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庐的“唢呐才女”(吴勇超)(2011).doc_第1页
初出茅庐的“唢呐才女”(吴勇超)(2011).doc_第2页
初出茅庐的“唢呐才女”(吴勇超)(2011).doc_第3页
初出茅庐的“唢呐才女”(吴勇超)(2011).doc_第4页
初出茅庐的“唢呐才女”(吴勇超)(2011).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出茅庐的“唢呐才女”记中国国际器乐大赛唢呐演奏金奖得主刘雯雯记者 吴勇超2011年8月8日,在市中区广播电视总台的演播大厅里,一位身着红裙、相貌秀丽的少女款款走上台,她温文尔雅,落落大方,眉宇间还不时显露出女孩的俏皮。然而接下来一首唢呐独奏曲一枝花却使在场的每一位听众无不感到震惊,那时而温婉含蓄的低吟、时而如泣如诉的咏叹、时而激昂奔放的宣泄,无论是跌宕有致的旋律,还是柔中带刚的激情,都使人无法相信这竟是从一位刚满二十岁的少女口中吹奏出来的。而就在不久前的广州,同样是这位女孩,同样是这首一枝花,让包括来自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专家组成的评审团纷纷为之倾倒,最终使她成功地站到中国国际器乐大赛唢呐演奏金奖的领奖台上。她,就是被称为“唢呐才女”的济宁女孩刘雯雯。而她的父亲和母亲,也是我省知名的唢呐演奏演员。在一个风清日丽的夏日,我推开了这扇为济宁人赢得荣誉的“唢呐之家”的大门,去聆听刘雯雯从一个羞涩的“邻家女孩”到令人称羡的“唢呐才女”的成长故事,去探究她们一家在中国传统民乐领域集美于内、意达于外的至臻境界。家学渊源运河两岸人杰地灵的古任城,勤劳朴实的济宁人,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文化财富,唢呐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有着二百多年传承历史的“小铜唢呐”,在我国民族器乐界可谓是声名远播。刘雯雯的父亲刘宝斌是济宁“小铜唢呐”的第七代传人,他是济宁市歌舞团的独奏演员,从小与唢呐结缘,大半生的经历与唢呐息息相关。刘宝斌自幼师承他的父亲刘金河,得其真传,成为刘氏“小铜唢呐”的主要传承者。1993年,刘宝斌又拜中国唢呐大家任同祥为师,加上他多年来潜心专研,不断发展完善小铜唢呐的演奏技艺,其演奏水平已至炉火纯青。同样出身“唢呐世家”的刘雯雯之母刘红梅,在唢呐吹奏清一色都是男子的时代,凭借一手唢呐“咔戏”的绝活,在这个领域也称得上巾帼不让须眉。出身于这样的“唢呐之家”,仿佛刘雯雯的骨髓里都凝聚着唢呐的艺术因子。正当刘宝斌摒弃了“传男不传女”的封建家规,准备大展身手将他的唢呐技艺倾囊传授给女儿时,却遇到了“遭冷落”的尴尬。经常在歌舞团演出的舞台下观看演员表演的刘雯雯,萌发了学习舞蹈的念头。“我不想吹唢呐,就想学舞蹈!”一向处世淡然的刘宝斌不忍拂其意,便答应女儿学跳舞,这一学就是六年,最终由于身体不适才作罢。最终把刘雯雯引上唢呐之路的还是任同祥。提起任同祥那是大名鼎鼎,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唢呐演奏家,他创编并演奏的百鸟朝凤、一枝花、抬花轿、庆丰收等许多唢呐名曲被广大听众所追捧。任同祥既是刘宝斌夫妇共同的老师,也是他们两个喜结情缘的月下老人,因此,任同祥与刘家有着特殊的渊源。看着聪明可爱的刘雯雯,任同祥说不出的喜欢。他将一支特制的“软哨”小唢呐交到刘雯雯手里,抚摸着她的头,对年幼的雯雯充满了期待。自从选择了唢呐,小雯雯便一头扎到一首首曲目里,耳濡目染,朝日浸润。“百曲好唱,唢呐难吹”,唢呐虽然是发源于乡间田野的“草根”艺术,但要学会吹奏却极为不易,按孔、嘴型、指法、音阶、哨片、气息、循环换气每一项基本功都要扎实才能灵活吹奏,学习过程很磨人意志。由于雯雯年纪小,手指不够长,按孔训练经常顾此失彼,并且女孩子气息较弱,吹奏十分费力。刘宝斌夫妇悉心指导,想尽办法练习雯雯的手指灵活度,锻炼她的肺活量,经常在清晨就带着年幼的雯雯到植物园练习吹奏、用吸管学习循环换气、在寒冷的冬天迎着凛冽的北风吹曲上海学艺2008年初秋,十八岁的花季少女刘雯雯,怀着激动、新奇的心情,怀揣着父辈的梦想,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她的自信与执着,站到了音乐殿堂上海音乐学院的门前。从这里,她将打开那扇神秘的艺术之门,到更为广阔的音乐世界里去徜徉,编织属于自己的艺术之梦。据刘雯雯的父亲刘宝斌说,让雯雯报考上海音乐学院,其实也是奔着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我国著名唢呐演奏家刘英老师去的,刘英在年青时代也曾经师从任同祥,有了这个渊源,故而感到分外亲切,把女儿送到刘英老师那里去学习唢呐,作为父亲,刘宝斌感到很放心并且充满了期待。在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唢呐专业任教的刘英教授,曾经被我国著名作曲家朱践耳誉为“中国现代唢呐第一人”。他的演奏音乐华美动听,技术干净利落,演奏富于表情,对唢呐艺术的追求不因循守旧,勇于创新,因此在我国民族管乐演奏上独树一帜,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许多喜欢唢呐的孩子都拜他为师,成就了自己的音乐梦想。在音乐学院的几年中,刘雯雯几乎是从头学习唢呐的演奏方法,从家传技艺到学院派正规训练,她由开始的不适应到逐渐的得心应手,刘雯雯经历了一场彻头彻尾的转变,她将家学的技艺与学院派方法很好地进行融合,在勤学苦练的学习中她悟到了唢呐演奏的真谛。“如果说上大学前学习吹唢呐,是听从父母的教诲,是一种家学的必然,而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才使我真正意识到什么是痴迷,才真正地爱上了唢呐。”刘雯雯在接受采访时,道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啊,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在幼年时选择唢呐作为自己的艺术之路,当她对这门艺术还涉足未深之际,怎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奥妙?只有当她正式进入这个艺术的通道,她才在吹奏中领悟到其中的美妙和快乐,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于此。痴迷上唢呐的刘雯雯,成为民乐系唢呐专业最勤奋、也是最出色的学生,深受老师们的喜爱。无论严冬酷暑,她每天坚持练习吹奏,细心揣摩老师的演奏特点,反复观看老师演奏时的录像,模仿老师的吹奏表现方法,加上她聪明伶俐、悟性极高,她的刻苦勤奋使自己的唢呐演奏水平日渐成熟。随着表演艺术的一步步提升,刘雯雯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各种演出,不断积累着自己的舞台表演经验。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刘雯雯参加了世博会浙江周的“蝴蝶春秋民乐专场演出”系列活动,在演出中她将原汁原味的山东唢呐带到了大上海,使在场的国内外游客听得如醉如痴,纷纷惊叹这淳朴而又韵味十足的乐曲犹如天籁之音。曲小腔大唢呐,也叫喇叭,原为波斯民间乐器,十六世纪在中国民间流传。起初作为乐器,唢呐被人们用来自娱自乐,后来一些贫苦农民为生活所迫逐渐以吹唢呐为业,专门服务于“婚丧嫁娶”等场合。明代正德年间,词人王磐有一首咏喇叭的曲词:“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据说,当年济宁运河沿岸官衙接送官船亦用鼓乐,有乐队以壮声势。在济宁城区越河边上,有一条名叫鼓手营的小巷,就是当年河道衙门管乐队吹鼓手的居住之处。虽然它曾经不能登上大雅之堂,虽然民间唢呐艺人的身份也曾经被贬为“下九流”,虽然这流传了千百年的民间艺术已不为年轻人所欣赏,岁月变迁,听众流失,曲目单一,技艺濒临失传,是放弃还是继承?传承了几代人技艺和梦想的刘宝斌,再一次将梦想寄托在女儿身上,希冀她能将这古老的艺术重新带到世人面前。刘雯雯做到了!凭借她的天分和对艺术的痴迷,她站在了民族器乐高水平的演奏会上,登上了民族器乐大赛的领奖台。刘英教授曾经这样评价她的弟子:“唢呐是一门非常难学的乐器,刘雯雯悟性高、肯吃苦,又有家学的底子,她的演奏很有韵味和特色,不是一般的亦步亦趋的学院派翻版。”人小心高的刘雯雯,如今已经不是那个羞涩的小姑娘,她梦想着有一天,站在中国最耀眼的舞台上,去展示自己精湛的唢呐技艺。而她,又还是那个小姑娘,美丽、率真、大方、时尚,她骄傲地告诉记者:“我参加了上海月之源跨界音乐组合,参加了好几场演出,真是很过瘾哩!”将时尚、现代的元素融入唢呐、琵琶、二胡、笛子等传统乐器,对于年轻的刘雯雯来说,更加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丰富的曲调转换和艺术创造让她眼界大开,痴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