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课堂测试.doc_第1页
测量课堂测试.doc_第2页
测量课堂测试.doc_第3页
测量课堂测试.doc_第4页
测量课堂测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堂测试题计算方位角如图所示,已知,观测角为:,求方位角。ABDC4123二、计算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写“”,错误的写“”。1、大地水准面是平均、静止的海水面向大陆内部延伸形成的封闭曲面。( )2、地球椭球是一个规则的旋转椭球,其形状和大小可用长半轴,短半轴和扁率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来描述。( )3、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所在点大地经度为0,赤道上各点的大地纬度不为0。( )4、钢尺量距中倾斜改正永远为负数。( ) 5、附合水准路线就是起闭于两个已知高程点的布设形式。( )6、视差现象是由于人眼的分辨率造成的,视力好则视差就小。( )7、水准管上2mm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水准管分划值。( )选择题10、 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理论值为( )。A) 总为0 B) 与路线形状有关 C) 为一不等于0的常数 D) 由路线中任两点确定7、测量使用的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使用的笛卡尔坐标系的区别是( )。A 与轴互换,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逆时针编号B 与轴不变,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顺时针编号C 与轴互换,第一象限相同,象限顺时针编号D 与轴互换,第一象限不同,象限顺时针编号4、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 ( ) 。 A、利用水准仪读取标尺读数,计算垂直角,从而求取两点间高差。 B、利用水准仪的水平视线,求取两点间高差。 C、利用水准仪读取标尺黑红面读数,通过黑红面读差计算两点间的高差。5、( )是测量的基本工作之一。 ( )A、控制测量 B、碎部测量 C、施工测量 D、距离测量2整理下表中附合水准测量成果,计算各点高程,并进行计算检核。测点标尺读数高差(m)测站数高差改正数(mm)改正后高差(m)高程(m)后视前视A1.332223.456 11.4111.764421.5031.167631.7810.8404B0.61625.080计算检核 mm (n为测站数)1、整理下列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记录测站测回数竖盘位置目标水平度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 各测回角值 O1左A 0 24 18B 73 52 36右A180 23 54B253 52 242左A 90 20 00B163 48 42右A270 19 48B343 48 12测站目标盘位竖盘读数。半测回值。指标差。一测回值。备注OA左103 21 00右256 39 18B左82 12 18右277 47 54、根据导线点A、B的坐标XA=267.000米,YA=143.000米,XB=300.350米和YB=433.120米,以及下表的资料,完成下表的计算。 相对闭合差取K允=。(12分)点号距 离(m)坐标增量计算值改正后坐标增量坐 标XYXYXYA240.00 +84.85 +84.85267.00143.001320.00 +13.94 +159.352160.00 65.53 +45.89B300.350433.120辅助计算点号距 离(m)坐标增量计算值改正后坐标增量坐 标XYXYXYA240.00 0.03+84.85 0.01+84.85+84.8884.86267.00143.001351.88227.86320.00 0.04+13.94 0.01+159.35+13.98159.362365.86387.22160.00 0.0265.53 0.01+45.89-65.51+45.90B300.350433.120720.0033.26290.0933.35290.12辅助计算 14、下图为某支导线的已知数据与观测数据,试在下列表格中计算1、2、3点的平面坐标。点名水平角方位角水平距离mmmmmA237 59 30B99 01 08157 00 38225.853-207.91588.2092507.6931215.6321167 45 36144 46 14139.032-113.56880.2012299.7781303.8412123 11 2487 57 38172.5716.141172.4622186.2101384.04232192.3511556.5042、已知X1=500.00,Y1=500.00,D12=80.16m,D23=131.69m,12=1203546,2=1573012(左角),3=3205800(右角),请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并计算2点的坐标。3设A、B两点的坐标为xA=532.87m, yA=432.07m, xB=490.23m, yB=421.54m,现欲测设P点,P点的设计坐标为xP=500.00m, yP=420.00m,试计算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的测设数据,并简述测设步骤。4控制点M、N的坐标已知,其值分别为: XM=233.468m,YM=367.457m,XN=314.366m,YN=300.245m,若P点为测设点,XP=200.000m,YP=300.000m,现以M点为测站点,N为后视点,采用极坐标的方法测设P点,试:(1)计算测设所需的元素和D;(2)简述测设的步骤。4.解答如下:1. a) 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