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组织实施方案.doc_第1页
交通组织实施方案.doc_第2页
交通组织实施方案.doc_第3页
交通组织实施方案.doc_第4页
交通组织实施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熟市三环路(东南环)快速化改造工程先导段交通组织及安全维护方案 目 录1 项目概述11.1 项目背景11.2工程简介21.3 编制范围及年限21.4 工作依据21.5 技术路线31.6 主要研究结论42 现状交通条件分析62.1 沿线现状交通量分析62.2 沿线现状道路开口分析72.3 沿线交通需求分析82.4 沿线相关公交设施93 道路设计及施工方案103.1 设计方案总体介绍103.2 施工方案流程113.3 施工时间计划133.4 备用施工方案134 先导段交通分流条件分析164.1 局部路网可达性分析174.2 局部路网容量分析194.2.1 现有道路流量流向分析194.2.2 临时通道通行能力分析194.2.3 路网分流能力分析195 先导段交通组织方案设计215.1 施工方案分析215.2交通组织方案设计215.2.1 分流方案215.2.2 基本段交通组织225.2.3 节点交通组织245.2.4 沿线开口设计265.2.5 施工车辆交通组织265.2.6 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组织275.2.7 施工期间交通应急预案275.2.8 保障措施275.2.9 交通影响分析285.2.10 交通管理投资估算295.3 备用方案交通组织方案设计305.3.1 分流方案305.3.2 交通诱导设计325.3.3 基本段交通组织335.3.4 节点交通组织355.3.5 沿线开口设计375.3.6 公交组织方案375.3.7 保障措施385.3.8 交通影响分析385.3.9 交通管理投资估算396 施工期安全与维护416.1 工程项目的安全与环境管理416.1.1 工程安全管理416.1.2 保障措施416.2 道路交通安全与维护426.2.1施工区划分426.2.2 施工区内设施布设436.2.3 施工现场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446.2.4 夜间施工交通安全管理441 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常熟市三环路是常熟市兼有干线公路功能的城市快速环线,其中,北环主要服务于北部居民出行需要,承担城市快速路功能;西北环环虞山和尚湖,承担快速路和旅游路的功能;西南环承担了快速路、公路以及旅游路三重功能;南环和东环不仅服务于城市交通,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服务于过境交通,因此承担了快速路及公路的功能。随着常熟市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交通量激增,2000年以来市区私家车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47.4,城市机动化飞速发展导致常熟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根据常熟市城市发展规划,常熟将形成“港城一体”的“双城式”空间形态,并向北部、东南、西南等方向沿轴发展,城市由中心区不断向外扩展。但是目前外围新兴组团与主城的联系以及外围组团之间的联系不够便捷,三环线部分路段超负荷运转(东南环),交叉口(一百多处)延误时间长,横向干扰、机非混行严重。特别是随着随着苏通大桥、沿江城际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常熟市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黄金十字通道逐步形成,交通区位优势不断增强。为此,合理安排设施布局,良好衔接内外交通,增强交通基础设施对常熟的服务功能,十分关键,因此对三环路进行快速化改造迫在眉睫,它是促进和推动常熟市城市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完善常熟市快速路网体系的迫切需要,是缓解交通瓶颈,适应日益增长交通需求的迫切需要,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及交通安全的迫切需要。考虑到快速化改造工程施工期间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过境交通、区域内交通以及沿线企业、单位和居民的日常出行,对相交道路乃至整个路网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为尽量减少施工对区域及沿线交通的影响,同时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受常熟市交通运输局委托,我院承担三环路(东南环)快速化改造工程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工作。1.2工程简介常熟三环路快速化改造工程是对现有的三环路进行快速化改造。现状常熟三环路主要由既有的干线公路组成,北三环为204国道,东三环由204国道和227省道构成,南三环由227省道和342省道构成,西三环由206县道(大颜线),与城市出入道路和城市主干道沟通。根据甲方提供的工程标段划分,先导段位于常熟三环路(东南环)的终点部分,起讫桩号:K23+263K26+040 ,主线长度2.776Km,路线走向与原三环路完全一致。工程实施宽度:地面标准断面宽53.5米,高架桥断面宽25.5米。工程建设标准为城市快速路,采用“主线高架+地面辅道”方案,主线设计车速采用80公里/小时,地面辅道设计车速40公里/小时,上下匝道设计车速采用40公里/小时。先导段内包含:元和路互通匝道、1.82Km高架、2.74Km地面系统拆除老桥(斜桥塘桥5-13米空心板、道士巷桥1-13米空心板、周塘二号桥3-13米空心板、周塘河桥13+20+25+20+13米空心板、北塘河桥1-13米),修建新桥(斜塘河桥、道士港桥、周塘河大桥16跨、北塘河桥)上下匝道一对。1.3 编制范围及年限交通组织设计范围为:以施工的交通影响区域为研究基础,重点研究范围在现状道路上施工的三环路先导段路段及沿线区域,即南三环路、西三环路、元和路、S342、斜桥路、周塘路等,根据研究需要,将交通分流范围拓展到安定片区和练塘镇部分区域,具体为南北方向的招商东路、莫干路,东西方向的部分村道。交通组织设计期限为三环路快速化改造的施工期。根据市政府要求及甲方提供的施工安排,本次三环路快速化改造施工时间为2010年05月至2012年12月。1.4 工作依据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设计主要参考以下依据:1、常熟市三环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2、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常熟市人民政府、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5.02)3、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综合报告(20092030)(常熟市人民政府、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09)4、常熟市各分区详规5、常熟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6、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其他相关法规、规范和规定。1.5 技术路线具体的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图1-1 技术路线图1.6 主要研究结论1.施工影响先导段(K23+263K26+040)施工期间,对道路通行能力影响不大,施工围挡将对沿线单位和居民出行带来一定不便,并给道路使用者的视野带来一定影响,进而增加安全隐患,因此先导段施工将会对周边区域的交通产生一定的影响。2.现状分析评价对沿线现状交通量、道路开口、主要交通需求、公交设施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周边路网的通达性和道路容量进行了分析和计算。3.交通组织方案设计根据施工方案和进度拟定了交通组织方案,并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如拆迁进度缓慢以及工期要求紧张等各种问题提出了备用方案交通组织设计。4交通安全设计根据先导段施工特点提出了主路和支路道路设置交通安全标志的要点,对施工现场的交通安全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2 现状交通条件分析为合理组织交通方案,现对其现状交通量、道路接入、沿线土地开发以及公共交通设施状况作如下分析: K23+263图2-1 先导段位置示意图2.1 沿线现状交通量分析南三环和西三环路现状为四车道二级公路,设计通行能力为23500pcu/日。目前交通量以城际与城郊出行为主,以下为先导段交通量各项指标。表2-1 先导段各路段车型构成 小货中货大货小客大客拖挂车集装箱绝对数标准小客车南环13%10%5%66%3%1%1%-282821681030143177472592622161225144西环14%12%5%63%4%1%2%2113178470495115772232851519818101 表2-2 先导段各路段饱和度分析(万pcu/日) 路段交通量设计通行能力饱和度省道227省道3422.62.351.111省道342义虞路1.830.601先导段主要节点省道342交叉口处于城郊结合带,根据调查,其高峰小时在上午9:0010:00,下图为该节点全日各方向流量流向图。图2-2 交通流向图省道342与三环路交叉口的主流向为8831pcu/日,其他转向交通量约为36005000pcu/日。2.2 沿线现状道路开口分析先导段周边分布着多个村庄和工厂,与其相接的多为村道和厂区道路,这些交通源产生的车辆必须借助三环路才能完成出行。根据对先导段沿线道路、企业与村庄的调查,沿线共有12处开口,其中重要道路开口1处,沿线企业、村庄、学校较重要开口11处。表2-3 先导段全线平面道路交叉一览表序号交叉形式相对位置被交路名称被交路宽度(m)被交路性质1十5支路2T左吴家巷3支路3十3支路4十斜桥路6支路5T左周塘路6支路6T左6支路7环形元和路/S34228/16主干道8环形左H28主干路9T右3支路10T左6支路11十Z16支路12T左H28支路K23+263图2-3 现状沿线道路接入示意图2.3 沿线交通需求分析先导段沿线主要为村庄和工厂,村庄的交通构成主要为居民的日常出行,工厂的交通生成主要为进出厂区的车辆和工人的日常出行,表2-4为全线重要厂区交通流量调查结果。 表2-4 先导段全线重要厂区交通量一览表序号企业名称企业规模主要车型车流量大小车辆载重情况备注1隆昌针纺机械配件厂4060人货车35辆/日510吨524932582常熟市厨房设备厂货车24辆/日510吨524513663春来机械厂120130人货车、平板车67辆/日10吨524541844加油站5江氏药机纯水设备公司货车35辆/日510吨524515456化学医疗设备制造厂以货车为主23辆/日35吨524478887紫金花纺织科技公司8001000人货车、挂车100左右515吨524499278省道342路口加油站263图2-4 沿线土地开发示意图2.4 沿线相关公交设施沿线设有市内公交线路2条,为116和101路;116路在先导段附近设置公交站点2处,分别是尚湖风景区和颜巷菜场,其中尚湖风景区站点不受施工影响;101路以建华为首末站。图2-5 现状公共交通设施示意图3 道路设计及施工方案3.1 设计方案总体介绍先导段快速化工程设计方案总体思路为“高架路+地面辅道”的结构形式,道路设计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主线快速路高架:根据工可阶段的研究结论,快速路主线采用双向六车道标准。针对本段省道过境交通量大型车辆比例较高及其混行的影响,每个方向布置两个宽3.75m的车道和一个宽3.50m的车道。路幅断面布局为:0.5m(防撞栏杆)+0.5m(路缘带)+3.75m2+3.5m(行车道)+0.5m(路缘带)+0.5m(防撞墙)+0.5m(路缘带)+3.5m+3.75m2(行车道)+0.5m(路缘带)+0.5m(防撞栏杆)=25.5m 地面道路:本段过境交通特别是招商城段出行车辆中大货车比例较高,考虑到大货车通行以及混行交通的需求,同时为今后增加车道数留有余地,地面道路车行道宽度均取3.75m。路幅断面布局为:路缘带:0.5m半幅机动车道:3.75m3侧分带:2.0m非机动车道:5.0m人行道:3.5m 匝道:上下匝道:0.5m(防撞护栏)+0.25m(路缘带)+3.5m2(机动车道)+0.25m(路缘带)+0.5m(防撞护栏)=8.5m 立交单车道匝道:0.5m(防撞护栏)+0.5m(路缘带)+3.5m(机动车道)+3.0m(应急停靠带,含0.5m路缘带)+0.5m(防撞护栏)=8.0m3.2 施工方案流程1、路段施工流程第一阶段:围挡坡脚至规划红线。该阶段利用老路保持交通。在该阶段施工两侧雨水管、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路基和临时路面。侧分带暂不施工,和非机动车道同步施工临时道路和路面。 其中第一阶段施工关键节点:周塘河大桥红线外的便桥的贯通是整个方案的节点,关键在于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拆迁工作关系到整个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施工队伍进场后应就周塘河桥便桥以及其他中小桥的非机动车道桥施工尽快拿出详细的施工计划,确保主线高架顺利施工。可以利用修建便桥和中小桥的非机动车道桥的2-3个月时间将改移管道和新建管道尽量埋深非机动车道内。非机动车道用做施工辅道时,利用道路反开挖出来的沥青废料进行表面硬化。第二阶段:围挡道路中间部分,围挡宽度33m。该阶段利用第一阶段施工两侧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保持交通,设置双向4车道和2.5m宽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第三阶段:围挡道路东西两侧部分,中间机动车道各留10m,设置双向4车道保证车辆通行,两侧设2.5m宽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在该阶段施工的主要主要任务是进行两侧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及侧分带施工、路面施工;第四阶段:拆除围挡,车辆全部转入两侧的机动车道通行。施工桥面附属、绿化带、照明等。图3-1 不同施工阶段路段交通组织图2、桥梁实施方案说明:先期启动段内共有老桥(斜桥塘桥5-13米空心板、道士港桥1-13米空心板、周塘二号桥3-13米空心板、周塘河桥13+20+25+20+13米空心板、北塘河桥1-13米)。施工顺序为:红线外征地架设周塘河大桥两侧施工便桥,便桥宽度9-10米,其他中小桥施工非机动车道桥,临时作为施工便桥用。 其中桥梁施工原则:以先施工水中高架桥与大桥,后施工陆地高架桥。一般中小桥施工方案第一阶段:先进行非机动车道桥施工,非机动车道桥梁两幅全通。第二阶段:主要高架部分的桩基和下部结构以及地面桥梁的桩基和下部结构。第三阶段:在地面系统桥梁面层完成前,进行高架桥的满堂支架施工,将桥上桥部分现浇结束。第四阶段:在桥上桥先交部分结束后,立即进行地面桥梁板架设,可以全面放开交通。、周塘河大桥实施方案目前全线其他桥梁都已经分开,仅周塘河大桥因为长度较长,而且两条匝道并进,所以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没有分离。方案一在红线外架设施工便桥,施工时间短,能很短时间贯通,但是便桥的临时征地拆迁与元和塘5级航道标准的净空对便桥提出较高要求。方案二更改设计,将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分离,但施工长度490m,不适宜做便桥施工,时间跨度太长; 综合比较,推荐方案一。 3.3 施工时间计划整个施工期间交通组织分三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两侧围挡,主要任务为施工两侧雨水管、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路基和临时路面。(时间安排:5个月)第二阶段,中间围挡,主要任务包括:1.挖除路面路面、路基;2.主线高架桥钻孔灌注桩基础及承台桥墩施工;3.两侧机动车道下软基处理湿喷桩施工;4.两东侧机动车道路基施工;5.高架桥现浇连续箱梁施工;6.机动车道路面施工。(工期安排:12个月至16个月)第三阶段,两侧围挡,主要任务为进行两侧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及侧分带施工、路面施工。(工期安排:6个月)3.4 备用施工方案为了应对施工中出现的诸如拆迁进度缓慢以及工期要求紧张等各种问题,项目管理方同时提出了方案二。方案二先导段以元和路与南三环交叉路口为界,交叉路口西边路段如果具备单向通车条件,则可以直接分流,交叉口东边仍然按方案一进行双向交通。方案理由:因为道路两侧拆迁较为缓慢,为确保5.1开工,交叉口西段落具备了开工条件,可以在交叉口西段落迅速形成施工大干的场面(供开工后,如果拆迁达不到预计,可以临时采用方案)。元和路与三环路转盘处,三环路以西可以直接封闭道路北幅,完全可以交通分流。按照道路系统实施方案二进行。第一阶段:围挡范围:道路右幅+左幅占用4米,左幅加宽便道提高通行能力,实行交通管制,单向行车。主要施工项目有: 高架桥桩基础、下部构造及过河段高架桥的现浇部分; 右幅地面系统:老路挖除、软基处理、路基填筑、底基层、基层施工 、老桥改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施工。 该阶段实施关键以地面系统老桥改建和基层施工为控制时间节点,完成后可以立即拆除围挡。 该阶段施工时间安排:10个月。 图3-2 方案二第一阶段路段交通组织图第二阶段:围挡范围:道路左幅+右幅占用4米,右幅的水稳碎石基层上开放交通,实行交通管制,单向行车。如遇交通压力大,可以充分利用非机动车和人行道实现单向通车。主要施工项目有: 高架桥剩余桩基础和下部构造; 左幅地面系统:老路挖除、软基处理、路基填筑、底基层、基层施工 、老桥改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施工。 该阶段实施关键以地面系统老桥改建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为控制时间节点,完成后可以立即拆除围挡。 该阶段施工时间安排:6个月。 图3-3 方案二第二阶段路段交通组织图第三阶段:围挡范围:高架桥桥面范围。主要施工项目有: 高架桥箱梁现浇段; 穿插进行地面系统、中央分隔带施工、安全岛施工、沥青面层施工、绿化施工。 该阶段实施关键以箱梁现浇为控制时间节点,完成后可以立即拆除围挡。 该阶段施工时间安排:6个月。 图3-4 方案二第三阶段路段交通组织图第四阶段:围挡拆除,全幅范围开放交通,但应进行交通管制。主要施工项目有: 沥青混凝土面层、中央分隔带、安全岛、人行道; 交通工程、绿化施工。 该阶段施工时间安排:4个月。 图3-5 方案二第四阶段路段交通组织图4 先导段交通分流条件分析工程施工会对局部区域的交通运行产生一定影响,为了使这种影响程度尽量降低到较小程度,需要根据实际交通条件来制定施工方式和进度安排以及交通组织方案。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和周边道路具体情况,针对两种施工方案分别进行交通组织方案总体难点及重要时间节点分析。方案一分为四期,施工期间均保持双向四车道的通行标准。与施工前相比,三环路的车道数没有减少,但考虑到施工期间施工车辆的影响、道路条件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三环路的通行能力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方案一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的重点在于实施交通诱导,引导过境交通和出入境交通选择其它道路绕行,尽可能减轻三环路的交通压力。方案一的交通组织难度不大,但施工过程应注意保证沿线原重要和较重要开口的接入,保证公交站点的空间需求。方案二分为四期,其中一期工程10个月,施工方案为围挡道路右(左)幅+4米左(右)幅道路,另外加宽左(右)幅便道形成8米宽的通道,可组织两车道通行。一期工程完成后,后期施工阶段均可提供四车道通行的标准。方案一的关键时期为工程一期,应加强交通组织方案研究。图4-1为根据交通分流条件选择适用施工方案的流程图,首先进行路网的通达性分析,这是交通分流的基本条件。如果路网通达性不满足要求,即周边路网没有可供选择的分流道路,则必须选择方案一。反之,路网通达性满足要求,则进行路网容量分析,研究周边可供选择的分流道路是否有足够的剩余通行能力分担原三环路的交通量,经分析,如果不满足要求,则建议选择方案一,反之则可以选择方案二。图4-1 交通分流条件分析流程4.1 局部路网可达性分析施工期间必须保证每个道路使用者有路可走,“通而不畅”是施工期间的最低要求,因此,道路通达性是进行施工期交通组织的基本前提。路网可达性分析主要检查施工路段周边路网是否有分流道路。根据对沿线路网进行的调查,将先导段施工交通影响区划分为元和路以东区域、元和路以西区域。各区域的道路网情况如表4-1、图4-2、表4-2、图4-3所示。表4-1 元和路以西区域道路条件横向道路纵向道路北侧H0178mZ017m-Z027m南侧H028 mZ034.5mZ02Z01Z03H02H01图4-2 元和路以西区域道路网图表4-2 元和路以东片区道路条件横向道路纵向道路北侧-沿塘路6m南侧燕泾路(双向)10m周塘路6m莫干路(双向)14m斜桥路6m莫干路燕泾路斜桥路沿塘路周塘路图4-3 元和路以东区域路网图元和路以东区域受周塘河大桥通道拆除影响,如果不修建便桥,将缺乏过河通道,不能在局部形成有效分流路网。4.2 局部路网容量分析4.2.1 现有道路流量流向分析以S342交叉口进行流量流向分析,具体数据如表4-3所示。表4-3 S342交叉口高峰小时流量表(单位:pcu/h)南三环S342西三环元和路进口合计南三环03605371891086S34242801874591074西三环4761460123745元和路2625301500942出口合计11661036874772-合计2252210916191713-表4-4 相关道路流量表(单位:pcu/h)路名流量H164H2186Z165Z292Z30燕泾路412莫干路802周塘路115斜桥路138注:上表流量按照高峰小时统计。4.2.2 临时通道通行能力分析如果按照方案一保持旧路系统双向两车道通行,则临时通道通行能力变化较小,按照单车道国省道通行能力1200 pcu/h计算,则通行能力为4800pcu/h。如果按照方案二利用半幅道路组织单向两车道通行,沿线禁止停车,通行速度按照20km/ h计算,临时通道通行能力为1200 pcu/h。4.2.3 路网分流能力分析在路网通达性满足的前提下,需要检查施工路段周边路网分流道路剩余通行能力是否满足分流要求。先对元和路以西片区道路网分流能力进行计算。表4-5 元和路以西片区相关道路分流能力表(单位:pcu/h)相关道路现状车流通行能力剩余通行能力需分流数量说明环路一H0184750666-分流区域流量Z0165750685Z0292750658环路二H0218615001314745分流西环路由西向东的流量临时通道临时通道87412001200(改建后)874由东向西从表4-5来看,元和路以西片区各条道路可以满足分流条件。5 先导段交通组织方案设计5.1 施工方案分析根据第二章的交通流分流条件分析,可得先导段通达性及路网容量情况如表5-1所示。表5-1 先导段交通组织方案分析路段划分通达性路网容量说明K23+263K24+900不满足元和路以东K24+900K26+040满足满足元和路以西即以元和路为界,将元和路分为两部分,以东部分既只能实行方案一,以西部分既可以实行方案一也可以实行方案二。根据施工方案的特点,交通组织的难点在于实施方案二的一期工程时的交通组织。5.2交通组织方案设计5.2.1 分流方案方案分为四期,施工期间均能保持双向四车道的通行标准。与施工前相比,先导段的车道数没有减少,但考虑到施工期间施工车辆的影响、道路条件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三环路的通行能力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方案一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的重点在于实施交通诱导,引导过境交通和出入境交通选择其它道路绕行,尽可能减轻三环路的交通压力。针对各个片区的交通分流条件分析可得具体的分流路线如图5-1所示。K23+263图5-1 方案一分流设计先导段东段(元和路以东)在周塘河桥处存在瓶颈问题,周塘河桥南北5公里内缺乏过河通道,无法有效组织交通分流,因此只能依靠便道组织双向四车道交通;而西段(元和路以西)的路网条件较好,其南侧和北侧200米内均存在可供选择的分流道路,因此除了在老路上继续保持双向四车道通行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分流道路,尽量减轻先导段的交通压力。5.2.2 基本段交通组织根据施工安排,不同施工期基本路段的交通组织为:(1)一期工程图5-2 一期工程路段交通组织图一期工程围挡老路坡脚至规划红线,该阶段利用老路保持交通,通行条件与施工前无差异。(2)二期工程图5-3 二期工程路段交通组织图二期工程围挡道路中间部分,围挡宽度33m。该阶段利用第一阶段施工完成的两侧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保持交通,设置双向4车道和2.5m宽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横断面设计为3.75(机动车)+3.75(机动车)+2.5(非机动车)。(3)三期工程图5-4 三期工程路段交通组织图三期工程围挡道路两侧部分,中间桥面结构两侧各留10m通行区域,设置双向4车道保证车辆通行,设置2.5m宽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横断面设计为3.75(机动车)+3.75(机动车)+2.5(非机动车)。(4)四期工程四期工程无围挡,车辆在地面系统机动车道行驶,为双向6车道标准,非机动车和行人也各行其道,通行标准较高。图5-5 四期工程路段交通组织图5.2.3 节点交通组织根据施工安排,不同施工期节点的交通组织为:(1)一期工程一期工程利用老路通行,节点交通组织与施工前相同。图5-6 一期工程节点交通组织图(2)二期工程二期工程利用两侧的道路通行,相交道路进口道和出口道退让13米,如下图所示组织交通。图5-7 二期工程节点交通组织图(3)三期工程三期工程利用桥体结构两侧的空间通行,相交道路进口道和出口道前进至一期工程的位置,如下图所示组织交通。图5-8 三期工程节点交通组织图(4)四期工程四期工程无围挡,交通组织如下图所示。图5-9 四期工程节点交通组织图5.2.4 沿线开口设计先导段施工时,除了要保持元和路节点畅通外,对于沿线较重要的村庄、工厂、企业、学校等交通需求点,应保证其能接入到道路网。根据施工方案,先导段沿线不同时期应保证下列开口。(1)一期工程(北侧和南侧围挡开口)一期工程围挡既有道路的坡脚至规划红线,因此应保证北侧和南侧原重要接入。其中先导段东段北侧3个、南侧6个,先导段西段北侧3个,南侧4个,开口具体位置参见现状沿线道路接入示意图。(2)二期工程(中间围挡开口)二期工程围挡道路中间部分,除元和路通道外,还应保证三个通道,其中位于先导段东段的通道有2个,分别是斜桥路和周塘路,位于先导段西段的通道有1个,是Z1路。(3)三期工程(北侧和南侧围挡开口)三期工程围挡道路东西两侧部分,开口设计同一期工程。(4)四期工程四期工程无围挡,不需要开口设计。5.2.5 施工车辆交通组织(1)施工车辆交通组织整体策略施工车辆的的交通组织首先要保证工程施工的最低要求,这样有利于缩短工程的整个工期,从而减少工程施工带来的影响;另外,施工运输车辆基本为大型货车,为降低其行驶过程中对道路交通的影响,对其行驶时间、行驶空间应加以限制,尽量将施工车流与施工道路交通流相分离。(2)施工车辆交通组织一般策略施工车辆交通组织一般策略如下: 施工车辆的材料运输应尽量错开高峰时段(7:009:00,17:0022:00)进行,待通勤高峰期过后再继续作业。 施工车辆的通行、停靠尽量利用施工围挡内的空间,确保施工车辆与社会车辆的分离。 做好施工运输车辆车况、行驶路线等管理工作,施工运输必须服从城市特殊时期交通需求。5.2.6 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组织通过现场调查,先导段两侧绝大部分路段非机动车和行人流量很小,因此应保证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空间,但可以适当降低其通行标准。为了保证安全,建议施工期间非机动车道与车行道路之间设置硬隔离,确保车行交通与慢行交通相分离。同时在现有过街设施基础上,根据行人过街需求在几个过街需求量较大的地段增设交通协管员,保证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安全。5.2.7 施工期间交通应急预案施工路段的通行能力在施工期间有所减小,同时由于先导段道路路网条件不佳,仅仅利用施工辅道维持通行,整个施工路段处于“通而不畅”的状态。周边路网由于现状饱和度已较高,加上施工带来的交通压力转移,整个施工路段周边区域路网处于基本饱和的状态。当路网中任何一因素发生变化时,如气候因素、流量因素、道路因素等,都会对路网形成流量冲击,从点的拥堵类似“多米诺骨牌效应”迅速扩散为整个路网的瘫痪。因此需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并可以做到有效实施,使之在交通饱和状态下存在的只是拥堵,而不会形成瘫痪。当施工路段发生异常事故时,如车辆抛锚或发生事故时阻塞交通等,建议将问题路段的施工通道对社会车辆开放,作为紧急疏散通道,避开交通阻塞段,以便及时排除路障,恢复道路交通。当事故发生时,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宣传,全市道路上的动态交通信息显示屏反复播放断路信息及影响范围信息,提醒车辆绕过影响区域。5.2.8 保障措施方案一的交通组织难度不大,公交线路无需调整,但为了尽量降低道路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应尽量完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优化交通信号配时、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加大宣传广播力度,确保三环路交通量有效、合理分流。5.2.9 交通影响分析下面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先导段采用方案一施工所产生的交通影响。(1)对机动车交通的影响先导段施工对机动车交通的影响主要体现对道路通行能力上。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道路施工将导致路段通行能力降低,计算公式为:式中:为线路设计通行能力,为单车道路段基本通行能力,为非机动车修正系数,为车道宽影响修正系数,为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为车道数修正字数,为大型车修正系数,为围挡长度修正系数。如果采用方案一进行施工,则通行能力需要根据围挡长度修正系数和大型车修正系数进行调整,围挡长度为2.74公里,计算得为0.967,大型车比例提高,计算得修正系数为0.984。由此可得施工后先导段通行能力折减为原来的0.952。如果按照现行道路交通量来计算,则按照日计算V/C如下所示:表5-1 施工前后V/C对比路段交通量设计通行能力折减后通行能力现状V/C施工后V/C省道227省道3422.62.352.241.111.16省道342义虞路1.832.860.600.63(2)对慢行交通的影响慢行交通主要包括自行车及行人交通。采用方案一依然保持了原有的双向非机动车通道,对慢行交通影响较小。(3)对公共交通的影响方案一施工对区域内的公共交通影响较小。(4)对周边路网交通影响因为施工期采用方案一施工期通行能力降低较少,需要周边路网分流的交通量较少,所以对周边路网交通影响不大。(5)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施工期交通安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是施工人员及车辆安全、二是通道上人员及车辆安全。由于施工期道路两边围挡,将对直行车辆以及穿越道路者的视线造成一定影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通过警示牌、宣传标语等形式加强沿线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意识。对于施工期的交通安全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在施工开始完善各个接口处的安全设施;二是在车辆进入施工路段前即设置警示和提醒标志。图5-10 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示意图5.2.10 交通管理投资估算按照该交通组织方案进行投资估算如下表所示。表5-2 施工方案投资估算表序号新增设施数量单位单价(元)经费(元)说明1围挡6000米1509000002减速拱75米28021000道路接入处3振荡线20平米3757500道路减速4导向箭头500个4020000指示行车方向5地面路段减速标志(菱形)200个5010000提示减速6标线5600平米40224000包括车道分隔线(5000平米)、人行横道线(600平米)7标志牌(较大)8块600048000包括警告路段警示标牌(4块)及诱导标志牌(4个)含安装费8标志牌(较小)54块2000108000包括限速(4块)、禁停(4块)、禁止超车标志(4个)、禁止转向标志(15个)、让行(15块)、人行横道(8块)、解除限速和禁止超车(各2个)等标志,含安装费9道路整治12000平方米1201440000颜巷等道路治理10宣传教育、交通执勤等费用300000合计30785005.3 备用方案交通组织方案设计5.3.1 分流方案方案二交通组织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一期工程实施期间,如何有效地利用周边道路进行分流。一期工程完工后,先导段可以提供双向四车道的通行标准,其交通组织方案同方案一。根据前面分析的在结果,在元和路以西实行方案二,在元和路以东实行方案一,其交通组织图如下:图5-11 方案二分流设计(a)先导段东段(元和路以东)缺乏分流道路,若实施方案,需要建设周塘河大桥的替代通道,建议选址为周塘河大桥南侧。先导段西段(元和路以西)路网条件较好,可以利用平行道路分流,减轻三环路的交通压力。图5-12 周塘河替代通道选址建议元和路可以分流少量入城交通,但考虑到元和路现状交通已经比较饱和,以及应避免过境交通对市中心形成冲击,分流应主要通过平行通道完成。先导段东段建设替代周塘河大桥替代通道后,可利用原来道路组织自东向西的单向交通,利用替代通道组织原自西向东的交通;先导段西段利用南幅路面组织自东向西的单向交通,利用平行的H01路和H02路构成循环,为提高通行能力,H02路建议组织自西向东的单向交通。图5-13 方案二分流设计(b)5.3.2 交通诱导设计先导段施工前,应在可供选择分流道路前设置提醒标志,建议驾驶员选择分流道路。同时,为配合方案二的一期工程顺利进行,应在主要接入道路设置禁行标志,其中北侧接入道路设置禁左标志,南侧接入道路设置禁右标志;在组织单向交通的道路入口设置禁止反向交通驶入标志。图5-14 交通诱导设计5.3.3 基本段交通组织根据施工安排,不同施工期基本路段的交通组织为:(1)一期工程图5-15 备用方案一期工程路段交通组织图一期工程围挡道路右幅+左幅(4米),左幅加宽便道提高通行能力,实行交通管制,组织单向交通。经围挡,老路左幅剩余路面宽度6.5-7米,可组织单向双车道交通,路侧临时拼宽至少3米,供非机动车和行人使用。(2)二期工程图5-16 备用方案二期工程路段交通组织图二期工程围挡道路左幅+右幅(4米),右幅的水稳碎石基层上开放交通,充分利用非机动车和人行道实现双向通车。此阶段可利用路面宽度为22.75米,设置双向4车道和3.5米宽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横断面设计为3.5(非机动车)+3.75*2(机动车)+0.75(中央黄线)+3.75*2(机动车)+3.5(非机动车)。(3)三期工程图5-17 备用方案三期工程路段交通组织图三期工程围挡道路中间部分(高架桥桥面范围),两侧通行。此阶段单侧可利用路面宽度为14米,设置双向四车道通行,局部交通需求较大的路段可以考虑设置双向六车道通行。横断面设计分别为:3.75(机动车)+3.75(机动车)+3(机非分隔)+3.5(非机动车)或者3.75(机动车)+3.75(机动车)+3.75(机动车)+2.75(非机动车)。(4)四期工程图5-18 备用方案四期工程路段交通组织图四期工程无围挡,车辆在地面系统机动车道行驶,为双向6车道标准,非机动车和行人也各行其道,通行标准较高。为配合交通工程设施施工,应进行适当的交通管制。5.3.4 节点交通组织根据施工安排,不同施工期节点的交通组织为:(1)一期工程一期工程围挡北侧道路,南侧组织单向交通,相交道路南进口和出口退让约3米,如下图所示。图5-19 备用方案一期工程节点交通组织图(2)二期工程二期工程利用南侧的道路通行,相交道路北进口道和出口道退让至先导段红线,组织交通如下图所示。图5-20 备用方案二期工程节点交通组织图(3)三期工程三期工程利用桥体结构两侧的空间通行,相交道路进口道和出口道前进至一期工程的位置,如下图所示组织交通。图5-21 备用方案三期工程节点交通组织图(4)四期工程四期工程无围挡,交通组织如下图所示。图5-22 备用方案四期工程节点交通组织图5.3.5 沿线开口设计方案二的沿线开口设计思想同方案一。(1)一期开口(北侧围挡开口)一期工程围挡道路北侧,因此应保证北侧原重要接入。其中,位于先导段东段的有3个,位于先导段西段的有3个,开口具体位置参见现状沿线道路接入示意图。(2)二期开口(南侧围挡开口)二期工程围挡道路南侧,因此应保证南侧原重要接入。其中,位于先导段东段的有6个,位于先导段西段的有4个,开口具体位置参见现状沿线道路接入示意图。(3)三期开口(北侧和南侧围挡开口)三期工程围挡道路中间部分,除元和路通道外,还应保证三个通道,其中位于先导段东段的通道有2个,分别是斜桥路和周塘路,位于先导段西段的通道有1个,是Z1路。(4)四期无围挡四期工程无围挡,不需要开口设计。5.3.6 公交组织方案116路公交下行路线不变,上行路线在实施一期工程时,将位于先导段西段的部分路线调整至H2路,同时将原来位于三环路上的颜巷菜场站点移至H2路;101路将首末站迁至先导段外,取消位于先导段的部分路线,示意图如下所示。图5-23 公交路线调整示意图5.3.7 保障措施(1)提高分流道路通行能力:H02路目前存在严重的路边随意停车现象,应加以整治,以保证H02路具有足够的通行能力以分流交通量。(2)消除道路瓶颈段:H02路位于元和路三环路路口西约80米处目前为一低级桥梁,应对于进行改建,以满足通行需求。(3)强化重要节点交通组织:元和路三环路路口西的加油站应进行交通组织管理,减少与H02路分流交通的冲突。5.3.8 交通影响分析下面从多个方面来分析先导段采用方案二施工所产生的交通影响。(1)对机动车交通的影响采用方案二施工,在元和路以东路段,道路通行能力基本不受影响,在元和路以西路段改为单向通行后,原路段由西向东的通行能力变为0,由东向西的通行能力变为1200pcu/h左右,整个路段的通行能力损失严重。根据表4-3调查结果,现状西三环路段由西向东高峰小时流量为745pcu/h,由东向西高峰小时流量为874 pcu/h。利用半幅老路开设的临时通道组织单行可以满足由东向西的交通量,机动车可以按照现有道路出行,但是由西向东的交通流必须选择颜巷村道来绕行,这样无疑会加重该道路的交通压力。路段现状V/C施工后V/C省道227省道3421.111.16H020.160.78临时通道0.660.73(2)对慢行交通的影响在元和路以东路段,慢行交通基本不受影响。在元和路以西路段改为单向通行后,封闭了道路一边的非机动车道,开放的一边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也就2m宽左右,通行条件大幅降低。另外由于施工围挡,沿线居民穿越道路会较不方便。(3)对公共交通的影响详见3.3.6部分对公交线路的调整方案。(4)对周边路网的影响由于元和路以西采用单向通行方案,会造成周边路网交通压力变大,特别是与西三环路相连的南侧颜巷水泥路将要承担现有西三环全部由西向东流量为691pcu/h,北侧道路将承担部分绕行车辆增加的流量。建议在开始施工前对相关道路进行相应的路面设施完善和路况整治。(5)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西段道路单幅通行后将会在施工区内开设施工通道,施工人员及施工车辆安全性相对得到提高、但是通道上人员及车辆安全性降低,特别是南北侧水泥路周边很多都是居民门户直接开口对着道路,交通量增大后将对其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较大影响。建议完善相关道路的路面安全设施,同时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沿线居民的安全意识。5.3.9 交通管理投资估算按照该交通组织方案进行投资估算如下表所示。序号新增设施数量单位单价(元)经费(元)说明1围挡6000米1509000002减速拱75米28021000道路接入处3振荡线20平米3757500道路减速4导向箭头500个4020000指示行车方向5地面路段减速标志(菱形)180个509000提示减速6标线5400平米40216000包括车道分隔线(5000平米)、人行横道线(600平米)7标志牌(较大)6块600036000包括警告段警示标牌(6块)含安装费8标志牌(较小)39块200078000包括限速(4块)、禁停(4块)、禁止超车标志(4个)、让行(15块)、人行横道(8块)、解除限速和禁止超车(各2个)等标志,含安装费9道路整治30000平方米1203600000颜巷道路治理10宣传教育、交通执勤等费用300000合 计51875006 施工期安全与维护6.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