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doc_第1页
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doc_第2页
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doc_第3页
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doc_第4页
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2008 级硕士研究生 乔阿妮摘 要:在世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新力的重要源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提升它对于塑造国际形象、增强民族凝聚力意义重大。具体途径是:大力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重视和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关键词:文化 软实力 竞争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意义上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抗几近消失。今天,我们看到的争夺和对抗更多和更广泛的表现形式是非热战式的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文化产品的侵入。这种新型的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的对抗方式取代了硝烟弥漫的传统战争,借助信息化时代的狂飙列车,各国纷纷挖掘自己文化传统里那些曾经貌似朴实的价值观、生活态度、文化视角、思维方式等等,积极介入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中。“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新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活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文化软实力及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一)中外关于文化软实力的概念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 奈首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约瑟夫 奈认为国家综合实力是由硬实力和软实力两部分构成的。在他看来,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都是有形的硬实力,国家通过硬实力来诱惑或者逼迫他人顺从本国意志;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文化、意识形态和国际制度,它的实现是通过一个国家的公民的有意无意的、感情的和理性的,强制的和习惯的、宗教的和世俗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作用,以此展现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整体形象、民族特征和精神风貌。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国家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导向力、吸引力,如果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具有吸引力,其他国家就会乐于效仿。虽然约瑟夫奈首先提出来软实力的概念,但是对软实力的强调不是今天才有的战略思想。中国古代兵家之集大成者孙子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思想,体现的就是依靠文化感召力使民心归附的和平征服,较之武力赤裸裸的逼迫,人们更愿意通过主动寻求适合自身的文化土壤找到安全感并给予充分的信任。中国古人讲,要实现国家的意志和赢得他国的尊重,应当行“王”道,而弃“霸”道,“王”道和“霸”道有根本性的区别,“王”道通过提高本国实力来证明其文化的先进性和智慧,进而取得他国的理解和认同,而“霸”道更突出对他国的侵略倾向。在处理国家和民族间的矛盾的问题上,古人主张“和”为贵,反对恃强凌弱,解决与他国的矛盾冲突,强调“攻心为上”,反对穷兵黩武,将软实力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它强调与人合作而不是强迫某人或某国的意志,是一种能够影响他人喜好的能力。”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指的是一国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在周边国家或世界范围内吸引大量的追随者,这些追随者接受和模仿该国的行为,以该国的文化框架修整和构建本国的文化,进而形成文化心理和文化表征上的相似性。(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分析美国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的惠特尼(Christopher BWhitney), 以及莎姆博格(DavidShambaugh) 发布的一篇调查报告显示,尽管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增强,但中国在亚洲的软实力综合指数,依然落后于美国和日本。这意味着,中国持续增长的经济和军力,并没有充分转换成软实力,去帮助提升中国在亚洲和世界中的间接影响。大国崛起是综合国力的崛起。中国要成就其大国地位,不仅仅只是GDP 的快速增长、国家军事力量的逐步强大,同时也需要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国家形象的改善、全球责任的担当等软实力因素发展,因为软实力不仅能助推中国国力的迅速提升,也能为日益崛起的中国赢得世界的认可、接受乃至欢迎。从经济总量、军事实力等硬实力方面计算,我们已经具备了一个大国应有的实力,可是相对于硬实力的“硬”,软实力的滞后和萎缩会逐渐把中国的发展带入歧途。中国拥有令世人羡慕的漫长历史,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中国文化人 文 论 坛135INTELLIGENCE曾一度是东方文化的典范和楷模。但是时至今日,我们每年却从国外进口大量的书籍和影像制品,年轻人喜欢看美国的大片和日本的动画片,而我们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远远不及进口电影。“哈韩族”、“哈日族”日渐流行,韩国电视剧大受欢迎,韩日明星更受年轻人的追捧,美国的音乐和服饰尽管价格昂贵,销量还是远远高于同等级的国产品牌。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从国际传媒的影响力看,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媒体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以至于很长时间以来西方媒体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歪曲报道和浅薄指责久未改善。西方人习惯了用他们的逻辑和视角来看待中国的问题,很多民众对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长辫、旗袍的旧社会,他们没有流畅地、公正地了解中国的渠道,西方媒体的恶意歪曲是其中原因,但是最主要的问题还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缺乏在文化层面与西方社会对话的平等势位。尽管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令国人欢欣鼓舞,但是我们的文化产业对美国却一直是严重逆差,逆差比例接近1:10,也就是每出口一本书,相应的进口是10 本,而文化产业又恰恰是高附加值的产业,所以,尽管贸易顺差额很大,但是我们的收益含金量并不高。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一) 文化软实力的强弱是塑造一国国际形象的核心因素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实质上就是运用非暴力和非强制性的手段,潜移默化地塑造本国的国际形象。国际形象是一个国家的外部公众对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自然要素的一种综合认识与评价,是一个国家过去的所作所为给国际社会留下的关于该国的意志、决心和能力的印象,国际社会中的其他国家正是根据这一印象来回应该国的行为并藉此预测其未来行为。著名学者米希尔兰德曼认为,“文化创造比我们迄今所相信的有更加广阔的和深刻的内涵。人类生活的基础不是自然的安排,而是文化形成的形式和习惯。支配动物行为的本能,是动物物种的自然特性。人的行为则是靠人自己曾获得的文化来支配。”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形象制胜的时代,国际形象的形成主要依靠该国文化传播的信息来体现,各主要大国均将国际形象视为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并加以塑造。国际形象深刻影响一国的国际战略的实现。前苏联的解体和其独裁贪婪、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有直接关系;美国在冷战后不惜一切代价确保其霸权地位的行为影响了其国际形象,反过来也制约了其国际战略目标的达成。有调查显示,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的国家形象跌至历史最低谷,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一个奉行霸权主义的独断专行的国家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负责任的大国。尽管战后日本一直推行和平外交,力图树立大国形象,但是其政策历来唯美国马首是瞻,日本领导人更是多次祭拜靖国神社,对侵华事实闪烁其词甚至拒不承认,这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的情感,中日关系直至今日依然敏感脆弱,日本争取入常之路也如意料中一般很快夭折。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硬实力的显性对抗,在和平年代里,文化软实力的渗透和侵蚀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二)文化软实力决定一国的凝聚力目前世界上有二百多个独立主权的国家,除了像日本和韩国这样民族成分比较单一的国家,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属于同一个国家,如何将这些拥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民族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共同的“国家”的概念,是非常不容易的。历史证明,很多称霸一时的帝国,短时间内征服过广袤的土地和不同的民族,但是缺乏文化的征服和同化,这些靠刀枪剑戟得来的土地和人民很快就脱离了征服者的控制,经过漫长的历史,这些分散的民族最终和那些在文化上更胜一筹的强大民族融合在一起。中国同样属于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影响,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把这么多民族凝聚在一起的核心力量就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的特质是追求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中国人自古以来尊重差异,笃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对不同文化持宽容和吸纳态度,世界三大宗教在中国这片沃土上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和尊重,并最终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三、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途径坦白说,在当下西方文化广泛渗透的境况下,如何在国际竞争中为中国文化占据应有的位置和发挥该有的作用,成为当下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差距最大的不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军事实力,而是各种软力量。在各国日益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今天,探索出一条基于效率的提升文化软实力之路,已成为中国振兴民族、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伟大复兴的当务之急。(一)大力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古代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居于世界强国、文化大国的地位。唐朝时期,日本曾派大量的“遣唐使”到唐长安城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科学技术;儒家思想不仅维护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而且辐射到了周边的韩国和日本等过,直至今天,在这些国家仍然具有很深的儒学传统,这都是中华文明曾经强大的例证。所以,在西方国家汹涌的文化攻势下,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和信心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让国人从西方虚伪的民主论调中清醒过来,立足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扎根于本国文化,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气候。(二)重视和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已成为潮流与趋势。西方文化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发展,也与其高度的文化产业化密切相关。中国应当借鉴国外经验,通过文化产业集群以及文化产业链条的延伸,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有更强的关联性,因而文化产业集群化是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这也是被国外文化产业实践所证实了的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如美国闻名于世的好莱坞影视娱乐业集群等就是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范例。在地域上,由具有互惠共生性、竞争协同性、资源互补性的文化企业组成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和大型文化集团企业能够打造群体品牌,降低集群内资源和费用,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也使得企业对市场的应对能力、消化能力、化解风险能力大大增强。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