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南京大学周晓虹课程编号:0808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课程类型:本科生必修课学时学分:48学时(316周),3学分先修要求:社会学概论及普通心理学基本目的: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尤其了解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异同,侧重社会行为研究的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微观社会学)与侧重社会结构研究的宏观社会学的关系;使得学生能够从社会、文化和个人三个不同的层面解读人的行为,并对中国人的社会行为方式的特点有所把握。内容提要: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构架;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社会心理学的方法;社会化:社会行为的模塑;社会认知;社会动机;社会态度;社会沟通;群体与互动;社会期望与角色行为;集群行为与社会运动;社会对人格及社会行为的影响;文化、亚文化与群体人格;社会文化变迁与人格发展等。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调查与参观学生成绩评定方式:论文、作业及课堂讨论30,期末考试70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社会行为的现代研究 本章拟用3个学时,系统阐释社会心理学的概念与基本特征,具体内容为: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中国学者的代表性观点国外学者的经典规定作为社会行为研究的社会心理学第二节社会行为及其制约因素社会行为的涵义和特点社会行为的制约因素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社会心理学是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社会心理学是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第四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研究取向的形成与综合各研究取向的基本特点几种主要研究取向的比较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由来与发展本章拟用6个学时,系统阐释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以及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危机与机遇,具体内容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互渗透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标志社会心理学的三大直接来源普列汉诺夫与马克思主义传统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奥尔波特与心理学取向的实验米德的社会学传统文化人类学的冲击战时及战后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第四节社会心理学的现状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美国以外的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在中国本土化:一种普遍性的学术运动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兴起第三章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本章拟用3个学时,系统阐释社会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尤为侧重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学生可以结合社会学定量研究方法和社会学定性研究方法的学习,具体内容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科学研究对社会心理学的重要性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术语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观察法与实验法观察法实验法实验法的功与过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调查研究法典型调查与个案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研究法的特点第四节社会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法跨文化研究法的意义跨文化研究法的具体运用文献档案法与跨文化档案的建立第五节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实验研究中的倾向性问题价值中立:可行与不可行第四章 第四章 社会化:社会行为的模塑本章拟用3个学时,系统阐释社会化概念、基本特征、决定因素,以及类型和历程,具体内容为:第一节 社会化及其基本途径社会化是什么社会化的基本途径第二节社会化的生物学基础本能抑或环境:社会行为的决定因素社会生物学的解释婴儿的生物需求与情感需求第三节社会化的社会文化因素文化家庭学校同辈群体职业背景大众传播媒介第四节 第四节 人格、自我与社会化人格与社会行为复杂的自我有关人格和自我发展的几种理论第五节 第五节 社会化的几种主要类型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第六节 第六节 社会化的历程社会化是人的终身课题生命不同时期的社会化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反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第五章 第五章 社会认知本章拟用3个学时,系统阐释社会认识的基本过程,以及印象整饰和社会认知偏差等,侧重了解脸与面子等中国人的认知特征,具体内容为:第一节 第一节 社会认知及其特征社会认知:塑造行动框架社会认知的途径第二节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社会知觉社会印象社会判断第三节 第三节 印象整饰印象整饰的涵义印象整饰的正负两面性脸与面子:中国人的印象整饰第四节 第四节 社会认知偏差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社会刻板印象第五节 第五节 社会行为的归因归因的类型与历程归因:一致性推论和三维模式几种常见的归因错误和偏差第六章 社会动机本章拟用3个学时,系统阐释社会动机理论,以及侵犯、亲合等社会动机,具体内容为:第一节 第一节 社会动机及其理论探索205内驱力、需要与动机本能:从麦独孤到威尔逊社会动机的非本能论解释第二节 第二节 侵犯动机侵犯概念的确定侵犯:先天与后天之辨侵犯的消除及其控制第三节 第三节 亲合与利他动机恐惧与亲合利他动机与亲社会行为施与报:中国人的助人行为第六章 第六章 社会态度本章拟用3个学时,系统阐释社会态度的概念与测量方法,并探讨偏见、种族主义孝道等现实的社会态度类型,具体内容为:第一节 第一节 社会态度剖析社会态度的界定社会态度的基本特征社会态度与外显行为第二节 第二节 社会态度的测量量表测量非量表测量第三节 第三节 态度的形成和改变认知平衡和认知失调理论劝导在态度形成和改变中的作用第四节 若干现实性态度的研究偏见:一种常见的否定性态度种族主义与性别主义孝道: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组合第七章 第七章 社会沟通 本章拟用3个学时,系统阐释社会沟通的概念与基本特征、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等,具体内容为:第一节 第一节 沟通:人类理解的桥梁沟通及其特点沟通网络与类型沟通与社会互动第二节 第二节 语言沟通人类语言的起源人类语言的获得机制语言的沟通功能语言、思维和文化暗语:亚文化群的语言代码第三节 第三节 非语言沟通身势学和动态姿势近体学和静态姿势辅助语言与类语言目光接触第八章 第八章 群体与互动本章拟用6个学时,从社会学的角度,系统阐释群体与互动的关系,以及对称性和非对称性社会互动的两种形式,并在讨论社会群体的基础上,说明群体规范、群体压力和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具体内容为:第一节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理论分析 社会互动的基本含义日常生活方法论:互动中的相互理解作为交换的社会互动第二 节 对称性社会互动合作与竞争冲突与调适第三节非对称性社会互动 暗示模仿感染第四节 第四节 社会群体及其分类 社会群体的基本含义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大群体和小群体内群体和外群体隶属群体和参照群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第五节 第五节 群体规范和群体压力 群体规范及其作用群体压力阿希与从众行为研究内聚与内耗:中国人的群体行为第六节 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莫里诺与社会成员关系测量群体内部人际关系的形成规律人情、人伦、人缘:中国人的人际关系第九章 第九章 社会期望与角色行为本章拟用3个学时,系统阐释社会期望与角色行为,尤其重点讨论角色的扮演和冲突,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角色的影响,具体内容为:第一节 第一节 角色:社会期望与个人表演社会角色的本质社会角色的类型社会角色的功能第二节 角色的扮演与冲突角色的扮演角色的社会化角色丛与角色的冲突君子与小人:中国式的角色冲突第三节 第三节 社会文化因素对角色的影响与制约职业角色性别角色社会文化变迁与角色冲突第十一章集群行为与社会运动本章拟用3个学时,系统阐释集群行为与社会运动的一般理论和具体形态,考虑到集群行为是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的经典研究领域,在教学中将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著作,具体内容为:第一节 第一节 集群行为:一种特殊的群体行为集群行为:性质与特征集群行为的条件集群行为的理论第二节 第二节 群众行为:未经组织的集群行为群众的类型暴乱骚乱第三节 第三节 大众行为:分散的集群行为时尚与流行从时髦到时狂:时尚的演变时尚的心理机制时尚的传播规律恐慌及其特征第四节 第四节 由信息传播影响的集群行为流言与谣言的性质流言与谣言的传播过程如何制止流言与谣言第五节 第五节 社会运动:社会变革的非制度化尝试从集群行为到社会运动社会运动的四大发展阶段社会运动的理论解释第十二章文化对人格及社会行为的影响本章拟用3个学时,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系统阐释文化对人格、社会行为的影响,其中许多专题涉及跨文化的领域,具体内容为:第一节 第一节 情感、动机与文化儿童早期的情感发展青春期危机:普遍抑或特殊文化、亚文化与成就动机第二节 文化与认知文化对感知觉的影响知觉模式:场域独立与场域依赖价值观:东西方的比较文化母题公设第二节 第二节 文化与性性别角色的文化塑造性行为的文化控制第四节 文化与变态行为变态行为的文化解释文化性变态行为举要变态行为的文化塑造第十三章文化、亚文化与人格本章拟用3个学时,系统阐释文化、亚文化与人格和社会行为的关系,重点讨论民族共同体、阶级共同体和社区共同体,具体内容为:第一节 民族性格民族性格和民族刻板印象民族性格的研究历史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民族性格研究的现代趋势第三节 第三节 阶级心理作为“地位”亚文化群体的阶级阶级心理的基本要素传统与变迁:中国农民的社会心理第三节 社区意识作为“地位”亚文化群体的社区社区归属感:社区意识的体现社区意识研究范例第十四章社会文化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