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锻造的加热.ppt_第1页
第3章锻造的加热.ppt_第2页
第3章锻造的加热.ppt_第3页
第3章锻造的加热.ppt_第4页
第3章锻造的加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锻造的加热规范 锻前加热提高金属塑性 降低变形抗力 使坯料易于变形并获得良好的锻件 锻后冷却和热处理获得良好的锻后组织 便于机械加工 3 1一般加热方法 加热方法 火焰加热和电加热1 火焰加热利用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 通过对流 辐射加热坯料 燃料来源方便 加热炉修造容易 加热费低 适应性强 缺点 劳动条件差 加热速度慢 质量低 热效率低 应用范围 大 中 小型坯料 2电加热利用电能转换热能来加热坯料 1 电阻加热电阻加热与火焰加热原理相同 根据发热元件的不同分为 电阻炉加热 盐浴炉加热 接触电加热 电阻炉加热原理 利用电流通过炉内的电热体产生的能量 加热炉内的金属坯料 原理如图3 1 电热体材料 铁铬铝合金镍铬合金碳化硅元件二硅化钼 图3 1电阻炉原理图1 电热体2 坯料3 变压器 盐浴炉加热原理 电流通过炉内电极产生的热量把导电介质 盐熔融 通过高温介质的对流与传导将埋入介质中的金属加热 盐浴炉的分类 按照热源的位置分外热式和内热式 盐浴炉加热的优点 升温快 加热均匀 可以实现金属坯料整体或局部的无氧化加热 盐浴炉加热的缺点 热效率低 辅助材料消耗大 劳动条件差 图3 2电极盐浴炉原理图1 电热体2 高温计3电极4 熔盐5 坯料6 变压器 接触电加热的加热原理 以低电压 一般为2 15V 大电流直接通过金属坯料 由坯料自身电阻在通过电流时产生的热量加热金属坯料 原理如图3 3 接触电加热的优点 速度快 烧损少 加热范围不受限制 热效率高 耗电少 成本低 设备简单 操作方便 使用于长坯料的整体或局部加热的优点 接触电加热的缺点 对坯料的表面粗糙度和形状尺寸要求严格 加热温度的测量和控制也比较困难 图3 3接触电加热原理图1 变压器2 坯料3 触头 2 感应加热 坯料放入通过交变电流的螺旋线圈内 利用电磁感应发热直接加热 速度快 质量好 温度易控制 烧损少 易实现机械化 适于精密成形的加热 缺点 投资费用高 加热的坯料尺寸范围窄 电能消耗大 图3 4感应电加热原理图1 感应器2 坯料3 电源 3 2少 无氧化火焰加热 3 2 1少 无氧化加热减少金属的氧化烧损 使烧损量小于5 和脱碳 限制氧化皮厚度在0 05 0 06mm以下 提高加热质量 提高锻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提高模具寿命 快速加热 少无氧化火焰加热和介质保护加热 3 2 2少 无氧化火焰加热采用火焰加热的方法 通过控制燃烧炉气的性质 使钢料加热且少无氧化 这就称为少无氧化火焰加热 火焰加热时 主要化学反应为 Fe O2 2FeOFe3C O2 Fe CO2Fe CO2 Fe COFe3C CO2 Fe 2COFe H2O FeO H2Fe3C H2O 3Fe CO H2 1 反应是可逆反应 向右 氧化反应 向左 还原反应 2 加热时 与空气消耗系数有关 空气消耗系数 又称空气过剩系数 是燃料燃烧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计算空气量之比 3 空气充足时 炉气呈氧化性 空气不足时 炉气呈还原性 4 控制反应前后的生成物与反应物的浓度比 炉气和被加热钢材的平衡图如下 AB线 炉气为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分界线 锻造加热炉 炉温1000 1300 降到0 5或更低时 才会形成加热炉正常工作条件的无氧化气体 这时的炉气成分应保持为 图3 5炉气和被加热钢材的平衡图 3 3钢加热时的缺陷及防止措施 氧化 脱碳 过热 过烧 裂纹 开裂 3 3 1氧化 脱碳 增碳1 氧化1 金属在高温加热时 表层中的离子和炉内的氧化性气体发生化学反应 使表面生成氧化物 这种现象叫氧化 也叫烧损 2 氧化的实质是一种扩散过程 3 影响氧化的因素金属化学成分炉气成分加热温度加热时间4 减少或消除加热时金属氧化的措施 快速加热控制加热炉气的性质炉内应保持不大的正压力介质保护加热 2脱碳 1 坯料在加热时 其表层的碳和炉气中的氧化性气体以及某些还原性气体发生化学反应 造成坯料表层的含碳量减少 这一表层常称脱碳层 这种缺陷既为脱碳 2 影响脱碳的因素炉气成分坯料的化学成分加热温度加热时间3 防止措施与防氧化的措施相同 3增碳 由于油和空气混合得不太好 燃烧不完全 在坯料表面形成还原性的渗碳气氛 因而产生增碳现象 不良影响 锻件力学性能变坏 在机械加工时易打刀 3 3 2过热和过烧 1 过热当钢加热超过某一温度时 或在高温下停留时间过长 会引起奥氏体晶粒迅速长大 这种现象称为过热 a 锻造变形大时 晶粒粗大组织一般可以消除 b 锻造变形小时 终锻温度高 锻后冷却时出现非正常组织 使强度和冲击韧性降低 c 增加生产周期和费用 防止措施 遵守加热规范 控制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 避免截面尺寸相差大的坯料同炉加热 控制炉气的氧化性气体 2过烧 当坯料加热超过过热温度 并且在此温度下停留时间过长 不但引起奥氏体晶粒迅速长大 而且还有氧化性气体渗入晶界 这种缺陷称为过烧 过烧时易形成易熔共晶氧化物 晶界局部熔化 使晶粒间结合完全破坏 过烧是加热的致命缺陷 最后使坯料报废 如坯料只发生局部过烧 可将过烧的部分切除 防止措施 遵守加热规范 控制加热温度以及限制坯料在高温时的停留时间 3 3 3裂纹 如果坯料在加热过程的某一温度下 拉应力超过它的强度极限 那么就要产生裂纹 产生裂纹的原因 温度应力 组织应力 残余应力 3 4锻造温度范围的确定 锻造温度范围是指坯料开始锻造时的温度和结束锻造时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区间 确定锻造温度范围的原则 使金属具有良好塑性和较低的变形抗力 保证锻件质量 锻造温度范围尽可能宽 图3 6碳钢锻造温度范围图 确定锻造温度范围的方法 以合金平衡相图为基础 参考塑性图 抗力图和再结晶图 由塑性 质量和变形抗力三个方面加以综合分析 碳钢锻造温度范围的确定参见下图 图3 6碳钢的锻造温度范围 3 5钢的加热规范 3 5 1金属加热规范制定的原则和方法1 加热规范加热规范 加热制度 炉温 时间的变化曲线 有称加热曲线 表示加热规范 加热规范类型 一段 二段 三段 四段 五段 参见下图 图3 7锻造加热类型 2 制定加热规范的基本原则优质 高效 低消耗 3 制定加热规范的方法加热规范的要素 温度 速度和时间 加热三阶段 预热 加热和保温 1 装料炉温装料炉温决于温度应力 与钢的导温性和坯料的大小有关 导温性好 尺寸小的钢材 装炉温度不受限制 而导温性差 尺寸大的钢材 则应规定装炉温度 并在该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 钢锭加热的装炉温度及保温时间如下图所示 图3 8钢锭加热的装炉温度及保温时间1 组冷锭的装炉温度2 组冷锭的装炉温度3 组冷锭的装炉温度4 热锭的装炉温度 返回 2 加热速度 加热速度用单位时间内金属表面温度升高的多少 h 或单位时间内金属截面热透的数值mm2 min来表示 最大可能的加热速度 坯料允许的加热速度 v 圆柱体坯料允许加热速度 v 加热导热性好的坯料时 用最大的加热速度加热 加热导热性差的坯料时 在低温阶段 以坯料允许的加热速度加热 升到高温后 按最大加热速度加热 3 保温时间保温目的 1 装炉温度下的保温 防止金属在温度应力作用下破坏 特别是钢在200 400 可能因蓝脆而发生破坏 2 700 850 的保温 减少前段加热后钢料截面上的温差 从而减少钢料截面内的温度应力和使锻造温度下的保温时间不至过长 3 锻造温度下的保温 除减少钢料的截面温差使温度均匀外 还借助扩散作用 使组织均匀化 3 终锻温度下的保温时间 最小保温时间和最大保温时间 最小保温时间是指能够使钢料温差达到规定的均匀程度所需的最短时间 可参考图3 9和3 10 最大保温时间是不产生过热 过烧缺陷的最大允许保温时间 图3 9炉温为1200 时钢料截面温度差与温度头 坯料直径的关系 图3 10均热最小保温时间与温度头坯料直径的关系 4 加热时间加热时间为加热各个阶段保温时间和升温时间的总和 两种确定加热时间的方法 1 钢锭 或大型钢坯 的加热时间冷钢锭 或钢坯 在室式炉中加热到1200 所需要的加热时间可按下式计算 2 钢材 或中小型钢坯 的加热时间在连续炉或半连续炉中加热时间t可按下式确定 采用室式炉加热时 加热时间的确定方法如下 对于直径小于200mm的钢坯 碳素钢在室式炉中单个放置时的加热时间如下图所示 图3 11碳素钢在室式炉中单个放置时的加热时间 3 5 2钢锭 钢材与中小钢坯的加热规范1 钢锭的加热规范大型钢锭 多段加热规范小型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锭 一段快速加热规范高合金钢小锭 多段加热规范热锭 以最大的加热速度进行加热 2 钢材与小钢坯的加热规范 直径小于150 200mm的碳素结构钢材和直径小于100mm的合金结构钢材 采用一段加热规范 直径为200 350mm的碳素结构钢坯 含碳量大于0 45 0 50 和合金结构钢坯 采用三段加热规范 对于导温性差 热敏感性强的高合金钢坯 如高铬钢 高速钢 则需采取低温装炉 装炉温度为400 6500C 3 6钢锻后的冷却 金属的锻后冷却 终锻温度 室温3 6 1锻件冷却时常见缺陷1 裂纹 锻件在冷却过程中 由于温度应力 组织应力以及残余应力之和超过材料的强度极限而形成裂纹 1 温度应力初期 表层受拉应力 心部受压应力 冷却后期 心部受拉应力 表层受压应力 锻件冷却过程中轴向温度应力变化和分布示意图如下 图3 12锻件冷却过程中轴向温度应力变化和分布示意图a 软钢锻件b 硬钢锻件1 表面应力2 心部应力 2 组织应力由于相变前后组织的比容不同而产生 冷却时的组织应力 三向应力状态 且切向应力最大 这就是有时引起表面纵裂的原因之一 3 残余应力2 网状碳化物过共析钢 轴承钢 奥氏体不锈钢在锻后冷却时易产生网状碳化物 3 白点白点是一种内部缺陷 白点是在钢的纵向呈圆形或椭形的银白色斑点 合金钢白点的色泽光亮 碳素钢白点较暗 白点横向呈细小的裂纹 白点呈纯脆性 3 6 2锻件的冷却规范 1 空冷 在空气中冷却 速度较快 2 坑 箱 冷 锻件锻后放到地坑或铁箱中封闭冷却 或埋入坑中砂子 石灰或炉渣内冷却 3 炉冷 锻件锻后直接装入炉中按一定的冷却规范缓慢冷却 3 7中小钢锻件的热处理 3 7 1退火退火是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 保温一定的时间后缓慢冷却下来的热处理工艺方法 退火的主要目的有 1 降低硬度 改善切削加工性 2 细化晶粒 改善力学性能 3 消除内应力 防止锻件变形或开裂 稳定工件尺寸 减少淬火时变形或开裂的倾向 4 提高塑性 便于冷加工 中小锻件常用的退火有完全退火 通常称退火 和球火退火 不完全退火 两种 3 7 2正火正火是将亚共析钢加热到Ac3 30 50 过共析钢加热到Accm 30 50 保温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方法 正火的主要应用有 1 作为普通结构钢锻件最终热处理 可细化晶粒 提高力学性能 2 作为低中碳结构钢的预热处理 可获得合适的硬度 有利于切削加工 3 可以抑制或消除过共析钢网状二次渗碳体的形成 正火比退火生产周期短 节省能源 所以低碳钢多采用正火而不采用退火 正火后锻件硬度较高 为了降低硬度还应进行高温回火 各种锻件热处理加热温度范围示意图如下 图3 12各种锻件热处理加热温度范围示意图 3 7 3淬火 回火 调质淬火是将锻件加热到Ac3 30 50 亚共析钢 或Ac1 Acm之间 过共析钢 经保温后进行急冷 回火是将锻件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 保温一定时间 然后空冷或快冷 中碳钢或中碳低合金钢的调质处理 淬火 高温回火 调质处理主要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 特别是在交变载荷下工作的连杆 连接螺栓 齿轮及曲轴等 含碳量小于0 25 的低碳钢锻件 可采用淬火 回火处理 含碳量小于0 15 的低碳钢锻件 可只进行淬火 含碳量为0 15 0 25 的低碳钢锻件 淬火后需进行低温回火 对于高温合金及铝合金 为了提高塑性与韧性 需进行固溶处理 为了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需进行时效处理 3 7 4锻件余热热处理 锻件余热热处理 锻后利用锻件自身热量直接进行热处理 锻件余热热处理分为 不等冷却直接装入热处理炉 再按常规热处理 锻后立即进行热处理 锻后立即进行热处理就叫作形变热处理 形变热处理按变形与相变的先后顺序分类 1 变形在相变前的形变热处理2 变形在相变中的形变热处理3 变形在相变后的形变热处理 形变热处理按锻压变形温度高低分类 1 与热锻相结合的形变热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