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胎儿民事权益保护问题研究作者:大洼县人民法院 李红发布时间:2011-07-08 09:05:30摘要:胎儿阶段是所有自然人生命发育的必经阶段,对胎儿权益进行保护也是对未来民事主体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进行保护。结合我国胎儿民事权益法律保护的现状及相关的案例,认为我国对胎儿民事权益保护问题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缺乏对胎儿主体资格的明确规定、缺乏对胎儿健康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规定、缺乏对胎儿抚养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规定、缺乏对胎儿受遗赠权益及受赠与权益的规定、胎儿生命权益与母亲的选择权之间存在冲突。从罗马法、德国法、法国法、日本法、英国法律、美国法律几个国家的立法分析了胎儿民事权益保护的立法例及立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应从明确胎儿民事权益保护的原则、赋予胎儿主体资格、确定胎儿生命权益、确定胎儿享有健康损害赔偿请求权益、抚养损害赔偿请求权益、规范胎儿的财产继承和接受赠与权益等几个方面来进一步完善我国胎儿民事权益保护的立法。 关键词:胎儿权益民事权益侵权行为请求权 胎儿阶段作为任何生命形式发展的必经的阶段,与自然人在其生命发展的进程中是前后相继的两种不同的生命形式,当今世界各国对自然人权益保护比较全面、细致,对未出生者权益的保护则比较个别和零散,对胎儿权益问题进行研究和完善是时代进步的需要。 一、胎儿民事权益保护的基本理论 (一)胎儿及其民事权益的法律界定 1、胎儿在民法上的含义 目前,我国对胎儿的概念尚未做出权威性的解释,而准确界定“胎儿”的概念,则是明确胎儿法律地位、保护胎儿人格权益和财产权益的基础。有的学者认为“胎儿是处于母体之子宫中的生命体,是生命体发育的一个阶段,即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的存在形态。也有学者认为“胎儿是指尚在其母体子宫中的胚胎或者尚未出生的胎儿。”但这两种定义都只是按照生物学和医学上的标准来对胎儿进行定义的,如此定义会将受精卵和胚胎阶段排除在法律所保护的胎儿的范围之外,而受精卵期、胚胎期和胎儿期均是人的生命发展必经的初期阶段,胎儿在这几个阶段的法律地位应该被视为是同等的,排除保护胚胎阶段和受精卵阶段是不科学的。台湾法学家胡长清认为:“胎儿者,乃母体内之儿也。即自受胎时起,至出生完成之时止,谓之胎儿”。胡长清的观点受到了我国法律学者普遍的赞同,实现了对受精卵阶段、胚胎阶段和生物学意义上“胎儿”阶段的全面保护。 2、胎儿的民事权益 胎儿的民事权益是民法赋予胎儿作为一个自然人个体所享有的最基本的生存权益,对胎儿身体权益的范围应有所限制,如果将胎儿的生命权益等同于自然人的权益,则响应计划生育生育政策的强制堕胎行为就有可能构成杀人罪。而法律保护胎儿权益的目的不是为了提升胎儿的地位,而是为了保障胎儿在出生以后能够健康地生存和成长,保护的是未来民事主体的权益,而不仅仅是保护胎儿本身,胎儿不是现实生存的人,其享有的只是一种期待权益,如果胎儿在其出生时为死体的,则其享有的民事权益便归于消灭。 (二)胎儿民事权益保护的理论基础 当前,世界各国对胎儿民事权益保护的理论基础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立法规定也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观点: 1、权利能力说 该学说基于传统的学说,认为胎儿享有民事权益的基础是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承认胎儿具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从而对胎儿的权益进行全面的保护。二是承认胎儿享有部分权利能力,从而赋予其特定范围内的权益保护,三是完全否认胎儿的权利能力,从而完全否定对其权益的保护。 2、请求权基础说 这种立法模式认为,保护胎儿民事权益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出生后的婴儿能够更好地生存,保护的是未来民事主体的相关权益。可以绕过权利能力制度此“瓶颈制约”,直接对胎儿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进行保护。根据此种观点,民事权益是民法为保护某种特定的利益而设定的。 3、法益说 法益是指应受法律保护的权益,是任何人都可以享有的,先于法律而存在,任何对人类成长与健康构成妨碍的行为,都可以视为是对法益的侵害。法益说认为胎儿已经具备了生命的条件,其相关的权益就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二、胎儿民事权益保护的立法例及评析 (一)大陆法系对胎儿民事权益保护的立法例 1、德国民法典对胎儿民事权益保护的规定 德国立法采取的是个别的保护主义对胎儿民事权益进行保护,规定胎儿在一般的情况下不享有民事权利能力,但为了保护胎儿某方面的权益,在例外的某些情况下赋予胎儿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德国民法典第1923条二款规定,在继承开始时并没有出生,但是已经受孕的,则视为其在继承开始之前已经出生,赋予其胎儿继承权;第2178条规定,受益人在继承开始时没有被孕育成胎儿或者其人格由继承开始后才发生的事件决定的,在前一种情况下,在出生时便发生遗嘱的归属,在后一种情形下,在该事件发生时便发生遗嘱的归属;第844条规定,抚养人受害时,应受其抚养的第三人,虽尚处于胎儿阶段,但加害人在此时仍有赔偿义务。法律中赋予胎儿权益的条款是个别的。 2、法国民法典对胎儿民事权益保护的规定 法国民法典第725条规定,继承发生时存活的人、未出生的胎儿在其活体出生后依法享有继承权益。第906条规定,有权利接受生前赠与者,仅需在赠与发生时已经受胎即可,在立遗嘱人死亡时已经受胎者,有按照遗嘱内容接受遗产的能力,但是仅在婴儿出生时为活体时,生前赠与或遗嘱才产生效力。法国立法采取的也是个别的保护主义,绝对否认胎儿的权利能力,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则规定胎儿享有民事权益,其立法规定与我国继承法的规定比较类似。 3、日本民法典对胎儿民事权益保护的规定 日本民法典采取的也是个别的保护主义,其721条规定,胎儿,就损害赔偿请求权,视为已出生。第886条规定,胎儿就继承权益视为已出生,前款规定,不适用于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情形。第965条规定,第886条中关于胎儿继承能力的规定,准用于受遗赠人,第783条规定,父亲对其胎内的子女可以认领。 (二)英美法系对胎儿民事权益保护的立法例 1、英国法律对胎儿民事权益保护的实践 英国属于判例法国家,20世纪70年代发生的孕妇服用沙利窦迈度镇静剂导致婴儿畸形事件的发生,引起了英国对胎儿利益保护的高度重视。1976年英国通过了生而残障民事责任法,该法是目前世界上保护胎儿权益的唯一立法。该法分为五条,第一条直接规定对生而有残疾的儿童的民事责任。第二条规定怀孕妇女驾驶时对胎儿所生侵害之责任。第三条为补充规定,第四条为解释规定。第五条为简称及其适用范围。该法在实施的时候必须要符合以下的构成要件:1、权利人必须是活着出生的婴儿,出生后生存时间未超过48小时,不得请求损害赔偿。2、无论主观上为故意、过失或违反法定义务,只要对被害人父母的侵权行为,导致被害人在出生以前受到侵害,均应负赔偿责任。3、发生在受胎之前、怀孕期间或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侵权行为,都负相应的侵权责任。本法规定了侵权行为人为胎儿母亲时应该免责,侵权人为胎儿父亲则不予免责,这种规定是可取的。 2、美国法律对胎儿保护的实践 美国立法把胎儿排除在人的范围之外。美国法上关于胎儿受侵害的案例较多。20世纪中期以前,美国法律认为胎儿是其母体的一部分,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人,侵权人对在其侵权行为发生时未出生的胎儿不负注意义务,1946年哥伦比亚特区法院法庭首次背离了“单一体论”,采纳了“活着出生”规则,认为,“法律必须紧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它们有所进步时,例如我们对胎儿发育和医学的了解,使得先例变得不再适宜时,它就无须再被遵循”。之后,美国立法普遍认为胎儿出生时为活体的,有权就其出生以前所受到的健康侵害,请求损害赔偿,造成死亡的,有权提出不法致人死亡之诉。 三、我国胎儿民事权益法律保护的现状 (一)我国法律对胎儿民事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 1、侵权责任法的规定 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的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等。侵权责任法的保护对象为“民事权益”。在保护的范围规定上侵权法采取的是“概括列举”的方式。胎儿能否成为被侵权人,本法并没有明确规定,但学理上的通说认为,胎儿在将来为非死产者,其民事权益的保护视为其已经出生,故胎儿的民事权益也应列在侵权责任法的保护范围之内。 2、继承法的规定 继承法二十八条规定,分割遗产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活体出生的胎儿获得该继承的财产,胎儿出生是死体的,保留的遗产份额则按照法定继承处理。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5条也规定,没有保留胎儿应继承的遗产份额的,应从继承人所继承的遗产中扣回,胎儿出生后死亡的,该遗产份额由其继承人继承;如胎儿出生是死体的,则由被继承人的继承人继承。从继承法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法律对于胎儿权益进行保护是必要和符合法律发展趋势的。 (二)我国胎儿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胎儿主体资格的明确规定 我国法律规定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始于出生,胎儿不是权利主体,胎儿权益受到损害时,则需要依靠其母体权益的实现来寻求的法律救济,无权以自己的名义就自己在胎儿阶段受到的损害请求赔偿,对胎儿的法律主体地位予以完全否定。 2、缺乏对胎儿健康损害赔偿请求权益的规定 在司法实践中,胎儿遭受伤害都被视为是对孕妇或产妇的伤害,对胎儿母亲的权益给予保护从而涵盖对胎儿权益的保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1990年颁布的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四十二条的规定,损伤致使孕妇流产的,只能认定为轻伤。这种规定,在胎儿生命健康权益受到损害时,对胎儿本身没有相关法律规定,仅仅是对孕妇进行赔偿,刑法适用时,也仅仅将这种行为视为是轻伤,对损害胎儿生命健康权益的行为给予了过轻的处罚。 3、缺乏对胎儿抚养损害赔偿请求权益的规定 我国法律上未规定胎儿的抚养损害赔偿请求权,胎儿尚未出生以前,其父亲因交通事故死亡的情况下,胎儿无法请求侵权人给付抚养费,这种情况会影响未来民事主体权益的切实实现。 4、缺乏对胎儿受遗赠权益及受赠与权益的规定 我国继承法第28条规定,分割遗产时,应当为胎儿保留必须的遗产份额,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处理。而该法的25条2款规定,受遗赠人在知道其受遗赠后两个月内必须做出接受遗赠或者放弃遗赠的表示,过期没有表示的则视为放弃遗赠的权益,胎儿并没有意思表示能力,无法作出接受遗赠的意思表示,该条款又在客观上将胎儿排除在法律保护范围之外。 5、胎儿生存权益与母亲选择权存在冲突 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刑法都对堕胎行为予以明确禁止,有些国家则规定只有在被强奸、乱伦以致怀孕或可能严重影响孕妇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才允许怀孕的妇女堕胎,其他堕胎行为一律予以禁止,用最严厉的法律形式保护胎儿的生存权益。但是即使是对堕胎行为规制最严格的国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母亲在危害自己的生命权益或健康权益时实行堕胎,母亲生命权益和健康权益的问题当今世界各国尚没有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学说。 四、我国胎儿民事权益保护的立法完善 (一)明确胎儿民事权益保护的原则 1、依法受保护的原则 现行法律对胎儿民事权益的保护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侵权责任法第二条明确了对权益予以保护。对胎儿的民事权益进行保护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符合公序良俗原则的。承认胎儿具有民事权益,与现行的法律并不相冲突。但胎儿的民事权益是期待权益,在胎儿活体出生以后便转化为现实的权益。 2、方便当事人诉讼和法院审理原则 胎儿在出生以前,同一案件中的相关当事人提起的损害赔偿诉讼中也涉及到对胎儿民事权益保护的请求,则不宜简单地将胎儿的请求权予以驳回或者另案处理,这样会增加当事人的诉累。也不宜全案中止审理,待胎儿出生后计算相应的数额,这样会使其他当事人权利无法得到及时的保护。在涉及胎儿民事权益的案件中,胎儿的赔偿数额是可以先行予以确定的,可以以胎儿能够活体出生为依据,计算出各自的损失数额,如果胎儿未活着出生,先予赔偿的部分按照不当得利处理,这样有利于对胎儿权益进行及时、必要的保护。 3、公平保护原则 胎儿的权益与加害人的权益应当予以平等地保护。在审理涉及胎儿权益的案件时,如果侵权行为发生时,胎儿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亲属未提起诉讼,或者提起诉讼时未发现胎儿权益受到侵害,其损害后果在其出生以后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确定的,就应该赋予胎儿的法定代理人及近亲属享有这种以胎儿名义就该侵权行为所产生的抚养费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提起诉讼的权利,胎儿出生后本人有完全行为能力时,可以赋予其享有自行起诉的权利。 (二)赋予胎儿主体资格,确定胎儿生命权益 1、赋予胎儿主体资格 胎儿具有主体资格的前提是享有民事权利,而民事权利是民法赋予自然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权利,法律保护胎儿权益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出生后的自然人能够健康地生存和成长,但胎儿享有的民事权利是一种附条件的权利,必须等到胎儿出生以后才能行使。 2、确定胎儿的生命权益 胎儿具有生命权益,有几下几点原因:一是母亲和胎儿是两个共同生存的独立的生物体,不是同一生物体的两个部分。仅对其母体的伤害进行司法救济不能有效地保护胎儿的利益。二是计划生育虽是现在我国的基本国策,但该政策不能成为胎儿生命权益的绊脚石,在实践中可以将妇女自愿堕胎作为法定免责理由进行规定。三是侵犯胎儿生命权的行为主要是指不法剥夺胎儿生命的行为,未出生的胎儿与成人并不是原则上完全不同的人类存在,而是人发展的不同阶段。如果仅仅以对其母体的保护而忽视将胎儿作为个体进行保护,势必使胎儿的权益保护不完全。 (三)确定胎儿享有一定的请求权益 1、确定胎儿享有健康损害赔偿请求权益 民法通则98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是自然人最基础、最重要的人身权利,完整的生命健康权是实行其民事权利的基础。对胎儿健康权益进行保护,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胎儿健康权益保护的时间应该起于成功受孕。二是胎儿出生时必须是活体,如果胎儿出生是死体,则可溯及其没有民事权利能力,则不再享有民事权益,同时必须是胎儿以自己的名义对其在出生前受到的侵害提起侵权之诉。三是侵害胎儿健康权益的赔偿范围。对胎儿健康权益造成损害的赔偿范围应包括原告的医疗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交通费、护理费以及精神损害赔偿金等费用。胎儿出生时已经死亡的,应当按照侵害胎儿生命权益的情形进行处理。其次,在侵权法领域,应当确认第三人侵害胎儿利益的侵权责任,法律应当规定:“第三人侵害胎儿权益,应当准用本法关于侵害自然人权益的有关规定,如果因第三人侵害导致胎儿死产的,则侵权人应承担侵害其母体的损害赔偿责任,同时对胎儿的生命权益进行损害赔偿” 2、确定胎儿的抚养损害赔偿请求权益 胎儿活体出生的应该享有抚养损害赔偿请求权,有权向加害人请求抚养费,但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损害发生时胎儿的抚养费数额就可以依据法律计算清楚,因此,侵权结果发生时侵权行为人就可以支付抚养费赔偿金,不需等到胎儿出生以后另案处理。二是抚养费赔偿后,胎儿未活体出生时,胎儿原本期待的抚养损害赔偿请求权即丧失,该笔抚养费构成不当得利,应该返还侵权人。三是胎儿出生后又夭折的,抚养费赔偿金是依照抚养婴儿至其成年计算出来的,婴儿夭折以后的抚养赔偿金因权利主体的消灭而构成不当得利,此时仅以婴儿存活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23.6-2025钢铁及合金硼含量的测定中和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
- 中国硝酸锰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中国钛靶材项目投资计划书
- 中国作物秸秆肥项目投资计划书
- 中国金属加工液项目商业计划书
- 巴彦淖尔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相关基因报告解读考核
- 运城市中医院放射性肠炎护理考核
- 朔州市中医院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考核
- 大同市中医院社区护士岗位胜任力考核
- 廊坊市中医院泌尿系肿瘤的多学科诊疗能力考核
- GB/T 17622-2008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生活更美好课件
- 耳鼻喉头颈外科考试题库及答案
- 感染性心内膜炎内科学第版
-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23《传动的齿轮》 l 粤教版(共25张PPT)
- 播音主持自我介绍范文八篇
-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 第2版 周玉 课后答案1-4章.khda
- 喀斯特地貌精讲课件
- 城市文化与节事活动的的策划与管理肖岱柏课件
- 四层电梯plc控制
- 水电站课程设计 4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