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实际价值.doc_第1页
没有实际价值.doc_第2页
没有实际价值.doc_第3页
没有实际价值.doc_第4页
没有实际价值.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 概述一、创业项目概述创业项目概述(500字之内):对项目总体情况的描述,包括采用的关键技术、技术的创新点、权威部门的技术鉴定情况、环保评价等内容。 本项目是物联网用传感器的创新设计与制造的研发与产业化,并建立配套局域物联网。 关键技术及创新点:物联网用VWFT振弦频率仪及硅微式倾斜传感器等设计为三部分组成,一是传感器核心(SG)部分,二是数字采集处理部分,三是植入的定址ID部分;其核心(SG)采用激光微纳技术制造,“数字处理部分”采用SPI数字输出采集处理技术,底层定址ID采用RFID技术植入,整体采用SMD零铅封装成整体;“配套局域物联网”采用DSP 和 ARM 微处理器平台采集处理,通过无线传感网技术组成局域物联网。见附图110。 物联网用VWFT及硅微式传感器主要应用于:地铁、高铁、隧道、桥梁、水坝、空港等的形变监测;预计2010年起全球传感器市场每年可达600亿美元以上且不断递增,我们将通过2-3年的努力抢占10亿美元市场。 认定情况:其VWFT及硅微式初级传感器及其初级局域网,已在2009年1月被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纳入其安全保障体系了(细节为该国国家机密)。例在无锡轨道交通等的重要节点上,安装VWFT等传感器,实时探测隧道、桥梁的变形,组成局域物联网,预计总价值为2000万以上,建成“智慧、安全无锡”,到“智慧江苏”,并走向全国。二、创业机会概述创业机会概述(300字之内):要从项目产品的先进性及应用发展前景、进入市场机会(如:市场现实需求处于萌芽、起步、成长、成熟、饱和、衰退阶段)及市场发展空间、团队实施项目的现有能力和发展潜力等方面描述创业机会。 传感器是物联网的关键器件之一,高端传感器是物联网创新的基点;本项目就是创新设计与制造“物联网用传感器”并组成局域物联网,如果说物联网市场现实需求处于萌芽期,那么VWFT振弦频率及硅微式倾斜传感器等的局域自组网市场现实需求已经开始起步了;2008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容量为506亿美元,预计2010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可达600亿美元以上,再加上物联网的蓬勃兴起,其市场发展空间巍巍壮观。当下物联网的大热点多是网络层面类务虚的,然而,作为物联网的务实的支柱“硬件”传感器及“柔性件”数据处理传输单元被关注的很少,但这些正是物联网的中心站基础;我们团队具有高端传感器及其“柔性件”开发应用经验、具有激光微纳制造技术手段,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第二部分 创业团队一、申报人申报人介绍(300字之内):介绍申报人的创新意识、开拓能力、经营理念以及在科技、经济、管理领域取得的主要业绩。陈义红博士、教授:1986年硕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激光专业,2000年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同年被NTU聘为博士生导师,并受聘为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研究员;2000年底,陈义红博士放弃了当时富裕安逸的生活,开拓创业,以其超强的创新意识,在短短几年间就在新加坡打造了知名高新技术企业新加坡新特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畅销世界,被业界人士誉为“华人光谷先锋”。近年来陈博士将其激光微纳制造技术应用于高端传感器的创新设计与制造中,涉足物联网,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其VWFT及硅微式传感器及其局域自组网,2009年在新加坡已开始投放市场,在中国国内也开始投放市场。二、创业团队其他成员团队其他成员介绍(1000字之内):核心团队包括拟任总经理、分管技术、市场、财务等方面的副总经理和同类职务的人员,介绍每一成员的受教育背景、能力与专长、工作业绩等。一.陈义红博士企业法人,兼任总经理。激光电子技术科学家。二.曹文武博士,教授,任技术总监,副总经理,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材料研究院终身教授。是世界知名的压电、传感器件材料科学家。1982年1月获吉林大学理论物理专业学士学位。1987年5月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1987-2001 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及助理教授,副教授及副研究员,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材料研究所(MRL),康耐尔大学原子及固体研究所(LASSP)。 2001-今, 教授(终身),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数学系及材料研究院。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材料、压电、传感器件科学研究工作,包括:畴结构的理论,畴界动力学、压电、传感材料、铁电复合材料物性的研究。发表了SCI论文 240 余篇,被引用共 2300 余次。是二十余家科学杂志的评委,如Nature 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 等。是多个基金组织的评审专家:如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健康总署等。 三. 刘品宽,博士,教授, 任技术副总监,副总经理.微纳制造技术专家。国际压电材料与应用(IWPMA)委员会成员,2003.8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1998.92003.8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工作;2003.82005.8 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博士后研究。2005.8起,在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工作。长期从事微纳制造技术研究。任国家863项目“微小型压电泵的研究”的项目副组长。科研项目:1)主持国家863项目“6自由度纳米级宏/微操作机器人的研究”;2) 参加了德国政府的大型合作项目SFB516“Construct and Machine Active Microsystem”。 四杨洋教授,任副总经理,兼技术生产部部长。传感测控技术专家。1999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2000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曾主持 “相位法激光测距仪的研制与开发”及“用于MEMS微振动及角位移测量的新型光纤传感技术研究”,具有丰富科研实践经验。五童西良,高工,任生产销售总监,兼销售部经理。传感测控技术专家。1984年华北电力大学毕业,原国电南京自动化所高工,长期从事传感器及测试的技术研究,2005年赴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合作开发传感器及测试设备,具有丰富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经验。六. 孙桂梅硕士,RFID技术专门人才。七. 李福增硕士,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专门人才。三、团队创业能力开发能力(200字之内):介绍团队的研发队伍和资金投入以及项目已取得的研究开发成果。一、 研发队伍:人才济济,配备合理完整,是强有力的。1. 陈义红、曹文武、刘品宽、杨洋及童西良前已介绍,他们是核心,是强有力的。2. 技术生产部工程师5人:孙桂梅、李福增、王华良、程佳等硕士及何石磊,他们是骨干,门类齐全。二、资金:团队拟投100万人民币。三、已有成果: VWFT振弦频率及硅微式倾斜传感器,2009年在新加坡已开始投放市场,在中国国内也开始投放市场。四、拟订在中国及欧美申请专利。营销能力(200字之内):介绍团队的经营模式和市场策划能力、销售渠道等。功能营销,即界于蓝海与红海之间的绿海营销模式,已具有优良的经营模式和市场策划能力,还具有销售渠道,如已与中国国电,水电公司建立了合作供应关系,与美国OITC公司、新加坡横河电机等公司等建立了合作供应关系。融资能力(200字之内):介绍团队的融资策划能力、融资渠道等。与“星展银行(中国)(总部设于新加坡)”及“上海融恩投资公司”等关于“企业贷款及融资产品”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其他特殊能力(100字之内):介绍创业项目已获得的特殊资格认证或证明等。四 、拟办(已创办)企业企业名称无锡新天阳光电子有限公司创办企业拟办企业 已办企业 已办企业注册时间企业注册地无锡锡山经济开发区,或无锡新区。申报人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 是 否 团队人数10博士4硕士5本科1企业性质 内资 外资 中外合资注册资本100 万元人民币股东构成内容货币出资无形资产作价有形资产作价股权比例申报人51万0051%团队其他成员49万0049%风险投资000其他资金000合计100万申报人不担任或未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相关说明:说明申报人不担任或未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原因,介绍拟任企业法人代表的身份信息以及与其关系。申报人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第三部分 项目技术与产品(服务)实现第一章 项目技术方案一、项目总体技术概述(一)总体技术方案项目所依据的技术原理(1000字之内):本项目就是创新设计与制造“物联网用传感器”并组成“局域物联网”,如下:1. 物联网用VWFT振弦频率仪及硅微式倾斜传感器等的核心(SG)采用激光微纳制造等技术创新设计与制造。包括纳米级微定位技术、微操作机器人,电子制造中的高速高精度定位与操纵,以及纳米制造中的精密驱动与控制技术,利用畴界动力学对于物质材料的影响特性及新型PMN-PT、PZN-PT的全矩阵数据模型,标定超薄传感介质体的弹性模量及高频情况下的频率响应参数。见附图12,910。这一单元属于采集信息的感知层,即“硬件”层。2采用RFID识别及SMD零铅封装及SPI数字输出处理。包括:通过RFID底层寻址其预定址ID识别甄选切换传感探测通道,采用SMD零铅封装及SPI数字输出,采用DSP 和 ARM 微处理器平台、数字媒体芯片系统 (DMSoC),采集、传输、存储、发射及反馈,包括:RFID系统、MCU32采集系统及集线箱,可通过RFID底层识别甄选切换传感探测通道,读写器与底层之间采用异步半双工方式进行通信,其数据传输采用ASK100%的调制载波信号来完成,数据的编码方式采用Modified Miller编码,多通道互不干扰,并编译报文存贮在MCU-32内存中,根据上层芯片支持库 (CSL) 提供的接口 (API),供配置和控制 DSP 片上外设使用,包含 DSP 基础软件,设置DSP/BIOS 内核的组件对下层外设进行。这一单元属于信息的采集处理的支撑层,即“柔性件层”。见附图35。3.通过无线传感网自组网技术,组成局域物联网。将局域内全部的传感器,诸如 VWFT振弦频率仪及硅微式倾斜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气流传感器等,通过RFID底层识别,实时动态自动采集信息,然后A/D转换后,通过无线、有线等传输网络传送给后台进行处理,再经过RFID顶层识别、处理等。包括:驱动程序开发套件 (DDK),通过RFID上层识别,使用Code Composer Studio(tm) v2.2 开发工具编译驱动程序,通过外设MCBSP(串口)、PCI 总线及多媒体卡等,实现“柔性件”层传感信息实时数据输入/输出,再从外设(MCBSP 、 DMA)到编解码器和 DSP 之间流化数据,并使用 CSL 进行外设寄存器访问,编译相应软件程序,最终送达终端界面,供工作人员监控运行。 这一单元属于信息的上层传输层,即传输网络及处理层。见附图78。 主要技术与性能指标(500字之内):1 VWFT振弦频率传感器 性能:适用于测读非连续激振型全频段振弦式传感器,并能适应室外恶劣环境,具有RFID底层接口,实时测量,数据存贮、上层通讯、离线自动关机等功能。主要技术参数:频率模数(F):200-25000 F,分辨率0.1F。频率值(Hz):400-5000 Hz,分辨率0.1 Hz。摄氏温度():-80-+150,精度0.1。时基精度:0.01%F.S,存贮数据:3000条,USB型串口,波特率:9600bps。2硅微式固定倾斜传感器性能:广泛适用于各种岩土体及钢结构的数据远传式变形监测,适合长期埋设于水坝、隧道、码头、拱桥等混凝土建筑物中,测量其倾斜变形、水平位移、水平沉降及隆起变位等。主要技术参数:单轴:测量范围:15、30,分辨率:4、4。 双轴:测量范围:15、30,分辨率:8、8。 零点稳定性0.005/年、0.01/年,综合误差(%FS)0.1,耐水压:1MPa。3. 开发DSP 和 ARM 微处理器平台处理速度范围:100MHz到 0.8GHz,2期目标1 GHz,RFID底层非接触式智能RF射频场工作频率为fc=13.56MHz;数据的传输速率为106kbPs(fcP128);数据传输工作频率为fs=fc/16=847MHz的负载波信号,数据的编码方式为Manchester编码。(二)项目创新内容创新类别理论创新 应用创新 技术创新 工艺创新 结构创新项目创新内容(1200字之内):创新内容要根据选择的创新类别,用技术语言按创新点分条目描述,尽可能多用实验数据,要有数据分析、对比。如果是技术创新,请说明目前一般采用什么技术,申报项目对什么技术进行了创新,;如果是结构创新、工艺创新,需进行新旧结构或工艺对比,并画出新旧结构图和工艺流程图。一.理论创新:1. 创新采用激光微纳制造等技术设计与制造高端VWFT振弦频率仪及硅微式倾斜传感器等的核心(SG)部件。设计与制造上:传感器等的核心(SG)部件的制造精度直接影响传感器的探测精度及稳定性,创新采用激光微纳制造等技术,使(SG)部件提高到微纳米级,随之而来的是,核心(SG)部件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微纳米级的飞跃,从而使传感器的品质得到高一个层面的提高。传感材料上:利用畴界动力学对于物质材料的影响特性及新型PMN-PT、PZN-PT的全矩阵数据模型,标定超薄传感介质体的弹性模量及高频情况下的频率响应参数,使数据与材料传感机理更准确影射,从而使传感器的结构设计提高了一个层面。见附图13。在传感器SG硬件上独创自己专有的产品,核心设计创新,不申请专利。2. 在传感器上创新植入RFID底层ID及SMD零铅封装及SPI数字输出处理技术理论。RFID底层识别上 :通过RFID底层ID技术甄选通道,存贮并供应用接口 (API)等外设使用。数据处理上:采用SMD零铅封装及SPI数字输出,采用DSP 和 ARM 微处理器平台。 在这一部分“柔件”上,RFID底层技术SPI输出属理论创新,拟申请专利,拟创立“标准”。见附图25。3. 创新采用无线传感网技术集成传感器群组成局域物联网。将局域内全部的传感器,诸如 VWFT振弦频率仪及硅微式倾斜传感器等,通过RFID底层,实时采集、转换、传输、给后台处理,实现“柔性件”层传感信息输入/输出,最终送达软件终端界面,供工作人员监控。在这一部分“柔硬件”上,RFID顶层定址ID识别子目标通过编译驱动程序及支持芯片送达软件终端界面, 属理论创新,拟申请专利,拟创立“标准”。见附图38。 二应用创新拟在无锡轨道交通的重要节点上,安装VWFT及硅微式传感器,实时探测地铁隧道、桥梁等变形等,通过RFID等技术,组成无锡轨道交通的局域物联网,打造“智慧、安全”无锡的城市品牌,再扩大到全省的城铁、高铁、道桥、水坝、空港等,再推向全国,为创造我国自主的物联网数据及控制中心迈出坚实的一步。 三技术创新 1. 创新采用激光微纳制造等技术制造传感器的核心(SG)部件。创新采用激光微纳制造等技术,包括高品质基模激光器、纳米级微制造技术,使(SG)部件实现了微纳米级的飞跃。见附图1。传感材料上:利用畴界动力学的新型PMN-PT、PZN-PT的全矩阵数据模型技术标定参数,技术上提高了一个层面。见附图2。 2. 创新采用RFID底层技术及SMD零铅封装及SPI数字输出处理技术 。见附图35。RFID底层识别技术上 :通过RFID底层定址ID技术,供配置和控制 DSP 片上外设运行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上:采用SMD零铅封装及SPI数字输出技术及 DSP 基础软件技术。 3. 创新采用无线传感网自组网技术与集成传感器群组成局域物联网技术。将局域内全部的传感器,通过RFID底层定址ID识别技术,采用实时动态采集、转换、传输等新技术,实现“柔性件”层传感信息实时数据输入/输出技术。 见附图38。四.工艺创新1. 创新采用激光微纳制造工艺制造传感器等的核心(SG)部件。制造工艺上:传感器等的核心(SG)部件的制造, 创新采用激光微纳制造工艺。传感材料制造上:采用畴界动力学 PMN-PT工艺。 2. 创新采用RFID及其底层顶层ID封装工艺、 SMD零铅封装工艺 。见附图15。 五.结构创新创新采用高精度的传感器等的核心(SG)结构。创新采用RFID底层定址ID与顶层寻址ID系统结构。创新采用RFID与DSP数据处理直链结构。见附图18。(三)与项目相关的知识产权情况权利人相关说明:申报人或团队使用单位知识产权(申报人为非权利人)的,要逐一说明是否得到了权利人的许可使用(提供许可证明文件为有效)、是否存在股权关系、合作关系等。申报人及团队拟在本公司申请专利。二、项目技术开发可行性(一)项目技术发展现状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现状的介绍、分析(1200字之内): 物联网向我们走来了,憧憬、希望与疑惑、悲观并存,恰似互联网当年出生的样子,但是这一次,憧憬更好、希望更大。正方:称物联网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培育和发展物联网产业,对于加快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走产业高端化道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热炒方: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营商都在抢滩相关技术标准和市场份额,一些企业不遗余力向人们描绘了一幅幅智能社会亦真亦幻的美妙蓝图,粘上“物联网”的边,那股票就获得追捧,异常活跃。观望方:物联网将面临的诸多困惑,高昂改造成本将制约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其纷繁复杂,且:无抓手,无标准,无结果,真可谓“三无产品”,从而“业内”估计,物联网这株“新苗”在国内要开花结果还要苦等5-10年,让一些人心灰意冷。实干方:以无锡为代表的“物联网”热点地域,脚踏实地开展了工作,创建环境,营造气氛,广纳人才,汇聚资源,已呈现勃勃生机。物联网当前最红火的移动、电信、联通为代表的商界,虽然无比热衷,但是他们仅是停留在通信网络层面上的;然而,作为物联网的基石即“硬件”-传感器及RFID器件等,被淹没了,被忽略了,而恰恰这些“硬件”决定着“软件的走向,抓住“硬件”即抓住了“主动权”,国外亦大体如此。具体的,国内外目前,物联网很热,但还徘徊在概念阶段,人们理想中的“物联网”还没有出现;传感器还是处在微米制造阶段,也没有植入RFID功能及模块,RFID多用于“门卡”、“乘车卡”等,还没有用于传感器上,数据处理芯片及模块也没有用于:传感器、RFID、计算机及网络的系统连接。为此,我们团队,在无锡这片热土上,从传感器SG、RFID及其底层顶层ID、DSP数据处理、MCU32采集等硬件、柔性件、智能软件系统出发,开拓物联网实用系统,铸基础,建平台,创新路,打造物联网硬件及数据中心,抢占制高点。(二)项目主要研究内容项目研究开发内容及涉及的关键技术及技术指标描述(1500字之内):逐条阐述项目研究开发的主要内容及涉及的关键技术及技术指标。本项目就是创新设计与制造“高端传感器”并组成“局域物联网”的研发与产业化研究。1.高端VWFT振弦频率仪及硅微式倾斜传感器等的核心(SG)采用激光微纳制造等技术创新设计与制造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纳米级微定位技术、微操作机器人,电子制造中的高速高精度定位与操纵,以及纳米制造中的精密驱动与控制技术,利用畴界动力学对于物质材料的影响特性及新型PMN-PT、PZN-PT的全矩阵数据模型,标定超薄传感介质体的弹性模量及高频情况下的频率响应参数。见附图13。这一单元属于采集信息的感知层,即“硬件”传感器的设计与制造。2.采用RFID底层植入ID结构及SMD零铅封装及SPI数字输出及采集处理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 采用RFID底层定址ID系统结构,在每个传感器上植入ID地址,有了ID后,它可追踪、可追溯、可区别,才可被连接、被传输。采用SMD零铅封装及SPI数字输出,采用DSP 和 ARM 微处理器平台、数字媒体芯片系统 (DMSoC),采集、传输、存储、发射及反馈,包括:RFID系统、MCU32采集系统及集线箱,集线箱用于振弦式及差动电阻式等各类传感器的连接,可通过RFID底层识别甄选切换传感探测通道,读写器与底层之间采用异步半双工方式进行通信,其数据传输采用调制方式为ASK100%的载波信号来完成,数据的编码方式采用Modified Miller编码,集线箱还预留了扩展接口,使多通道传感互不干扰, 采集的物理量涵盖电压、电流、电阻、电容、频率、开关量、脉冲量等,并编译报文存贮在MCU-32内存中,可根据上层芯片支持库 (CSL) 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 (API),供配置和控制 DSP 片上外设使用,包含TMS320C6000和 MS320C5000 的 DSP 基础软件,设定该函数、宏和符号集是 Code Composer Studio IDE 内 DSP/BIOS 内核的完全可伸缩组件,CSL 提供 C 程序函数来对的下层外设进行程序设计。见附图35。这一单元属于信息的采集处理的支撑层,即“柔性件”传感器信号接口与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制造。3.通过无线传感网自组网技术组成局域物联网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将局域内全部的传感器,诸如 VWFT振弦频率仪及硅微式倾斜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气流传感器等,通过RFID底层与顶层识别,采用RFID底层定址ID与顶层寻址ID系统结构实时动态自动采集模拟信息,然后转换为数字信息通过无线、有线等传输网络将信息传送给后台进行处理,再经过RFID顶层ID寻址识别,而在处理过程中将应用到云计算、安全存储、智能筛选信息等众多技术。 研究内容包括:驱动程序开发套件 (DDK) ,DDK 还为 DSP 外设驱动程序定义了一个驱动程序模型。 它将驱动程序中,通过RFID上层识别特定的部分提取到上层驱动程序模块中,并提供可重用模块,便于中断恢复,DDK 驱动程序由芯片库支持,可自成体系,使用Code Composer Studio(tm) v2.2 开发工具,编译驱动程序,通过外设接口MCBSP(串行端口)、PCI 总线、 UART及多媒体卡等,实现“柔性件”层传感信息实时数据输入/输出,再通过完整功能的驱动程序编解码器, 从外设(如 MCBSP 和 DMA)到编解码器和 DSP 之间流化数据,编译设备驱动程序源码和文档,并使用 CSL 进行外设寄存器访问,这中间要编译较大量的软件程序,最终送达软件终端界面,供工作人员监控运行。见附图58 这一单元属于信息的上层传输层, 即传输网络层,用于支持传输信息的上层处理层,包括信息处理的应用层,即软件及终端监控平台。 (三)项目技术路线描述项目技术路线描述(1200字之内):包括技术原理图、工艺流程图、产品结构图、框架图等。本项目总体技术路线:从创新设计与制造硬件“高端传感器”开始研究再根据该传感器的特性配置设计编译“柔性件”传感器信号接口与处理系统研制 然后集成“局域物联网”,最后扩展成为物联网研究。见附图18。详细技术路线:1.高端VWFT振弦频率仪及硅微式倾斜传感器等的核心(SG)采用激光微纳制造等技术创新设计与制造研究技术路线。高精密激光器技术研究 纳米级微定位技术研究、电子制造中的高速高精度定位与操纵技术研究 以及纳米制造中的精密驱动与控制技术研究 利用畴界动力学对于物质材料的影响特性及新型PMN-PT、PZN-PT的全矩阵数据模型研制 标定超薄传感介质体的弹性模量及高频情况下的频率响应参数研究。2. RFID底层植入ID技术及采用SMD零铅封装及SPI数字输出及采集处理的研究技术路线。采用RFID底层定址ID与顶层寻址ID系统结构研制通过RFID底层与顶层识别研究采用SMD零铅封装及SPI数字输出研究采用DSP 和 ARM 微处理器平台、数字媒体芯片系统 (DMSoC)研制,包括:RFID系统、MCU32采集系统及集线箱研制集线箱用于振弦式及差动电阻式等各类传感器的连接研制通过RFID底层定址ID与顶层寻址ID识别甄选切换传感探测通道研制研制读写器与底层之间采用异步半双工方式进行通信研制其数据传输采用调制方式ASK100%的载波信号来完成研制数据的编码方式采用Modified Miller编码研制集线箱预留扩展接口 研制并编译报文存贮在MCU-32内存并支持库 (CSL) 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 (API) 研制供配置和控制 DSP 片上外设使用,包含TMS320C6000和 MS320C5000 的 DSP 基础软件 研制CSL 提供 C 程序函数来对的下层外设进行程序设计。 3.通过无线传感网自组网技术组成局域物联网的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技术路线:研制局域内全部的传感器通过RFID底层定址ID与顶层寻址ID识别系统研制实时动态自动采集模拟信息研制后转换为数字信息通过无线、有线等传输网络将信息传送给后台进行处理再研制经过RFID顶层识别研制在处理过程中将应用云计算、安全存储、智能筛选信息等技术系统。 研究技术路线:研究驱动程序开发套件 (DDK) ,DDK 还为 DSP 外设驱动程序定义了一个驱动程序模型研究驱动程序中,通过RFID上层识别提取到上层研制DDK 驱动程序由芯片库支持研制使用Code Composer Studio(tm) v2.2 开发工具,编译驱动程序,通过外设接口MCBSP(串行端口)卡等,实现“柔性件”层传感信息实时数据输入/输出再研制从外设(如 MCBSP 和 DMA)到编解码器和 DSP 之间流化数据研究编译设备驱动程序源码和文档并使用 CSL 进行外设寄存器访问研究编译相应的软件程序最终送达软件终端界面,供工作人员监控运行。(四)项目技术实现依据设计思想依据(200字之内):包括文献,或专利,或发明等。依据团队成员国家863项目等的理论与技术为设计思想依据:1)国家863项目“6自由度纳米级宏/微操作机器人的研究”(2002AA422260)。2)国家863项目“六维微位移、力全反馈纳米压印装备的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2006AA04Z334)。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先进电子制造中的重要科学技术问题研究”(50390060)。 依据团队成员发表的国际高水平论文的理论与技术为设计思想依据,如:1. Chapter 9 “Full Set Materials Properties and Principles of Domain Engineering of Piezoelectric Single crystals” in Advanced Dielectric, Piezoelectric and Ferroelectric Material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 Applications, ed. Z.G.Ye, Woodhead Publishing Ltd. London (2007).2. Chapter 3 in “Adeptronics and Smart Structures Basics, Materials,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2nd ed. Editor: H. Janocha, Springer Verlag, Berlin, (2008).关键技术实现依据(500字之内):包括理论依据、实验依据等理论及实验依据: 国家级科研项目:1)国家863项目“6自由度纳米级宏/微操作机器人的研究”(2002AA422260)。2)国家863项目“六维微位移、力全反馈纳米压印装备的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2006AA04Z334)。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先进电子制造中的重要科学技术问题研究”(50390060)。4)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多轴直接驱动真空晶圆输送机器人系统的研究”07pj14051)。5德国政府的大型合作项目SFB516“Construct and Machine Active Microsystem”。国际高水平论文:1. Chapter in the book “New Piezoelectric Crystals”,“Full Set Material Properties of Multi-domain and Single-domain (1-x)Pb(Mg1/3Nb2/3)O3-xPbTiO3 and (1-x)Pb(Zn1/3Nb2/3)O3-xPbTiO3 Single Crystals and the Principle of Domain Engineering Method”, a book in Memory of Dr. Seung-Eek Park, Ed. S. Trolier-McKinstry, L. Eric Cross and Yamashita, May (2004).2. “Applied Numerical Methods Using MATLAB” by Won Y. Yang, Wenwu Cao, Tae-Sang Chung and John Morris,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Jan. 2005).3. Chapter 9 “Full Set Materials Properties and Principles of Domain Engineering of Piezoelectric Single crystals” in Advanced Dielectric, Piezoelectric and Ferroelectric Material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 Applications, ed. Z.G.Ye, Woodhead Publishing Ltd. London (2007).4. Chapter 3 in “Adeptronics and Smart Structures Basics, Materials,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2nd ed. Editor: H. Janocha, Springer Verlag, Berlin, (2008).项目技术实现主要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800字之内):分析可能产生的技术风险因素对实现预期目标的影响和敏感度,阐述控制风险的应对措施。当前来看,我国在技术和标准上已经落后了一拍,比如自主RFID标准迟迟不能出台,而国外标准包括EPCglobal、AIMglobal、 ISO、UID等均已在中国“圈地”,因此专家担心,即使中国本土标准出台,并且形成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也无法在这一领域超越西方,扭转受制于人的局面。 在物联网的巨大商机面前已经遭遇了其他“强敌”。在业内看来,物联网这张巨网需要IT设备、研发、通信网络、资本乃至政府层面的多方资源汇集, 在发展物联网方面看起来并非坦途。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研究人员指出,物联网发展仍存在许多障碍,包括:科技水平的障碍,如国内智能交通高端市场70%以上被国外企业抢占;法律、监管与技术标准的障碍;公众普及的障碍,如数据安全性的担忧、隐私的保护;规模经济不够,成本较高,缺乏长期的盈利模式;地址资源严重缺失等等。应对措施:对于物联网的三大块,一是传感器,二是射频识别,三是网络,这三者缺一不可,三位一体,三者的“连接”是由硬件支撑、软件控制,目前物联网意义上的“连接”研究几乎是空白,从硬件及连接环节作起,扎实创新,以功能及硬件柔性件优势,站稳市场,称之为绿海战略。三、项目技术成熟性项目所处阶段论证 研发 中试 批量生产项目产品销售(服务)情况无销售 试销 批量关键技术成熟性分析(800字之内):包括项目产品采用的现有成熟关键技术、已攻克的关键技术、待研究的关键技术,结合关键技术的实验、生产运用数据情况,分析项目产品技术指标数据稳定性和关键技术成熟程度(尚未成熟、比较成熟、成熟)。 项目产品采用的现有成熟关键技术有863项目成果如下: 1)国家863项目“6自由度纳米级宏/微操作机器人的研究”(2002AA422260)。2)国家863项目“六维微位移、力全反馈纳米压印装备的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2006AA04Z334)。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近场超声悬浮原理的非接触输送与精密定位”(5067513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先进电子制造中的重要科学技术问题研究”(50390060)。5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多轴直接驱动真空晶圆输送机器人系统的研究”07pj14051)。6)上海科委高新处重点攻关项目“真空晶圆输送机械手的关键技术与系统开发”071111008)。7)德国政府的大型合作项目SFB516“Construct and Machine Active Microsystem”。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9833070)“微系统的新型化学加工技术与微流量系统的基础研究”的子项目“基于压电驱动的电化学微加工机的研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175019) “用于三维电化学微加工技术的五自由度微定位系统研究”。组成物联网的基础技术,比如传感器、激光扫描、全球定位等已经相当成熟,这些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特定领域已获得了广泛应用,比如物流、电力和生产制造等行业。项目产品可靠性分析(200字之内):介绍提高项目产品可靠性的关键环节所采用的技术原理和措施以及经实验或生产已经达到的指标,分析其可靠性。863项目成果。组成物联网的基础技术,比如传感器、激光扫描、全球定位等已经相当成熟,这些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特定领域已获得了广泛应用,比如物流、电力和生产制造等行业。“普通传感器”已经很成熟了,RFID的应用亦很普遍了,互联网已经完全普及了。但传感网的安全性、稳定性、大容量等需求特点,对支撑网络、尤其是无线网络环境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TD-SCDMA以其独有的特点,与传感网融合后,必将有力地支撑我国的传感网发展。 此外,传感网的建设,最终将形成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全面互联。中国移动目前无论个人通信还是物与物互联应用,其规模均处于行业绝对领先位置,为传感网、物联网规模发展积累了大量用户和工作经验。项目产品技术检测情况:已检测:填写检测单位、检测意见、检测时间,并附检测意见扫描件。已检测 尚未检测第二章 项目产品(服务)化一、项目产品(服务)特性产品形态最终消费产品 工业产品 工业中间产品 技术服务 其它产品(服务)用途(200字之内):介绍产品(服务)的主要功能、应用领域。例在无锡轨道交通的重要节点上,实时探测地铁隧道及桥梁结构的静态及动态变形,即隧道收敛、拱体收敛、坝基等结构的倾斜移位、水平位移、沉降、隆起、变位等,由无线自组网技术组成无锡轨道交通的局域物联网,组成“智慧、安全”轨道交通,进一步扩大到全省的城铁、高铁、道桥、水坝、码头、空港等,从“智慧无锡”到“智慧江苏”,走向全国 。又例:在无锡火灾的重要节点上,安装相应传感器,实时探测火灾苗头,通过DMSoC处理及数字输出,由无线自组网组成无锡安全防火的局域物联网,组成“智慧、安全”无锡。产品(服务)性能比较优势(600字之内):介绍产品(服务)与同类产品(服务)比较所具有的产品(服务)性能、指标、功能、价格等方面比较优势。可以用列表说明。本项目产品,为物联网新产品,性能新,用途新,指标、功能有优势。二、产品(服务)化实施计划产品(服务)具备进入市场年度2产品能够批量生产年度4产品(服务)化实施计划的具体进度安排、阶段目标及主要工作内容(600字之内): 2010年6月-12月, 1.高端VWFT振弦频率仪及硅微式倾斜传感器等的核心(SG)采用激光微纳制造等技术创新设计与制造研究,研制。包括纳米级微定位技术、 电子制造中的高速高精度定位与操纵,以及纳米制造中的精密驱动与控制技术,利用畴界动力学对于物质材料的影响特性及新型PMN-PT、PZN-PT的全矩阵数据模型,标定超薄传感介质体的弹性模量及高频情况下的频率响应参数。2011年1月-6月。 采用RFID定址识别及SMD零铅封装及SPI数字输出及采集处理研究、研制。包括:通过RFID底层寻址其预定址ID识别甄选切换传感探测通道,采用SMD零铅封装及SPI数字输出,采用DSP 和 ARM 微处理器平台、数字媒体芯片系统 (DMSoC),采集、传输、存储、发射及反馈。2011年7月12月 .通过无线传感网自组网技术,组成局域物联网研究、研制。将局域内全部的传感器,诸如 VWFT振弦频率仪及硅微式倾斜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气流传感器等,通过RFID底层识别,实时动态自动采集模拟信息,然后转换为数字信息通过无线、有线等传输网络将信息传送给后台进行处理,再经过RFID顶层识别,而在处理过程中将应用到云计算、安全存储、智能筛选信息等众多技术。2012年1月6月,系统联机上线调试,实际联网运行调试,总结、鉴定、推广。产品(服务)化拟执行的质量标准类型:填写具体执行的标准文件名称。 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行业标准 企业标准 其他项目产品(服务)应取得的相关许可认证证书:填写具体应取得的许可认证证书名称。第四部分 项目产品(服务)市场与竞争第一章 市场概述行业及市场概述(1000字之内):简要介绍国内外行业状况、市场容量,要有数据分析、对比。一、 国内外行业状况: 1)大环境:据观察: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见底,经济复苏曙光初现。此时此刻,谁能抓住新的商机,谁就将成为下一轮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全球共识,物联网是继互联网、无线互联网和绿色革命之后全球重大的科技革命,也是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历史大趋势之一,物联网领域将是最大的商机。市场社会氛围。物联网是一次革命,是一个大市场。 2)用途: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将非常广泛,可以说是互联网向自然及社会的感知的延伸,如果说,互联网仅是为人类传递信息的工具,是望远镜、传声筒的话,那么,物联网则是人类感知世界及反馈的智能工具,可以称之为人类的手、脚、脑的延伸,让自然与社会生产生活都能够远程感知和控制,并联网结合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目前已经开始或即将开始的包括:零售行业、物流行业、医药行业,智能电网、智能交通、 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 3)技术:物联网的三大块,一是传感器,二是射频识别,三是网络,这三者缺一不可,三位一体,三者的“连接”是由硬件支撑、软件控制,目前物联网意义上的“连接”研究几乎是空白。技术现状, 国外厂商,对内狠抓“硬件”,对外猛推“标准”我们被“标准”唬住了,对“标准”的理解濒临狭义了, “硬件”被淡化了,可谓被忽悠了 。“普通传感器”已经很成熟了,RFID的应用亦很普遍了,互联网已经完全普及了。但是,将传感器植入RFID的ID地址,将传感器及其ID信号通过DSP数据处理及接口传输到上层电脑系统,再由专用软件及系统链接成“网络”,这一系列开发工作,鲜有报道,或许是缘于保密垄断之目的吧。在技术上,当前来看,我国在技术和标准上已经落后了一拍,比如自主RFID标准迟迟不能出台,而国外标准包括EPCglobal、AIMglobal 、 ISO、UID等均已在中国“圈地”;目前中国在RFID上并无主导权,又是美国在主导,其把持着RFID硬件的生产,其核心技术不申请专利、不发表论文,可谓滴水不漏,而在其应用方面,大量申请专利,总量超过了欧盟等的总量的总和,高达53%,欲独占应用市场。 从3G系统看,我国是成功的,作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我国掌握着核心硬件及软件技术,这是我们的优势。 二、市场容量:物联网将是本世纪人类迎接的又一个发展机遇,据Forrester等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与现有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1,下一个万亿级的网络业务将是物物互联。 2008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容量为506亿美元,预计2010年全球传感器市场可达600亿美元以上。全世界,传感器市场上增长最快的依旧是汽车市场,占第二位的是过程控制市场,看好通讯市场前景。看大防灾减灾社会安全市场, 物联网市场空间远大于当前互联网。国内PC使用量在1亿的数量级,而物联网终端需求量远大于此:10亿量级的信息设备、30亿量级的智能电子设备、5000亿级的微处理器和万亿以上传感器需求。项目产品(服务)的市场需求程度(1200字之内):分析该产品(服务)市场可接受的容量,国内、外市场在那,主要市场在那。主要市场首先在公共安全与服务领域,例:在无锡轨道交通的实时探测地铁隧道及桥梁结构的静态及动态变形,即隧道收敛、拱体收敛、岩土边坡内延及表层等结构的倾斜移位、水平位移、沉降、隆起、变位等,组成无锡轨道交通的局域物联网,组成“智慧、安全”轨道交通。全省的城铁、高铁、道桥、水坝、码头、空港等,从“智慧无锡”到“智慧江苏”,再推向全国,为创造我国自主的物联网数据及控制中心迈出坚实的一步。又例:在无锡火灾的重要节点上,安装相应传感器,实时探测火灾苗头,通过DMSoC处理及SPI数字输出,由无线自组网技术组成无锡安全防火的局域物联网,组成“智慧、安全”无锡。物联网这个新概念所蕴含的商机,让各大运营商无比热衷。 移动方面公开的数据显示,自2004年,中国移动的“机器”(M2M物物终端)客户数每年以倍数的方式增长,由10万、22.1万到2008年底已达217万,占其总体客户数量的0.6%.数千亿的市场,以及超高速的增长率,对运营商来说物联网无疑是一块大家都想抢夺的蛋糕。 因为物联网业务的广泛开展必将对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网络的升级、扩容、优化、融合势在必行,机会体现在通信设备商、网络运营商、网络节点相关产业(身份识别、传感器、芯片和其他)身上。 专家认为,物联网被业界喻为是继互联网、无线互联网和绿色革命之后全球重大的科技革命,也是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历史大趋势之一。 物联网从横向的应用领域来看,短期看好基于手机增值服务的智能交通和智能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