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摄影家沙飞.doc_第1页
抗战摄影家沙飞.doc_第2页
抗战摄影家沙飞.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战摄影家沙飞对桂林历史记忆的影响 论文作者:文岐贵(1100850126) 崔翠翠(1100710201) 沙飞,他是中国新闻摄影事业的创始人、最杰出的的战地记者:相机是他的武器、拍摄了大量纪实与抗战的作品。 1936年12月和1937年6月,分别在桂林和广州举办个人影展。这些照片都是沙飞和他的团队用流血和生命换来的,能看到这些照片实属不易。74年后的2011年9月到12月,桂林再次举办“沙飞摄影展”。这就是一代抗战英雄对桂林文化的深远影响,充满着对历史的记忆. 我对沙飞的摄影思想不熟悉,但是把它放在中国近现代史的脉络里面再看他的作品,我也还有一些感想。我了解的其中一张就是鲁迅与青年木刻家,但是这些照片都没有署名。三年前桂林展出了沙飞的作品和简介,我才认真的回来上网了解了他,看了他的沙飞摄影全集,我脑海中的沙飞影像就逐渐清晰起来了,他崇拜鲁迅先生,他骨子里有着鲁迅先生的批判和斗争精神!这似乎让我有了一根线把抗战时期的桂林和战区的模样重现,特别是对桂林摄影文化有一定的影响,让我对沙飞有了一些感想。我对沙飞的基本看法是沙飞一生有两个高峰,成就了他非常杰出的、极具鲜明个性的左翼艺术家的事业。沙飞的第一段阶段是1936-1937年,我称之为沙飞的个人化左翼的阶段,这个时期沙飞的作品,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鲁迅,再一个是他的人道主义的情怀、对底层的关注。1936年8-11月,这对沙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他和鲁迅接触,拍了一组关于鲁迅的照片。从这些照片可以看出来,沙飞非常敬仰鲁迅,这组照片完美地表达了沙飞对鲁迅的尊崇。到了1937年,沙飞还有一些关注底层的照片,但就我看,这就为他后来1937年6月,分别在桂林呆在桂林生活奠定了一定的作品革命基调,也对桂林后生及现代革命记忆有较大的贡献作用。从这个时期沙飞的代表性作品老国民、人力车夫、码头工人、摆小摊的人,还有一个老太太在缝衣服等影像,我们更多的感受是一种日常生活,或者是一般性的人道主义。这种一般性的人道主义实际就是五四以后为人生的文学在更广泛的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关注底层、关注社会,这些主题从五四就出现了。首先要反映底层的苦难,再一个要反映底层的反抗。沙飞的作品里没有这个主题。他就是个人化的左翼,或者叫温和左翼,即个人特色。长期以来我们有一个看法,这就是左翼和中共是画等号的,离开中共就没有左翼。但事实上,情况可能更复杂一些,在中共之外确有左翼,把这种个人化左翼联系和聚集在一起的就是鲁迅。这就是我对1936年、1937年沙飞作品的感受。沙飞的作品有强烈的唤醒民众的意识。沙飞的照片,是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佐证。当时沙飞采访过的八路军将士都对他有非常深刻的印象。杨成武上将回忆沙飞:衣服破烂,胸前总是挂两个照相机;他抢镜头是很厉害的,有时候部队没到,沙飞已经到了。他的棉衣右边有三个洞,敌人打的。在摄影记者中衣服被打洞的不多见。这一时期,沙飞为我们留下了挺进敌后、塞上风云、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上等大量照片。 1937年12月,聂荣臻重用非共产党员的沙飞,任命他为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编辑科长兼抗敌报(现人民日报的前身)副主任(即副社长)。舒同任主任。但沙飞没有在这里停留很久,到了1938年4月,他又回到了部队,担任摄影记者。2005年7月,记者在原山西画报社总编辑顾棣家里,谈论沙飞。老人说着说着便声音哽咽、老泪横流。他15岁被沙飞选中,加入八路军,学习摄影。顾老说,“沙飞视我为自己的儿子一样。他是我这一生最感激的人!”在顾棣老人的家中,他翻开沙飞作品集,不时指着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讲述着背后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你知道吗,这些照片的底片,现在绝大多数都完好地保存着。人在底片在,人与底片共存亡。这是沙飞提出来的口号。这些抗战影像如果遗失,历史就会残缺。”1943年秋末冬初,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北岳区大扫荡。为了保证底片的安全,沙飞特地在晋察冀画报社成立了一个15人的战斗小分队。“1943年12月8日,画报社在花塔山被日军包围,突围中,沙飞在雪地奔跑一夜,腿部竟被冻伤,大病一场。为保护底片,先后有9位同志牺牲,4人负伤。”全心投入,积劳成疾。聂荣臻司令员到现场,听到群众议论,他兴奋地对沙飞说,形象宣传作用大,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懂照片。可惜照片太小。于是沙飞自己设计制造了一台土造日光放大机,把睡觉的房子布置成暗室,白天用被子挡住门窗,晒印相片。聂荣臻看了说很好,要沙飞多放些,还让人带到延安去,向党中央报告胜利的喜讯。外宾来到晋察冀,就送他们这些照片,没有什么东西比战场上用生命换来的镜头更珍贵了。1942年7月7日,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在河北平山县碾盘沟村出版。聂荣臻司令员亲笔题词:“五年的抗战,晋察冀的人们究竟做了些什么?一切活生生的事实都显露在这小小画刊里。它告诉了全国同胞,他们在敌后是如何地坚决英勇保卫着自己的祖国;同时也告诉了全世界的正义人士,他们在东方如何在艰难困苦中抵抗着日本强盗!”可见,沙飞的摄影队看展文化的宣传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对桂林抗战记忆的一种记忆和缅怀,让桂林人民有着铭记历史的传统!沙飞对晋察冀画报的创办,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沙飞和他的同志们,通过各种渠道发向延安、重庆、苏联、菲律宾、越南、新加坡甚至欧美各地的新闻照片有5万余张,极大地鼓舞了国内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的战斗热情。在此期间,沙飞还先后开办了9期摄影训练班,培养了数百名摄影干部,其中大部分成为优秀摄影家。 意外风暴,长期沉寂。早有精神病症状的沙飞,面对“害死了鲁迅的日本医生”、“面对枪杀了人民和自己战友的日本人”,他的精神已经开始滑入失控的状态中。他常常自言自语地说:“我要做一件大事!”1949年12月15日下午1时许,在即将出院的时候,沙飞终于实施了他心目中的“大事”,开枪打死了无辜的日本医生津泽胜。他的同志们才明白沙飞所说的“大事”意味着什么。1950年2月24日,华北军区政治部军法处判决沙飞以死刑。1950年3月4日在石家庄执行,时年38岁。从此,人们再也听不到了沙飞这个名字,只有他拍摄的作品,仍然在影视和报刊上流传。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沙飞的家属对该案多次提出申诉,要求再审。北京军区军事法院经数年调查,复审查明:沙飞是在患有精神病的情况下作案,其行为不能自控。1986年5月19日,北京军区军事法院判决:撤消原华北军区政治部军法处判决,终于给他一个正名的书面交代! 正如顾棣老人所说:“他是中国革命摄影史的绝响,任何历史的回顾,都无法绕开沙飞。”近年来,关于沙飞的研究和报道愈加深入,沙飞摄影展、沙飞铜像、沙飞摄影奖,沙飞精神,从广东走出的沙飞,又一次像一粒沙子在祖国的天空中自由飞舞,降临于桂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