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艺术终结与当代艺术发展(上)主讲人:刘悦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室研究员前言 各位尊敬的朋友们,下午好!那么今天非常荣幸和大家来见面,来大家共同来探讨一下一个非常有趣的新话题,就是关于艺术终结与当代艺术发展的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希望在随后的时间里,这个问题能够激发出我们共同的兴趣,我们好一同来探讨。 那么为什么来探讨这个问题呢?那么首先我想说可能我们面临这样的一个终结的一个时代,因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呼声关于终结的这样的各种各样的呼吁、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说艺术死亡了,艺术史结束了,艺术家死亡了,人人都是艺术家。审美经验也已经终结了,这世界上万世万物已经便了审美的了。再比如说艺术理论的终结,那么这些说法都来自于所谓的艺术终结论。那么作为一个背景,在艺术终结论还有各样各种的说法,比如说有人的终结的说法,比如说有历史的终结的说法,那么这些都和后现代主义思潮是有关的。 那么今天我先给大家列一下演讲提纲,我想讲一下五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我讲终结不是死亡,但艺术毕竟要终结。 第二个问题我想讲杜尚难题引发了艺术的终结。 第三个问题我想讲的是艺术终结论的意义。 第四个问题我想讲的是艺术史的终结。艺术的终结和艺术史的终结并不是同一个问题,也就是说艺术终结后的艺术该如何发展的问题。 第五个问题我想讲一下关于艺术家之死的问题,也就是人人都是艺术家的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我就想做一个猜想,这个猜想是什么呢?就是艺术的未来究竟终结在什么地方?就是艺术未来的终结之树到底在哪里? 一、艺术的终结 我们下面就从第一个问题开始讲起,就是终结不是死亡,但艺术必将终结。我们知道艺术终结论到了中国之后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引起了非常多的在理论层面在艺术实践层面非常多的争论,在大多数人的心目当中觉得艺术终结的意思就是说艺术死亡了、艺术从此不再存在了。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呢?我们知道如果我们回顾一下整个20世纪的历史,我们知道出现了许多次的关于艺术终结的、艺术死亡的这种说法。这种说法可以说是由来已久,我可以举这样几个例子。 比如说在1912年萨亚斯就说他说艺术死了,他现在所有的运动绝非生命力的征兆,他们也不是死前痛苦的挣扎,他们是尸体遭受电击时的机械反应。再比如说到了1920年第一届国际达达展的招贴画上说:艺术已经死亡。再比如说在1937年格林伯格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国艺术批评家、艺术史家,他说:架上 绘画遭遇灭亡的危机。当然指的美术,结果我们讲的视觉艺术里面架上绘画。再比如说1979年一位重要的当代艺术家戴维德萨莱他说,说“绘画不得不死亡”。这也就说它来自于生活,但又不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是为了展示出一种绘画如何首要的对生活去做任何要做的事情,也就是说从20世纪以来出现了非常多的关于艺术死亡的声音。那么我们所说的艺术终结论其实是来自以20多年前,具体来说是来自于1984年,来自于一位美国著名的哲学家、著名的美学家,也是著名的当代非常著名的艺术批评家叫阿瑟丹托。阿瑟丹托在1984年最早提出了关于艺术终结的学说,这是指的当代艺术的终结。(一)智者的诡计 如果我们再把时间往前倒,我们又发现其实早在1928年一位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我们都很熟悉叫黑格尔,他也最早提出了艺术终结,在德文的意义上最早提出了艺术终结的观念。那么首先我们就来破除几个谜题。也可以说几个比较天大的误解。我把它也叫做智者的诡计,那么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来看第一个误解,就是我们经常把艺术终结等同于艺术之死,那么我想说的是,首先要说的是the End of art并不等于the Death of art。死亡和终结并不是一回事,我们怎么来解释呢?我想打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就是百米赛跑,这个比喻想说的,我想说终结、死亡、结束,这几个词对于艺术的发展而言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 我想讲第一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说什么呢?就是说一个百米赛跑的这个竞赛者在跑完全程之后这个参赛者在虫过终点的一刹那或者再跑几步,他可能由于本来长期就患有的疾病倒地而亡,比如说他得心脏病突发突然倒地而亡,在这个意义上这个是我们所说的死亡。那么大家记住这个终结不等于死亡。 那么我在进入到第二个误解,我们要破解第二个误解。就是除了艺术终结之外,在1984年另一位德国的艺术史家叫汉斯贝尔廷又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叫做“艺术史终结”的观点。那么还继续要破解这个问题就是说艺术史的终结并不等于艺术史的结束,也就是说the end of art history并不等于the stoping of art history,这也是两个根本不同的问题,在破除第二个误解的同时,我们再举第二个比喻。 什么是结束呢?我们还拿百米赛跑为例,第二种情况就是说在跑完全程之后参赛者就停止在终点线上,百米的终点线上,他既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更没有倒地猝死,而是被强行的按在那里面动弹不得。这种状态叫做结束,就是我们说的stop。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在哪里?结束是一种被动的状态,而终结是一种主动的状态,结束是被动的,他被按在那那里,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他也没有死掉。那么打完这第二个比喻,我们再来破解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常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等会会讲到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一个德国当代艺术一个大家提出的观点。我想说的是人人都是艺术家并不等于艺术家的死亡,就是我们说everyone is an artist,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并不等同于the death for artist,并不等同于艺术家就已经不存在了,并不等同于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反过来也可以说所有人都不是艺术家。(二)终结的内涵 我们再来打最后一个比喻,那么什么是终结呢?艺术终结意义上的终结是指在跑完全程之后,这个参赛者还由于惯性再往前小跑一段,直至最后停歇下来,这个才指的是终结end。具体来解析就是说参赛者从起点到终点的百米线类的奔逃才是有意义的。在冲过百米线之外无论他跑得再快,哪怕跑进五秒跑进四秒或者是像博尔特一样跑得越来越快打破世界纪录,都不算作有效成绩在内。这里面就区分出百米赛跑中百米赛跑之内这一百米是有效的,和过了一百米线之后无效这两段,这个一条横线讲的是这个终结的一个点。从百米线到后来讲的是终结的整个一个过程,整个过程。那么打完这个三个比喻,我们回到大家所说的话什么是终结? 那么终结的意思就是说在超过了跨过了所划定的终线之后,艺术无论怎么再发展下去也都失去了它的历史的意义。也就是说死时的艺术发展超出了历史的边界,超出了历史的界限。这是什么意思呢?等会儿我们还会解析。我们现在来看我们回到艺术终结这个话题,其实艺术终结的话题并不是一个单维的,并不是讲艺术本身的终结的。它还包括许许多多的方面,我们基本上可以把它解析为这样五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艺术的终结,就是讲的那个阿瑟丹托所提出的艺术的终结。 第二个是艺术史的终结,关于艺术史的发展。 第三个是艺术家的终结。 第四个是审美经验的终结。 最后一点是关于艺术理论的终结。 那么这是艺术终结所包含的五个最基本的方面,非常有趣。我们的确面临像现在这样一个很有趣的时代,我们先举一个图片,举这样一个例子。这是一个观念艺术家本沃特的一个艺术作品,1971年的一个作品。非常有趣的是这个作品上面没有任何审美的线条、审美的形式,只是一个法语的标语。这个法语的标语上写着一句话叫做“艺术没用,回家”。通过这样一个艺术作品,它为什么成为艺术品呢?我们可以去问,去追问假如艺术丧失了它的功能,它必然会走向终结吗?我先给出几个判断,我想说的是艺术发展到现在,无论是从中国到纽约到巴黎都没有死亡,这是一个事实,对吧?艺术还存在着,艺术家还在活动,美术馆、艺术馆、音乐厅还在继续进行着演出。我想说的第二句就是其实艺术的终结只是一个将来完成时,不是现在完成时。艺术起码在当代在当下它并没有终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这个我讲过了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艺术终结方方面面的问题。我后面还要详细地解析到底什么是艺术的终结?什么是艺术史的终结?什么是艺术家的终结?二、“杜尚难题”引发艺术终结那么在说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绕开这三个主要的问题,我们先讲一个艺术家,讲一位重要的法国艺术家的很重要的启示,同时也带给一个艺术终结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这位艺术家,我们很多人可能比较熟悉就是法国的艺术家叫杜尚。杜尚他一系列的艺术创作引发出来所谓的“杜尚的难题”。这个“杜尚的难题”就引发出了艺术的终结问题。(一)1917:喷泉事件 讲杜尚,我们一定会提到这样的一个作品,这个可能是世界艺术史上最有名的一个作品,我们会讲到这样的一个事件就是在1917年,所谓的“小便器便喷泉事件”,喷泉是这间作品的姓名。大家看图的话会看到这个很惊世骇俗的一个作品,是在1964年的一个复制品。在这一年这个法国艺术家杜尚到了纽约之后,他们一块去办了这样的一个展览。这样的一个展览那么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说没有任何标准,只要大家交几美元大家都可以来参加本次的展览。 也许我们猜也许杜尚是为了考核一下这个策展委员会到底是不是真的没有艺术标准?是不是真的交了钱就可以去?所以他就在美国的自来水管商店里面买了这样的一个小便器,大家注意他在小便器的下方写了几个字:“RMutt”。签上了一个虚假的艺术家的名字,然后签上了时间是1917年,。当时结果怎么样呢?可想而知,这个作品当时被委员会所拒绝,因为它根本就不是艺术品,其实拿到我们现在也不可能把一个小便器拿到美术馆就当做艺术品。1917年这个现成物,这样的一个小便器被当时的艺术界所拒绝了。尽管它丧失了它当时作为艺术品的意义,但是它却引发了美学上和艺术理论上关于艺术终结的一个经久不衰的一个争论。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看这个,这个晚年的杜尚,晚年的度上他只有不断的复制早期这样一个作品卖给收藏家和这个纽约现代美术馆。为什么说它引发这样的问题呢?假如说一个小便器拿到美术馆可以被当做艺术的话,人们害怕有一天由于一切都是艺术,所有的东西都是艺术。反过来说一切都将不再是艺术,既然一切都是艺术了,艺术和平常物和日常物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呢?也就是说艺术否定性被这个现成物小便器所物化了,在当时所谓的antiart就是反艺术,在达达派内部几乎受到了一个普遍的欢迎。说反艺术就是和我们传统的艺术上是不同的这样的艺术的样态。(二)“反艺术” :现成物的变形 什么是反艺术?我们来讲反艺术其实就是所谓的一种现成物的一个变形,我们在达达艺术上来讲的话。其实如果从艺术史上来看在1917年之前,也就是在1914年,杜尚最早做了艺术史上的第一个现成物,也就是说他第一件拿来现成物变成艺术品的成功个案是1914年画面上这个作品叫做晾瓶架,如果大家去酒吧会看到其实晾高脚杯那个架子,洗完之后放那个架子。其中不同的是杜尚特别在晾瓶架最下面的边缘大家看签说了马赛尔杜尚的名字,也签上了这个创作的年代。当然这是1964年的一个复制品,因为当时的那件作品也后来遗失了。 大家再来看画面这是一张非常珍贵的照片,这是在1914年,因为后来这个作品被他扔掉了。这是1914杜尚的晾瓶架,他首次在超现实物体艺术展上的一个展出的珍贵的照片。大家看这个照片的中间,那么就是杜尚的晾瓶架。当时展出在巴黎的查尔拉东画廊。 再往前说在1913年的时候,1914年前一年,杜尚还做了一个著名的作品,我们可能很多都很熟悉叫做自行车轮,就是一个凳子,厨房里用的凳子上面是一个自行车轮,观看的人可以去转动这个车轮。这个车轮其实也和1912二十世纪初的脚踏车轮支架其实有这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再往后说1914年之后的一年,就是1915年,杜尚又做了一个作品叫做断臂之前,那么这个断臂之前指的是什么呢?我们知道美国很多地方雪很大,“断臂之前”就是一把雪铲,用铲雪的铲子,一把普通的雪铲,就是用木头和镀锌铁的铁做成的,长121.3厘米。杜尚在上面写了几个字叫做断臂之前,这个作品也成为了现代艺术史上的一个经典之作。 我们再来看后来杜尚又在做了一系列的作品,其中一个很有趣的作品叫做梳子,那包括他1935年、1941年的盒子里的盒子作品里面包含着这个梳子这个作品的缩略版。那么就是一个与我们日常当中用的一个铁梳子毫无二式的这样一个梳子,它成了杜尚手里的一个艺术品。 我们要问从1914年的那个晾瓶架,到1915年的雪铲,到1916年的梳子,再到1917年的那个惊世骇俗的作品喷泉,其实实际上就是小便器。可以看到杜尚的艺术创新的确画出了一道逐渐发展的一个轨迹。到了喷泉那里面,他的反艺术,把“反艺术”推到了一个顶点,把所谓的antiart推到了一个制高点。我们都要问这是艺术吗?这是艺术吗?我们知道杜尚和其他很多当代艺术家不同,杜尚本身的绘画的功夫是十分了得的。我们看画面上是1912年的杜尚像。这个时候还非常年轻,而且非常激进的艺术家杜尚,他经过了一系列,刚刚经过了一系列的现成物的创作。这个时候他开始放弃了绘画,因为他宣称他被他自己杀死了绘画。非常有趣的是和大多数艺术家不一样,杜尚大部分的生活是靠下国际象棋来过的,他有很多朋友是国际象棋大师。他直到晚年又回头来做艺术,那其实艺术是他生活中的一个小的部分。因为他早期他就认为他为他自己已经把绘画给谋杀了。(三)现成物所引发的问题 这讲的是什么呢?我们想想杜尚做了这样一系列的现成物的作品,他究竟引发了哪些问题呢?特别是我们在一个后现代的视野当中,我们知道杜尚为什么在当代艺术当中在后现代艺术当中被反复的提及。这个就是说我们为什么要不断阐释它,这个我们就是说在我们后现代视野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杜尚难题它有着多重的非常崭新的,对当代而言非常崭新的意义。 刚才我们看到这是一个,画面上是一个石版画。这四件现成物都在上面,这个石版画,杜尚自己画的一个很简单的石版画可以看作是他现成物制作的一个底稿和草图。我们看到自行车轮、晾瓶架、雪铲和小便器,恰恰是杜尚现成物艺术里面最著名的四个物。我们通过画面把这四个物给陈列出来,我们看画面的左侧是他的石版画,右侧是他四件著名现成物的作品。这些作品展现出什么意义呢?它对于美学而言,对于艺术理论而言,对于艺术实践而言,它追问了这样几个问题,或者说这样三类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艺术的边界到底在哪里?艺术到底有没有边?什么能当做艺术?是不是只有美术馆之内的东西是艺术?或者说艺术家工作室之内的是艺术,而之外的东西不是艺术?进而我们可以再去追问,就是艺术和非艺术的界限在哪里?它们那条线是怎么来划成的,这是第一个问题。 那么第二类问题可以这样追问,是什么把“艺术品”和“现成物”区别开来?是什么说杜尚这个小便器是一个艺术品,而我们家里面或者商店里卖的小便器是一个现成物,是什么东西把它区别出来。我们再去问谁又赋予了这种权利去做成这种区分?这种区分者区分的那个东西是什么?或者再去追问这种赋予者,这种区分者是一种观念、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情境抑或是其它什么?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是不是这种区分是赋予一种观念说这是艺术,这个茶杯是艺术,赋予了这个茶杯一个观念,还是说我把这个茶杯拿到了美术馆里面,这个行为使它成为了艺术?还是说美术馆这个情境使它成为了艺术?而不在美术馆这个情境之内它就不是艺术。究竟这个赋予者这个区分者到底是谁?是一种观念,是一种行为,还是一种情境? 最后一类问题就是我们还要去问到底什么是艺术品?什么是艺术家?什么是艺术?我们知道这三个东西是不同的东西,艺术品,创造艺术的艺术家,还有艺术是不同的东西,我们经常说艺术品不过是艺术家的创作的产物。反过来有没有没有艺术品的艺术家吗?在我们中国有很多一歌歌手,就是一辈子唱一首歌,靠一首成名的歌反复唱,那么他是艺术家,因为他有一件成功的艺术品。我们发现其实在艺术品和艺术家当中更重要的是艺术品,是艺术品让艺术家成为了艺术家,而没有那种没有创造艺术品的艺术家。当然在当代艺术里面很多人从安迪沃霍尔到我们当代艺术中这很多艺术家已经不创作艺术了。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成立了自己的艺术工厂让他的徒弟们,让他的追随者们去创造艺术,他只给他一个艺术理念或者给他一个标盘,但是他也在成名之前必须有他亲自创造出这样的艺术品,我们发现其实艺术品和艺术家是交互规定的。艺术家产生了艺术品,艺术品使艺术家承袭了艺术家。 但是在艺术品和艺术家之外还有一个东西,在他们之上,在我们的脑海中理念中还有一个东西叫做“艺术”。在艺术品、艺术家交互规定之上还有一个艺术,那么我们就要追问了什么是艺术品?什么是艺术家?那么什么成为称其为艺术?那这是一个问题。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还可以再问,不是称其为艺术,不能成为艺术,什么才能称其为艺术?就是称为、叫做艺术?也就是说“艺术之实”和“艺术之名”究竟是什么关联?就是刚才我们说艺术品、艺术家之上还有一个叫艺术的东西,但是艺术是个名字,是个名词,是个理念,是个idear,是你脑海中一个东西。艺术这个名和实际的艺术,各种各样的艺术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所以我们看尽管杜尚做了这样的很惊世骇俗的一系列的作品,他其实是引发出很多的问题。他是在寻求艺术的边界,这个边到底在哪儿?从而引发出刚才我说的这三类的很重要的问题。(四)艺术的解答方式 我们如何来解答杜尚的现成物呢?我想给出这样几个解答,就是关于观念艺术式的、波谱艺术式的?行为艺术式的?装置艺术式的这样几种解答的方式。 首先第一种,我们可以给杜尚难题一种观念艺术式的解答。也就是说杜尚在宣称小便器是艺术的时候,那么关键还在于宣称这样一个赋予的行为。当从外界带进来一个物品的时候,那么杜尚其实在做出一个宣称告诉大家说这是艺术,然后杜尚在上面签上了艺术家的名字,签上了创作的日期。这个过程宣称这是艺术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一种赋予观念的过程,就是艺术家赋予了这个小便器一个观念说这是艺术,所以喷泉才成其为艺术,这是第一种解答,就是观念艺术是个解答。 我们再来看第二解答,关于“波谱艺术式的解答”,我们知道“波谱艺术”是一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英国到美国非常兴盛的这样的一个艺术的思潮和流派。波谱艺术式的解答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关键就在于对现成物的挪用,挪用。就是把日常用品挪到了艺术界,挪到了艺术的氛围当中,挪到了艺术领域,挪老艺术家的工作室里面成为了艺术,然后又拿到了美术馆去展示。既然我们可以去问既然现成物可以成为艺术品,反过来一件艺术品同样也可以成为现成物,对吧?所以杜尚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他说把伦勃朗的画拿来当烫衣板也不为过,这是他一个很著名的话,很有趣的艺术主张。 当然我们任何人可以把伦勃朗的画当做画板去,因为实在是太昂贵了。对吧?但是在家里挂画,我想大部分人也不会挂毕加索的画,因为确实有的画很恐怖,晚上出来上厕所的时候一抬头会吓一跳,我会画一些很漂亮的一些画。那么这里面讲的是“日常物”和“艺术品”如何交替的这样使用。在杜尚看来其实这个过程是可逆的,既然日常物可以拿到艺术界中成为艺术品,反过来艺术品也可以当成日常用品,就是对一些不同的人来说可能不同的物有不同的意义。 举个例子比如说1916年杜尚做了画面上这个可折叠的旅行用品,它就是个Underwood的打字机套子,它没有经过任何的加工拿到了美术馆成为了艺术品,但是它却符合波谱艺术,乃至后现代艺术中一个重要的手法就是挪用,把日常物挪到艺术界里面。 第三种解答我们还可以给杜尚一个解答,就是一个行为艺术的解答。为什么?因为当杜尚宣称这是艺术的时候,这是一个艺术的行为,艺术的行为。虽然杜尚他没有直接用身体去进行叙事,这种心理叙事也不会后来讲到偶发艺术、身体艺术、行为艺术那种偶发的性质,它起码满足了艺术的,行为艺术的最重要一个特质叫做行动。我们看画面这是杜尚在自己的头脑上剃出了一个红五星,他把自己的身体也当作了艺术。这个在当代艺术上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最后一个解答就是我们还可以给杜尚这些现成物做出一个装置艺术的一个解答。我们看画面,我们看在1920年,杜尚做了一个很著名的叫做旋转的玻璃片的这样的一个作品。这个作品就提出了装置艺术中互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它是一个电动的一个装置,任何一个观者到他跟前他可以按那个开关,然后这个玻璃片它就旋转起来。这个作品和刚才所说的那个自行车轮是类似的,有时候你看自行车轮的时候你也可以转那个自行车轮,这提出了当代艺术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参与者要参与到艺术的创作当中。传统的艺术品更多是一个静观的对象,艺术品摆在那里面无论是油画有画框,这个雕塑它有一个基座也好,它使一个作品摆在里面你去看它,你去静观它。当代艺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你要参与到其中,你可以与艺术品互动起来。举个例子现在经常出现的比如说“多媒体艺术”,比如说做一个很激光的,各种激光散色的这样的一个屋子的时候,每个人进去到这个激光屋的时候他看到的作品是不一样的,因为你的身高,你的体重,你的体型,你的体温是不一样的。然后这个激光根据你的体型打出各种各样的色彩,也就是说每一个观者和这个艺术品形成一个互动,每个观者所看到的艺术品都不是同一件艺术品,都是不同的艺术品。等会儿有时间我还会举出一些非常成功的当代艺术的例子。(五)关于“杜尚悖论” 这些我们解答之后,其实都关系到很多艺术理论的问题,甚至关系到所谓哲学的问题,很高深的哲学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杜尚的悖论”,这个画面是杜尚的一个自画像。这个悖论是来自于这样一个问题。也就是在美术馆所形成的艺术语境里面,当一位观者、欣赏者看到了已经超出了传统艺术边界的那个物品的时候,而这个物品又被当作艺术的时候,我们可以问它究竟是在审美还是在做“这是艺术”的判断?这句话可以是叹号,说这是艺术!也可以是问号,一个问号这是艺术吗?或者这是艺术吧。这大概是艺术吧,这大概其实是艺术吧。那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判断。但是我们可以想一下他到底是在审美呢?这个物品小便器它到底是不是美呢?是不是具有我们传统意义上那个审美的特质呢?还是我们在做着一种判断,这个判断一定是理性的,不是感性的。那这里面就出现杜尚的悖论就在于哪里?就是一个正题,一个反题。 我们知道悖论,悖论就是说什么是悖论?什么而离悖反?就是说正题和反题都是成立的,但是两个题加在一块的时候就互相矛盾,对吧?那么正题就是对一个作品或者审美而不要判断。那么反题就是对同一个作品或者判断,但不要审美,这是两个问题。我们知道我们在做判断的时候和做审美的时候不能,就是这幅画很美和说这是毕加索的画是两个问题。说很美的时候很漂亮、很干净,形式感很好,这是审美;说这是毕加索的作品,这是一幅假画,这是一个赝品。这是你在做一个判断,这两个是不同的。再往下推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我认为是一个哲学问题。正题是这样的,就是杜尚悖论二的正题是这样的,说“这是艺术”这句话,带上引号这句话不基于概念。反题就是说这是艺术,这句话是基于概念。什么意思呢?再来推这个杜尚悖论二的一个推论,推到最后就是正题就是艺术不是一个概念,反题就是艺术是一个概念。这正恰恰揭示出也许一个悖论。 三、“艺术终结论”的意义 艺术到底是什么?到底是不是一个概念?它恰恰是和艺术终结是有关的,所以我们讲的杜尚,讲了我们如何理解杜尚的艺术品之后再做一个前导,我们就回到我们主题。艺术终结论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艺术终结论到底指的是什么? (一)1984年:“艺术终结论”的出场 我们来看当代艺术终结论就和1984年,也是我的一个很好的一个朋友叫阿瑟丹托有关。这个人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原来哲学系的主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荣修的教授。他既当过美国哲学学会的主席,也当过美国美学协会的主席,他退休之后就专门在纽约的艺术界做什么?给美国最重要的一个杂志叫Nation国家杂志的艺术评论版,那是美国最重要的一个艺术评论的一个园地做专门的艺评人。他在当代是个非常重要的,在美国可以说如日中天艺术批评家。在911之后他也做了一个911艺术的一个很重要的展览,当时也引起了大家很多的关注。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哲学家提出了艺术终结的观念。这是丹托后来的就是1984年一本书的一个封面,画面上。这本书的名字叫做艺术的哲学剥夺,这个里面收录了两篇文章,一篇文章就叫做艺术的终结,一篇文章就叫做艺术的哲学剥夺。这两篇文章都发表在1984年,非常有讽刺意义的是他写第一篇文章艺术的哲学剥夺的时候,这篇文章很少有人看,很少有人问津。当他第二篇文章抛出来的时候艺术的终结的时候,却在当时的艺术圈和美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艺术怎么能终结了呢?我们看这是杜尚一系列的英文版著作的封面,包括这个美的滥用,包括超越布里洛盒子,包括平凡物的变形,包括艺术终结之后,这是他的英文版的封面在画面上。(二)1964年:沃霍尔的启示 是什么引发出阿瑟丹托的艺术终结理论呢?这要回到刚才说1984年提出的这个主张,这就要回到1964年。因为在1964年阿瑟丹托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展览,这个展览就是我们说的波谱艺术家,我们叫波谱王子,也叫安迪沃霍尔。他在1964年作了一个展览叫“布乐利洛盒子”的一个展览。这个展览是什么?就是布乐利是一种,其实是一种肥皂盒。 我们知道美国超市里面经常大批的去购物,它可能买了一箱子肥皂放在家里面去用,就是仓储式的购物。这个布里洛就是当时一个当时60年代很著名的美国的一个肥皂的品牌。当时安德沃霍尔就做了一系列的这样布里洛牌的盒子,肥皂盒,放到了这个美术馆里面做了一个系列的展览,大大小小的肥皂盒放到里面,然后阿瑟丹托在1964年的时候他就看到这个展览,后来到1984年的时候他突然醒悟到,他说其实安迪沃霍尔的这个布乐利盒子,他是以一种适当哲学形式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呢?什么是艺术的本质?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他觉得艺术就走向了终结。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再来看,我们再来看画面是一个很珍贵的照片。这个照片上的主人公就是安迪沃霍尔,对吧?美国的,当然他不是美国人,后来到了美国这样的一个著名的艺术家。这是他在超市里的一个照片,大家请注意他推着那个手推车,60年代的时候推着手推车里面跟我们现在的购物是一样的,手推车里面放得就是“布乐利”牌的盒子,肥皂盒。装着三个这样的盒子。当1964年把它拿到了展览会,用木板重新做了这个布里洛大小盒子之后,它就成为了艺术品。丹托到了1984年20年之后,他提出艺术终结它的本意是在说什么呢?我们来看画面上也是一系列的布里洛盒子。丹托的本意是说艺术终结了,那么艺术就成为了一个进入到一个后艺术的状态,叫做past art的状态。后艺术的艺术已经没有了历史的意义了,这种后艺术就所谓叫后历史,这个历史并不是指没有历史,而指的是没有历史意义,这样艺术和历史向着两个方向走去了,艺术和历史分开了。(三)丹托终结论的本意在说什么? 那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演丹托的一段话。它的意思是说艺术进入到了后历史的状态,这段话他是说,他说现在艺术与历史、历史与艺术坚定的朝不同的方向走去,虽然艺术或许会以我称之为后历史的样式继续存在下去,但是它的存在已不再具有任何历史意义。在今天可以认为艺术界本身已经丧失方向,我们不得不去问这是暂时的吗?艺术是否会重新踏上历史之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省长春市2025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 社团新闻稿写作培训指南
- 化工工程员工培训课件
- 合规部制度培训
- 《腰椎间盘突出课件》课件
- 车位租赁转让协议合同
- 退休返聘雇佣合同协议
- 春游家校协议书
- 进货化妆品合同协议
- 没给调解协议书
- 家庭教育指导师实务操作手册
- 2025年赤峰新正电工技术服务限公司社会招聘66人(内蒙古)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游泳馆托管服务游泳馆日常运营方案
- 农业水利工程毕业实习设计-大田玉米滴灌系统
- 大学体育与健康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齐鲁师范学院
- 中考复习课件中考数学答题策略与技巧课件
- 便利店卫生清洁管理规范
- 《招标投标法》考试题库200题(含答案)
- 脊髓胶质瘤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公司手持电动工具安全使用管理制度模版(3篇)
- 【储能】工商业储能业务开发要点及策略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