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第三章劳动供给分析).ppt_第1页
劳动经济学(第三章劳动供给分析).ppt_第2页
劳动经济学(第三章劳动供给分析).ppt_第3页
劳动经济学(第三章劳动供给分析).ppt_第4页
劳动经济学(第三章劳动供给分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经济学 王远伟wyw197 第三章劳动供给分析 A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B劳动力参与率C劳动力供给函数D个人劳动力供给决策E家庭的劳动力供给 第一节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一 劳动力供给概述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报酬条件下 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 人们之所以向社会提供劳动 首先是为了满足自身对劳动产品的需要 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劳动活动本身的需求 劳动力资源是指处于劳动年龄阶段且具有劳动能力的人 经济活动人口 又称为劳动力人口 包括全部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就业人口和尚未从事社会劳动但正在寻找工作的失业人口 就业者 失业者 从业人员 二 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一 影响劳动供给的自然因素1 人口规模2 人口自然结构3 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 二 影响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因素1 劳动者的工作偏好 1 收入效应 2 替代效应2 经济周期的波动 三 影响劳动供给的社会制度因素1 劳动制度2 工资制度 第二节劳动参与率 一 劳动力参与率的定义及公式劳动参与率的定义它衡量的是一个社会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的相对规模 反映劳动力市场活动水平的重要指标 劳动力参与率的公式 1 总人口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 总人口 2 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 法定劳动年龄人口 3 年龄或性别劳动力参与率 某年龄 性别 劳动力 该年龄 性别 人口 二 劳动力参与率变化的影响因素 三 劳动力参与率的周期变化劳动力参与率依年龄增长呈周期性变化 图3 2美国分性别劳动力参与率 图3 3不同年龄段劳动力参与率 中国劳动力参与率周期线 1 男 倒U型 2 女 倒U型 四 劳动力参与率假说1 一 二级劳动力的定义 1 一级劳动力 只在就业者与失业者之间流动 而不表现为劳动力与非劳动力的流动的社会群体 2 二级劳动力 表现为劳动力与非劳动力流动 而且对经济周期存在敏感反应的社会群体 2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 由于经济衰退 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 为保持家庭收入水平 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寻找工作 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呈正向关系 3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滞留于劳动力市场的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 二级劳动力更不愿作为失业者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 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呈反向关系 第三节劳动力供给函数 劳动力供给 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 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 家庭或个人 愿意并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一 劳动力供给函数式 一 劳动力供给的自变量和因变量S f x1 x2 x3 xn S f w 二 劳动力供给表与劳动供给曲线 图3 4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力供给曲线1 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2 斜率为正二 劳动力供给弹性 一 劳动力供给弹性的定义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映程度 劳动力供给弹性公式ES S S W W 二 劳动力供给弹性的形态A 供给无弹性 Es 0 A线 B 供给有无限弹性 Es B线 C 单位供给弹性 Es 1 C线 D 供给富有弹性 Es 1 D线 E 供给缺乏弹性 Es 1 E线 三 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变动 图3 5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 图3 7劳动力供给的变动 第四节个人劳动力供给决策 一 效用和无差异曲线经济学假定 能够给人们带来满足的东西有两大类 1 闲暇2 货币收入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或效用的各种可能的货币收入与闲暇的组合 就是无差异曲线 Y货币收入 闲暇时间H U1 U2 U3 无差异曲线具有负的斜率 要增加劳动收入 必须减少闲暇 曲线离开原点越远 效用水平越高 同一个人的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反映了闲暇和收入相互替代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性质 边际替代率衡量的是消费者愿意用一定收入交换一单位闲暇的比例 MHS 收入的边际效用 余暇的边际效用 Y H H 余暇时间变动量 Y 收入变动量 二 个人的预算约束线工资率 工作时数和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预算约束 它表示既定的市场工资率条件下 单个消费者能够提供的收入和工作时数的组合 0 预算线的性质 工资率变化时 预算线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当存在非劳动收入时 预算线将沿着Y轴平行上移斜率为负 预算线的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 其斜率为 OY劳动收入tga OH时间 三 最佳劳动供给时间的决定 四 工作时数与非劳动收入 一 非劳动收入对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 二 收入效应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 收入变动所引起的工作时数变动的比例 收入效应 H Y 0 三 闲暇效应当工资率上升时 劳动者将会用较昂贵的闲暇消费转向工作更多的工作时数 替代效应 H W 0 工资率变化导致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 L Y U2 U1 A l0 l1 a b y1 y0 B C 替代效应 L Y U A l0 l1 b y1 y0 B C D 四 两种效应的综合影响 1 替代效应对劳动力供给具有正向影响 2 收入效应对劳动力供给具有负向影响 3 两种效应共同作用而实现均衡点的位移 五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描述的是工资率与劳动者劳动供给量的关系 一条完整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 在某一工资率水平之下 工资率的上升会带来个人劳动力供给量的增加 而在此工资率水平上 工资率的上升反而会使个人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 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六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 L0 W0 劳动力市场均衡均衡工资率为W0均衡就业量为L0 第五节家庭劳动力供给 贝克尔 Becker 家庭经济学 一 家庭生产理论家庭生产理论认为 通过家务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家庭产品既可以采用时间密集型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 也可以用商品密集型的生产方式生产出来 一个家庭的全体成员需要决定 如何在市场工作 家庭产品的生产 闲暇之间进行分配 首先 现代社会中 家庭既是一个消费单位 同时也承担着部分生产功能 其次 家庭中家庭成员在工作决策时 总要与其他家庭成员进行协商 再次 家庭成员进行劳动力供给决策时 不仅要考虑其他家庭成员的情况 而且还要考虑自身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二 家庭联合劳动力供给决策家庭成员在市场工作还是在家庭劳动中 进行某种专业分工是有益的 夫妻双方选择工作的考虑是 双方的市场劳动效率和家庭生产率的比较 家庭收入水平也影响丈夫或妻子的劳动力供给 父母工作状况 家庭收入状况对成年孩子的劳动力供给决策产生影响 三 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一个人在决定其一生中何时主要从事市场工作时 是根据其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市场生产率和家庭生产率之间的比较 这里的基本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