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椎间盘钙化比较少见,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至今报道不足200余例。我院近来遇到4例,现予报告。 1 病例资料 例1:男,9岁,外感风寒,发热,咽痛及颈部疼痛并活动受限1周余,来我院拍X线片示:颈椎环齿间隙不等,左侧大于右侧,C 2 棘突向左偏移,环枢间隙对称,C 34椎间隙前侧有一团块状钙化,向后有一横线状延伸,似蝌蚪状,C 3 椎体前缘变扁,前下角变尖,向前增生。椎间隙无明显改变,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椎前软组织无增厚。CT检查示:C 34椎间盘中央有一长椭圆形高密度钙化影,边缘光滑,CT值为1250Hu,其前及左前方各有一密度稍高之点状钙化影,椎管形态、大小如常。查体:T37.5,咽红、扁桃体肿大,颈部活动受限,WBC910 9 /L,N0.80,L0.20。给予消炎、止痛及颈部牵引1周后症状消失出院。 例2:男,8岁。颈部疼痛,活动受限3天来我院拍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变直,环齿间隙左侧大于右侧,环枢间隙右侧宽于左侧,C 7 棘突向右偏移,C 67椎间隙有一盘状钙化,向后有一横线状延伸,椎间隙无明显改变。CT检查示:C 67椎间盘中央呈盘状钙化,C 6 椎体前缘增生,椎管大小、形态如常。该患儿曾有外伤史。查体:颈部活动受限肌强直,C 67椎处压痛,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给予消炎止痛及颈牵引1周后症状消失。 例3:男,7岁。颈部疼痛并活动受限1周来我院拍X线片示:右环齿间隙大于左侧,C 45间隙内有一不规则钙化斑。部分突入椎体前缘软组织内,椎间隙不窄,C 4 椎体前缘变扁变尖增生硬化,椎体前缘组织明显增厚大于1.0cm。CT检查示:C 45椎间盘中央呈圆点状钙化,C 4 椎体前缘增生及纤维环钙化,椎体前缘软组织增厚达1.1cm,椎管大小,形态如常。查体:头及上颈椎向左歪斜,活动受限,C 45处压痛。给予抗炎止痛及颈牵引半月后症状消失。 例4:男,6岁。颈部疼痛伴活动受限4天来我院拍X线片检查示:C 23椎间隙后侧有一团块状钙化,C 2 椎体前缘下角变尖,向前增生,椎间隙无明显改变。CT检查示:C 23椎间盘中央呈团块状钙化。椎体前缘增生,椎管大小、形态如常。查体:颈部活动受限,头部制右歪斜,C 23处压痛。给予抗炎止痛及颈牵引1周后症状消失。 2 讨论 2.1 病因 本病病因不明,有多种学说,一是感染学说,认为系因椎间盘感染引起,因小儿椎间盘由邻近椎体终板穿通血管提供营养比较丰富,细菌可经血流进入椎间盘引起感染,并且患儿出现血沉增快,白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阳性等炎性反应表现。但椎间盘炎症感染后X线改变主要是椎间隙变窄或晚期椎体融合,极少发生钙化。另一种是外伤学说,小儿颈椎活动范围较大,易损伤,当椎间盘受损后局部出现血肿,继而钙化,因而椎间盘钙化与外伤有关。然有在新生儿中见到椎间盘钙化,这恐怕难以用外伤来解释 1故这两种学说论据尚不充足。 2.2 病理 本病系一良性自限性疾病,可见于颈、胸、腰椎,以颈椎为多发,腰椎少见,多为单发。钙化位于髓核,也可累及软骨板和纤维环引起钙化,钙化的髓核可穿破纤维环向前或后方及侧方脱出或移位,以后方多见,相邻椎体可变扁,局部凹陷变形,椎体前下缘鸟嘴状增生,或者呈钳口状改变。钙化髓核向后、侧方可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或神经根,而这些突出的髓核钙化组织可逐渐吸收而致症状消失。 2.3 临床 本病于1924年由Boson首次报告,发病年龄多在512岁,男女比例相当,大多数患儿发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伴活动受限。少数有吞咽不适或肢体瘫痪。有一部分患儿无症状,是在其它检查时发现。伴全身性反应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椎间盘钙化综合征是本病的重要特征之一,如发热疲乏、血沉增快、白细胞升高,及环枢椎半脱位。钙化的形态及范围与临床症状不呈平行关系。Rechtman状椎间盘钙化分成三种类型 2:(1)消失型:急性发病,症状持续数月后椎间盘钙化消失;(2)休眠型:先发现椎间盘钙化而后出现临床症状:(3)静止型:X线检查发现椎间盘钙化,但无临床症状。覃氏报告57例 3,有轻微外伤史13例,上感17例,认为一旦有外伤或感染诱因存在,局部钙化处才发生炎性反应,又由于小儿椎间盘血供丰富,所以可促进钙化吸收。23例2个月8年随访,8例于2个月随访,3例未吸收,5例完全吸收;3例钙化于36个月随访完全吸收;11例随访10个月3年11个月内完全吸收。本文4例中1例于7个月后复查,部分吸收。椎间盘钙化一般在1年内消失,个别无症状者可持续数年至10年以上。多数作者认为本病属自限性疾病,无症状者不需处理,症状发作时经卧床休息,制动牵引对症治疗后症状很快缓解或消失。即使有神经压迫症状,非手术治疗仍可获得满意疗效 4。 2.4 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1)儿童颈椎椎间盘钙化主要发生于C 47的髓核位于椎间隙正中或偏后,少数向前疝出,以后部多见,呈梭状、盘状、团块状或半环状;(2)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正常或增宽;(3)相邻椎体可变扁,局部凹陷变形,椎体前下缘鸟嘴状增生,或呈钳口状改变,椎前软组织增厚及环枢椎半脱位;(4)CT可清晰显示椎间盘髓核 位置的钙化灶及经破裂的纤维环向椎管内突出。(5)MRI,钙化在T1及T2加权像上均呈低信号,并可见脊髓组织内异常信号。 本病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一般X线拍片即可诊断,有可疑其它改变可作CT或MRI检查。 2.5 鉴别诊断 (1)褐黄病,临床有深褐色尿,关节僵直,X线表现脊椎椎体边缘增生,连续多个椎间隙内出现钙化,其形态呈扁薄椭圆形或双重横行层状,以腰椎为著。(2)Vit D中毒,临床有高热,昏迷,X线示骨质疏松、硬化、椎间盘钙化广泛多见于纤维环半环状钙化。(3)成人椎间盘钙化绝大部分发生于纤维环钙化,主要表现为椎体边缘增生硬化,骨桥形成或脊椎韧带钙化或骨化,常呈多发,以腰椎多见。(4)椎间盘炎由创伤或感染致椎间盘缺血坏死,相应椎间隙变窄,相邻上下椎体边缘反应性增生硬化。 参考文献 1 戴力杨,叶华,钱齐荣,等.小儿颈椎间盘钙化.中华骨科杂志,1998,18:6. 2 Rechtman AM,Hermal MB,Albert SM,et al.Caification of the intervebral disc:clisappearing,dormant,and silent.Clin Ortho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