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_轴承的分类培训教材_第1页
企业培训_轴承的分类培训教材_第2页
企业培训_轴承的分类培训教材_第3页
企业培训_轴承的分类培训教材_第4页
企业培训_轴承的分类培训教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轴承的分类 轴承的分类一 轴承公称接触角 指正常工作状态下 钢球与内圈和外圈沟道接触点的法线与轴线的垂直平面之间的夹角 1 向心轴承 0 45 按公称接触角可以分为 径向接触轴承 0角接触向心轴承 0 452 推力轴承 0 90 轴向接触轴承 90角接触推力轴承 45 90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1 轴承的分类二 按轴承滚动体种类的不同具体有以下分类 1 球轴承 滚动体为球2 滚子轴承 滚动体为滚子滚针 圆柱滚子 调心滚子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2 轴承的分类三 调心轴承 滚道是球面形的 能适应两滚道轴心线间的角偏差及角运动的轴承其他还有列数分类 部件是否可以分离来进行分类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3 轴承的整体分类图 根据GB T271 1977 滚动轴承 轴承的综合分类具体如下 滚动轴承 向心轴承 推力轴承 组合轴承 径向接触轴承 角接触径向轴承 轴向接触轴承 角接触推理轴承 径向接触轴承 径向接触滚子轴承 深沟球轴承 圆柱滚子轴承 滚针轴承 角接触向心轴承 角接触向心滚子轴承 调心球轴承 角接触球轴承 圆锥滚子轴承 调心滚子轴承 轴向接触球轴承 轴向接触滚子轴承 推力圆柱滚子轴承 角接触推力球轴承 角接触推力滚子轴承 推力圆柱滚子轴承 推力调心滚子轴承 推力滚针轴承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4 常见轴承的认识 轴承 滚针轴承 是带圆柱滚子的滚子轴承 相对其直径 滚子既细又长 这种滚子称为滚针 尽管具有较小的截面 轴承仍具有较高的负荷承受能力 因此 特别适用于径向空间受限制的场合 深沟球轴承 是最常用的滚动轴承 它的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主要用来承受径向载荷 但当增大轴承径向游隙时 具有一定的角接触球轴承的性能 可以承受径 轴向联合载荷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5 轴承图片 轴承 调心滚子轴承 在有二条滚道的内圈和滚道为球面的外圈之间 装配有鼓形滚子的轴承 调心球轴承 外圈滚道呈球面 具有调心性能 因此可自动调整因轴或外壳的挠曲或不同心引起的轴心不正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6 轴承图片 轴承 推力圆柱滚子轴 承属分离型轴承 只能承受单向轴向载荷和轻微冲击 能够限制轴 或外壳 一个方向的轴向位移 因此可用作单向轴向定位 推力球轴承 由一列钢球 带保持架 一个轴圈 与轴紧配合 和一个座圈 与轴有间隙而与轴承座孔紧配合 组成 钢球在轴圈和座圈之间旋转 只能承受一个方向的轴向载荷 不能承受径向载荷 由于轴向载荷是均匀地分布在每个钢球上 故载荷能力较大 但工作时 温升较大 允许极限转速较低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7 轴承图片 轴承 圆锥滚子轴承 主要承受以径向为主的径 轴向联合载荷 轴承承载能力取决于外圈的滚道角度 角度越大承载能力越大 该类轴承属分离型轴承 根据轴承中滚动体的列数分为单列 双列和四列圆锥滚子轴承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8 二 轴承的结构1 内圈通常固定在轴径 多数情况下和轴一起转动 内圈表面上有供滚动体滚动的沟巢2 外圈通常固定在轴承座或机器的壳体上 起支持滚动的作用 内表面上有供滚动体滚动的沟槽3 滚动体球 圆柱 滚针 单列 双列 多列等4 保持架将轴承中的滚动体均匀的相互隔离开 使各个滚动体能自由的滚动 5 挡圈 防尘罩 阜阳华润电力 内圈 滚动体 保持架 外圈 挡圈防尘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9 轴承的保持架 为了满足保持架的分隔 引导 保持作用 保持架的材料要有一定的钢性 强度 耐磨性 耐冲击性 润滑性和储油性 保持架的强度和精度影响到轴承的寿命和旋转精度 冲压架保持架 坚固 耐高温尼龙保持架 运行速度高 低噪音铜保持架 坚固 用于振动环境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10 轴承的密封圈 防尘罩 R轴承外圈有止动档圈 RS轴承一面带骨架式橡胶密封圈 接触式 2RS轴承两面带骨架式橡胶密封圈 接触式 RZ轴承一面带骨架式橡胶密封圈 非接触式 2RZ轴承两面带骨架式橡胶密封圈 非接触式 Z轴承一面带防尘盖 2Z轴承一面带防尘盖 RSZ轴承一面带骨架式橡胶密封圈 接触式 一面带防尘罩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11 轴承的密封圈 防尘罩 2Z 与开式轴承速度额定相同 中等密封效果2RZ 良好的密封效果 速度额定同开式轴承相同2RS1 H 密封效果最好 速度额定较前两者低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12 轴承的挡圈 密封圈 防尘罩 照片 无密封圈 防尘罩 带防尘罩带密圈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13 三 轴承的型号编制 滚动轴承的代号采用国际通用字母 数字混合编制 通常有基本代号 前置代号 后置代号三部分组成 一般表示在轴承的外圈侧面 对于一些很小的侧面轴承 也表示在轴承的外圈上 前置代号 表示成套轴承的零部件特征基本代号 表示轴承的基本类型 结构特点和尺寸后置代号 表示成套轴承的内部结构滚动轴承基本代号的构成 轴承类型代号 尺寸系列代号 轴承的宽度系列代号 轴承的直径系列代号 内径 接触角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14 轴承的型号编制 名词解释 径向游隙 Gr 指在不同的角度方向 无外负荷作用时 一个套圈相对于另一个套圈从一个径向极限位置移向相反径向极限位置距离的算术平均值 计算公式轴向游隙 Ga 指在不同的角度方向 无外负荷作用时 一个套圈相对于另一个套圈从一个轴向极限位置移向相反极限轴向位置距离的算术平均值 计算公式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15 游隙 图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16 结构尺寸 轴承的基本结构尺寸 B 轴承宽度D 轴承外径D 轴承内径 d D B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17 轴承的型号编制 滚动轴承代号的构成和排列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18 轴承的型号编制 轴承的类型代号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19 关于圆柱滚子轴承的类型代号 NU型 外圈有档边 非定位轴承N型 内圈有档边 非定位轴承NJ型 外圈有档边 内圈一侧有档边 单向定位NUP 比NJ型多一个活动档边 双向定位 NU HJ内圈无挡边但有斜挡圈可以与组件分离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20 轴承的型号编制 轴承尺寸系列代号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21 轴承的型号编制 轴承的内径代号方法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22 轴承的型号编制 轴承的前置代号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23 轴承的型号编制 后置代号由于后置代号相当多 也相当的复杂 它包括 所以这里 我只挑选出来一些我们厂经常用到的轴承后置代号简单的介绍一下 内部结构如下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24 轴承的型号编制 密封圈 防尘与外部形状变化代号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25 轴承的型号编制 公差等级代号当公差等级代号和游隙同时表示时 可以进行简化 具体如下 P63表示公差等级为6 游隙为第三组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26 轴承的型号编制 游隙代号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27 轴承的验收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28 轴承的验收 包括数量和质量的检查 质量检查包括外观检验 外形尺寸精度检验 转动灵活性检验 游隙检验 还有其他方面的检验 1 数量检查送货单据和实际到货数量进行对比是否统一2 外观检验主要是指 到货轴承的包装是否完好 轴承本体的外观是否完好 是否有碰撞的痕迹 包括 铆合质量检验 表面粗糙度检验和其它外观缺陷检验 铆合检验 1 铆钉是否打歪2 铆钉是否有双眼皮3 铆钉头是否小 未压平4 铆钉铆合处是否出现小平台5 保持架是否有压印 这样会影响到轴承的灵活性和强度6 保持架夹球 影响轴承的灵活性和振动7 保持架碰套 影响轴承的灵活性和振动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29 表面粗糙度检验 通常采用标准样快和比较法目测其他外观检验 锈蚀 指轴承表面由于汗渍 水渍或其它原因造成的锈蚀 毛刺 指零件表面不同交接处的细小加工材料残留裂纹 指零件表面的条状或网状开列指印 是由于轴承表面由于汗渍造成的指印状腐蚀另外还有错缺零件 漏工序等外观的检验 3 外形尺寸检验轴承的外形尺寸检验包括 轴承的内径检验 轴承的外径检验 轴承的宽度检验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30 轴承的内径检验包括 主要有 单一径向平面内径偏差 俗称内径偏差 单一径向平面内径变动量 俗称椭圆度 平均内径变动量 俗称锥度 内径直线度内圈基准端面对内孔的跳动 俗称内径垂直度 等等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31 轴承的内外径检验包括 主要有 单一径向平面外径偏差 俗称外径偏差 单一径向平面外径变动量 俗称椭圆度 平均外径变动量 俗称锥度 外径棱圆度外径壁厚差等等深沟轴承宽度检验 内圈单一宽度偏差外圈单一宽度偏差内圈宽度变动量外圈宽度变动量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32 轴承转动的灵活性和游隙检验 转动灵活性普通轴承检验一般用手感的方法 将被检测轴承与选出的标准轴承对比进行判断 判断时要求轴承的不同的方向都转动轻快 平稳 无异声和震动感 也不应该有急停和停后反转 成品游隙检验轴承游隙分为径向内部游隙和轴向内部游隙 验收的方法一般是先用手晃动 轴承的内外圈 感觉轴承的游隙是否达到标准 如果感觉有问题的话 然后采取压隙的方法进行判断轴承的游隙是否达到标准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33 轴承的声音判断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34 如何根据声音判断滚动轴承运行状况一 滚动轴承正常工作状态的声响特点滚动轴承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 运转平稳 轻快 无停滞现象 发生的声响和谐而无杂音 可听到均匀而连续的 哗哗 声 或者较低的 轰轰 声 噪声强度不大 二 异常声响所反映的轴承故障1 轴承发出均匀而连续的 咝咝 声这种声音由滚动体在内外图中旋转而产生 包含有与转速无关的不规则的金属振动声响 一般表现为轴承内加脂量不足 应进行补充 若设备停机时间过长 特别是在冬季的低温情况下 轴承运转中有时会发出 咝咝沙沙 的声音 这与轴承径向间隙变小 润滑脂工作针入度变小有关 应适当调整轴承间隙 更换针入度大一点的新润滑脂 2 轴承在连续的 哗哗 声中发出均匀的周期性 嗬罗 声这种声音是由于滚动体和内外圈滚道出现伤痕 沟槽 锈蚀斑而引起的 声响的周期与轴承的转速成正比 应对轴承进行更换 3 轴承发出不连续的 梗梗 声这种声音是由于保持架或内外圈破裂而引起的 必须立即停机更换轴承 4 轴承发出不规律 不均匀的 嚓嚓 声这种声音是由于轴承内落入铁屑 砂粒等杂质而引起的 声响强度较小 与转数没有联系 应对轴承进行清洗 重新加脂或换油 5 轴承发出连续而不规则的 沙沙 声这种声音一般与轴承的内圈与轴配合过松或者外圈与轴承孔配合过松有关系 声响强度较大时 应对轴承的配合关系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修理 6 轴承发出连续刺耳啸叫声这种声音是由于轴承润滑不良或缺油造成千摩擦 或滚动体局部接触过紧 如内外圈滚道偏斜 轴承内外圈配合过紧等情况而引起的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35 轴承损坏形式及原因分析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36 1 轴承损坏主要原因有 材料疲劳 润滑不良 污染 安装问题 处理不当 大体上讲 有三分之一的轴承损坏原因是材料疲劳 有三分之一是润滑不良 另外三分之一是污染物进入轴承或安装处理不当 2 轴承损坏的开始 轴承从开始使用到第一个材料疲劳点的出现的时间长短是和这段时间轴承的转数 负载大小 润滑及清洁度有关 疲劳是负载表面下剪应力周期性出现所形成的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后 便会引发微小的裂纹 然后渐渐延伸至表面 当滚动体经过这些裂纹形成的小块面积后 便有些裂块开始脱落 形成所谓的剥皮现象 随着剥皮的继续扩大 轴承损坏不能使用 最初发生在表面下 虽然最初的剥皮通常非常轻微 但随着应力的增加及裂块的增多 导致剥皮面积的蔓延 这种过程通常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期间有明显的振动和噪音 因此在没坏之前 应有足够的时间来更换它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37 3 轴承的受力痕迹 通常轴承在运转工作一段时间后 在工作表面都会有明显的受力痕迹 并非所有的痕迹的出现就表示轴承坏掉了 轴承在正常的状况下使用也会留下受力痕迹的 轴承在负荷下运转 其滚道的接触面在外观上呈晦暗的发乌 但这并非表示是磨损 同时也跟寿命无关 此发乌的痕迹构成了轴承的受力痕迹 此痕迹随其运转与负荷状况 其外观也各不相同 仔细地检查就能帮助我们判断轴承是否在正常的状况下运转 向心轴承 球轴承 球面 双列球只承受径向力 能承少量的轴向负荷 往往损坏的形式都是过大的轴向力造成的 单向的径向负荷 两种情况 一种是内环旋转 一种是内环固定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38 受力痕迹 内外 受力痕迹 内环旋转 外环固定 外环旋转 内环固定 内外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39 受力痕迹 偏离一侧 内外 单向的轴向负荷 内环或外环旋转 单向的径向负荷与轴向负荷组合 受力痕迹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40 受力痕迹 内外 受力痕迹 内环旋转 外环固定 外环旋转 内环固定 内外 径向负荷与内环同步旋转 外环固定 外环旋转 内环固定 径向负荷与外环同步旋转 内环固定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41 1 滚道表面与滚子表面布满凹痕 保持架上颗粒物及滚道面磨损 润滑脂 剂 变色 通常该种情况都是安装过程不洁所致 安装时要保持清洁 使用新的润滑脂 同时检查密封是否完好 2 润滑不当造成的磨损表面磨损呈镜面壮 色泽呈蓝色或棕色 此种情况是由于润滑不足造成的 应改善润滑状况 重新确定润滑周期与油封 4 常见的轴承损坏形式及原因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42 3 安装不当所造成的凹痕内 外环工作表面都有间距等于滚子之间的距离的凹痕 其原因是安装时未敲击在正确的环上 或是在圆锥轴上推进过度 或在静止状态负荷超载所致 4 异物所造成的凹痕工作表面与滚子表面遍布凹痕 可能是安装时带入异物或是润滑剂异物以及周围环境等 轴承安装清洗干净 使用干净的润滑剂并检查油封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43 5 滚子端面擦伤在滚子端面与引导挡边磨擦 产生刻痕及变色 此情况是由于过大的轴向负荷下滑动或润滑不足引起的 此类损坏可选择黏度较高的润滑剂 6 滚子与滚道的磨伤在滚道负荷区开始端与滚子有磨伤及局部变色 这是由于滚子进入负荷区 突然加速所造成的 有两种可行办法 其一是选择黏度较高的润滑剂 其二是减小轴承间隙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44 7 外表面的磨伤内环内孔与外环外表面有刻痕及局部变色 此种情况是环与轴或轴承箱有相对运动所致 解决的唯一方法是加大环与轴或轴承箱的配合过盈量来防止相互转动 轴向制动或夹紧无法解决此类问题 8 表面坑痕 滚道 滚动体表面或大端面小而浅的坑痕 呈结晶壮的破坏壮 这是由于润滑不良所致 例如 少油或由于温升所造成的黏度改变 使油膜无法将接触面分离 表面有瞬间的接触 办法 改善润滑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45 9 微动腐蚀轴承环与轴或轴承箱之间有相对运动才发生的现象 这是由于太松的配合或轴承座变形所致 10 电流腐蚀滚道或滚动体表面有暗棕色或灰黑色的直条痕或麻点 当电流通过轴承时 轴承零件表面会发生熔接现象 办法 阻止电流流过轴承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46 11 滚道表面对称位置的剥落在两环中有一环径向对称位置有明显的受力痕迹 且有表皮剥落 这是由于轴承箱变形 椭圆压缩所致 重新制造轴承箱 12 轴向负荷造成的剥落受力痕迹明显 环的一侧或双列轴承的某一滚道表皮剥落 原因 a 安装不正确造成的轴向负荷 b 予压过度 c 非固定轴承被卡住或轴向位移预留量不足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47 13 印痕所造成的剥落滚道表面剥落 并有与滚子间距相等的印痕 这种是不正确安装引起的轴承在静止状态负荷过度 其它的细微印痕可能是安装时带入的异物或润滑剂中的异物 14 野蛮安装敲打造成的裂痕此裂痕为崩裂的缺口 通常只发生在一边 这是由于野蛮敲打通过滚动体将力传递到套圈端面形成冲击力所致 请勿直接敲打轴承环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48 15 过度的挤压造成的裂痕裂痕通过全断面 这是由于轴承内环的干涉配合太大或是在圆锥轴上过度推进所造成的 16 微动腐蚀所造成的裂痕在内环上为横断向 在外环上则为圆周方向 是由于配合太松或是轴承箱形状不佳引起的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49 17 微动腐蚀所造成的剥落轴承环的滚道表面剥落 相对于此处剥落的外表面有腐蚀现象 由于配合太松或轴承箱形状不正确所致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50 5 保持架的损坏 保持架的损坏 通常不易判断 若保持架坏了 轴承其它零件也都坏掉了 这使得原因难以分析 造成架损坏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震动 转速太高磨损 卡死和歪斜等 1 震动 当轴承处于震动状况下 轴承内部的力量可能导致保持架出现疲劳裂痕 渐渐地 会使架破碎 2 过高的转速 如果轴承以超出保持架材质所能承受的速度运转 惯性力将使保持架破碎 3 磨损 不当的润滑或坚硬的异物都能使保持架磨损 由于架是由软材料制成的 运转中架与滚动体之间是滑动摩擦 一旦润滑不良 架磨损速度相当快 渐渐地架的兜孔会因磨损间隙不断扩大 因此而产生撞击力使架很快破碎 4 卡死 零件的破碎物或坚硬的颗粒可能会卡在架与滚动体之间 阻碍滚动体滚动 也会造成架破碎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51 轴承温升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52 轴承的摩擦损失在轴承内部几乎都变为热 因而导致轴承温度上升 摩擦力矩造成的发热量可用下式表示 Q 0 105 10 6MN Q 发生热量kwM 摩擦力矩N mmN 轴承转速r pm 发热量与排热量平衡 则轴承温度稳定 一般运转初期温度急剧上升 但达到正常状态则基本稳定 达到安定状态为止的时间 温度则因发热量 轴承箱等热容量 冷却面积 润滑油量 周围温度不同而不同 若总是稳定不下来 达不到安定状态 就只能判断为某种异常 温升异常的原因有 轴承扭动 力矩负荷 游隙过小 预压过大 润滑剂过多或不足 异物混入及密封装置的发热等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53 摩擦 滚动轴承摩擦系数以轴承内径为基准 可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 摩擦系数M 摩擦力矩N mmP 负荷Nd 轴承内径mm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54 轴承常见问题的排除 轴承若运转不正常时 通常表现出许多症状 大致可分为七大类 A 轴承过热 B 噪音大 C 振动 D 机械性能达不到满意效果 E 轴承在轴上松动F 更换频率高 G 轴心转动困难 随着轴承不同程度的破坏 往往都是二次破坏的结果 要有效的排除这些轴承问题 必须先观察这些轴承应用情况 然后再分析这些损坏的原因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56 原因 1 润滑脂或机油失效或选用错误 相应的办法是 选择正确的润滑脂或机油 检查润滑脂或机油的相容性 2 油位太低 润滑剂从油封流失 轴承箱内润滑脂不足 对策 油位应该略低于最下面一个滚动体的中心 轴承箱内润滑脂填充约1 3至1 2空间 3 油位太高或轴承箱润滑脂完全添满 这样会导致润滑剂充分搅拌而产生高温或漏油 对策 润滑脂添入箱内至1 2 若机油润滑 油位略低于最下方滚动体的中心 4 轴承间隙不适当 当有热流通过轴心时 导致内环过分膨胀 对策 检查过热轴承的间隙是否是原始的设计范围 如果是 请改用较大的间隙 改成C3或C3改成C4 一 轴承过热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57 5 接触型 摩擦 油封太干或弹簧过紧 对策 更换接触型的油封 并润滑其油封表面 6 轴承箱内孔不圆 轴承箱扭曲变形 支撑面不平坦 箱孔内径过小 对策 检查轴承箱 内孔 调整底座调整片均匀分布 7 旋转油封与压盖相磨擦 或轴肩摩擦到轴承密封盖上 对策 检查旋转的油封的运转间隙以避免摩擦 防止不对正 8 交叉定位或一轴上有两个定位轴承 由于过多轴向膨胀而导致轴承内间隙不足 对策 1 在轴承箱和端盖凸缘之间插入调整片以释放轴承的轴向预压 2 将任一轴承箱的端盖往外移 利用调整片以获得介于轴承箱和外环之间的间隙 有可能的话施加轴向弹簧力量在外环上 以降低轴的轴向浮动 9 紧定套过分紧锁 放松固定螺帽与套筒 重新锁紧 确保轴承能自由的旋转 弹簧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58 10 具有两个或多个轴承的轴心耦合时 产生不正确的直线偏差或角度歪斜 对策 由调整片来调整正确的对位 确保轴心耦合在一条直线上 尤其是当轴上同时有三个或多个轴承运转时 更得注意 11 轴的直径过大 导致内环膨胀过多 减少轴承间隙 对策 1 研磨轴径 使轴与轴承内环之间获得一适当的配合 2 改用径向间隙大的轴承 12 由于轴承箱孔的材质太软受力后孔径变大 导致外环在箱孔内打滑 对策 改善箱体材质或加工一个钢质衬套挤进箱孔 然后加工衬套内孔至正确尺寸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59 1 润滑脂或机油失效 润滑剂型号选择不当 对策 选择适当的润滑剂 应确认它们的相容性 2 油位太低或轴承箱润滑脂不足 对策 油位应略低于最下方滚动体的中心 轴承箱内填充润滑脂1 3 1 2空间 3 轴承内部间隙不适当 紧定套筒过分锁紧 轴径过大与轴承内孔过盈太大等都能造成轴承间隙减小 当轴面有热流通过时 导致内环过分膨胀 对策 1 检查过热轴承间隙是否与原始设计相符 如果依旧 可以改用较大间隙 如由 0 组改成 C3 由 C3 改成 C4 2 改善紧定套筒锁紧量 检测径向间隙 确定在适当的位置 3 调整轴与轴承内孔的配合关系 二 噪音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60 4 脏物 砂粒粉尘或其它污染物进入轴承箱 对策 将轴承箱清洗干净 更换新的油封或改良油封设计 5 水 酸 油漆或其它腐蚀性物质进入轴承箱 对策 安装一保护性防压盖或甩压环以防止外物进入轴承 6 轴承箱内孔不圆 扭曲变形 内孔过小 对策 检查轴承箱是否挤压轴承 孔径尺寸是否正确 7 安装轴承前轴承箱内的碎片 异物没有清除干净 对策 仔细清洗轴承箱和轴承本身 8 交叉定位 同一轴上有两个定位轴承 而引起的不对正或由于轴热膨胀而导致轴承内部间隙不足 对策 调整轴承箱与端盖之间的调整垫片 使轴承箱与外环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9 轴肩摩擦到轴承密封盖 轴肩部直径不正确与保持架摩擦 对策 重新加工轴肩 检查肩部直径及圆角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61 10 外环与轴承箱扭曲 轴与内环扭曲 是由于箱孔圆角过大 没有足够的支撑 轴肩圆角过大 没有足够支撑 两端面靠不实 对策 重新加工箱孔圆角和轴肩的圆角 11 不正确的安装方式 用锤直接敲到轴承上 导致轴承工作表面有磕伤 对策 选择正确的安装方法 套筒法 加热法 油压法等 12 固定垫圈的太阳片 锁紧垫片 摩擦到轴承 对策 将太阳片打倒或更换新的 13 设备中的转动件干涉到静止件 对策 仔细检查 避免发生干涉现象 14 轴承间隙过大导致振动 15 设备振动 检查设备旋转件的平衡量校正之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62 1 脏物 异物 砂粒或其它污染物进入箱体中 对策 将轴承箱清洗干净 更换新的油封 2 水 酸 油漆或其它腐蚀性物质进入轴承箱中 对策 安装一个保护性防尘盖 改良油封 3 轴承箱内孔不圆 扭曲变形 支撑面不平 对策 检查轴承箱 调整支撑面 调整垫片 4 轴径小或紧定套未锁紧 对策 检测轴径 选择合适的配合量 重新锁紧紧定套 5 不平衡负荷 箱孔间隙大 外环在箱孔内打滑 对策 更换合乎设计要求孔径的轴承箱 6 两个或多个轴承耦合 产生轴心直线偏差和角度偏差 对策 重新调整垫片 使轴心耦合在同一直线上 7 不正确的安装 用锤直接敲击在轴承上 8 轴承间隙过大 9 设备振动 三 振动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63 1 轴承内部间隙不适当 轴承预紧力不够 选择合适的轴承 2 轴承箱中的碎片 脏物未清除干净 或者运转过程中脏物 水 酸性污染物进入箱体中 3 紧定套被过分锁紧或没有锁紧 4 轴承箱孔径精度不高 箱孔变形 扭曲 5 轴径过小 轴肩尺寸不合 与轴承相干涉 6 由于轴径过大 或箱孔等原因 造成轴承内部间隙过小 7 多个轴承耦合 产生不对正 四 机械性达不到设计要求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64 1 润滑失效 油位高低 轴承游隙的选择 2 清洁程度 杂物 3 摩擦 油封 轴肩与密封 防松片 太阳片 4 轴的同心度不对正 交叉定位引起的轴向卡死 5 轴承箱精度低 扭曲 五 轴心转动困难 1 轴径小 轴承内孔大 2 过盈量不够 3 紧定套锁紧不够 六 轴承在轴上松动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65 滚动轴承的装配 一 滚动轴承装配工艺过程 1 工具准备2 清洗注意 根据轴承具体情况正确选择清洗方法 清洗相关零部件 3 检查检查项目 转动灵活性 轴承间隙 轴承质量 与轴承配合相关件质量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67 一 滚动轴承装配工艺过程 4 装配与装配质量检查根据装配技术要求 选择适当方法正确装配 常采用压装或热装 重点 不允许有歪斜的现象 轴承内圈 必须紧贴轴肩或定距环 转动灵活 装配游隙适当 5 调整主要是游隙调整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68 二 典型滚动轴承装配 一 圆柱孔滚动轴承的装配有三种情况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69 一 圆柱孔滚动轴承的装配 1 内圈与轴紧配合先将轴承装在轴上 然后一起装入轴承座孔中 2 外圈与孔紧配合先将轴承压入座孔中 在装轴 3 内外圈均为紧配合将轴承同时压入轴和座孔中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70 二 圆锥孔滚动轴承的装配 1 轴承可直接装在带有锥度的轴径上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71 二 圆锥孔滚动轴承的装配 2 轴承装在退卸套或紧定套上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72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73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74 三 装配注意事项 1 尺寸精度 公差和表面粗糙度2 配合面涂油3 压力只能通过过盈配合的套圈上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75 三 装配注意事项 4 圆锥孔轴承配合松紧程度 靠装配后径向游隙确定 塞尺 外径千分尺 5 装配质量符合技术要求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76 四 滚动轴承的游隙调整 一 滚动轴承游隙的种类与作用1 种类 径向游隙 轴向游隙2 作用 弥补制造和装配误差 弥补热胀影响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77 四 滚动轴承的游隙调整 滚动轴承种类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78 二 游隙可调整的滚动轴承 调整方法 1 垫片调整法 塞尺 压铅丝 千分尺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79 二 游隙可调整的滚动轴承 2 螺钉调整法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80 二 游隙可调整的滚动轴承 3 止推环调整法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81 二 游隙可调整的滚动轴承 4 内外套调整法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82 三 游隙不可调整的滚动轴承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83 三 游隙不可调整的滚动轴承 轴向间隙 C L 0 15在一般情况下 轴承间隙C值常取 0 25mm 0 50mm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84 轴承的巡检 维护 保养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85 倾听利用听觉来识别不规则的运转是一种很普通的方法 在巡检过程中会经常使用的 在倾听中可以借助电子式听诊器 机械听针来察觉轴承的不正常噪音 轴承若是处于良好的运转状况会发出低的呜呜声 声音的节奏不会发生变化 若是发出尖锐的嘶嘶音 吱吱音以及其它不规则的声音 通常表示轴承处于不良的运转状况 尖锐的吱吱噪音可能是由于不适当的润滑所造成的 润滑油脂减少 油脂变质 轴承内若有污染物常会引起嘶嘶音 不适当的轴承间隙会造成金属声 轴承外圈轨道上的凹痕会引起振动并造成平顺清脆的声音 若是由于安装时所造成的敲击伤痕也会产生噪音 此噪音会随着轴承转速的高低而不同 若是有间歇性的噪音 则表示滚动件 滚珠支架 可能受损 此声音是发生在当受损表面被碾压过时 严重的轴承损坏会产生不规则且噪音巨大的 轴承振动超标且振动值不规则 在没有电子式听诊器和机械听针的情况下 也可以使用螺丝起子 普通的细铁棍儿 木棍抵在轴承箱上 另一端贴住耳朵 抵的位置最好是在 轴承和轴承箱配合处 轴承损坏固然可由听力来查觉 但是通常此时已经到了轴承必须马上更换的阶段 所以较好的方法例就是使用诸如电子式状况监测仪器 预先诊断轴承的运转情况 October30 2007 SKFGroupSlide86 触摸高温经常表示轴承已处于异常状态 高温也有害于轴承内的润滑剂 有时轴承过热可归究于轴承的润滑剂 若轴承在超过125 260 的温度长期运转 会降低轴承的寿命 引起轴承高温的原因有 润滑不足或过分润滑 润滑剂内含有杂质 负载过大 轴承损坏 间隙不足及油封产生的高摩擦等等 因此连续性的监测轴承温度是有必要的 无论是测量轴承本身或其它重要的零件 如果是在运转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任何的温度改变可能表示已发生故障 在日常巡检中轴承温度的定期测量可借助于测温仪 可精确的测量轴承温度 在没有测温仪的情况下 我们也可以用手来感觉轴承的温度 手直接放到轴承箱上 手感觉到热但能长时间接触 这时的温度不超过40 手感到热但不可以长时间接触 这时的温度不超过50 手感觉到很热 并且手不能在轴承箱上停留 这是要用测温仪来确定轴承的温度了 正常情况下 轴承在刚润滑或再润滑过后和以前对比温度会有上升 并且持续一或二天 一般设备的轴承只要不超过90 就可以安全运行 重要性的轴承意味着当其损坏时 会造成设备的停机 这类轴承最好应加装温度监测仪器 O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