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保护贸易理论.ppt_第1页
第二章 保护贸易理论.ppt_第2页
第二章 保护贸易理论.ppt_第3页
第二章 保护贸易理论.ppt_第4页
第二章 保护贸易理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保护贸易理论 和自由贸易理论一样 每一个保护贸易理论的提出基本上都是建立在维护某些国家一定时期的对外经济贸易利益的基础上的 作为自由贸易的对抗力量 保护贸易一直影响国际贸易的格局 规模 流向 结构 利益等方面和自由贸易理论相比 保护贸易理论更强调其实用性 表现在保护贸易理论往往都有一套针对性很强的政策体系 而战后保护贸易理论更注重政策效应的研究 既然自由贸易能为两国带来利益 为什么还会存在各种贸易保护措施 一 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只有金银才是财富 任何国家金银储量都是有限的 只有靠出口赚取别国金银才能增加本国财富 同时要限制或禁止本国购买别国商品支出本国金银 限制或禁止进口 同时鼓励出口 为了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 西欧各国广泛实行重商主义下的强制性的贸易保护政策 通过限制货币 贵重金属 出口和扩大贸易顺差的办法扩大货币的积累 以英国实行得最为彻底 理论观点 贸易差额论的理论基础是重商主义的财富观 即财富就是金银 金银是货币的唯一形态 一切经济活动的直接目的就是获得金银 金银多少是国家富裕程度的象征 早期贸易差额论 货币差额论 对外贸易活动中必须使每笔交易和对每个国家都保持顺差 使金银流入本国 为了增强国力 应阻止本国金银货币外流 禁止金银输出 英国的斯塔福特 Stafford 和法国的孟克列钦 Montchrestien 晚期贸易差额论 主张将金银投入流通 货币产生贸易 贸易增加货币 一国追求贸易顺差的办法应是保持本国对外贸易总额的顺产 而不必使对每一个国家的每笔交易中都保持顺差 英国的托马斯 孟 ThomasMun 政策主张 基本点 国家干预对外贸易 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具体政策主张 1 早期贸易差额论主张国家采取行政立法手段 直接控制货币流动 严禁金银外流2 积极鼓吹政府管制对外贸易的好处 力主国家垄断对外贸易3 政府管制对外贸易的重要措施是奖出限入 在限入方面 主张对制成品的进口课征高关税 对出口制成品减免关税4 保持贸易顺差的关键在于本国能够生产和出口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工业制成品 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和鼓励本国工业发展 理论简评 贸易差额论是西方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 促进了当时资本的原始积累 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贸易差额论的政策主张不仅具有历史上的进步意义 而且还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贸易差额论的许多政策主张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贸易差额论在理论上是不成熟的 有些甚至是完全错误的 具体表现在 1 理论基础是脆弱的 建立在财富观基础上2 理论方法是肤浅的 停留在对国际贸易活动的表象描述上3 理论体系是破碎的 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逻辑混乱4 理论观点基本上是不科学的 二 保护关税论 汉密尔顿 Humiltan 1791年向国会递交报告 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提出背景 1776年独立后的美国面临发展经济方面的严重困难 应选择哪种经济发展道路主要内容 1 保护和发展制造业对维护美国经济和政治上的独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工业发展 就等于失去了经济发展的基础 其结果不仅不能使国家强大 而且还可能因此而丧失已经获得的独立地位 2 保护和发展制造业的关键在于加强国家干预 实行保护关税制度 1 关税保护论标志着从重商主义分离出来的两大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体系 一个是斯密和李嘉图开创的自由贸易理论体系 一个是汉密尔顿和李斯特建立的保护贸易理论体系 已经基本形成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2 关税保护论对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刻影响 促进了美国的发展 具有历史进步意义3 关税保护论对于落后国家寻求经济发展和维护经济独立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4 没有能够进一步分析其保护措施的经济效应和经济后果 没有注意到保护贸易措施也有其制约本国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 三 李斯特 FriedrichList 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1841年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TheNationalSystemofPoliticalEconomy 理论核心 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 以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为依据 以英国 荷兰 西班牙等国家的兴衰史为佐证 建立起的一套以保护关税为核心 以阶段保护为特点的为落后国家提供保护贸易政策依据的国际贸易理论体系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 1 对古典学派国际贸易理论的批评2 提出保护贸易政策 一个国家没有工业 只经营农业 就等于一个人在物质生产中少了一只膀子 一个国家只用农产品向国外交换工业品 就等于一个人只有一个膀子 还有一个膀子是借助于外人的 借助于外人的那只膀子也许很有用 但总不及自己有两只膀子的好 因为外人之心是难以捉摸的 国家自己有了工业 食物和原料就可以尽量按照工业的需要来生产 如果依存于国外工业 那就要受到牵制 只能按照外国自己不想生产而不得不向另一国家采购的那个限度来生产剩余产品 尽量利用本国资源的同时 也要利用国际分工 对古典学派贸易理论的批评 1 反对不加区别的自由竞争 主张一定条件的保护制度 自由竞争可以形成合理的国际分工 没有考虑各个国家的性质以及它们各自的特有利益 保护制度是使落后国家取得与那些优势国家同等地位的唯一方法 序中写道 我清楚地看到两个同样具有高度文化的国家 要在彼此自由竞争下双方共同有利 只有当两者在工业发展上处于大体上相等的地位时才能实现 如果一个国家 不幸在工业上 商业上还远远落后于别国 那么即使它具有发展这些事业的精神与物质条件 也必须首先加强它自己的力量 然后才能使它具备条件与比较先进的各国进行自由竞争 2 反对自由放任 主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固然 经验告诉我们风力会把种子从这个地方带到那个地方 因此荒芜原野会变成稠密森林 但是要培养森林因此就静等着风力作用 让它在若干世纪的过程中来完成这样的转变 世上岂有这样愚蠢的办法吗 如果一个植树者选择树秧 主动栽培 在几十年内达到同样的目的 这不算是一个可取的办法吗 历史告诉我们 有许多国家 就是由于采用了那个植树者的办法 胜利实现了他们的目标 3 反对 比较成本论 主张发展生产力 财富的生产力较之财富本身 不晓得要重要到多少倍 保护关税如果使价值有所牺牲的话 它却使生产力有了增长 足以抵消损失而有余 由此使国家不但在物质财富的量上获得无限增进 而且一旦发生战争 可以保护工业的独立地位 工业独立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内发展 使国家获得了力量 中心内涵 提高进口商品关税 保护本国幼稚工业政策主张 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 对外贸易政策取决于该国该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阶段论 李斯特把根据国民经济完成程度 把国民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原始未开化时期 高牧时期 农业时期 农工业时期 农工商业时期 阶段保护论 保护幼稚工业 主张国家通过关税干预对外贸易 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积极意义 它的保护对象以将来有前途的幼稚工业为限 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利益也予以承认 或者说 李斯特主张以保护贸易为过渡时期 而以自由贸易为最后目的 其保护程度也是有限度的 不是无限的 李斯特的理论对经济不发达国家是有重大参考价值的 理论的启发意义 国家综合生产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存亡 一切经济活动应以提高生产力为目的建立本国高度发达的工业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关键 要对本国工业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应选择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 在同一发展阶段中对不同的工业部门的保护要因其与国民经济关系的密切程度而有所区别保护制度的实施是有条件的和渐进的 也是暂时的和过渡性的 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它将被自由贸易制度所取代灵活运用关税税种和适时调整关税税率 四 超保护贸易政策理论 超保护贸易的特点 保护对象扩大了 不但保护幼稚工业 且更多地保护国内高度发达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 保护的目的变了 不再培养自由竞争能力 而是加强对国内外市场垄断 保护转入进攻性 原贸保主义防御性限制进口 超保护主义对国内外市场 进行进攻性扩张 保护的措施多样化 不仅在关税 还有各种各样的奖出限入措施 总需求 C I G X 总供给 C S T M 消费 投资 政府支出 出口 消费 储蓄 进口 政府收入 总需求方程 Y C I G X M 净出口 1 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学说 新重商主义 1936年 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 和1932年 劝说集 基本思想 主张国家干预对外经济 利用贸易顺差保持国内充分就业 凯恩斯 J M Keynes 认为贸易顺差能增加国民收入 扩大就业 而贸易逆差则会减少国民收入 加重失业 并提出了投资乘数理论和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a 投资乘数理论 反映投资增长和国民收入扩大之间的依存关系新增加的投资 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增加 从事生产资料的人们的收入增加 对消费品需求增加 从事消费品生产的人们收入增加 推演下去 国民收入的增量 Y是原投资增加量的K倍 Y 乘数 K 投资的增加量 I 式中K为乘数 C Y是边际消费倾向 S Y是边际储蓄倾向 b 外贸乘数理论 认为一国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 有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 一国的进口 则与国内储蓄一样 有减少国民收入的作用 因此 当贸易顺差 外贸才能增加一国就业量 提高国民的收入商品劳务出口得到货币收入 出口产业部门收入增加 消费增加 其他产业部门生产增加 就业增加 收入增加 收入增加量 Y是出口增加量 X的K倍商品劳务进口向国外支付货币 收入减少 消费减少 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即 Y I X M K Y 国民收入增加额 I 投资的增加额 X 出口的增加额 M 进口的增加额 K 乘数 2 新保护主义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后 理论基础 凯恩斯的一般就业理论理论核心 研究保持国内充分就业及其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 其政策目标是通过推行保护主义措施摆脱经济滞胀的困境 促进经济繁荣 政策结论 一国保持对外贸易顺差是极为重要的 因此必须采取贸易保护 实行奖出限入政策 尤其在X m值太低以至失业大量存在 国民收入状况恶化情况下 应提高X m的比率 但在短期内迅速提高生产以增加出口往往是相当困难的 下调本国货币汇率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 也往往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快速有效的方法是实施紧急进口限制措施 超贸易保护理论的意义 超保护贸易理论是传统保护贸易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 它的许多具体论点仍然有其理论上的研究价值和实践上的借鉴意义的 如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分析了贸易量与一国宏观经济各主要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某些内在的规律性 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高德莱的保护贸易理论模式及其政策结论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经济活动的某些方面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外贸乘数理论的局限性 在国内已处在充分就业状态 出口继续增加将出现过度需求 引起通货膨胀 故应相应增加进口从世界市场角度出发 若世界总进口价值不变 除非降低出口商品价格 否则无法继续增加出口 只有世界总进口值增加了 一国才能连续扩大出口容易导致各种贸易战 阻碍国贸的发展 五 保护贸易新论 二战后以普雷维什 R Prebisch 为代表提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要求的保护贸易理论 核心思想 世界是一个由中心国家 发达国家 和外围国家 发展中国家 构成的结合体系 由于两个体系存在很多差异 处于外围的发展中国家只有采取保护贸易政策 才能求得经济的自主发展和稳定性两个体系的差异性 1 经济发展的自主性的差别2 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的差别3 技术进步及其利益分割的差别 普雷维什命题 在相对稳定的经济发展秩序中 中心国家长期地和大量地侵吞外围国家的利益 造成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 贸易条件恶化论 1950年普雷维什首次提出 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 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 外围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论是保护贸易新论提出的重要依据普雷维什以1876 1938年英国进出口产品的平均价格指数分别代表原料和制成品的世界价格 并且以1876 1880年的世界价格为100来计算以后各年的原料价格和制成品价格之比 即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 结果表明 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除1881 1885年微升2 4外 其余各年的贸易条件都是不断下降的 1936 1938年已降到64 1 发展中国家的出路 发展中国家必须彻底摆脱不合理的估计分工体系 打破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要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否则外围国家没有应有的地位 贸易的互利性无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