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经济论文.doc_第1页
法律与经济论文.doc_第2页
法律与经济论文.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菜篮子为何沉甸甸? 这些年,我们国家的经济飞速增长,可就是在这样飞速增长经济下,我们经历了很多的“惊喜”。这些“惊喜”着实让生活在所谓经济腾飞的国家的国民们感受了腾飞后压力。2010年的惊喜显得有些姗姗来迟,不过大礼往往来得比较晚,确实如此。冬季刚至,物价就开始飞涨,蔬菜涨价尤其突出当然,菜篮子为何沉甸甸?究其原因,仅仅是因为经济政策失效,通货膨胀导致的? 山雨欲来风满楼,对于冬季的物价飞涨,在初秋之际就有兆头了。2010年下半年以来,以各种蔬菜为主的涨价潮汹涌不已,到了年底11月份,据国家统计局12月11日发布数据,1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这也是自2008年7月上涨6.3%之后,中国28个月以来CPI创下的最高涨幅。其中,以蔬菜的涨价幅度最为触目惊心,以哈尔滨市为例:13种蔬菜的平均价格为每公斤5.78元,比11月初上涨了63.44%;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68.81%。其中,黄瓜、芹菜、豆角、西红柿、韭菜、油菜的涨幅均超过75%以上,油菜、黄瓜、西红柿的价格更是贵了一倍。13种蔬菜的平均价格为每公斤5.78元,比11月初上涨了63.44%;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68.81%。其中,黄瓜、芹菜、豆角、西红柿、韭菜、油菜的涨幅均超过75%以上,油菜、黄瓜、西红柿的价格更是贵了一倍。有人说这是通货膨胀,经济政策失误导致的,有人说这是市场游资炒作导致的。当然,通货膨胀是导致物价上涨的人们传的最多的,也是表现最表面,最明显的一方面。而相对的,经济政策的失误却很少人提或说了,可能经济政策本身就没错了,外汇一个劲的买,国家GDP什么的突飞猛进,这能有错吗?奇怪的是这菜价就这么涨了,菜就是难买到也吃不起了。对于市场游资炒作,这个是潜伏在市场深处的,我们老百姓一般是不了解的。当然广大消费者敢肯定是肯定存在着市场的游资炒作,至于人家是一步步侵害广大消费者的,我们就不太了解了。菜价上涨都是一个既定的事实,那么在这起事件中谁才是真正的获利者呢?是菜农,经营商,运营商,超市经营者抑或是政府?毫无疑问消费者是这场涨价风波的最大受害者,到底谁使得消费者的菜篮子沉甸甸?而又怎样才能让它不沉甸甸呢? 前些日子央视的一个新闻栏目播放了一期有关蔬菜涨价的新闻,详细的记录了菜农卖菜与市民买菜的二三事,这二三事让大伙大跌眼镜,却很有趣的说明了目前菜价上涨的原因。 怎么回事了?菜价上涨,对菜农来说应该是好事吧,对市民来说,钱如果被菜农赚走了也就罢了,可事实是这样吗?其实菜农并没有怎么赚到。一方面蔬菜批发商为了节约投入,不愿意到农村去收购,要菜农送进城。另一方面,城市集约化建设,城市菜市场是规划的很好,集约化程度很高,可对菜农来说,路途变远了,运输代价更高了。菜农呢?由于城市形象建设,什么菜农的三轮机动车等“影响市容”的装备限制或甚至不让进城,农民进城送菜就像打野战一样。好想回到了七八十年前,城里的市民们等着吃菜,我们勇敢勤劳的农民叔叔冒着什么什么的危险来给我们送菜了。采访中有农民叔叔说很多农用机动车都没驾照或证,进城为了躲开警察,逃避罚款都是凌晨一两点左右动身。干嘛呀这是?不就卖个菜吗?哎,农民也怕一罚单把今天的菜全部叫警察给卖了。因此,很多农民也就不愿意冒险来给咱这城里的居民们送来温暖了。这倒好了,城市市容建设和批发商两个的完美合作一方面使农民失去了菜市场,一方面也使得我们吃不到新鲜菜了或吃的是更高价格的同样的菜了。对于市民来说,由于蔬菜涨价,很少买了或是减小了蔬菜的购买量。这时候蔬菜零售商就不乐意了,菜源难找,顾客更麻烦。其实啊,蔬菜零售商们都不喜欢蔬菜涨价,在其他情况比如说,我们国家的经济没有很不一般的增长或是居民平均收入没有提高的情况下,他们呢都不乐意涨价,涨价就意味着失去顾客,或是去赚那卖白菜的钱的机会。这就麻烦了,市民失去了购买力,蔬菜零售商失去了菜源和顾客,农民失去了菜市场有菜不去卖或卖不出去。这可不是个好现象,失业人群又冒头了,同时失口人群也变多了,不只是低收入家庭还是高收入家庭。蔬菜进城难,市民买菜难,这是难以避免的吗?任何一个有思想的公民,都会给予否定。进城难,高成本必然造成不如意的结果。虽然种植成本上升固然拉高菜价,但通过调查后发现,从菜地到消费者手中,供应环节颇多,蔬菜买卖中的物流、运输成本则更为惊人。农民永远赚不过经销商。尤其是在蔬菜销售环节存在“最后一公里”现象,从菜地到批发市场,蔬菜加价1/4,而从批发市场到城内的零售市场,蔬菜加价超过1/2,其中少数菜品价格甚至翻倍。 “农产品价格走高的重要原因是供应环节多,层层加价,再加上运输成本和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产品价格自然降不下来。另外长期以来,我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流通腐损率达到20%到30%,为欧美发达国家的4至5倍。物流环节的消耗多了,零售终端的成本自然上升,居民需承受的蔬菜价格也自然水涨船高。这么些损失有必要吗?仅仅是为了市容市貌?以人为本的社会没必要把城市建设成到处充满水泥味的俄罗斯方块。为什么不放开蔬菜的零售,节约运输成本,而且还能方便市民购买,而且买到未经处理过的纯正的绿色蔬菜。我们的奋斗目标到底是不是建设成大同社会,在此我们不作分析。但对于城市的集约化建设对很多市民来说不是那么看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口号喊得确实不错,但城市的高楼淹没了美丽的夕阳,浓浓的水泥味淹没了花香,“生活更美好”好像朝着我们建设城市的相反方向前进着。买桶油得大老远的跑到农市场去买,买斤菜得大老远的到所谓的菜市场去买,买一斤菜花2到3元,打个车倒花了十几元。等公交嘛,既费时间,又挤。不买嘛,有没得吃,买嘛一点也不符合效益原则。这以前还可以在回家的路上买到,便宜,新鲜,方便。今天,人家城市集约化,整洁化建设,建设来建设去,城市倒是越来越整齐了,该凸的地方绝不凹,该凹的地方绝不凸,可生活却越来越不能淡定了。法国巴黎广场上那些画画的艺术家至今还没见政府给他们建个特殊的画室,供那些艺术家们专门来搞艺术工作。城市的集约化建设,在没有十分充裕的物质基础保障下是不符合资源配置效益最高原则的。也没必要花很大代价来管理,这样的做法显然是画蛇添足。当然,当我们交通啊,收入啊等达到比较高的水平的时候,集约化的建设当然对于我们市民来说是件好事,因为它可以尽量小的减少流通环节,节约投入成本。由此可见,菜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个问题,或降低由于这个问题带来的不良后果的方法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比如说,政府限制菜农进城的做法如果取消,取消蔬菜在运输过程中的没有必要的管理环节,降低运输成本。再者,在城区允许小商贩进行蔬菜自由交易,比如说农民可以直接到城里卖菜等等。以经济学的手段,使我们社会的资源达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只有这样才能使效益最高。一味的追求什么美丽呀,整洁呀什么的,却不顾人们的生活,致使出现的这样那样的不合理的法律法规是极其的不划算的。在没有充分考虑资源配置情况,考虑人们生活状况,人们的思想认识的情况下,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来制定法律法规,这样的法律法规人们往往不会遵守或即使遵守也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最大效益使用,有时甚至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目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