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07年总结.doc_第1页
粮油07年总结.doc_第2页
粮油07年总结.doc_第3页
粮油07年总结.doc_第4页
粮油07年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粮油07年总结及08年思路建议等(农村工作会素材)粮食方面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通过县、乡党政部门和农业系统职工的共同努力,我市粮食生产克服了去年特大旱灾的后续影响及今年春旱和“7.17”特大暴雨洪灾带来的困难,全年粮食生产形势总体较好,粮食种植面积与总产实现“双增”。一、全年粮食生产总结(一)生产慨况据农情最新统计和典型调查,全年粮食种植面积可达3764万亩,比上年增加15万亩,粮食总产预计将超过1150万吨,比上年增产240万吨以上,这一趋势与统计、气象部门的预测基本一致。由于粮食单产有较大幅度提高,粮食价格上扬,国家较大幅度的增加了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预计今年粮食恢复增产将为粮农增收36亿元,为农民人均增收近200元。粮食恢复性发展为农民增收和确保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二)开展的主要工作1、落实责任,强化指导服务。今年以来,我市各级政府和部门牢固树立了抗灾夺丰收思想,及早制定了粮食生产恢复性发展目标任务。市里先后下发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抓好2007年粮食生产的通知、重庆市2007年粮食生产恢复性发展意见,在全市建立了粮食生产目标责任制,将粮食生产纳入市区县及镇乡农业部门综合考核。同时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农业部的有关规定,加强大田作物生产的技术指导,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高产、高效、优质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稳定提高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我局建立了大田作物生产指导定点服务制度,下发了重庆市农业局关于建立大田作物生产指导定点服务制度的通知(渝农发2007645号), 由市农业局粮油处、蔬菜处、农技总站、种子站的13名处站负责人任组长,从市农科院和农技总站、种子站中选择两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能覆行技术服务职责的种植业专家和一名联络员组成技术服务工作小组,常年定点联系三个区县。2、采取各种措施,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严格基本农田保护、深化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优化种植结构的同时,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和租用,大力扶持种粮大户。为防止大春季出现耕地撂荒现象,我局组织了春耕春播生产指导与督查小组到各地开展督察。尽管大春生产期间,渝西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春旱,但通过开展商品化育秧示范、大力推广节水育秧育苗和抗旱栽插技术,仍实现了大春生产满栽满插,确保了粮食面积的稳定。3、贯彻落实粮食生产各项扶持政策。今年我市首次被农业部列入国家水稻良种推广补贴试点市,我局全力推进相关工作。首先在重庆种业信息网设立了国家水稻良种推广补贴政策宣传专栏,宣传、解读国家的政策、信息,报道各地在实施管理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同时继续对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种粮直补、农机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进行深入宣传;指导各地及早制定完善了工作方案,把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与政策落实相结合,广泛开展宣传落实。目前,各区县已按时将数据汇总,并及时将补贴资金兑现到户。4、强化技术推广、试验与示范。一是技术集成推广力度大。从小春开始,全市就在20个重点区县全年连续推广免耕栽培技术,带动全市实施免耕栽培技术400万亩;加大推广轻简栽培技术、水稻旱育秧、抛秧、机插秧的技术推广示范,水稻旱育秧面积由常年的50%左右提高到76%,旱育抛秧面积达100万亩以上;水稻增窝增苗技术、测土配方施肥也有较大增加。牢固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新型药械,实施高毒农药替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新品种试验与示范展示力度大。已安排落实国家区试26个试验组别,品种356个,试验点次54个;市级区试38个试验组别,品种492个,试验点次193个;引种试验参试品种67个,其中杂交水稻新品种22个,杂交玉米新品种40个,试验点次32个。参试品种总数达到848个。今年,我市审(认)定主要农作物新品种68个,其中审定水稻品种8个、认定11个,审定玉米品种19个、认定25个,审定油菜品种4个,审定大豆品种1个。全市在不同生态、不同海拔地区布置了水稻、玉米新品种56个展示点,新品种展示面积达300余亩,展示品种210个,其中杂交玉米品种90个,杂交水稻品种10个。5、加大防灾减灾力度。我市从去年底开始,认真开展大旱之后的反思,从上到下牢固树立了抗灾避灾夺丰收的指导思想。市里及早制订和完善各项防灾减灾预案,及时制订了重庆市主要粮食作物分区指导技术手册,从3月开始建立健全了农作物防灾减灾月报制度,完善了病虫防治旬报制度,充分利用现有通讯手段,强化防灾减灾信息发布和技术指导工作。各区县农业部门也都建立了相应的督查制度、日报制度、会商制度、预案制度等。针对今年我市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重大虫害将大发生的严峻形势,在全市严格执行了病虫防控属地管理责任制。特别是在7月17日特大洪灾后,我市渝西、渝南地区多次出现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为主的重大虫害迁入峰,市局及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利用重庆移动的短信平台,在第一时间将稻飞虱暴发的信息告知区县分管农业的领导及区县农业局领导,相关区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成立稻飞虱防治突击队,组织对路农药,集中精力、集中时间内全力扑灭稻飞虱,为今年各地扑灭稻飞虱赢得了时间。经过各级干群全力防控,今年病虫害未出现较大面积的损失。据统计,今年水稻主要病虫发生面积为2905万亩(次),防治面积达到2810万亩(次)。6、扎实推进重点项目。一是实施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效显著。项目区县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030万亩,肥料利用率较项目实施前提高了3.1个百分点以上,平均亩节本增收66.7元,总增收5.99亿元;并在创新机制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受到农业部领导表扬。二是三峡重庆库区周边绿化带基本农田工程建设完成大半。三峡重庆库区周边绿化带基本农田工程建设实施面积62.2万亩,从2005年秋季工程启动,截至9月30日止全市库周绿化带基本农田建设已完工483489亩,占计划的77.73。已完工主要建设内容是:坡改梯建设完工38703亩,占计划的64.02;拦山堰建设完工492400米,占计划的70.27;蓄水池建设完工822095立方米,占计划的71.14;沉沙凼建设完工46617个,占计划的66.31;排灌沟建设完工1201073米,占计划的67.44;蓄粪池建设完工48671个,占计划的71.70;耕作便道建设完工1280006米,占计划的71.30;土坎聚土垄作耕地整理完工23953亩,占计划的62.53。整个项目将在今冬明春全面完成。7、狠抓晚秋生产。一是市政府办公厅及时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灾后大春作物田间管理和晚秋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大力发展晚秋生产,努力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7月18日,市农业局紧急召开了“全市抗洪救灾及晚秋、小春粮菜生产会”,就切实做好抗洪救灾工作和大抓晚秋生产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工作责任,提出了具体要求;9月4日,又在受洪涝灾害较重的璧山县组织召开了全市晚秋生产现场会,再次进行重点工作落实。二是局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制订发布了农业生产洪涝减灾技术方案,各地积极组织人力,努力筹措物力、财力,切实保证晚秋生产计划和技术措施的落实。三是及时组织7个专家组深入重灾区县开展技术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四是市里近日紧急安排500万元中央救灾资金,在20个重点区县集中示范10万亩秋马铃薯,每亩补贴50元,带动全市秋马铃薯的推广。8、顺利完成种子体制改革。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国办发200640号文)精神,我市各级重视,措施有力,全力推进相关工作。全市涉及脱钩区县国有种子企业23个,经过近一年的工作,23个企业已经脱钩,其中19个注销,4个划出农业部门。在各区县自查总结的基础上,市里进行了全面验收,市里正在收回注销企业许可证和向农业部上报全市总结,并顺利通过了农业部督察组的检查验收。二、08年粮油生产思路和主要工作措施1、基本思路 按照“一圈两翼”总体布局,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总揽,以粮食生产总体思路为指导,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重点推进“落实惠农政策、建设综试基地、强化防灾减灾、开展高产创建、培育种植大户、健全技术体系”等工作,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全市粮食总量基本稳定、城乡居民口粮基本自给和积极促进农民增收。2、重点工作。一是抓好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主要是要抓好国家良种推广补贴、农资综合补贴、油菜直补等国家惠农政策的宣传和实施,让政策不走样,农民得实惠。二是抓好现代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在国家财政奖励的31个粮食生产主产大县(区)的农综或土地整治项目区,建立新技术、新品种展示和集地力、墒情、苗情等监测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使之成为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与转化中心、农业服务的技术平台、农民的田间学校,成为展示我市现代农业建设的形象窗口。三是抓好粮油种植大户培育、开展优质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整合国家农资综合补贴、粮食大县奖励资金和市级粮食风险资金,探索对粮油种植大户的激励机制和促进土地流转试点。在国家财政奖励的31个粮食生产主产大县(区)实施,以水稻、玉米、两薯和油菜五大作物为中心,集成良种、良法系列重大技术,开展以大户(每户种植50亩以上)规模经营为基础的粮油优质高产创建活动(水稻平均亩产650公斤、玉米450公斤、油菜160公斤)。四是抓好科技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继续实行主要农作物防灾减灾月报制,强化主要大田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与应急防控,探索新形势下实现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的机制。因地制宜集成配套技术,分类提出关键农事措施,逐步形成若干简化操作技术规程和区域性的作物生产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建立种粮大户+农业科技人员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推行市级“农技大师”、乡镇“农技责任员”来定点指导种植大户。油料生产方面 一、生产概况油菜是我市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占油料生产总量的74%。2007年,油菜播种面积、总产实现“两增”,创历史最高水平:油菜面积286万亩,比去年增长0.92%;油菜籽产量32.7万吨,比去年增长1.33%。为抓好今年秋冬种油菜生产,确保2008年油菜实现丰收,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到位,2008年油菜生产形势总体较好。由于油料价格上涨、各级重视、政策扶持、良种良法支撑等因素,有力调动了农民种植积极性,种植面积显著增加。据农情初步统计,全市油菜种植面积达331.84万亩,比原计划增加34万亩,比2007年油菜实际收获面积增加45.79万亩。二、开展的工作一是各级领导重视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市长和分管市长对抓好油菜生产都先后作出批示,市政府办公厅于2007年9月27日下发了以抓好油菜生产为主的关于切实抓好2008年小春生产的通知,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更新观念,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调整小春生产结构,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大力推进冬季农业开发,为明年小春粮油增产和农民增收打好基础。二是认真落实惠农扶油政策为认真落实国家油菜良种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加大了对油菜市场价格信息和良种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及时制定了油菜良种补贴方案。目前区县正按照部、市油菜直补实施方案制定当地的具体方案细则,直补的前期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全面展开。三是及早印发了全市油菜生产分区指导技术手册针对重庆农业生态条件复杂的特殊市情,市农业局组织有关专家及早制定了油菜分区技术指导手册,对不同地区良种布局、播期、移栽期、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以免耕为主的轻简栽培技术推广进行了细化,将原来的宏观指导细化到4个大区和9个生态亚区,使技术针对性更强,内容更细,更具操作性。并将手册发送到主产区基层农技干部、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手中,使他们及时掌握了油菜生产先进技术。四是建立13个秋冬种生产督查和技术服务组。为规范技术指导和生产督查,减少文件、会议,市农业局从农科院和局属有关事业单位分别抽调13名处站负责人和26名副高级以上专家及13名工作人员组成生产督查和技术服务组,划片包干,明确责任,在关键季节深入第一线开展生产督查和技术服务,随时反馈信息,总结经验,指出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五是建立和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在依托已建立的农网广播、手机短信、互联网实用技术数据库及农业系统内部网络办公系统,为技术人员提供学习、交流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重庆电视台在西部地区率先开办的农村有线电视频道,以农民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把政策、技术、病虫预报和市场等信息及时传达到农户中,六是组织开展高产、高效示范创建活动。我市安排了10个区县建立优质双低油菜生产示范片,要求亩产达到150公斤,以点带面,积极推进规模经营,提高种植效益。三、明年油料生产发展思路和工作打算1、发展思路我市油料生产以发展油菜为重点,以扩大面积、增加总产为目标,以提高单产和品质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油菜生产的区域布局、标准化栽培、产业化经营。在工作重点上由抓产前、产中向产前、产中、产后整体推进转变;在育种目标上由“双低”转向“双低”、“双高”(高油、高产);在品种布局上加快由普通油菜、单低油菜向“双低”化转变;生产上由插花种植向规模经营和区域化布局转变。2、工作打算一是扩大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油菜产量。按照全市油菜三大优势产区规划,优化双低油菜品种布局和区域布局,集中建立双低油菜生产基地,实行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种植,扩大油菜面积,提高油菜单产,增加油菜总产量,力争明年油菜总产达35万吨。二是推广科技,标准生产,提高油菜品质。依托市里西科研和教学机构,以低芥酸、低硫甙、高含油率作为油菜育种目标,加强育种攻关,加快油菜育种材料收集和新品种、选育,努力培育和开发适宜重庆不同气候生态区的双低油菜新品种,确立不同生态区双低油菜的主推品种。完善良种推广网络和品种准入制,加大“双低”品种推广力度,对已审定的非“双低”品种加快淘汰进程,推进“双低”油菜种子产业化和油菜良种更新换代。集成示范良种、免耕、育苗移栽、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防治等重大技术,探索油菜机播机收技术,提高油菜机械化水平,努力降低油菜生产成本,提高油菜的产量和效益。积极开展双低油菜优质高产创建活动,分不同生态区域共建10个高产示范片,力争亩产达150公斤以上。三是推进加工产业化,提高农民种植收益。充分利用现有市场、龙头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培育专业批发市场;建立油菜产销协会,支持企业参与油菜规模种植经营,进行以大户(每户种植 30亩以上)规模经营为基础的油菜优质高产创建活动,同时围绕油菜大户全程开展社会化服务;联结油菜加工龙头企业,加快优质油菜精、深加工步伐,开展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地产名优品牌,以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四是落实政策,强化服务,保护农民利益。加大油菜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根据国家政策,制订落实良种补贴可行的、规范的操作程序,坚决落实国家对油菜良种补贴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