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杠杆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杠杆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杠杆教学设计.doc_第4页
杠杆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阜阳师范学院 教学课题: 杠杆 姓 名: 马艳玲 学 校: 阜阳师范学院 院 系: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 科学教育专业08级(1)班 二一一年六月 8 杠杆教学设计一、 教学课题苏教版初中物理三年级上册第三章“简单机械”第三节“杠杆”二、 教学对象中学初中三年级(九年级)班(40人)三、 教材分析杠杆是初中物理九年级第三章第三节课。教材第二章分别介绍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知识,本节从新的角度,在不同层次上研究了这个问题,其内容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也是后面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本节课内容包括: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五要素,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其中理解力臂的概念并画出力臂,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便是在学科的知识考察当中,也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常考点,因此,无论是在传统教材,还是新教材当中,杠杆这一节课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经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建构物理模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本节课无论是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上,还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杠杆是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机械。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剪刀、指甲刀、夹子、筷子等物体,但仅仅是会使用,没有深入地研究这些物体的特点。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一些杠杆的图标,让学生寻找他们的共同特征,引导他们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杠杆的概念,使学生对杠杆有初步的认识。再结合明确有关杠杆的概念。然后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寻找杠杆平衡时,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再次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运用杠杆的知识对三类杠杆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是有用的、有趣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的分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教学目标: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物理新课标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特征,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和技能目标:(1)认识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过程与方法目标:(2)在认识什么是杠杆的过程中,通过教师演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杠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3)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分组实验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的体验;(4)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实验数据之间的规律来对实验进行分析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展示我国古代的舂和桔槔等成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培养学生互助合作意识;(3)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密切联系实际,增强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二)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杠杆,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让学生经历一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全过程,并体会实验探究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四、 学情分析: (一)思维基础:本节内容位于教材的九年级第三章第三节课,在以前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基本知识以及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经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建构物理模型,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们已经接触了一些探究过程,可以说对于实验探究,学生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基础,但初三学生知识有限,思路不够宽,对于问题还不能深入考虑。因此,对于本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难度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思维起点,让学生充分参与物理的教学过程,形成良好的理解思维习惯。所以本节课无论是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上,还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二)知识储备: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这些力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及应用。这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同时又保持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把实验和结论紧密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学习杠杆的应用及变形杠杆打下了基础。(三)教学难点:(1)怎样找到杠杆的力臂;对力臂的认识和理解比较抽象,因此是本节内容的难点。(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过程中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结果。五、 教学设计思路在这节课的设计当中,我注重体现两个理念。一是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倡学习方式的多元化;二是希望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并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用肯定、激励的语言鼓舞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思考、讨论、操作的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二)、情景体验,抽象概念(三)、课中练习,突破难点(四)、趣味实验,引入问题(五)、合作讨论,探究实验(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一)教学方法:对于杠杆的概念,我采用了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也就是让学生通过撬重物、拔钉子的小实验,来自己观察、思考,抽象概括出这些工具的共同点,从而得出杠杆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举出生活中杠杆应用的实例,这样的处理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力,有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并切实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是有趣有用的。力臂的引入和理解是一个难点,我们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到:当支点和动力作用点相同时,动力的作用效果确不同,从而引出力臂的概念,在通过演示、图解来突破这个难点。分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是这节课的重点,按照研究自然科学的一般步骤,即一:发现和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二:实验收集资料和数据;三:分析、研究这些资料和数据;四:发现规律性,得出结论。我采用“从引导提出问题-利用撬书包的活动实际体验-作出你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小组合作设计和完成实验-分析数据间的规律并得出结论”的程序来组织教学,这样,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了探究能力。另外,还尽量营造出和谐、自然的课堂氛围,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学评价在课堂中的作用。(2) 学法: 本节课学生可以采取观察归纳法、实验探究法、发现学习法及讨论法等学习本节内容。观察归纳法主要用于杠杆概念的建立,实验探究法用于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讨论法是学习讨论试验结果,发现学习法是发现生活中的杠杆及学习其内容。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根据本节内容的特征,引导学生如何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如何去观察实验,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让学生成为反射规律的“发现者”,课堂的主人翁。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培养,通过鼓励、表扬等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规律,联系实际、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三)教学手段:钳子、剪子、指甲剪、镊子等杠杆类工具,以及 支架,砝码、尺、线 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 黑板 粉笔 等材料。六、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一)教学时数:一课时(45分钟)(2) 、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图以电脑动画图片展示形式以及学生现场动作展示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使杠杆新课引入(4min)让学生感受这种杆的使用,得出杠杆的定义概念建立(6min)演示讲解之后安排了适当的作图练习,对下一个问题的学习打下一个基础巩固训练(7min)实验探究(15min)猜想假设,进行试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合作讨论(8min)分析讨论,得出杠杆平衡条件课堂总结(5min)归纳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和结论,结构化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首先,老师用亲切的语言叙述下面这段引言:发现杠杆原理的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和足够长的硬棒,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虽然他没有真正撬起地球,但他的豪言壮语却告诉我们:“通过杠杆,使用很小的力,就可以产生一个很大的力。” 以电脑动画图片展示形式以及学生现场动作展示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的机械,如跷跷板、抽水机模式、钳子、剪刀等,有效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告知学生这些机械的名称叫杠杆。当学生被老师亲切、而又富有激情的语言感染时,提出本节课要了解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杠杆?”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进入新课。(二)、情景体验,抽象概念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我设计了下面这个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物理情景,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尝试。请同学上台描述并加以演示,鼓励他们使用不同的工具和不同的方法,下边的同学在仔细观察的过程中思考:“我们所使用的各种不同的工具,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呢?”通过学生的回答再加以总结,就得出杠杆的定义。并强调杠杆必须是硬棒,它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接着,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对杠杆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是杠杆或当作杠杆使用,哪些物品不能当作杠杆来使用?然后指出所有杠杆都具有的五要素。对杠杆五要素的认识,采用由易到难、逐步突破的方法。首先介绍较简单的支点、动力、阻力,并以跷跷板为例,指出动力和阻力是相对的,都是指杠杆受到的力,他们对杠杆的作用效果是相反的。然后在让学生做一个体验:事先在羊角锤的尾部系一根绳子,我们第一次手握绳子用一个与木柄垂直的力来拔动钉子;第二次用手握绳子用一个尽量与木柄方向一致的力来拔动钉子,比较两次所用力的大小。在这个体验之后,学生就产生了疑问与猜测,并且急于想知道为什么,在学生的这种渴求状态中介绍力臂的概念,使学生对这个较难的知识点更易于理解。(三)、课中练习,突破难点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加深对杠杆五要素的认识,我在演示讲解之后安排了适当的作图练习,同时对下一个问题的学习也打下一个基础。(四)、趣味实验,引入问题用自制的支架,两边分别挂上不同的砝码,带支架平衡后,然后读出支架上直尺上的数据,并记下。试验多次。体验之后,提出问题:“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生活中使用杠杆都是在杠杆平衡或接近平衡的状态下使用的。那么通过上面的小实验之后,你认为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作出猜想之后,就通过实验来验证了。(五)、合作讨论,探究实验 这是一个较完整的实验探究,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因此,我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实验方案,在进行实验时要提醒小组内的同学间密切配合,防止杠杆翻倒和钩码脱落。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完成探究任务,从而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并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交流讨论,与前面的猜想与假设对照,与同学的结论交流,相信学生一定能够找到规律,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达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对没有得出平衡条件的同学,要引导他们分析实验过程,找出错误所在或误差过大的原因。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我们知道,新课结束后,合理的小结常重要。因此,我安排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小节: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三个方面的知识:一是了解了杠杆的定义;二是认识了杠杆的五要素;三是初步了解了杠杆平衡条件。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我注重其题目的开放性,并促使他们关心生产、生活、自然中关于杠杆的应用。因此,我设计的题目是:请你去寻找生活中的杠杆,并且自己亲身去体验一下,你所寻找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还是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请你做一个调查报告,并试着去分析一下为什么有些杠杆省力而有些杠杆有费力呢?七、 板书设计杠杆1、 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固定点转动,这硬棒就叫做杠杆。二.杠杆的五要素:三.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探究过程: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与交流 得出结论:L1F1L2F2 副板书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数据表: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cm)F1L1(Ncm)阻力F2(牛)阻力臂L2(cm)F2L2(Ncm)123八、教学反思在杠杆一节教学中,教材挖掘深入,三维目标把握准确,课堂信息丰富多彩,独立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