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复习提纲.doc_第1页
8-3复习提纲.doc_第2页
8-3复习提纲.doc_第3页
8-3复习提纲.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纲要一、环境因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动物对环境刺激(如光照、温度、气压、湿度、颜色、生长的植物、食物、月相周期、季节节律)作出应答性反应。 例如:(1)猫头鹰白天休息,晚上出来活动,主因是温度、光照影响其行为; (2)生物节律性行为:是对环境的某些节律性刺激作出的反应,如昼夜节律、月周期节律(鱼的繁殖)、季节节律(动物的迁徙、换羽,植物的开花、结果)。 二、植物感应性现象 1.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1)向光性:植物的茎向阳光充足的方向生长。一般低等、幼嫩植物的向光性反应较快。 (2)向地性:根的 向地 生长、茎的 背地生长。根尖、茎尖的向地性最为明显。 (3)向水性:植物的根向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长。 (4)向化性:植物的根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5)向触性:植物对 振动 作出的反应。 (6)向热性:植物对 温度 作出的反应。 注意:茎的背地生长是植物向地性(负地)、向光性的感应性表现;实验探究植物的向性时,一定要建立对照组,便于比较得出植物具有哪一感应性现象。 2.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长素。 (1)植物体内的激素:植物体内具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2)生长素是由胚芽尖端 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达尔文猜想胚芽尖端会产生生长素,温特实验证明了达尔文的科学猜想,郭葛从植物体内分离出生长素。 (3)植物向光性: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 产生条件: 单侧光照射;具生长素且分布不均匀。 产生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生长素分布多,胚芽生长快;向阳面生长素分布少,胚芽生长慢。例题 植物的根不仅具有向地下垂直生长的感应性现象,并且还有向较潮湿的地方生长的感应性现象,即植物具向水性。请你对植物的向水性提出假设,实验探究。 解析 (1)提出假设: 植物的根具朝向较湿润的地方生长的感应性现象。 (2)建立对照组:取两盆生长情况一样的蚕豆苗,分别标上A和B,在A盆的植株四周均匀施水,在B盆的植株的一个方向处施水。放置一周后,轻轻去掉泥土,观察植株的根的分布。试回答: a.其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A 盆蚕豆苗; b.在图31的方框内用文字或图画表示A、B盆中植株根的分布情况。 (3)实验结论: 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三、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1.食物里的营养物质及其在体内的转化和吸收。 (1)营养物质有:蛋白质、脂类、 糖类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2)水、无机盐、维生素可被人体直接吸收;(3)蛋白质在体内转化成氨基酸,脂类转化成甘油和脂肪酸,糖类转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 2.血糖:血液中的 葡萄糖 。 正常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 设问 进食前后血糖的含量有明显提高吗?为什么? (1)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神经系统和胰岛素。 (2)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课本图312。 血液中血糖含量的升降,决定于胰岛素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导致血糖含量的下降或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正常值。 (3)胰岛素的功能:促进人体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内,还能加速血糖的分解。 (4)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病症。 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血糖含量 高于 正常值。治疗服用胰岛素。 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多吃糖类物质,补充血糖,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 3、内分泌腺和激素 激素的作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4、动物体内的激素种类、产生器官、功能及分泌异常的病变激素类别产生器官激素的功能分泌异常时的病症生长激素脑垂体a.促进组织合成蛋白质b.控制人的生长发育幼年分泌不足:侏儒症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甲状腺a.促进生长发育b.促进新陈代谢c.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幼年分泌不足:呆小症成年分泌过多:甲亢碘元素不足则甲状腺激素合成受阻患大脖子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幼年时则引发呆小症胰岛素胰脏a.促进将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内b.促进血糖分解分泌不足:糖尿病分泌过多:低血糖症肾上腺素肾上腺a.加快心跳的节奏b.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性激素雄性激素睾丸a.促进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b.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雌性激素卵巢注意:(1)侏儒症和呆小症的区别:作用的激素不同,前者是生长激素泌不足,后者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智力差异:前者智力正常,后者智力低下。 (2)计划生育的输卵管和输精管结扎,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正常分泌,人的第二性征不会消褪。 (3)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与人的生长有关;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与人的生殖有关。(4)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如唾液腺、胰腺)的区别:有无导管:内分泌腺无导管,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外分泌腺有导管,外分泌腺所分泌的物质经导管进入血液循环。分泌物质不同:内分泌腺分泌激素,如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四、人体的神经系统人在感知环境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在这个反应过程中,需要有许多的器官或组织参与,如眼、鼻、耳、皮肤、神经、脑、脊髓和运动器官,这是一个接受信息 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调作用的结果。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 。 (1)功能: 接受刺激 ,产生冲动并传导冲动。(2)结构。(如下所示) (3)神经纤维:神经元的轴突或 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鞘。它的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 2.组成及功能:由 脑 、 脊髓 及神经组成,是人体的主要调节机构。 (1)脑:包括大脑 、小脑和脑干。大脑 由两个半球组成,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大脑皮层上的神经中枢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2)脊髓:灰质中有许多低级神经中枢。 (3)神经:脑和脊髓外的神经纤维集合成束状,外包结缔组织。五、反射 1.涵义: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刺激可来自体内也可以是来自体外。) 2.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活动包括对信息的 接受、传导和处理。 3.反射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是产生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 、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 (1)感受器:能感受内外环境变化并产生神经冲动; (2)传人神经纤维:把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 (3)神经中枢: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处,每个神经中枢专门调节一项生理活动。 A.神经中枢是由一些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聚在一起的,成为专门调节人体某一生理活动的神经细胞群。B.有低级神经中枢(在脊髓中)和高级神经中枢(在脑中)。C.脊髓中是一些低级的神经中枢,可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D.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的控制。(4)传出神经纤维:把神经中枢发出的神经冲动传到效应器; (5)效应器:是肌肉或腺体,是实现反射效应的部分,它接受运动神经末梢传来的冲动,产生相应的运动。 例:(1)缩手反射:手碰到高温物体产生反射的过程: 当手碰到高温物体时,首先通过感受器感觉高温,产生信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过传入神经传导进入神经中枢(在脊髓中),再通过传出神经传达到效应器,产生反应,手立即缩回。(2)膝跳反射:反射弧是肌腱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 脊髓中的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产生效果小腿反弹。膝跳反射可用来检查一个人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4.反射活动包括对信息的接受、传导、处理 。5.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体液调节 和神经调节,并以神经调节 为主。 6.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许多的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7.小鸟、小虫遇到敌害时会迅速躲避,驾驶员看见红灯就会刹车,这些感觉和反应都是由神经系统来控制和调节的,快速而短暂;而体液对生物体的调节缓慢而持久。#六、动物行为的多样性(不要求) 1.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为,大部分有助于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所以动物行为可以说是具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激素的分泌活动的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动物与生俱来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也叫本能。 (1)婴儿的吮奶;(2)动物求偶行为;( 3)动物的摄食行为;(4)有些动物的群聚生活行为如蜜蜂、蚂蚁、鱼群的群聚生活行为也是一种本能行为。 (5)蜜蜂和蚂蚁的通讯行为也是由遗传控制的先天性行为。 动物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它们受遗传的控制,遗传固定下来的行为,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这种行为是一种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如:禽兽的攻击性行为,鱼类的洄游,鸟类的迁飞等)3.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方式。学习过程需要 大脑皮层的参与。 (1)将老鼠走迷宫 (2)黑猩猩具有较强的模仿学习行为。 (3)在动物园、马戏团、海洋馆中,许多动物都能做一些精彩的表演 4.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遗传的行为。非条件反射的神经通路是生下来就存在的,反射弧比较固定。如:膝跳反射、吸吮反射、角膜反射等。 (2)条件反射:是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条件反射是生物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反射弧不固定,可因条件改变而消退。 条件反射是大脑皮层的重要功能。七、体温的调节方式1.恒定的体温变温动物:低等动物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称为变温动物。恒温动物:鸟类、哺乳类动物的体温相对恒定,称为恒温动物。2.人的体温也保持恒定,保持在 37左右。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值。3.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绝对不变的。恒温是相对的,温度的变化幅度变化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 4.保持正常的体温是恒温动物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因此恒定的体温对动物具有重要意义。 5.人体的体温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等调节人体的产热和散热维持相对平衡来实现的。保持正常的体温是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1)产热:主要部位是骨骼肌和内脏。安静时主要来自内脏,运动时主要来自骨骼肌。寒冷时,骨骼肌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2)散热:由皮肤通过直接散热或蒸发散热两种方式散热。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外界温度低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量减少;温度高时,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比较少。 当外界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