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文信函称呼的用语要求.doc_第1页
现代中文信函称呼的用语要求.doc_第2页
现代中文信函称呼的用语要求.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中文信函称呼的用语要求现代中文信函有私务信函、公务信函,事务信函等不同类型,由于各自的交往对象和所处的环境不同,语用要求也很不相同。一、私务信函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文化传统的古国,又是现代文明的新兴大国,一方面继承古老的文化传统,一方面又善于接受西方先进的东西。私务信函在接受传统文化方面较其他类型为多。封建社会统治了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实行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天地君亲师”的等级观念渗透到人际关系中,积淀凝固在信函形式上,便形成了私人信函的辈份之分。西方人讲求平等,父母兄弟尊长朋友平等交往,而中国人历来是长幼有别的,辈份不同,用语也不同。即便是信的名称也不例外。比如称父母伯叔师长及社会长老的信为严谕、慈谕、手谕、手教、赐书、钧谕、翰谕;称朋友的信为大示、大札、大函、华翰、瑶章、华笺、华简、玉函、玉笺、惠书、惠简;收到晚辈的信才叫收到来信、来书、来函。这些规矩在现代白话文书信中已不讲究了,无论长辈、平辈、晚辈的来信,均说来信收到、来函收悉。但如果是用文言给学界、政界、商界的长者,特别是给文化界教育界的长者写信,便应遵循传统文言用语的基本要求,即使是用浅白的现代文言也不例外,尤如用英文写信要遵从英文的通用格式一样。 传统私务信函的用语有尊称、敬称等差别,即因受信人的社会地位不同、职务不同,用语也不同。以尊称为例,中国人给父母、祖父母、岳父母写信,都要称“大人”;信文中提及同学同事朋友的亲属常用令、贤、尊等以示尊敬,如令祖父母、令尊(父亲)、令堂(母亲)、尊公、尊翁(父)、尊堂、 ,令姊、令弟、令郎、令嫒、令侄、尊夫人、嫂夫人、贤弟、贤侄、贤内助、贤婿、贤姻侄女等。这是一种表示尊敬的用语,在中国人看来,自然是合理的。又如提称(文言信函中提请对方察阅信文的语词),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提称用语。例如对父母、祖父母用膝下、膝前;对外公外婆舅舅伯叔用尊前、尊右,崇鉴、赐鉴;对太老师、老师、师父、世交伯叔用尊鉴、赐鉴、函文、坛席、尊鉴、尊右;对平辈、朋友、同学、兄妹用足下、左石、雅鉴、文几、惠鉴、英鉴、伟鉴;对师兄、学长用大鉴;对学界长辈用道鉴、道席;对政界长辈用钧鉴、勋鉴;对商界长辈用赐鉴、尊鉴;对和尚、尼姑、道士用法鉴;对神父、牧师、修女用道鉴、有道。总之,不同职业,不同地位的人,提称的用法也不相同。 不仅如此,书信中涉及一些已经过世的人的名姓时,也常常要怀着尊敬的心情选用恰当的用语。比如对过世的父母常称先父、先君、先考、先严、先母、先慈、先妣,对已过世之兄妹称先兄、先姊、亡弟、亡妹,称朋友已过世的父母常用先世伯、先世伯母。这一类用法,即使在现代的白话信函中也是常见的。此外,传统私务信函用语,还有自我谦称。一方面是信函下款具名的谦称,大多由谦称加姓名加具名语组成,依接受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方法。对平辈,如弟妹、同学、朋友常自谦为愚兄、愚姊、愚弟、愚妹,对老师的老师,自谦门下晚生,对社会贤达自谦晚生,对为自己授过课的老师自谦为受业、学生,徒弟对师父自谦为门徒、门生,对社会政界、商界、学界、笔界的长者自谦为晚学、后学。这种谦称用语常给长者留下谦逊的美好印象。另一方面表现在信文中对自己家人的自称上。例如称自己家中的长者常用“家”字,诸如家祖父母、家父、家母、家兄、家嫂、家姊,而称自己的晚辈用“舍”字,如舍弟、舍妹、舍弟妇、舍侄子,舍孙,称自己的嫡亲晚辈常用“小”字,如小儿、小女、小媳、小孙女,男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不可自称夫人,而是称内子、内人,女人对外人称自己的丈夫不称老公(太俗),而是称外子、丈夫。二、公务信函公务信函是代表国家机关处理公务的函件,因而公函用语与传统的私务信函不同,既没有辈份之分、个人地位职位之异,也没有个人名姓的恭谦之别。虽然也要求对收信人保持尊敬,但在具体的语用要求上有所不同。第一,公函的称呼一般采用通称。服务社会,回答社会团体、个人提出的种种问题,与机关团体就某些事宜进行磋商是公务员的职责,公务信函往来双方是平等关系、服务关系,所以称呼以通称为好。收信人是男的通称先生,是女的通称女士(未婚的通称小姐),不知道收信人的性别通称君(男女通用 )。函件上款的称呼通常是姓加尊称,如林先生、王女士、陈小姐;或姓加职称,如王书记、李市长、陈主任、罗教授;或姓加衔称,如王博士、张学士;或职称加通称,如市长先生、经理先生、教授先生。在中文信函中,先生可男女通用,如某女教授姓淮可称淮先生,一般文内称对方机关团体为“贵”、“你”,如贵局、贵处、贵会、贵校、贵方,你处、你司、你科、你部;称收信人为你、你们、阁下、阁下和夫人;称下属为台端。自称则为我、我们、本人、本校、本处、本部、我方。在现代公函中“敝方”、“鄙队”这一类谦称一般不用。第二,公函用语(包括称呼)趋于法定化。公函用语大多由行政机关以法律规章形式作出具体的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五章发文办理第25条要求草拟公文应 “情况确实,观点明确,表述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直述不曲,字词规范,标点正确,篇幅力求简短”。台湾的公文程式条例第8条要求 “公文文字应简、浅、明、确,并加注标点符号”。香港法定语文事务署制订的 政府公文写作手册公函卷绪言第4点规定 “公务人员致函市民或下属员工时,为了让收信人清楚了解信的内容,宜用白话撰写。若干文言书信的用语,简浅得体,可酌情采用。偶尔为了因应不同场合和对象,采用浅白流畅的文言,也无可厚非”。无论内地、台湾、香港的函件,都要求用浅白的现代语,都要求简明、准确、得体,但并不排斥文言语词的使用,甚至可使用浅白的文言。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有两点:其一,一些文言语词带有浓厚的封建官僚色彩或者已经过时,政府则明令不可使用。例如香港布政司1986年发出的关于中文中公函的第4号总务通告就明确规定,“一切书信,不准使用官僚色彩的词句,像 督宪、司宪、长官、大人、诸维朗照或爱承宪谕,先行布覆这一类套语已经过时,也不可使用。”台湾1973年就通过权威部门规定,“窃”字与 “呈称”、“令开”等一批语词取消不用;“奉、准、据、查等引述语尽量少用”;“合仰”、“仰即”改为“希”,“呈请、谨请、敬请、伤”改为“请”,“鉴核示遵”改为“鉴核”或“核示”。在内地虽未见有类似的具体规定,但早已采用普通话,对这类文言语词极少使用。规定什么词可以用、什么词不可以用的做法,在私函中是没有的,从这里可见其法定性质。其二,公函中有一部分是机关部门的行政首脑以个人名义写的,其中有些内容是礼仪性的回复、应约、慰问,有些是首脑之间的问候,建立个人友谊,探询意向的,这类信件称为特种函件,常采用私函的形式,根据收信人的不同身份,用白话或文言书写,一般用文言的机会较多。三、事务信函事务信函的语用要求与私函、公函又不相同,我们仅以商函为例作些说明。首先,商函处理的是具体的商业事务,事务性很强,大多由公司自行制作。既不像传统私函那样讲究礼仪、辈份,也不像公函那样具有法定性,并认定收信人的身份。它有比较明显的行业性特点,多用行业术语,不涉及个人感情,也不涉及政治内容,只涉及具体事务。这一类信件的写作没有客套,直截了当陈述主旨与要求,在称呼上一般都采用职称或职称加通称。如张董事长、陈经理、经理先生。其次,商函在国内国际商业领域中通行,其交往对象基本上是平行组织、法人或个人,因而往往采用世界上通行的语言英语与本国标准语(如汉语)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文头,在格式上也常采用英文的写法,在上款上位先写明收信人地址、机关、职务、姓名及联系方式,上款只需通称或简称即可。如文头上方已写明收信人是香港太平洋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如贵,上款即通直写张总经理,或尊敬的张总经理,行文中无需任何敬词或颂词或寒暄词。下款既不像私函那样署谦称具名语,也不像公函那样只写机关名称、负责首长姓名,而是要求写明写信人的单位、机关名称,写信人的职称或衔称。姓名的书写要求有楷写姓名、个人签名,或代理人姓名、签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