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的艺术84412.doc_第1页
奖励的艺术84412.doc_第2页
奖励的艺术84412.doc_第3页
奖励的艺术84412.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奖励学生也可以很有艺术性【论文摘要】赞赏和激励是促使学生进步的有效方法之一。学生受到奖励之后,会在心中产生一种荣誉感和骄傲感,因此而更加积极努力,去追求优秀、卓越,但奖励也是讲求艺术性的,有时恰如其分的或是具有创意性的奖励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关键词】奖品 学生 情感 艺术 奖励学生,是对学生的成绩、优点或是某种好的做法的一种肯定和赞赏。每个学生都希望受到家长和老师的重视,都希望自己优秀的一面被发掘。所以适时恰如其分的或是具有创意性的奖励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外在的奖励形式谁都可以效仿,而内在的奖励时机、方式、分寸等的把握都是一门艺术,一门辩证、灵活、复杂、多样的艺术。如同厨师的厨艺,同是一条萝卜,切块、切条、切片、切丁、切丝,吃起来都各具滋味。所以,同样的奖励方式,外显的、内隐的、短暂的、长效的,都因人的运用而效果各异,可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1、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1) 注入情感让奖品倍添附加值 一学生性格内向,很少看到他和自己的同学打闹玩耍,上课也基本上不主动回答问题。一次,我老师检查他们的课堂笔记时,看到了他写在书页上的一首小诗,真是精彩极了!妙极了!那首诗的名字是假如我是一只鹏,似乎是为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做的姊妹篇。当下,老师问他,是否愿意让自己的诗有更多的读者,他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于是,老师向学校的校报编辑老师推荐了这首诗。结果,校刊出来以后,同年级的同学都知道了,某某班上有一个小诗人。因为这份关注,他的脸上有了一种不一样的神彩。当同学们问他关于如何写诗时,他也能抬起头,镇定自如地侃侃而谈。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了教师真诚的爱,礼物就被赋予了情感色彩,消除了孩子的焦虑心理和自卑心理,给了他自信的力量,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竟产生如此神奇的力量。教师的温暖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的心灵,其作用之神奇真是让人感怀。给奖品穿上一件真情的外衣,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奖励一定是持久的、深刻的,会在学生的心中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甚至有助于他积极人生观的形成。 (2)奖其所需需要的才是无价的 大雪飘飞,同学们看着厚厚的积雪一脸神往,有一老师看到一家境贫寒的学生衣着单薄,于是当机立断,带领他们去打雪仗。一番尽兴后,老师布置当天的作业是以雪为主题的活动素描。最后,那位学生也得奖了,奖品是漂亮的围巾和厚厚的手套,为她的整个冬天带来了无尽的温暖。 对一个学生而言,最难培养的就是自尊心,而最易摧毁的也是自尊心。案例中的教师立足于真实的师生交往,把物品当成奖品发放,让他们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该得到的奖励。这种“无言”的奖励方式,是为了让那位寒门学子在享受温暖的同时,也享有一份平等和自尊,这是何等的境界。这样的奖励,以“奖”为主线,以“励”终极价值取向,其核心是关爱,默默给予,却更无私,这种助人而不欲为人知的方式,是教育的智慧,更是教育的境界,从而让奖励焕发出轻舞飞扬的活力。 二、变换方式,新活有趣 (1)变换花样让奖品常换常新 对于奖品,应变化多样,不拘一格:书本、书签、贺卡,让学生为自己的智慧“充值”,既传递了知识,又传递了感情,更是给了学生一种品质;书签,并在背面写上一句自创的名言;贺卡,在恰逢节日时奖励,并送上祝福语,既受用又实用。 诚然,奖励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物品,实际上,物品只是载体,绝不是奖励本身,学生更在乎的是其内在所包含的源自教师的那份信任和关爱。而上述这些奖品,就其本身价格而言,都是低廉的,微不足道的,但其价值却不容小视。把这些富有积极意义的物品作为奖品,是对学习本身最好的激励,它把物质奖励同精神熏陶结合起来,注重内在,富含情趣和意义。这样,奖品既是奖励物品,又是奖励目标;既是奖励载体,又是实现奖励目标的通道;既与学生喜新心理挂钩,又与学习本身挂钩;既是获奖目标,又是获奖动力。 (2)悄然奖励在秘而不宣的方式中暗渡陈仓 某教师发现一学生很机灵,但作业拖拉甚至干脆不做。一次在他回答了一个较难的问题后,教师让他课后到办公室,奖给他一件礼物,这份礼物是一张纸条,里面写着“你回答得真棒”,学生兴奋不已,奔走宣扬。当然,教师将这办法用在其他同学身上,学生个个享受这种悄无声息的奖励方式,并逐步形成了“信内所写是表扬之辞”的思维定势。渐渐地,教师针对学生的毛病及时写了一些告诫话语,而其他同学仍以为是表扬信,这给了他充分的心理安全感,于是欣然接受默默改进。最后,教师把针对性练习题、解题指导、注意事项、考试成绩、成败原因分析等内容写入信中,并要求学生回礼,如习题答案、学习困惑及其他心里话等。一切都是不露“声色”,却在悄然起着重大变化。 案例中,学生从密信内所藏的“无声语言”中体验了被表扬的滋味,渴望拿到秘信。而信中内容的秘密传递方式为此增添了神秘感,增添了前所未有的魅力,使学生乐此不疲。即便看到的不再是表扬而是批评内容,但不是当众挨批,对他人而言仍是个“秘密”,给了他宽松的外部氛围,自然乐于接受。最后,使信的内容扩大化及传递方式双向化,表扬中有期待,期待中有鞭策,给学生以知情意行诸方面的催化作用,从而以健康的心态继续努力。 三关注动机,注重长效 (1)精神熏陶在无痕中给学生以濡染 奖励不应仅仅局限于用物品当奖品,更该注重荣誉与机会等精神奖励:合影,与被奖励学生一起并定格那温馨的瞬间;评语,为被奖励学生量身定做一句精炼的评语;突袭式报喜,在学生尚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其家长打个电话、发条短信、发个喜报,或与科任教师一起登门报喜;专利,对于小发明或是学习方法上具有实用性的创新,以其名字命名“某某发现”“某某猜想”“某某实验”“某某方法”等,还一本正经地发给学生专利证书;共进午餐,与被奖励学生共享一次面对面的温馨;签名,为学生的优秀作品签名,或让他们为班级同学签名,享受名人待遇;留名,在班级“荣誉册”上记下其名字,于是荣誉一一记载在案,或请他留言;代言人,在某方面有突出才能的,让其担任“形象代言人”或是“信息发布人”。 奖励,作为教育手段,它虽不是童话,但它需要童话的浪漫,需要一颗可贵的童心,回归它本应丰盈的快乐,以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精神动力,而不只是给学生一时的满足。以上这些特殊的奖品,因注入了师生之间亲密无间的情谊和真诚平等的交流,有了这样强大的“附加值”,其“身价”和实效也随之成倍翻升,教育生活也浪漫轻盈起来。如同在淡水中加入一点茶,无端地生动清香起来。不用说,这样的奖励是教师智慧的彰显,又能反哺教师的智慧。 (2)内在驱动注重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 在教室的后墙应该开辟出一块“星光灿烂”和“成长足迹”作为奖励园地。前者每月一评,分设尽责之星、管理之星、服务之星、两操之星等20项奖项,并张贴获得者的照片,最妙的是还附有一段颁奖词。后者是学生的成长轨迹,凡有荣誉或奖项获得,都在其上记录下来,成为一条“看得见”的光辉成长路线。 奖励什么、如何奖励,无疑是向学生昭示班级的价值标准。这样的奖励方式,不是倚重物质刺激,而是运用“奖励内部动机”的原则,把视线降落到自身成长的需要上,无形中帮助学生树立起“只有踏实付出才能获得奖励”的观念,从而在努力和奖励之间建立起正确的连带关系。于是激励学生通过主动付出、自觉努力,而后收获成功、自尊感等积极体验,于是每次都有成功的快乐和长大的兴奋,成为学生成长的内驱力。这样的奖励内外互补,表里兼顾,可谓“物超所值”、“一本万利”。 四得体适度,不疏细节 当一个学生难得获得奖励时,老师的奖励是他渴望得到的,对他而言就是可贵的,特别是第一次奖励可谓“价值千金”,触动很大。随着奖励次数的增多,对学生的刺激程度就会逐渐减弱,其价值就会越来越低。当一个学生受老师的奖励成“家常便饭”时,对他而言可能已“习以为常”,几无“价值”,却同时又可能在无形的对比中伤害其他学生。所以要注意奖励的“发行量”,从而保证其“含金量”,浓淡相宜,虚实结合,唯有做到得体适度,不缺不滥,恰如其分,这样才能在平淡中见精彩,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状态。 (1)兼顾公平让奖励兼顾全体与个体 比如,老师可在私下与班级中的“活跃分子”约定:你们的思维很活跃,可为了照顾其他同学,让他们也有答题的机会,以后你们要举三次手,才可获得一次回答问题的权利,如果答题有创意,可再奖励一次,或是奖励一道很有挑战性的题目。这样一来,“活跃分子”欣欣然没了不满,而是更加投入于课堂中,调动了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和深刻性,课堂也由此走向有序高效。 课堂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两难:为了尊重学生,让他们畅所欲言,就有可能被“活跃分子”垄断了课堂;为了照顾沉默的大多数,而一味压制“活跃分子”或是对他们的发言故作视而不见,又会打击了“活跃分子”的积极性。而这样的奖励措施,既鼓励沉默者积极争取发言的机会而不是依靠机会的施舍,又引导“活跃分子”学会谦让并关注自身思维的深刻性,尊重差异,兼顾公平,有利于和谐有序的氛围的形成。在这样的氛围里,教师的“调兵遣将”就能如鱼得水,而学生更是得到长效的发展。 (2)依境适用让奖励与情境相链接 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内在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机,要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感兴趣。除了教师自身高超的教育手段和组织能力,适时运用奖励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比如历史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立奖项。例如学习清朝历史期间,把有关清朝12位皇帝的书签作为奖品,如此依据教学内容设立奖项,学生备感兴趣。奖品与教学内容挂钩,无疑可以很好地集中注意力,激发兴奋点,增加思维深度,让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莫大的兴趣,它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尝试和交流,那些有一定难度的有趣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获得奖励又正好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这一基本的心理需求,增进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于是师生愉悦地步入了活动的氛围和知识的殿堂。 (3)因人而异让奖励因量身定做而增色 当一向沉默寡言的学生提出一个好问题时,老师可以再奖励他一次质疑问题或独立释疑的机会;当某个胆小的学生朗读教材声情并茂时,老师可奖励他再读一小段;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后,老师可以请他来讲解难题,或是奖赏他一道挑战性的习题,或如果本人解答有困难,可以张贴在公告栏上进行打擂台,并为此题做好“广告”;当一个不爱背诵的学生做好一件任务时,奖励他帮语文老师批阅古诗词的默写,全班本子批下来,古诗词已背得滚瓜烂熟,没有被教师重压的痛苦,只有被教师重用的喜悦。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学生,所以奖励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对号入座,因人施“奖”,这样的奖励才是真诚的、充满关爱和期待的。学生能从老师情感化的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得体的态势语中,充分感受老师的澎湃激情和殷殷期望,像一丝花香、一股清泉沁人心脾。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奖励都是针对“这一个”学生而设立,那么一些与众不同丰富多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