “象棋”一词的出现最早见于距今约2300年前的楚辞 招魂中:“菎蔽象棋,有六博些。分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始于先秦的六博六博是一种掷采行棋角胜的局戏,与后来的象戏有一定渊源关系,“象棋”名词诞生之时至南北朝周武帝宇文邕制象经前,这一段时间可称为象棋的起源时期或孕育期。 始于韩信之说 韩信(?-公元前196年)创制象棋。张如安象棋史载文“清梁同书渊深海阔象棋谱序”“又闻象棋始于韩信,朱子云百局戏也” 盛行于汉代的塞戏春秋时期,从六博中繁衍出一种新的棋戏塞戏。庄子 拇:“投琼曰博,不投琼曰塞。”由于塞戏是在博戏基础上繁衍出来的,古籍中经常“博塞”并称。也由于塞戏比六博进步,发展至汉代已极为昌盛。塞戏成了汉宫廷常设的游戏项目,并专门设立“棋待诏”的官。因时而化秦汉时期,象棋的萌芽“六博“改进成为“塞戏”,亦称“格五”。湖北云梦西汉墓出土的塞戏棋盘和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彩绘木俑塞戏,印证了汉代边韶塞赋中对塞戏形制的描写。南北朝时期,北周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经,并由王褒、庾信写序作赋,揭开了象棋形制改革的序幕。唐代中期,象戏进一步向现制象棋靠拢,宝应年间的象戏已有将、车、马、卒等兵种,牛僧孺所著玄怪录一书中有相关的故事记载。北宋时期是象棋形制大变革的时代。先后有司马光的七国象戏,尹洙的象戏格、棋势,晁补之的广象戏图等著述问世,民间还流行“大象戏”。经近百年实践,象棋于北宋后期定型为:32枚棋子,有河界的棋盘,将在九宫。南宋时期,象棋家喻户晓,民间有称为“棋师”的高手和专制象棋棋具的手工业者。后又历经元、明、清三朝的不断发展和历代国手著书立说,象棋已成为爱好者最多的棋种。现行棋制棋盘、棋子、行棋 象棋盘,由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交叉组成。棋盘上共有九十个交叉点,棋盘中间空白地方,称为“楚河汉界”;划有斜交叉线的地方,称为“九宫”。九道直线,红棋方面从右到左用中文数字一至九来标识;黑棋方面从右到左用阿拉伯数字1至9来标识。 象棋的棋子共有三十二个,分为红、黑两组,每组十六个,各分七种,其名称和数目如下:红棋子:帅,车、马、炮、相、仕,兵。 黑棋子:将,车、马、砲、象、士,卒。对局开始前,双方棋子在棋盘上的摆法见图。对局时,由执红棋的一方先走,双方轮流各走一着,直至分出胜、负、和,对局即结束。双方各走一着,称为一个回合。帅(将):每着只许走一步,前进、后退、横走皆可,不能出“九宫”。帅和将不准在同一直线上直接对面,如一方已先占据,另一方必须回避。仕(士):每着沿“九宫”斜线走一步,可进可退。相(象):不能越过“河界”,每着斜走两步,可进可退,即俗称“相(象)走田字”。当“田”字中心有棋子(无论何方)占据,俗称“塞相(象)眼”,则不许进或退。马:每着走一直(或一横)一斜,可进可退,即俗称“马走日字”。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有棋子(无论何方)占据,俗称“蹩马腿”,则不许进或退。车:每一着可以直进、直退、横走,不限步数,但不可隔子而行。炮(砲):的走法同车一样;吃子时必须隔一个棋子(无论何方)跳吃,即俗称炮打隔子。兵(卒):在过“河界”前,每着只许向前直走一步;过“河界”后,每着可向前直走或横走一步,但不能后退。行棋方将某个棋子从一个点走到另一个点,即为一着。走一着棋时,如果己方棋子能够走到的点有对方棋子存在,就可以把对方棋子吃掉而占领该点。 除帅(将)外,其他棋子都可以听任对方吃,或主动送吃。高校棋牌活动蓬勃发展京华杯棋牌赛“京华杯”北大、清华棋类桥牌友谊赛始于1987年,是两校间的一项传统棋牌赛事。比赛固定在每年4月第一个星期六在两校轮流举行,截止到2010年已连续成功举办了24届。京华杯比赛由象棋、围棋、国际象棋、桥牌四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分为本科生、研究生、教工等进行比赛。京华杯近年来水平逐步提高,出现了金海英、徐莹、许昱华等世界冠军的身影。北京大学棋牌特长生冬令营北京大学棋牌特长生冬令营创办于2003年,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七届,为学校选拔了大量优秀的棋牌人才。在棋牌冬令营中获得优胜的学生,能够在高考中获得降分录取,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充实学校的校园文化。很多优秀的棋手就读研究生,并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成就斐然象棋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爱好者的喜爱。1956年,象棋被列入国家正式开展的体育竞赛项目。1982年,原国家体委把象棋列为向世界推广的体育项目,从而进一步促使象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自上世纪80年代,象棋棋手等级制的施行,促进了象棋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国内拥有特级大师45人,其中:男子27人、女子18人;大师192人,其中:男子124人、女子68人。1978年11月23日,在马来西亚古晋市,亚洲象棋联合会正式成立。亚洲象棋联合会主办了亚洲象棋锦标赛和亚洲象棋个人锦标赛两项赛事。从2007年第二届起,亚洲室内运动会也将象棋列为正式项目。1993年4月6日,世界象棋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成立,为加速国际间象棋活动的步伐,进一步增强世象联筹委会的凝聚力,决定创办世界象棋锦标赛。自1990年至2009年,世界象棋锦标赛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一届。 2008年,象棋被列入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正式项目,中国棋手包揽了五个组别的金牌以及三个个人组的银牌。2010年象棋列入第16届亚洲运动会比赛项目,中国棋手包揽了男子组和女子组个人冠军。在象棋国际比赛中,我国棋手共获得101枚金牌、33枚银牌,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象棋文化,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必将焕发出新的光芒!棋坛宗师谢侠逊【人物简介】谢侠逊(1887.10.1-1987.12.22),浙江省平阳县人。名宣,小名卿源,原字弈算,以示个人爱好,后改字侠逊,号烂柯山樵。象棋运动的开拓者,爱国象棋家,也是中国国际象棋的先驱,人称“百岁棋王”。著作有国耻纪念象棋新谱、象棋谱大全(12册)、象棋指南等29本象棋专著。 杨官璘【人物简介】杨官璘(1925.5.29-2008.1.4),广东省东莞县凤岗镇人。象棋特级大师,象棋国家级教练员。1956年获得首届全国象棋赛的冠军宝座,成为第一位全国冠军。1999年以不败战绩捧走“元老杯”成了名符其实的棋坛老元戎。1999年被评为“新中国棋坛十大杰出人物之一”。84年从事教练员工作,培养后进棋手,出专辑、写棋书,为广东象棋队后继有人奠下了良好的基础。胡荣华【人物简介】胡荣华,1945年生于上海。象棋特级大师,14次获得全国个人赛冠军,前无古人,人称“胡司令”,被誉为棋坛“常青树”。天资异禀,记忆力惊人,曾创盲目1对14人的记录,其棋路全面,灵活多变,开、中、残局都有深厚的功力。象棋界的一代宗师,当代象棋学派的主要奠基人,曾著有反宫马专集等著作。1999年被评为“新中国棋坛十杰”之一,现任中国象棋协会副主席。寓教于棋象棋的表现形式为智力竞技,而它的灵魂却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古人发明象棋,并非仅仅作为娱乐游戏,主要是启迪人的心灵,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和思想境界,以棋为镜,感悟人生哲理,有助于认识客观世界与认识自我。人的创造性思维来自丰富的想象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讲:“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开拓新的思维境界,可以创造新的知识。在象棋对弈中,特别在中局以后遇到的局势,都是前所未见的,怎样走出棋步?没有现成答案,全凭棋手临场的创造思维来解决。当然,想象力不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而是在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退一步发挥。想象的东西要变成有用的成果,还须经过科学逻辑思维的整理,与实践的检验。因此,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不可分的。另外,在社会急剧发展面前,立志创新的人必须接受社会的挑战,敢于打破旧框框,才能创造新成果。在创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到挫折和暂时失败,只有树立竞争意识的人才会理解并正确对待挫折,百折不挠地坚持到最后成功,竞争意识就是对抗意识,需要具备对策思维。为了培养21世纪的创造型人才,要求在学校学生中进行对策思维、逻辑思维与创造思维的修炼与教育,试问哪一门课程能全面达到上述要求呢?目前学校设置的课程只能部分实现上述要求,只有开办象棋课,才能全面达到上述要求。智力运动的艺术之美象棋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融汇了古代思想和意识,可以说象棋高度的浓缩了古代统治者的一种治国之道、统兵之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新中国成立后,象棋被列入体育竞技项目,得到了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重视,但随着竞技性的突出,而慢慢地疏忽了它的艺术性,其实不论象棋的竞技性如何的显著,终究也磨灭不了其艺术性的存在。象棋在古代与“琴”“书”“画”并为一谈,可见它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就象棋本身而言是艺术的,“楚河汉界”中分列阵等特点无不体现出一种平衡美、对称美,这也是古人审美的一种标准;全局各子的调谴需要联络性、灵活性、大局观,追求图形阵势的协调性;在对弈过程中,一盘完整的精彩对局,就好比古曲高山流水一般优美动听,令人回味无穷,意犹未尽;又好比一幅完整的书画,从字里行间品味它的铿锵有力、它的行云流水、它的气势磅礴,充分感受到它的艺术魅力。象棋的艺术性是随处可见的,例如我们所观赏的排局,看着精妙绝伦的着法,往往拍案叫绝,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一个个惟妙惟肖的排局,无不渗透着人们对艺术的追求。象棋的竞技性和艺术性是并存的、统一的,象棋的艺术性是永存的,古今不少棋人为之痴迷,为了追求其艺术的内涵而不辞辛苦。而象棋的竞技性是现代的需要,是一种历史的潮流,两者并存时,必会削弱某一方面,但无论如何,艺术是永恒的,棋手通过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在象棋这无限广阔的天地里,演绎出精彩对局,构成了象棋璀璨的艺术宝库。宋代皇室与象棋渊源自陈桥兵变,赵匡胤皇袍加身后,象棋便与宋皇室结下不解之缘。华阴县志上有明文记载:宋太祖落魄时,曾游华山,与希夷老人对象棋,太祖负于陈。遂于即帝位时,罢免华山附近黎庶之征徭,以示不食前言,今犹有遗迹存,可证。”开国皇帝喜欢象棋,龙子凤孙们自然受影响。宋徽宗就曾用其擅长的瘦金体御书棋子下棋。并有御制的宣和宫词诗云:白檀象戏小盘平, 牙子金书字更明;夜静绮窗辉绛霭, 玉容相对暖移声。南宋时高宗赵构等帝王更是对象棋情有独钟。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着棋待诏的名单中,象棋国手倍于围棋。当时还有沈姑姑为样的女象棋国手,太平清话:当思陵上太上皇号,孝宗奉太皇寿,一时御前皆女流也.棋则沈姑姑,为一时之选。上行下效,从而使得象棋在当时得到迅速普及。象棋在宋代还有层神秘的色彩,在遇见重大的国事时,皇室竟然藉擲象棋子以卜國運。王明清挥麈后录记载:北宋末年,徽、钦二帝被虏,显仁皇后将象棋子包于黄罗之中,把康王赵构的名字贴在“将”子上,焚香祈祝曰:“今三十二子俱掷于局,若康王子入九宫者,必得天位。”盖因宋皇室认为“棋象十二辰之躔chn次。则天地之运动,法阴阳之消息,表人事之穷达,穷变化之几微。”终宋一代,弈象棋都被时人看作高雅的爱好,有名士蔡伸临江仙为证:帘幕深深清昼永,玉人不耐春寒。镂牙棋子缕金圆。象盘雅戏,相对小窗前.人生如棋古人发明象棋,并非仅仅作为游戏供人们娱乐,而是让人们通过棋理,感悟世界与人生的变化规律,认识客观世界与认识自我,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使人生活得更精彩。俗话说“人生如棋”这个比喻的意思是,人生过程如棋局那般,变化莫测,难以掌握,但如果我们借鉴棋理感悟人生,那么人是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下棋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通过下棋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勇敢、沉着、果断、顽强等良好心理品质;二是通过下棋,探索象棋原理与规律,对棋的理解与其他艺术、科学找到相通之处;三是通过下棋把感悟人生作为象棋灵魂。下棋时体现“棋如其人”,生活中又是“人生如棋”,实现棋中有人,人中有棋,达到象棋人生的最高境界“人棋合一”。上述归纳起来,就是棋艺、棋理、棋魂三个境界,包含了象棋的全部意义。琴、棋、书、画,象征中国古代文士智性才情的文化形态,象棋是中国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重要一链。其寄寓着红黑、阴阳、动静、刚柔相克的大道,集聚着宇宙和人生的无上智慧。棋道之深,让人玄之又玄,玄而莫测。少年下棋,心高气傲,目空一切,不知棋艺深邃,不知世事艰辛,往往意气用兵,猛冲猛打,每每撞得头破血流;中年下棋,壮怀激烈,大刀阔斧,力足招实,沙场点兵,金石铿锵,烟波迷离,激烈的搏杀过后,往往在心底生发不尽的惆怅与空虚;老年下棋,历尽劫波,悟透人生,天机一片,浑然相忘,左右逢源,触处生春,棋局之上弥漫着绵绵的玄机和袅袅的禅意。这才是真正的智慧之美。世态的炎凉,人间的风雨,尽付笑谈之中,一局悠然,清风披拂,明月入怀,物我两忘矣。楚河汉界英雄地象棋棋盘上有“楚河汉界”,这是怎么来的呢?据史料记载,“楚河汉界”在古代的荥(xing)阳(属郑州)成皋一带,该地北临黄河,西依邙山,东连平原,南接嵩山,是历代兵家兴师动众的战场。西汉初年楚汉相争时,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仅在荥阳一带就爆发了“大战七十,小战四十”,项羽粮缺兵乏“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鸿沟便成了楚汉的边界。至今,在荥阳广武山上还保留有两座遥遥相对的古城遗址,西边那座叫汉王城,东边的叫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