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模拟试卷A答案.doc_第1页
土壤地理学模拟试卷A答案.doc_第2页
土壤地理学模拟试卷A答案.doc_第3页
土壤地理学模拟试卷A答案.doc_第4页
土壤地理学模拟试卷A答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壤地理学模拟试卷A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 土壤学:研究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制图和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肥力特征以及土壤利用、改良和管理的科学。2. 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或者说土壤在自然或管理的生态系统边界内具有的动植物生产能力和和持续提高水、气质量及支撑人类健康与生活的能力。3. 土壤侵蚀: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水力、风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分散、搬运和沉积的过程。4. 土壤生物化学:是阐明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等物质的转化、消长规律及其功能的学科。5. 土壤遥感:应用各种控测器远距离收集土壤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谱信号,变成可以直接识别的图像或供计算机分析的磁带数据的学科。6. 成土母质: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通过成土过程可发育为土壤,可分为残积母质和运积母质两类。7. 硅铝铁率(Sa值):土壤黏粒的氧化硅与氧化铝、氧化铁的摩尔比率,以SiO2/(Al2O3+Fe2O3)或SiO2/R2O3表示。8. 土壤地球化学:研究元素在土壤岩石植物循环过程中分布、适移、富集、分散的规律的学科。9. 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在一定pH值(=7)时,每千克土壤中所含有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K+、Na+、Ca2+、Mg2+、NH4+、H+、Al3+等)的厘摩尔数(potential CEC)。CEC的大小,基本上代表了土壤可能保持的养分数量,即保肥性的高低。10. 盐基饱和度(Base Saturation percentage,BS):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比。包括酸基离子H+、Al3+和盐基离子K+、Na+、Ca2+、Mg2+等。BS真正反映了土壤有效(速效)养分含量的大小,是改良土壤的重要依据之一。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近代土壤学产生的三大土壤学派是(ABC)A.农业化学土壤学派 B.农业地质土壤学派 C.土壤形态发生学派D.西欧土壤地理学派 E.俄国土壤地理学派 F.美国土壤诊断学派2. 下列属于土壤化学自净能力的有(AE)A.氧化还原 B. 沉淀 C.吸附 D.挥发 E.络合 F.淋洗3. 下列属于原生矿物的有(ACE)A.正长石B.高岭石C.角闪石D.蒙脱石E.辉石F.水化云母4. 下列属于2:1型粘土矿物的有(ADEF)。A.蒙脱石 B.埃洛石 C.高岭石 D.绿泥石 E.蛭石 F.伊利石5. 下列性质中随土壤粒级的减小而增加的有(ACE)A.孔隙度B.通气性C.持水量D.透水性E.吸附性F.土壤密度6. 下列土壤质地中被称为蒙金地的是(A)A上砂下粘B通体砂土C通体粘土D上粘下砂7. 下列属于富里酸(FA)特性的有(CDF)A.不溶于酸和酒精 B.强吸附性C.强酸性D.低C/N比E.芳香化结构 F.溶于酸和碱8. 下列定义中指土粒密度的是指(B)A.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孔隙所占容积的百分数B.单位容积土壤中固相颗粒的风干质量C.单位土壤中5-10mm土粒所占比重D.单位容积原状土中土壤的风干质量9. 下列能被植物根系直接吸收的水分是(C)A.地下水B.结晶水C.毛管水D.重力水10. 下列定义中指土壤有效含水量的是(D)A.土壤中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量B.当植物发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C.田间持水量至永久凋萎吸收之间的含水量D.以大气降水方式供给土壤包气带中的水11. SPAC(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中水分运移的路径是(C)A.根系茎叶面土壤根系B.叶面蒸腾根系茎叶面C.降水植物截留土壤根系D.灌溉土壤根系植物12. 下列特性中指旱地土壤的是(AD)A.Eh多在300mV以上B.土壤多呈灰白或灰色C.Eh多在200mV以下D.土壤多呈红、黄棕、褐等鲜亮的颜色13. 下列属于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分类系统的土纲有(BDF)A.雏形土B.初育土C.均腐土D.水成土 E.变性土 F.漠土14. 下列属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的土纲有(ACE)A.雏形土B.初育土C.均腐土D.水成土 E.变性土 F.漠土15. 下列属于沿海型土壤纬度地带性的有(BC)A.淋溶土均腐土干旱土B.灰化土棕壤红壤砖红壤C.灰土淋溶土富铁土铁铝土D.灰色森林土黑土棕钙土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 简述成土因素学说的主要内容:成土因素学说是关于各种外在条件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学说。它研究土壤与外在条件之间的发生学联系,揭示土壤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该学说最早由俄国著名科学家道库恰耶夫于19世纪末叶创立,其基本观点是:土壤是一个独立的自然体,是母岩、有机体、气候、陆地年龄和地形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各成土因素是同等重要的、不可相互替代的。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制约土壤的形成和演化。成土因素在地表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并用数学式=(,O,),表示土壤与成土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中壤,气候,O生物,P地形,T时间。在BB道库恰耶夫之后60年,著名的美国土壤学家H詹尼引用了同样的数学式表示土壤和最主要成土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BB道库恰耶夫的学说得到后来的土壤学者的继承和发展。苏联杰出的土壤学家BP威廉斯提出了土壤形成的生物发生学观点,认为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生物因素起着主导作用;还提出土壤是人类劳动的对象和劳动的产物的论点。H詹尼则指出,生物起主导作用并不是千篇一律的现象。成土因素学说自BB道库恰耶夫创立至今,已成为现代理论土壤学最重要的部分。2. 简述矿质化与腐殖化的区别:矿质化作用是指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被氧化为最终的分解产物的过程。所有影响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因素都是影响矿质化作用的因素。诸如生物残体的化学组成,土壤的温度,湿度,通气状况与PH等都影响着土壤的矿质化作用。腐殖化作用指进入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转变为腐殖质的过程。在土壤中它们都有存在和发生的可能,只是随着土壤和环境条件的不同它们可能有主次之分而已。3. 简述我国土壤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我国粘土矿物的分布:土壤粘粒矿物是受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形成的。故粘粒矿物的分布有一定的地带性、随生物气候带的变化呈纬度地带性。粘土矿物的演变规律:云母(伊利石)水化云母(蛭石)蒙脱石高岭石三水铝石。我国粘粒矿物的分布情况大致为:温带干旱的漠境和半漠境地带,风化程度低,以形成水云母类为主,蒙脱石类甚少。随着湿度的增高,至半干旱草原地区,蒙脱石类迅速增加,结晶良好,以蒙脱石类和水云母类为主。暖温带的半湿润和湿润地区,有利于水云母进一步脱钾,蛭石显著增多。中亚热带以南地区,随着水热作用的增强,高岭石类逐步代替水云母类,铁铝氧化物矿物亦大量积累。4. 简述国际制和美国制土壤质地分类的要点:国际制分类的标准是:(1)以粘粒含量15%作为砂土类和土壤类同粘壤土类的划分界限:以粘粒含量25%为粘壤土类同粘土类的划分界限。(2)已粉砂含量达45%以上作为“粉砂质”土壤的定名标准。(3)以砂粒含量达85%以上为划分砂土类的界限;沙粒含量在55%85%时,作为“砂质”土壤定名标准。美国土壤制地分类标准采用三角坐标图解法。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代表100%粘粒(0.002mm)、粉粒(0.0020.05mm)及砂粒(0.05-2mm),以其对应的底边作为其含量分数的起点线,各代表0%的粘粒、粉粒和砂粒,根据粒级百分数分别向对应底作三条平行线,三线相交于一点,按此时所在地位置定出土壤质地名称。5. 简述土壤孔隙分级及各级孔隙特性:(1)非活性孔隙,当孔径小于0.03mm,孔隙总是充满水分,这些水分难运动,对植物无效,不能通气。(2)毛管孔隙,当量孔径0.1-0.03mm,孔隙内毛管作用明显,毛管水移动迅速,对植物有效,是对植物最有效的水分。(3)通气孔隙,当量孔径大于0.1mm,是土壤中的粗孔隙,没有毛管作用,大部分时间孔隙内充满空气,灌溉或雨后孔隙内充水,但在重力作用下会迅速排走。四、论述题(二选一,20分)1. 试述自然土壤与农业土壤土体构型的差异:自然土壤的土体构型一般可分为四个基本层次:即覆盖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1)覆盖层代号A0,此层为枯枝落叶组成,在森林土壤中常见。淋溶层代号A,包括两个亚层,A1层为腐殖质层,有机质积累多,颜色深暗,植物根系和微生物也最集中,多具团粒结构,土质疏松,是肥力性状况最好的土层。A2层为灰化层,由于受到强烈淋溶,不仅易溶盐类淋失,而且铁铝及粘粒也向下淋溶,只有难移动的石英留下来,故颜色较浅,常为灰白色,质地轻,养分贫乏,肥力性状差。A层是土壤剖面中最为重要的化学发生学层,不论是自然土壤还是耕作土壤,不论发育完全的剖面还是发育较差的剖面,都具有A层。(2)淀积层代号B,位于A层之下,是由物质沉积作用而造成的。本层的沉积物主要来自土体的上部,也可来自土体的下部和地下水,由地下水上升,带来水溶性或还原性物质,因土体中部环境条件改变而发生沉积。还可来自人们施用石灰、肥料等来自土体外部的物质。根据发育程度不同又分为B1、B2和B3亚层。(3)母质层代号C,为岩石风化的残积物或各种再沉积的物质,未受成土作用的影响。(4)基岩层代号D,是半风化或未风化的基岩。农业土壤的土体构造状况,是人类长期耕作栽培活动的产物,它是在不同的自然土壤剖面上发育而来的,因此,也是比较复杂的。在农业土壤中旱地和水田由于长期利用方式、耕作、灌溉措施和水分状况的不同,明显的反映出不同的层次构造。(1)旱地土壤的土体构型:旱地土壤一般可分为四层:即耕作层(表土层)、犁底层(亚表土层)、心土层和底土层。(1)耕地层。代号A,又称表土层或熟化层,是受人类耕地产生活动影响最深的层次。根系分布多,占总根量的50%以上。有机质质量分数高,颜色深,疏松多孔,理化生物性状好。(2)犁底层。代号P,位于耕地层之下,与耕作层有明显的界限,有机质质量分数显著降低,颜色较浅,由于长期受农机具压力的影响,故土层紧实,呈片状工层状结构。此层有托水、托肥作用,但会防障根系伸展和土体的通透性,影响耕层与心土层间的物质能量的交换传递,对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不利,所以破除犁底层增加耕层厚度是深耕改土的重要任务。(3)心土层。代号B,位于耕层或犁层以下,此层受上部土体压力较紧实,有不同物质的沉积现象。此层受大气和外界环境条件影响较弱,温度、湿度比较稳定,通透性较差,微生物活动弱,植物根系有少量分布。有机质质量分数极少,物质转化移动都比较缓慢。但该层是土壤中保水保肥的重要层次,也是作物生长后期供水供肥的主要层次,应足以重视。(4)底土层。代号G,位于心土层以下,一般在土表50-60CM之间,受外界气候、作物和耕作措施的影响很小,但受降雨、灌排、和水流影响仍很大,一般把此层称为深土层,即母质层。但底土层的性状对整过土体水分的保蓄、渗漏、供应、通气状况、物质转运、土温变化都有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有时甚至还很深刻。水田土壤的土体构型水田土壤由于长期种稻,受水浸渍,并经历频繁的水旱交替,形成了不同于旱地的土壤剖面形态和土体构型。一般水田土壤可分为:耕作层(水耕熟化层),犁底层、潴育层、潜育层等。上述农业土壤的层次分化是农业土壤发育的一般趋势,由于农业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多样性,致使农业土壤的土体构型也呈复杂状况,有的层次分化明显,有的则不明显或不完全。各层厚度差异也很大,因此田间观察时,应具据体情况进行划分。2. 试述土壤剖面的重要意义及其采挖要求:土壤剖面的构成及其野外挖掘方法: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截面称为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观察和了解土壤剖面是认识土壤、分析鉴定土壤肥力,制定耕作措施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土壤剖面一般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水平层状构造,在野外以其颜色、质地、结构及松紧度、新生体等区分。层状结构为其最重要特征,是土壤形成及其物质迁移、转化和累积的表现。一般划分3个最基本层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