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法,主要是国家间的法律,是以国家之间的关系为 主要调整对象的法律,是以拘束国家间关系为主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普遍国际法是指普遍适用于国家之间关系的国际法。 区域国际法是指适用于特定区域范围内国家之间关系的国际法。 特殊国际法通常是指仅适用于两个国家之间或少数国家之间的国际法。 国际法主体,即国际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具有独立参加国际法律关系并直接承受国际法权利和义务之能力者。国际法主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具有独立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的资格, 即具备参加国际法律关系的权利能力。(二)具有直接承受国际法上权利和义务的能力。(三)属于参与国际法律关系的国际社会成员 民族自决原则是争取独立的民族组织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的法律基础。国际法与国内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但强调二者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从法律特征上分析,国际法与国内法是属于两种不同的法律:(1)从主体上看 (2)从调整对象看 (3)从法律渊源看(4)从效力根据看(5)从法律实施看 但是另一方面,国际法与国内法又不是相互割裂、对立的关系,而是彼此协调、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紧密关系。简单地说,国际法与国内法都以国家为法律的制定者,国家在二者关系中扮演了双重角色。1.从国际法角度看,国际法的某些原则性规定往往要求国内法加以具体化或补充;国内立法不得改变而须尊重国际法现有的原则、规则和制度,国家不得违背其所承担的国际义务;另一方面,国际法不得任意干预国家在其主权范围内制定的国内法。2.从国内法角度看,国际法在一国内是有法律效力的;为了在国内实施国际法原则、规则和制度,国际法可被视为国内法的一部分,或在国内法上予以明文规定。3.总之,国际法不得干预国内法,国内法不得改变国际法,二者应该协调一致,互为补充,相辅相成,而不是互相对立、排斥和干扰。 转化:即由主法机关将国际法有关规划转变为国内法,在转化情况下,国家将通过执行该国内法来实施国际法,而不是直接实施国际法。 纳入:即由宪法或法律规定国际法具有国内法的效力,国家可以直接适用,无需转化为国内法。国际法与国内法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法律主体:(1)联系:1、国际法的一些原则和规则来自国内法,国内法的一些原则和规则来自国际法。 2、国际法作出原则规定,国内法为了实施国际法需要作出具体规定。 3、国际法不能干预国家按照主权原则对属于国内管辖事项所指定的国内法,国家也不能用国内法的规定来改变国际法的现行原则、规则和制度。(2)联系原因:1、制定者都是国家。2、国际法调整的国际社会关系和国内法调整的国内社会关系存在着密切联系。3、国家继承含义 :国家继承是指一国由于领土变更的法律事实而使其在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转移给他国所发生的法律关系。特征:(1)国家继承的主体是国家。 (2)国家继承的对象是与所涉领土有关的国际法上的特定权利和义务。 (3)国家继承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国家的领土变更。领土变更的情况主要情况: 转让或交换领土、合并、分离、分立、独立。国家继承的内容和规则1.条约的继承(1)概念:条约的继承是指继承国对被继承国有效条约中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继承,就实质而言,是被继承国的有效条约对继承国是否有效的问题。(2)条约继承的一般原则:1、政治性条约不予继承;2、与领土、资源相关的条约予以继承;3、经济性条约酌情继承,诸如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等。2、国家财产的继承(1)概念:国家财产,是指国家继承发生时依被继承国国内法为该国所拥有的财产和利益。国家财产继承是指被继承国的国家财产转归继承国所有。 “一个标准两个原则” 一个标准是:被转属的国家财产与领土之间有关联;两个原则是:一是随领土转移原则,即一国的国家财产随着领土的转移而由被继承国转移给继承国;二是实际生存原则,即国家财产的转移应考虑到该领土居民的实际情况,维持其起码的生存条件。3.国家债务的继承4.国家对国家档案的继承 政府的继承(一)概念:是指前政府在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转给新政府的法律关系的移转。并非所有政府更替都产生继承问题。政府继承主要特征1、主体是政府。2、对象是符合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特定权利和义务。3、发生的原因是由于革命和政变导致政权更迭。(三)政府继承的一般规则 1.条约的继承2.国际组织代表权的继承3.国家财产的继承 4.债务的继承国际法上的承认一般是指现存国家对于另一个国家或其政府存在这一事实以一定方式表示接受的政治和法律行为。广义的承认可包括现存国家对国际关系中任何事实或情势的接受。承认是国际法上的重要制度。国际法上的承认具有以下特征: (一) 承认的主体是现存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传统国际法中,承认被看作是国家的主权行为,只有国家才是承认的主体。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国际组织也具有承认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二) 承认是承认主体对某一被承认者存在这一事实表示接受的单方面行为。承认只是承认主体对某一被承认者存在这一事实表示接受,说明承认主体对上述事实存在的态度,并不改变原有事实本身的性质。由于承认是承认主体的单方面行为,因此,对某一被承认者存在的事实,承认或不承认由承认主体自由决定,而无需被承认者同意。 (三) 承认既是政治行为也是法律行为。对国家的承认一般是指现存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于新国家存在这一事实以一定方式表示接受,并表明愿意视其为国家而与之交往的政治和法律行为。 对国家的承认主要特征有: (一) 国家承认的对象是新国家。(独立,合并,分离,分立)(二) 国家承认是现存国家和国际组织对新国家存在这一事实表示接受的单方面行为。(三) 国家承认对于新国家实现国际交往权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承认:当一个新国家出现时,总是同时具有一个新政府,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承认了新国家,也就同时构成对该国新政府的承认。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承认与政府承认是一致的。一国按照宪法规定的程序产生的新政府,也不引起政府承认问题。一般说来,只是对于社会革命或政变产生的新政府才发生政府承认问题。(一)从概念上看,政府承认是一种主要由既存政府肯定新政府地位的行为。(二)从性质上看,政府承认是一种深受政治动机影响的法律行为。(三)从效果上看,政府承认是一种宣告性的行为。(四)从形式上看,政府承认是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的行为。承认的方式与效果(一) 承认的方式从国际实践来看,承认的方式可作以下几种分类 : 1、明示承认:指用明确的语言文字直接表达的承认。其方式有:由承认国以照会、声明、电报、函电正式通知被承认者,或派特使前往参加成立典礼。默示承认 :通过一定行为间接表达出来的承认,即在实际上建立某种关系而不明确提及承认。2、法律上的承认和事实上的承认法律上的承认:指承认国或国际组织给予新国家或新政府以明确的表示愿意与之全面交往的正式承认,通常以明示方式作出。事实上的承认:指基于政治和其他方面的考虑,承认者不愿意立即与被承认者建立全面的交往,而又有一定交往必要的情况下作出的默示的承认,是一种非正式的具有片面性和过渡性的承认。事实上的承认一般适用新政府承认,很少用于新国家承认。4、国籍的取得 国籍的取得是指一个人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取得某一特定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资格。(一)因出生取得国籍: 1、血统主义原则。 2、出生地主义原则3、混合制原则。(二) 因加入取得国籍:因加入取得国籍是指根据本人的意愿或某种事实,并在具备某入籍国立法所规定的条件后而取得该国国籍。因加入取得国籍称继有国籍。 1. 自愿申请入籍(狭义入籍)2、因婚姻而取得国籍: 3. 因收养而取得国籍4. 因领土交换而取得国籍5. 因认领而取得国籍国籍的丧失是指一个人丧失某一特定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资格。根据各国的立法和实践,国籍的丧失可分为自愿丧失国籍和非自愿丧失国籍。(一) 自愿丧失国籍:1、申请退出某一国籍 2、自愿选择某一国国籍(二)非 1、由于婚姻而丧失国籍2、由于收养而丧失国籍 3、由于剥夺而丧失国籍5、国家领土的取得从历史上看,时常发生因某种原因取得或丧失领土而引起国家领土变化的情况。传统国家领土的取得有五种方式:(先占、时效、添附、割让、征服)(一)先占 。先占,又称占领,指国家占有无主土地而取得领土主权。1、须以无主土地为客体 2、应实施有效占领(1)有取得主权的意向(2)适当行使或表现主权3、先占必须是有效的占领先占在现代国家领土取得中,已经没有太多实际意义,但在领土争端解决中,可起到一定证明作用。(二)时效1、概念:指一国占有他国某块土地后,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受干扰地占有,即取得该地主权的方式。3、时效取得的条件:国家占有他国领土,并公开地展示其主权权力。时效不同于以“无主地”为占领对象的先占;国家对他国领土的占有没有受到干扰,丧失国予以默认或不提出抗议;国家对他国领土的占有持续一定时期。(三)添附:1.概念:添附是指因自然或人为的作用使一国增加领土。2.种类人为的添附。如围海造田、建筑堤堰。自然添附。如涨滩和三角洲的形成、界河的改道或干涸、新生岛屿的出现等。(四)割让:指国家将自己的领土依条约规定转让给他国,从而使对方国家取得该领土的主权。割让最为显著的特点即领土的转移以条约为依据,所以它不同于征服。2.种类:强制性割让。通常是战争结束时,战胜国强迫战败国签订条约转让领土。非强制性割让。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达成一致并缔结条约而发生的领土变更。 (五)征服:是国家通过武力占领他国领土的全部或部分,在战争结束后将该领土加以兼并的一种领土取得方式。2.条件 征服国有兼并他国领土的意图;征服国保持占有能力,并且被征服国及其盟国已停止一切反抗。6、国家的基本权利 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是国际法权利和义务的主要承受者。 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和管辖权 1.独立权 :独立权主要是指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独立权主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自主性,即国家有权独立自主地处理其主权范围内的事务;二是排他性,即国家处理主权范围内的事务不受外来干涉。 独立权是国家主权的根本体现。 2. 平等权:平等权是指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在国际法律关系中所具有的地位平等的权利。国家平等和国家主权是密切相关的。既然国家具有主权,主权国家之间就应该是平等的。国家主权平等是国际法的基础,主权平等原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主权平等尤其包括下列要素:(1) 各国法律地位平等;(2)每一国均享有充分主权之固有权利;(3)每一国均有义务尊重其他国家之人格;(4)国家之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不得侵犯;(5)每一国均有权利自由选择并发展其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制度(6)每一国均有责任充分并一秉善意履行其国际义务,并与其他国家和平相处。3.自卫权:自卫权是指国家在受到外来武装攻击时进行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自卫权原来属于自保权的范畴,有时也称自保权。所谓自保权是指国家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在现代国际法中,战争权已不被认为是国家固有的权利,国家不能以自保为借口对他国使用武力。它包括:A.国防权 B.自卫权联合国宪章第51条在确认自卫权的同时,对自卫权也作出如下限制:(a)国家遭到实际武力攻击;(b)自卫只能在安理会采取维护措施之前进行;(c)将采取的自卫措施立即向安理会报告,并且不得影响安理会采取必要行动。4. 管辖权:管辖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物和事件以及境外特定的人、物和事件行使管辖的权利。管辖权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权利,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7、国家的基本构成作为国际法基本主体的国家,从现代国际法角度来考察,是指有定居居民、确定领土、政权组织并具有主权的实体。要构成国际法上的国家。四个要素:1、定居的居民 2、确定的领土3、政府 4、主权8、海洋法的概念 是确定各种海域及其法律地位和调整各国在各种海域中从事各种活动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称。海洋法的内容 内海、领海和毗邻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及群岛水域、公海、国际海底专域。签署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领海及毗邻区公约大陆架公约国际海港制度公约公海公约。紧追权 是指沿海国的军舰,军用飞机和政府公务船,对在其管辖海域违法的外国船舶进行追赶,一直追到公海,并在公海上拿捕和带回该港口交付审讯的权利。 行使紧追权遵守以下规定:1、紧追权只能由军舰、军用飞机或其他有清楚标志的,政府授权的船舶和飞机来行使。2、追逐只有在外国船舶视听所及距离内发出视觉或听觉的停驶信号后才可开始。3、只有追逐未曾中断,才可以在领海或此域区外继续进行。一旦中断,紧追权结束。9、庇护和引渡一、 庇护:指一个国家对于遭受追诉或受迫害而来避难的外国人给予保护,并拒绝将其引渡给另一国。庇护的对象主要是因为政治原因而受追诉或迫害的外国人,因此,庇护也称为政治避难。受庇护人的法律地位与一般外国人相同。庇护的分类:1、领土庇护:是指在本国的因为政治原因而受追诉或迫害的外国人依法给予的庇护。2、域外庇护:是指利用本国在外国的使领馆或军舰、飞机等庇护外国人。二、 引渡:引渡是指一国的主管机关应有管辖权的他国主管机关的请求,依据国际法的有关规定,将被指控犯罪或判决有罪而又可引渡的域内之人送交他国进行审判或惩处。(一)引渡的主要特征1、引渡的内容是一国将特定的域内之人送交他国审判或惩处。国家通常通过条约对引渡的内容和程序予以明确规定。 2、引渡是国家间刑事司法协助行为。3、引渡的法律根据是国际法和国内法的有关规定。 4、提出引渡请求的国家必须对所请求的事项具有刑事管辖权。被请求国对请求国提供刑事司法协助是为了有助于请求国实现刑事管辖权。5、引渡的对象是被指控犯罪或已判刑而又可引渡的域内之人。 (二)适用于引渡的原则1、双重犯罪原则:双重犯罪原则又称相同原则,是指引渡所涉对象的行为,只有依请求国与被请求国的法律,均构成犯罪并应受刑罚处罚时,才能引渡。2、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是禁止引渡政治犯。政治犯不引渡原则一般不适用国际犯罪。3、专一原则:专一原则,是指请求国对被引渡的人,只能就引渡请求书中所指控的罪行进行追诉或处罚。4、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许多国家在引渡中坚持不引渡本国国民的原则。 “或起诉或引渡”边界:也称国界,是确定一国领土范围的界限,是一个由空中到地下的封闭曲面。划定:1、以山脉为界时应分水岭为准。2、以河流为界时,通航河流依主航道中心线,不适航河流依中心线。3、湖泊及内海以中间为界。划界程序:1、定界。签订边界条约,为母约,规定边界的位置和基本走向。2、标界。据边界条约,联合实地勘界并树立界边。3、制定边界文件。正式划定。边界文件冲突处理规则:1、如议定书与条约不符,以条约为准。2、如地图的画法与议定书所载的界限不符,以议定书为准。3、如界桩位置与地图所标明界限不符,以地图为准。国家领土 国际法上的领土,主要是指处于国家主权支配之下的地球表层的特定部分,包括陆地、水域以及陆地和水域的地下及上空。国家领土在国际法上的重要意义在于:1、领土是国家的构成要素之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沈阳市苏家屯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高层次人才32人(第一批)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养老机构入住合同标准文本
- 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 高中语文教学提优策略及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 房地产项目风险评估报告范例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躯 第3课 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教学说课稿2 新人教版选修4
- 保险理赔档案管理操作规程
- 探索2025年房地产金融创新产品:融资渠道拓展与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古文《观止》逐字翻译辅导讲稿
- 档案管理封皮设计模板集
- 米粉及杂粮类制品课件
- 楔形平板产生的等厚干涉
- 骨髓腔穿刺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课件
- 机械动力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年产2.03万吨高端精细化学品及5G新材料项目环评报告书
- 群众文化副高答辩问题及答案
- GB/T 41972-2022铸铁件铸造缺陷分类及命名
- 主编-孙晓岭组织行为学-课件
- 中医刮痧法诊疗操作评分标准
- 《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证书》样式及说明
-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ppt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