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生产 成本和厂商均衡 经济学之父 亚当 斯密 不论是谁 如果他要与旁人做买卖 他首先就要这样提议 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 同时 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 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 我们所需要的相互帮忙 大部分是依照这个方法取得的 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 不是出自屠户 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 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2 1生产理论2 2成本理论2 3市场结构与企业的产量 价格决策 本章内容概要 2 1生产理论 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企业 也叫厂商 所谓厂商是指可以对生产和销售做出统一决策 且努力将若干种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经济单位 经验告诉我们 企业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之间存在着某种数量关系 生产函数便是研究这种投入和生产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形式 1 生产的概念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 也可以将生产理解为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 2 1 1生产函数概念 Production 2 生产要素 productionfactors 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 包括劳动 L 资本 K 土地 N 和企业家才能 E 注意 资本指的是实物资本 physicalcapital 而非金融资本 financialcapital 3 生产函数概念 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 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以L K N E分别代表劳动 资本 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的投入量 Q代表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则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Q L K N E 为了叙述简单 我们考虑一种简单的生产过程 厂商只利用两种生产要素 劳动和资本 这样 生产函数就可以简化为 Q L K 它表明 要生产出既定的产量水平 厂商可以运用L和K的许多种不同数量组合 假定这一函数是连续的 那么可能的组合数是无限的 为了方便起见 经济学家根据生产要素调整变动的可能性把生产函数划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情形 短期生产函数 在短期内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的条件下 可变要素投入量与产品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长期生产函数 在全部生产要素都可改变的条件下 要素投入量与产品产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注意 在短期内至少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必须是固定不变的 产量的变化完全是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变化的结果 在长期中 所有的投入要素都是可以变动的 生产函数反映的是一定技术条件下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 技术条件的改变必然产生新的生产函数 2 1 2短期生产规律 在生产函数Q L K 中 假定资本投入量是固定的 用表示 劳动投入量是可变的 用L表示 则生产函数可以写成Q L 在此我们讨论在短期的产出变化与投入要素 即劳动 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常这里涉及三个重要概念 总产量 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1 总产量TP totalproduct 可变投入与固定投入相结合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总和 2 平均产量AP averageproduct 平均一单位某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 3 边际产量MP marginalproduct 每增加一单位某生产要素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 三者的关系 总产量 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总产量曲线上某劳动投入数量点的劳动平均产出是该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如B点与原点斜率为60 3 20 某劳动投入量的边际产量是总产量曲线上过该点切线的斜率 图形中可见 B点前后先升后降 D点的切线斜率为零 总产出最大 当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时 平均产出上升 反之下降 因而 边际产量在平均产量最高点处从上到下穿过平均产出线 0 1 2 3 4 5 6 8 7 9 10 0 1 2 3 4 5 6 8 7 9 10 A B C 60 112 10 20 30 每月产量 每月产量 E 总产量 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 D 每月投入劳动 每月投入劳动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当包括技术在内的其它投入固定不变时 一种投入数量增加最终会达到一个临界点 在它以后产出水平会因为这一投入的增加而减少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假设 1 报酬递减规律具有独立于经济制度或其它社会条件而发生作用的普遍性 2 前提是 技术水平 不变 但不否认技术条件变化可能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3 规律表述有 最终 二字修饰条件 也就是说 某一投入边际收益并非自始至终递减 它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增加趋势 关于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的解释是 生产中并存着两种基本的作用力 劳动分工使效率提高 在固定要素上造成的拥挤使效率降低 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 MPL APL 且TP增加 相对于资本来说劳动不足 第三阶段 MPL 0 相对于资本来说劳动过剩 只有生产的第二阶段 L K搭配是合理的 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经济学家将AP和MP曲线分成三段 分别对应生产的三个阶段 生产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此时 MPL APL时 TPL呈递增 因此 生产不应停留在此阶段内 应该继续投入要素 以争取更高的生产力 如此可使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低 他是生产力尚未充分发挥的阶段 第三阶段 MPL 0时TPL呈递减 此阶段要投入过多 非但不能增加生产 反而使总产量减少 使生产者蒙受双重损失 一是资源的浪费 一是总产量的减少 他是生产不经济区域 第二阶段 APL MPL 0时 APL呈递减的阶段 AP虽然下降 但仍相当高 MP 0 继续投入 仍有额外的产出 所以称为生产合理区域 但究竟处于哪一点最好 还要看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产品市场售价等各种因素 两种生产要素按什么比例配合最好 这就是生产要素最适组合所要研究的问题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与消费者均衡很相似 消费者均衡要说明如何使两种物品的组合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是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既定的成本 生产资源 分配于两种生产要素的购买与生产上 以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在长期内 所有要素都可以变动 即不仅L可以变动 K也可以变动 因此 长期生产函数的表达为 Q L K 对这类生产函数可以用等产量曲线来描述 等产量曲线表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 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相互替代的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2 1 3长期分析 等产量曲线 例 生产同一产出的L K的组合 A 100 600 B 200 300 300 200 C 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同无差异曲线类似第一 向右下方倾斜 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负 第二 等量曲线凸向原点 离原点越远表示越高的产量水平 第三 在一个平面上有无数条等量曲线 第四 两条等量曲线不能相交 根据等产量曲线的特性 知道它的经济含义是为维持同一产量水平 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 要研究要素之间相互替代关系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LK 我们把要素L对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简记MRTSLK MRTSLK K L或MRTSLK dk dL由此可见 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的该点切线之斜率 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技术不变条件下 为维持相同产量 在放弃同一单位的劳动后 所必须弥补的资本的数量 由图可以看出 由于从点A移到点B总产量保持不变 因而有 亦即这样 边际技术替代率还可以表示为两种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负值 即 右图表示 产出为75等产量线的MRTS从2减少到1 到2 3 再到1 3 内涵 当大量使用劳动来替代资本时 劳动的生产率会下降 对资本替代劳动也同样 因而 生产过程应 平衡 和 适当 地利用劳动和资本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 等产量曲线说明 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要素投入组合来实现既定的产品产出 从生产技术角度看 这些不同的要素组合都是生产有效的组合 无优劣之分 但要考虑生产成本 这些不同的投入组合就会产生不同的情况了 企业要想有最大利润 当然应选择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 什么是生产者均衡 企业追求的是什么 如果企业使用了对于既定产量而言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 或者对于它既定的成本而言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 则称它达到了生产者均衡 2 1 4生产者均衡 假定生产要素L和K的价格分别为PL和PK 那么 对任何一给定的总成本C来说 则有 C PL L PK K这一方程反映在坐标图上就表现为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等成本线代表所有总成本相等的生产要素K和L的可能组合 在要素价格不变时 对应于不同总成本的等成本线是一簇平行线 离原点较远的等成本线 表示较高的总成本水平 等成本线表示投入品支出固定为M时可得到的投入品数量组合 等成本线斜率为 PL PK即劳动与资本价格比 表示在投入品总支出不变时替换一单位劳动力所需要的资本数量 厂商的最佳要素组合 生产者均衡的确定 至此 我们已经有了表示不同产量的一簇等产量曲线和表示不同总成本水平的一簇等成本线 生产者均衡点只能在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处达到 所以生产者均衡必须满足条件 MRTSLK PL PK 即两种投入品的边际产量比率等于它们的价格比率 或者MPL PL MPK PK 即两种投入品的边际产量与其价格比率相等 K O L E K1 C1 Q1 Q2 Q3 L1 成本一定产量最大 K O L E K1 C1 Q L1 产量一定成本最小 C0 C2 与B国相比 A国要素稀缺度与相对价格不同 X要素价格较贵 Y比较便宜 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 等成本线与投入品组合选择 2 1 5扩展线与规模收益 价格不变 技术水平不变之下 厂商在长期里 为扩大规模 所可能使用的最佳要素组合所形成的轨迹 在几何上表现为所有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切点的连线 在所有这些点上 边际技术替代率的绝对值与要素价格之比的值相等 生产扩展线 是指每个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切点的连线 它是厂商生产要素最佳组合扩大生产的途径 在生产理论中 通常是以全部的生产要素都以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来定义企业生产规模的变化 所以规模收益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企业的规模收益变化可分以下三种情况 规模收益不变 投入的要素增加t倍 产出也增加t倍 规模收益递增 投入的要素增加t倍 产出的增加大于t倍 规模收益递减 投入的要素增加t倍 产出的增加小于t倍 规模经济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 收益增加 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 1 专业化利益 2 要素的不可分割性 3 生产的多样化利益 4 其它方面的利益 规模不经济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 收益反而减少 产生规模不经济的原因 1 专业分工的负作用 2 管理效率的降低 小花拔牙 小花是个爱哭的孩子 有一次 妈妈带她去医院看牙齿 轮到小花了 后面还有4个病人 医生说 这颗牙齿没有办法补了 必须拔掉 拔牙时 小花尖声哭叫 把那4个病人全都吓跑了 付款时 妈妈取出10元钱 医生说 钱不够 你应该付50元 妈妈很奇怪 问 拔一颗牙不是只要10元钱吗 医生说 对 但你必须付拔5颗牙的钱 因为你女儿的大声尖叫赶走了我的4个病人 2 2成本理论 会计成本厂商在生产过程中购买和使用的且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 其在企业的会计帐簿会直接的反映出来 机会成本是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它可能的用途的使用中所能获取的最大收入 经济成本则是指厂商所使用的全部资源的机会成本 2 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 显性成本 explicitcost 对从市场上获得的要素的支付所形成的成本 隐含成本 implicitcost 对企业自有要素的支付所形成的成本 会计成本仅仅包含显性成本 显性成本 是指厂商在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货币支出 隐性成本 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会计成本 显性成本经济成本 显性成本 隐性成本 你有一间拥有产权的临街的门面房 你决定利用该房开一个蛋糕销售店 假定蛋糕的进货价为10元 个 每天进货100个 销售价为20元 个 一天的水电费支出为20元 问题1 你经营一天的成本为多少 问题2 从销售第几个你开始赢利 会计利润 总收益 会计成本经济利润 总收益 经济成本 经济学家把经济利润称为超额利润 如果一家企业的总收益正好等于其经济成本 那么 它虽然没有获得经济利润却仍然获得了正常利润 正常利润是投资者如果把这笔投资投于其他相同的风险事业可能得到的收益 也就是为了吸引企业投资者在本企业投资 必须给他的最低限度的报酬 不然投资者就会把资金抽走 投到其他地方去 正常利润构成企业经济成本的一部分 还因为它表示这个行业的资本的机会成本 在讨论时 一般均指经济成本和经济利润 短期成本 存在固定要素条件下的最小成本组合 长期成本 所有要素都可改变的最小成本组合 短期内劳动力数量通常是可以改变的投入 Variableinputs 而资本设备则是固定不变的投入 Fixedinputs 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可变成本VCvariablecost 固定成本FCfixedcost 可变成本C 固定成本 FC FixedCost 由于在一定产出数量范围内这些投入不一定随着产量增加而增加 无论厂商是不生产还是以最大能力生产 都要支付相同数量的不变资本 可变成本 VC VariableCost 可变成本随生产量不同而可变 总成本 TC TotalCost 总成本为不变成本与可变成本的和 TC FC VC 成本概念1 总成本 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 边际成本 MC MarginalCost 增加一单位产出所增加的成本 即产出为 Q 1 时总成本减去产出单位为Q时总成本 平均成本 AC AverageCost 分摊到每个单位产出的总成本 AC TC Q平均可变成本 AVC AverageVariableCost 分摊到每个单位产出的可变成本 AVC VC Q平均不变成本 AFC AverageFixedCost 分摊到每个单位产出的不变成本 AFC FC Q 成本概念2 短期成本曲线 总成本 TC TFC TVC平均变动成本 AVC TVC Q 对于任一产量Q AVC是从坐标原点到TVC曲线上相应点连线的斜率 由TVC曲线的形状可知它是 U 形的 平均成本 AC TC Q AFC AVC 它是从坐标原点到TC曲线上相应点连线的斜率 曲线也是 U 形 且最低点在AVC的最低点右上方 边际成本 MC dTC dQ dTVC dQ E 数量 成本 MC AC AVC 0 短期成本的U形曲线 短期平均成本呈U型 是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 短期成本曲线的经济意义 短期平均成本最低点产量 是在一些要素投入量固定的条件下最低成本的产量 当产量低于它时 投入量固定的要素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而当产量高于它时 投入量固定的要素又对生产起制约作用 使得变动要素不能与足够的固定要素相结合 这两种状况都将使平均生产成本相对过高 长期成本曲线 长期成本曲线由扩展线推出 长期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曲线的推导与短期一样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也是先降后升 呈U形 是规模收益的变动决定的 长期平均成本是短期平均成本的包络线 利润最大化原则 厂商的均衡 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相对静止的状态 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厂商应该选择的最优产量 使得最后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所付出的边际成本 MR MC 企业的总收入是产量的函数 利润是总收入与总成本之差 使取得极大值的必要条件是 即MR MC为什么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呢 MR MC 新增加一单位产量所获得的收益大于因此而付出的成本 所以增加产量会增加利润 而且MR不变 MC增加 趋于MR MC MR MC 减少一单位的产量所节约的成本大于因此而放弃的收益 所以减少产量会增加利润 而且MR不变 MC减少 趋于MR MC 利润最大化原则的解释 然而 边际收益与企业面对的产品市场特性及市场结构有关 市场结构不同 企业选择的结果就不同 市场类型的划分标准 市场竞争程度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因素 市场上厂商的数目 厂商之间各自提供的产品的差别程度 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的控制程度 厂商进入或退出行业的难易程度 2 3市场结构与企业的产量 价格决策 市场结构分类 市场和厂商类型的划分和特点 水 电 天然气 邮政 很困难 很大程度 产品唯一无替代品 一个 完全垄断 钢铁 汽车 航空通信 比较困难 相当程度 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几个 寡头垄断 大多数商品 香烟洗发水 比较容易 有一些 有差别 很多 垄断竞争 一些农产品 小麦 大米等 很容易 没有 完全无差别 很多 完全竞争 现实中类似的情况 进出行业难易程度 对价格的控制程度 产品的差别程度 厂商的数目 市场和厂商的类型 一 完全竞争市场 特点 市场上充斥着为数众多的消费者和生产者 而且他们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PriceTaker 而不是控制者 不同厂商提供的产品是同质的 厂商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这一行业 所有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完备的信息 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是整个行业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 如下页图所示 单个厂商只能接受市场的均衡价格水平 不存在价格决策的问题 只能按照市场确定的价格出售自己一定产量的产品 它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即一条完全弹性的需求曲线d 如下图中的d所示 因此 厂商每出售一个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益即边际收益 MR 总是与价格 P 相等 也与平均收益 AR 相等 MR P AR 完全竞争市场的市场需求曲线和厂商需求曲线 推导 由于完全竞争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 因此 在每一个商品销售量水平上 厂商都按既定的市场价格出售商品 因此有 TR P QAR TR Q PMR dTR dQ P即边际收益 MR 总是与价格 P 相等 也与平均收益 AR 相等 MR AR d P 因此 使厂商利润最大 或者使亏损最小 的产量是使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等于产品市场价格的产量 MC MR P 厂商达到利润最大的产量时 我们就称厂商达到短期均衡 只有MC MR相交的E点处 利润最大 在E点之左 每增加一单位产量 MR MC 有利可图 在E点之右 MR MC 增加产量只会减少总利润 而减产能增加总利润 厂商的短期均衡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产量的确定 如果A点在AC曲线之上 也就是说P高于AC最低点 这时厂商有短期利润 利润额是价格P与产量q时的平均成本之差乘以产量q 当价格P恰好等于AC最低点 厂商短期均衡的产量就是AC最低的产量 此时利润为零 厂商只有获得正常利润 当价格P低于AC最低点而高于AVC最低点 A点在AC曲线之下 厂商有亏损 但由于亏损额小于总固定成本 在短期内应继续生产 当价格P等于或者低于AVC最低点时 当然只能停止生产了 此时的亏损为全部固定成本 AVC最低点为厂商的短期停止营业点 如图 对于市场价格P A点所对应的产量q 就是厂商短期均衡的产量 一个厂商的MC曲线在AVC最低点以后上升部分 就是该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AR AC 企业获得经济利润 AR AC 盈亏平衡点 AVC AR AC 企业出现亏损 但仍应继续生产 因为可补偿全部AVC和部分FC 亏损额小于固定成本 AR AVC 停止营业点或关门点 AR AVC 停止生产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五种情况 厂商进行长期调整时必然遵循两个原则 AR LAC 平均收益大于平均成本 MR LMC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满足第一个原则 厂商才不会发生亏损 满足第二个原则 厂商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 由于在长期内 厂商始终可以通过退出行业而获得零利润 因此在长期均衡情况下 厂商获得利润至少等于零 即 P AC 这就是说 价格至少必须与平均成本相同 厂商的长期均衡曲线 因此位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 就是相应的长期供给曲线 厂商的长期均衡曲线 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MR LMC P AR LAC 二 完全垄断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由一家厂商所控制的市场结构 其他厂商无法进入这一市场 产品也没有其他厂商提供的替代品 形成原因 规模经济的现象 政府性垄断 电力 煤气 原料或生产要素的控制 由于技术专利的原因 1 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 完全垄断企业把产量确定在使MR MC的水平上 由于MR d TR dQ d P Q dQ P QdP dQ 而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表明dP dQ0 必有MR Q P Q 在相应的几何图中 边际收益曲线MR Q 在市场需求曲线P Q 的下方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 2 完全垄断厂商的均衡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MR MC 垄断厂商确定产量为q 此时的市场价格为A点所对应的P DD为需求曲线 厂商获得了矩形PABC面积的垄断利润 只要需求曲线有一段在AC曲线之上 垄断厂商总可以获得垄断利润 只要其他条件不变 厂商就不会再调整其产量和价格了 这种状态称为完全垄断市场 厂商 均衡 在长期内 垄断厂商会由MR LMC这一条件来确定产量 通过调整规模使SAC曲线与LAC曲线相切于该产量点的对应处 这时可以得到最大的长期垄断利润 完全垄断市场均衡 三 垄断竞争市场 在现实生活中 垄断竞争市场结构是常见的 它介于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 也就是既有竞争又有垄断 因而叫做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的市场条件是 存在着大量的厂商 产品存在差异 厂商和消费者充分了解信息 在长期中可以自由进出市场 产品差别 的含义 产品差别 是指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 各厂商的产品略有差别 产品差别一般来自两个方面 1 产品本身的物质或物理的属性具有细微的差别 如两种衬衫 即使质料 款式和颜色完全相同 只要商标或包装不同 也算有差别 2 销售条件的差别 例如商标包装完全相同的同质的衬衫 在不同的零售店被看成是不同的产品 因为服务态度的好坏会影响顾客的偏好 垄断竞争广泛存在于服务业和一些生产性行业中 例如百货店 超级市场 饭馆以及服装业 副食品行业等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由于产品存在差别 则厂商涨价不会使销量变为零 所以厂商的需求曲线就不是一条水平线 而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垄断由于产品具有很强的替代性 因此需求曲线比较平坦 即 弹性较大 竞争需求曲线 表示当垄断竞争生产集团中的某一个厂商改变自己的产品价格时 在其他的厂商也采取同样策略的情况下 该厂商的产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短期均衡的条件 MR MC短期内厂商是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下 通过对价格和产量的同时调整达到均衡条件 垄断竞争厂商达到均衡的过程具有特殊性 在这个过程中均衡点是变动的 短期均衡的涵义 只有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竞争厂商的主观意愿所决定的产销量正好等于市场按比例分配给他的产销量 实现短期均衡 P Q P SMC SAC MR d H E Q 垄断竞争市场代表性厂商的短期均衡 D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长期内厂商不仅可以调整生产规模 还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某一生产集团 企业的加入 或退出 使厂商数目N增加 或减少 每个企业的D需求曲线会向左 或右 移动 而主观需求曲线也会向左 或右 移动 只有当生产集团内厂商数目不变时 单个厂商才能实现长期均衡 因此在长期均衡点上厂商的利润必定为零 即d需求曲线必定与LAC曲线相切 长期均衡条件 MR LMCLAC AR 垄断竞争厂商的竞争策略 品质竞争 通过产品自身的品质变异来增加差异性 以更好地吸引消费者 手段 提高产品质量 改进产品性能 精心设计包装 改善售后服务 随产品赠送礼品等方式 品质竞争能够提高产品差异性 使其他产品难以替代它 从而使需求曲线变陡 广告竞争 通过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从而增加其需求 广告分为信息类广告和说服类广告 前者能增加潜在消费者的数量 将需求曲线外移 后者能培养消费者对某种品牌的忠诚 使得需求弹性变小 需求曲线变陡 四 寡头垄断市场 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提供某一行业的大部分产品 这几家厂商的产量在该行业的总产量中各占有较大的份额 因而对市场的价格和产量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寡头又分两种 一种是指诸如生产石油 钢铁这些相同产品的纯粹寡头 一种是指生产诸如汽车 家用电器等这些有产品差别的产品差别寡头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点 1 若干家企业控制了产品的极大部分供给 各企业相互影响 他们都不能决定价格 都是价格的探索者或寻求者 2 产品同质或异质 3 进出市场都有障碍 4 信息不完全 寡头垄断的成因 1 规模经济 某些产品的生产必须在相当大的规模上才能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 2 专利权或特许经营权 3 少数企业对基本生产资源具有控制力 4 地方市场分割 寡头厂商价格产量决策的特殊性 相互依赖 由于每个寡头厂商的产量在全行业的总产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因此每个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变动都会对其他竞争对手乃至整个行业的产量和价格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每个寡头厂商在采取行动前 都必须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反应 并据此采取最有利的行动 所以 每个寡头厂商的利润都受到行业中所有厂商的决策的相互影响 寡头厂商的价格产量决策模型 对寡头厂商而言 不知道竞争对手的反应方式 就无法建立价格产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餐饮管理专业人士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航空服务专员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NGO项目经理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地方文化助理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技术销售经理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存货管理专员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经济学顾问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医药代表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虚拟现实开发师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商业合作专员招聘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安徽省合肥市2026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内蒙古赤峰市总工会所属事业单位竞争性比选工作人员招聘1人笔试考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AI+HR:人力资源管理范式的革命报告
- 遥感卫星图像科普
- 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财务管理》专业生涯发展展示【曾获省级一等奖】
- 2025中国模块化建筑在国际工程市场竞争力报告
- 2023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主播签电子合同范本
- 物业服务满意度测评方法
- 2024珠海辅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开挖管道施工方案及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