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_我国水源水质情况与净水厂改造的适用工艺_第1页
工艺技术_我国水源水质情况与净水厂改造的适用工艺_第2页
工艺技术_我国水源水质情况与净水厂改造的适用工艺_第3页
工艺技术_我国水源水质情况与净水厂改造的适用工艺_第4页
工艺技术_我国水源水质情况与净水厂改造的适用工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水源水质情况与净水厂改造的适用工艺 清华大学王占生刘文君 2011 10无锡 报告提纲 一 我国的水源水质情况二 我国自来水厂现有工艺的欠缺三 水厂工艺改造的技术四 当前净水厂的核心技术应是活性炭吸附五 臭氧 生物炭工艺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六 臭氧 生物炭与超滤膜的使用条件与基建 运转费用 报告提纲 一 我国的水源水质情况二 我国自来水厂现有工艺的欠缺三 水厂工艺改造的技术四 当前净水厂的核心技术应是活性炭吸附五 臭氧 生物炭工艺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六 臭氧 生物炭与超滤膜的使用条件与基建 运转费用 一 我国的水源水质情况 我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 2007年我国水污染情况如下 废水排放总量2092 81亿吨 比2008年公报值571 7亿吨多1500亿吨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3028 96万吨 含农业源1324 09万吨 比2008年公报值1320 7万吨多出一倍多 氨氮172 91万吨 重金属 镉 铬 砷 汞 铅 0 09万吨 总磷42 323万吨 一 我国的水源水质情况 工业污染 农业污染 城市生活污染 可持续污染物 POPs 内分泌干扰物 EDCs 药品与个人防护用品 PPCPs 耗氧量 CODMn 氨氮 臭味 来源 污染物 水质指标 一 我国的水源水质情况 水中臭味的来源自然界中藻类代谢物质工业废水中的致臭物质城市污水中的致臭物质水中的氨氮净水厂投加的氯 报告提纲 一 我国的水源水质情况二 我国自来水厂现有工艺的欠缺三 水厂工艺改造的技术四 当前净水厂的核心技术应是活性炭吸附五 臭氧 生物炭工艺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六 臭氧 生物炭与超滤膜的使用条件与基建 运转费用 二 我国自来水厂现有工艺的欠缺 95 以上还是常规工艺 混凝沉淀 过滤 消毒 不能有效去除溶解性有机物 氨氮 臭味物质 水源水CODMn可达5 6mg L 新标准规定CODMn应小于3mg L 常规处理只能去除30 左右 无法达标 常规工艺的不足 缺乏去除有机物的氧化与吸附技术 报告提纲 一 我国的水源水质情况二 我国自来水厂现有工艺的欠缺三 水厂工艺改造的技术四 当前净水厂的核心技术应是活性炭吸附五 臭氧 生物炭工艺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六 臭氧 生物炭与超滤膜的使用条件与基建 运转费用 三 水厂工艺改造的技术 在水源水质不断恶化的条件下 要使自来水达到新的水质标准要求 必须将常规工艺改造成深度处理工艺 主要是增加去除溶解性有机污染 臭味与氨氮的能力 深度处理首先应是强化常规处理 不用增加构筑物 然后就是增设活性炭吸附 生物预处理等构筑物 三 水厂工艺改造的技术 1 投加氧化剂加氯或投加高锰酸钾 臭氧 过氧化氢 二氧化氯等氧化剂取代氯 使氯的消毒副产物减少 可以改善水的混凝条件 将粘附在胶体表面的有机物氧化 使胶体容易凝聚下沉 三 水厂工艺改造的技术 2 活性炭吸附有机物或臭味偶然超标时 用粉末炭 不能再生 成本高 加10mg L需0 05元 m3水 采用炭砂滤池解决有机物超标现象 炭易吸附饱和 有机物较少 但CODMn略高时设置炭吸附池 炭易饱和 原水有机物含量多 增设臭氧 生物炭技术 可连续使用3年以上 三 水厂工艺改造的技术 3 生物预处理 氨氮高时 水中氨氮可在混凝沉淀过程中去除20 左右 在砂滤池中去除30 50 不预加氯时 在生物炭池中去除30 50 最后加氯过程还可部分去除 一般情况下 如有臭氧 生物炭技术 当氨氮小于3mg L时 可不设生物预处理 三 水厂工艺改造的技术 4 膜技术1 微滤 孔径约0 1 m 和超滤 孔径约0 01 m 可截留约10万分子量 在给水厂可取代砂滤 超滤可去除细菌 病毒等颗粒污染物 但对溶解性小分子有机污染物和臭味物质不能去除 可去除CODMn约10 主要去除1万以上分子量 三 水厂工艺改造的技术 表1水源水中不同分子量有机物占总DOC的百分比 三 水厂工艺改造的技术 从表 可见 河水受污染较多 分子量大于1万的有机物占26 湖泊 水库水则绝大多数有机物分子量小于1万 超滤膜截留10万分子量 去除的有机物量是有限的 大多数小分子有机物不能去除 三 水厂工艺改造的技术 近年来日本由于扩大供水量 用于取代滤池 超滤的应用发展较快 我国海南立昇公司采用自主产权的聚氯乙烯制成的超滤膜 通量大 价格便宜 已经用于东营自来水厂和将用于北京水源九厂反冲洗水的净化 膜技术的造价约为300元 m3 d左右 膜的价格有望进一步降低以适应水厂改造 三 水厂工艺改造的技术 4 膜技术2 纳滤 能截留300分子量 和反渗透 截留200分子量 能去除溶解性小分子有机污染物 并能去除硬度 盐和重金属离子等 是今后水厂进一步提高水质有希望用的技术 但目前还存在经济 技术等问题有待解决 三 水厂工艺改造的技术 表2净水技术对水源中PPCPs的去除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 除了纳滤与反渗透外 臭氧氧化与活性炭能有效去除PPCPs与EDCs 报告提纲 一 我国的水源水质情况二 我国自来水厂现有工艺的欠缺三 水厂工艺改造的技术四 当前净水厂的核心技术应是活性炭吸附五 臭氧 生物炭工艺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六 臭氧 生物炭与超滤膜的使用条件与基建 运转费用 四 当前净水厂的核心技术应是活性炭吸附 我国水源水中分子量 3000Da的有机物占40 50 活性炭可以吸附3000 500分子量的有机物 因而可去除60 10 的有机物 随使用时间逐渐降低 臭氧 生物炭由于臭氧的氧化作用 可将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较小分子 便于活性炭的吸附 同时可将难降解有机物氧化成易降解有机物 使生物炭上微生物能发挥生物降解能力 这样臭氧 生物炭组合技术就能有效去除溶解性有机物和臭味 四 当前净水厂的核心技术应是活性炭吸附 浙江嘉兴地区已有10多家水厂采用这种工艺 实践证明可以长期有效去除CODMn20 25 有的水厂活性炭已用了3 5年尚未再生 仍可正常使用 上向流炭池采用30 60目 约0 3 0 6mm 炭粒 可以减少水头损失 约0 30m水头损失 膨胀床膨胀率约25 30 由于粒径小 吸附的表面积大 又因上升水流环绕充分 比下向流炭池CODMn多去除5 10 报告提纲 一 我国的水源水质情况二 我国自来水厂现有工艺的欠缺三 水厂工艺改造的技术四 当前净水厂的核心技术应是活性炭吸附五 臭氧 生物炭工艺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六 臭氧 生物炭与超滤膜的使用条件与基建 运转费用 五 臭氧 生物炭工艺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1 原水中Br 浓度过高 100 g L 时 投加臭氧会引起出水中溴酸盐超标 10 g L 控制溴酸盐超标的有效方法 1 少投加O3 并使O3池出水中剩余O3浓度控制在0 1mg L 溴酸盐产生量与水中剩余O3浓度有关 2 先投加H2O2 使O3与H2O2反应生成OH自由基 OH自由基与有机物反应无选择性 可以控制溴酸盐浓度在限值之内 高级氧化能比单独O3氧化多去除CODMn5 左右 五 臭氧 生物炭工艺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黄河下游济南原水Br 100 g L 投加H2O2后BrO3 可控制在限值以下 济南市供排水监测中心与清华大学通过试验研究发现H2O2 O3摩尔比为1 5 1较佳 H2O2约1万元 t 投加3mg L 约0 03元 m3 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的实验结果与济南市相同 上海黄浦江水中Br 浓度达300 400 g L 投加O3后检测不到BrO3 原因应该是臭氧优先与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 不能将Br 氧化为BrO3 五 臭氧 生物炭工艺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2 生物炭池出水泄漏微生物 增加消毒难度 可采用如下办法 滤池 炭池加盖 防止摇蚊下卵 防止日光照射 水蚤生长 生物炭池出水处设不锈钢网 200目 截留微生物 消毒改成紫外线与氯联用 紫外线能有效杀灭两虫与细菌 病毒 氯可维持管网的消毒剂余量 将滤池置于炭池后 炭池出水可加助溶剂 消毒剂 滤池滤料采用细滤料 d 0 5 0 8mm 截留微生物 五 臭氧 生物炭工艺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嘉兴南郊贯泾港水厂最后滤池出水浊度0 02 0 09NTU 粒径2 8um的颗粒数在0 30个 mL 一般 10个 mL 达到美国水厂建议标准 50个 mL要求 有效避免微生物泄漏风险 综上所述 臭氧 生物炭存在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报告提纲 一 我国的水源水质情况二 我国自来水厂现有工艺的欠缺三 水厂改造可选工艺四 当前净水厂的核心技术应是活性炭吸附五 臭氧 生物炭工艺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