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以工代赈译文翻译原文.doc_第1页
范仲淹以工代赈译文翻译原文.doc_第2页
范仲淹以工代赈译文翻译原文.doc_第3页
范仲淹以工代赈译文翻译原文.doc_第4页
范仲淹以工代赈译文翻译原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范仲淹以工代赈译文翻译原文【原文】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歳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馀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歳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一官政一 【译文】宋朝仁宗在政期间,吴州一带闹大饥荒,当时范仲淹正在浙西当职,他下令散发米粮以赈济灾民。并鼓励百姓储备粮食,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备。 吴州的百姓喜欢赛舟,并且信仰佛教。于是范促淹鼓励这儿的百姓举行划船比赛,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饮。从春季至夏季,当地的百姓几乎每天都扶老携幼在湖边争看赛舟。另外,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方丈住持,对他们说:“闹饥荒的年份也是工钱最是低的时候,正是寺院大兴土木建院修造的大好时机。”于是各寺庙住持开始招募工人大肆兴建。范仲淹又召募工人翻新了朝廷的谷仓及官府衙役的宿舍,每天募集的工人多达一千人。监察的官员认为范仲淹此举是不体恤荒年朝廷的财政困难,竟然鼓励百姓划船竞赛和寺院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所以上奏朝廷,奏请治范仲淹的罪。范仲淹上奏说:“我之所以要鼓励百姓宴游湖上,寺院和官府大兴土木,用意是借有钱的百姓,来救济贫苦无依的穷民,使他们靠出卖劳力来过生活,能够依赖官府和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不致于背井离乡,饿死荒野。”这年全国的大饥荒,只有杭州一带的百姓没有受到严重的灾害,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读书忌“二物” 原文 子少时读书,一见辄即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自放,喜从饮酒滑稽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惩艾10,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11不如曩时12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13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14吾业15者,常此二物也。 (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注释 诵:记诵。暗疏:默写。失:差错。负:依仗。放:放任自流。滑稽:巧言善辩。旬朔:十天为一旬,每月初一为朔,此指一个月。强记:记忆力很强。比:近。惩艾:惩戒。11殆:大概,几平。12曩时:以往,从前。13寻绎:反复推求。14败:损害。12业:学业。譯文:少年的时候读书,看一遍便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出现差错,于是便依仗着自己有这种本事就放纵自己,愿意和喝酒闹玩的人在一起游乐。一个月之中,看书的日子没有几天,这样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经常不去学习也就荒废了。 近几年来,用发愤地态度来告诫自己,后悔以前的行为;但聪明智慧已经衰竭,几乎不如十一二岁以前,每看见一件事,一定反复推求才得到最终结果,合上书之后便迷茫混乱,经常是不再记住书中的内容,所以虽然很勤劳地读书,也在经常忘记中把学问荒废了。 哎呀!使我的学业败废的,就是这两样东西啊!爱莲说比较阅读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练习(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余以为妙绝( )2.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分)A读xin,活鱼。 B读xin,新鲜。 C读xin,鲜艳。 D读xin,少。3.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5.读文赏荷:(5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1.(2分)要点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亲近而不庄重美妙到了极点(或: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2. D (2分)3. B (2分)4.(4分)要点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每句2分。句: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或: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句: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5.读文赏荷:(5分) (1)(2分)要点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每处1分。雨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雨后:鲜妍明媚,袅娜多姿 (2)(3分)要点与评分:观点明确,联系文段内容,有理有据,2分;表达1分。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翻译:我回忆年轻时,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临近湖边欣赏荷叶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有一天,会同几个朋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叶荷花,意兴正浓,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全部显现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在是百花中的神品啊。李太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太贴切绝妙了。丈夫之冠也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二、翻译: 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三、点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壹:真是,实在。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阡陌交通: 便要还家: 子之哭也: 苛政猛于虎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今吾子又死焉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17.(4分)交错相通 通“邀” 你 繁重,使人难以忍受(各一分)18.(4分)(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分)如今我的儿子又被 咬死了.(2分)19.(3分)记叙(描写)虚构(想象) 反衬(对比)(各1分)20.(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争,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得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2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 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2分)(意对即可)。作品注释本节选自檀弓下。 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供乘车时手扶用。 (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 (4)壹:的确,确实。 (5)舅:丈夫的父亲。 (6)苛:苛刻,暴虐。 (7)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识(zhi):同“志”,记住。编辑本段作品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用手扶着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一再遇上忧伤的事。”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编辑本段作品读解 宁于老虎为伴,死于虎口,也不愿去接受暴虐者的统治,用反衬的方法烘托出社会政治的残暴专横,不堪忍受。这种水深火热 的状况也许有点夸张,但却道出了一种现实:人类社会有时比兽类社会还要黑暗和凶暴,人有时比食人野兽还要残忍。 个人是无力反抗比野兽好要凶残的暴政的,即使像孔夫子那样的圣人,也只有哀叹的份儿。平民百姓唯一的出路便是逃跑,而天下乌鸦一般黑,跑是跑不掉的,迫不得已,便于野兽为伍,宁为野兽腹中餐,不愿做人刀下鬼。 黑暗和残暴也有其作用,那就是: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中看到人性的丑恶和凶残,看到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据说,人是最怕照镜子的。当人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真实面目时,会被吓得魂不附体。不知道我们从镜子中看到“苛政猛于虎也”之时,会不会吓得魂不附体?1文学常识 题画,即题画诗。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活抒发作者的感情,或咏叹画面的意境。这种在画上的诗就叫作题画诗。郑板桥题画原文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 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译文三间茅屋,十里春风,从窗里遥望山上幽竹,此是何等雅趣之事,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却不懂得,真是令人遗憾.而那些懵懵懂懂,胸无点墨的人,身处如此情景,他们更是不懂乐在何处. 只有那些劳苦之人,忽然有10几天的闲暇时光,才会关上柴门,扫净小路,面对芬芳的兰花,品着苦茶,有时微风细雨,滋润着篱笆和小路。没有烦人的俗事,面对知心的好友,为有这样难得的闲适的日子而感叹。 所以我画兰花竹子石头,是用来慰劳那些劳苦的人民,而不是供那些贪图享受的人享用。原文晚游六桥待月记翻译袁宏道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释 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夕春(chng):夕阳 翻译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时的几个月。白天最美时候,是烟雾弥漫的早晨,是山岚缭绕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盛,梅花被寒雪抑制住,后来才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尤其是难得一见的奇观。吾友陶望龄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代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东西,应该要赶紧去欣赏欣赏啊!我当时被桃花迷恋住了,竟然舍不得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草如烟、红花似雾,弥漫有二十多里呢!歌吹的声音恍若微风阵阵吹来,仕女的粉汗有似纷纷的细雨飘落,穿罗衫、著纨裤,游客之多,还多过堤畔的小草。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翠绿染著湖光的美,岚色添加山岭的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 有月的夜景,其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容颜、水的心意,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那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 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西湖杂记袁宏道 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右溪记 【原文】 道州城西百余步1,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2。水抵(3)两岸,悉皆(4)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5。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6;在人间7 ,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8。而置州已来9,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10)!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11,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 “ 右溪 ”(12) 。刻铭石上,彰示来者(13)。 【注释】 1右溪:唐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道州治所在今湖南道县。“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为之取名“右溪”。 2营溪:谓营水,源出湖南宁远,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较大支流 3抵:击拍,形容溪流满涌,作者游右溪劝学者:“尤宜春水满,水石更殊怪。” 4悉皆:谓两岸都是。 5欹嵌(qqi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欹”,通“攲”。盘屈:怪石随着溪岸弯曲屈折的样子。 6名状:说出它们的状态。 7洄(hu):漩涡。悬:形容触石溅起的浪花。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8垂阴:投下阴影。相荫:彼此遮蔽荫护。 9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10人间: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嵇康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其义同此。 11都邑:都会城镇。胜境:风景优美的环境。一本“可为”上有“则”字。 12静者:谓仁人;论语雍也载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13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12)设置南营州,太宗贞观八年(634)改为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改设江华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复称道州。已来:同“以来”。 14之:指“无人赏爱”。怅然:惆怅抱憾的样子。 15疏凿芜秽:谓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 16俾(b):以便,准备。为:修筑。亭宇:亭子房屋。 17兼之:并且在这里种植。 18裨:补益,增添好处。形胜:优美的风景。 19为:因为。 20命:命名。 21铭:铭文,指作者为右溪所作的铭文。据作者阳华志铭、五如石铭、浯溪铭等其它同类作品,大多以铭文为主,前有小序。则本篇当同其例,应有铭文,此记属序。但铭文已佚,后人为拟题作“记”。 22彰示:宣扬,告示。来者:后来的游者。 【译文】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1,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2)。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3)。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4),垂下荫影相互遮蔽(5)。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6);如果在人烟辏集的地方(7),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8)。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9),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10)!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11),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即西面),便命名它为 “ 右溪 ”(12) 。现在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让后来的人知道(13)。右溪记理解本文的主题 问:右溪“无人赏爱”,作者为什么要“怅然”? (参考答案:作者对右溪景物无人赏爱“为之怅然”,一是因为右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赏爱而无人赏爱;二是因为由此引起作者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比较阅读:右溪记和小石潭记 (一)景物对比: 水:清 水:清澈 右溪记 石:怪 小石潭记 石:参差 境:幽 境:过清 (二)心情对比: 无人赏爱 寂寥无人 右溪记 徘徊溪上 小石潭记 凄神寒骨 为之怅然 悄怆幽邃 结论:景相同,情相似。景美、景奇、情深。 (三)作者对比: 元结:怅然修葺 (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柳宗元:观鱼乐、赏美景忧伤 (情景交融,触景生情。表现了改革的艰难) 十、 反复朗读课文,达到背诵。 十一、 拓展练习:观察自己的学校,写一篇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 附:补充资料: 一、 至今仍在使用的文言词语 抵、不可名状、怅然、芜秽、俾、裨、彰、铭、悉、荫、则 二、 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南流数十步 南:向南。名词作状语。 (2)合营溪: 合:汇合。 (3)置州已来: “已”同“以”,通假字。 三、 省略句: (1) 合营溪:省略了“于”字,即“合(于)营溪”。翻译:在营溪汇合。 (2) 徘徊溪上:省略了“于”字,即“徘徊(于)溪上”。翻译:在溪上徘徊。李生论善学者阅读训练 -作者:- 【原文】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注释】 盍:h,何不。 迨:di,等到。 敏:聪明。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请让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 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 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 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阅读训练】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释义。 吾悉能志之 音: 义: 李生说之曰 音: 义: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音: 义: 音: 义: 迨年事蹉跎 音: 义: 学而不思则罔 音: 义: 2请补出孔子关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的下句: 学而不思则罔, 。 3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并翻译。 李 生 说 之 曰 孔 子 云 学 而 不 思 则 罔 盖 学 贵 善 思 君 但 志 之 而 不 思 之 终 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