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长度时间的测量辅导资料.doc_第1页
第一课时长度时间的测量辅导资料.doc_第2页
第一课时长度时间的测量辅导资料.doc_第3页
第一课时长度时间的测量辅导资料.doc_第4页
第一课时长度时间的测量辅导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 时间和长度的测量一、重点知识归纳1.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答: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五个字加以概括,即“认、放、看、读、记”(1)认,就是认识刻度尺首先,观察它的零刻线是否磨损其次,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若零刻线磨损时,不可再把它的零刻线作为测量的起点,这时可在刻度尺上任选一刻度线作为测量的起点线 分度值越小,准确程度越高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就是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的友情提示:在事先没有给定刻度尺时,还要根据测量的要求选择恰当的刻度尺(2)放,即尺的位置应放正一是使刻度尺的零刻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二是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的边平行,即沿着被测长度;三是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3)看,即视线不能斜歪,视线应与尺面垂直(4)读,即读数,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值)(5)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2:用哪些特殊的方法可用来测量某些物体的长度?答:1累积法: 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2化曲为直法:用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做好两端的记号,然后轻轻地把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3滚轮法:可用轮子沿曲线或直线滚动,记下轮子的滚动的圈数,测出轮子的周长,用轮子周长乘以圈数就得到被测曲线或直线的长度 3:什么叫误差?它跟错误有什么不同?答:(1)误差的定义:测量值跟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测量中不可避免的,它跟测量的错误有区别测量错误是可以避免并且必须避免的(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测量误差知识点一 本组题主要考查你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以及长度单位的换算问题例1 一名粗心的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他记录数据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m?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0.175 B一名同学的高度:1.64C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0.24 D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1.35知识点拨 本组题考查了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估测长度的能力首先应对1m、1dm、1cm、1mm等形成具体的模型,然后根据时间情况将相应的长度与长度单位进行比较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这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例2 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2.56 cm=12.5610-2 m=0.1256mB.12.56 cm=12.56 cm10-2 m=0.1256mC.12.56 cm=12.56102 m=0.1256mD.12.56 cm=12.5610-2 cm=0.1256m知识点拨 单位换算 进行单位换算时,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知识点二 本组题主要考查你能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例3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注意:起点不是“0”知识点拨 在读数前,要认清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零刻度例4 小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请指出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 ; ; ; 。知识点拨 刻度尺的正确放置与读数 注意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对准零刻线;尺要放正;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被测物体边缘所队的刻度线例5 某同学用卷尺测自己的身高为1.724m,那么这卷尺的分度值是_,数据中的准确值是_,如果改用cm作单位,该同学的身高应记为_cm知识点拨 长度测量中的读数环节与记录 读数时应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所以最后一位是估读数知识点三 知道什么叫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减小误差例6 某同学用1cm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数据分别是1.24dm,1.25dm,1.26dn,1.27dm,1.55dm则该物体的长度为 错误的结果是 知识点拨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1)同一把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中的准确值应该是相同的(2)用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被测物体物体的长度,可以减小误差知识点四 会用一些特殊方法测量长度例7 图11-33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11-33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 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 mm。知识点拨 微小长度的测量方法 细铜丝的直径很小,而常用的测量工具达不到这样的准确程度,不能直接测量,只能用累积法(积多求少法)间接地测量知识点五 时间单位的换算例8(1)1.2h= min= s(2)1d= min知识点拨 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天(d)=24h,1h=60min,1min=60s例9 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B人心脏跳动一次C人正常呼吸一次D人打一个呵欠 考查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时间的熟悉程度知识点六 秒表的读数例10 秒表的读数为 s;达标练习一、填空题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符号是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_,符号是 。2、最基本的长度测量工具是_,在比较精确的测量中,常选择 和 。3、使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 、 、和 。4、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填符号):某同学的身高是1.67 ;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一张纸的厚度为75 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8 ;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为8.848 教室门的高度是2 ;一层楼的高度是3 ;5、某同学四次测同一个物体的长度得到的测量结果分别是:362 cm,363 cm,358 cm,362 cm,在测量中存在错误的是_;这个物体的长度应该记为_cm。6、某人测得一本字典正文400页厚度为18.0mm,则该字典正文每张纸厚度为_ mm。 7、在微观研究中,常用“埃”作为长度单位,1埃=10-10m。某种可见光的波长为4000埃,合_m。8、如下图所示,用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c)(a)(b)(1)图(a)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A长度为_cm.(2)图(b)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物体A长度为_cm.(3)图(c)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cm。9.将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笔杆上密绕30圈,如图所示,线圈长度是_,金属丝直径是_. 二选择题1一位同学在实验室里测量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5.37 cm,那么他用的测量工具是A能准确到1mm的刻度尺 B能准确到0.1mm的游标卡尺C能准确到0.01mm的螺旋测微器 D不能判定用的是什么测量仪器2. 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直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作出如下的记录( )(1)18.74厘米 (2)1.8710毫米 (3)0.187米 (4)1.87410毫米A(1)和(3) B都符合要求 C(2)和(4) D(1)和(4)3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4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5如下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62001年第47届世乒赛,国际乒联做出重大改革:为了增加乒乓球的可观赏性,将乒乓球改为“大球”。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 )A2cm B2mm C2m D2dm7要画百米跑道,在下列如何选用工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选用分度值是lmm,量程是30cm的钢尺B选用分度值是1mm,量程是1m的木尺C选用分度值是1cm,量程是50m的皮卷尺D上述工具都不行,一定要选用量程超过100m的刻度尺8. 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教室门的高度,三次测量的读数分别是2.14米、2.16米、2.17米,则门的高度值应取( )(A)2.14米 (B)2.16米 (C)2.17米 (D)2.157米9. 下列单位变换中,正确的是( )(A)3.5米=3.5100=350厘米 (B)3.5米=3.5米100=350厘米(C)3.5米=3.5米100厘米=350厘米 (D)3.5米=3.5100厘米=350厘米10. 三位同学分别用三把尺子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出的正确结果分别是52.1厘米,5.210分米,0.52米。这三把尺子的最小刻度依次分别是( )(A) 1毫米、1分米、1厘米; (B)1厘米、1分米、1米;(C)1毫米、1微米、1厘米; (D)1厘米、1毫米、1分米。11. 在物理实验中,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尺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下列记录结果正确的是( )(A) 13厘米 (B)13.3厘米 (C)13.33厘米 (D)13.333厘米12. 用软尺测物体的长度,如果把尺拉得太紧,测得的结果将( )。(A)偏小 (B)偏大 (C)不变 (D)无法判定 13.如图12-3-4所示,一个饮料瓶装有多半瓶水,用刻度尺标出水的深度为h1然后将该瓶倒置,水面到瓶底的高度为h2,若再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瓶底的直径为D,那么,该瓶的容积大概为A.D2(h1+h2) B.D2(h1+h2) C.4D2(h1+h2) D.D2(h1-h2)14.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错误的步骤是_,还缺少的步骤是:F. _。(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中考典题精析考题1 以下数据,最接近一间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该教室地面的高度的是()A.5.5m B.3.5m C.2.0m D.1.5m (辽宁省大连市中考题)考题2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估测、粗测是日常生活、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测长度的方法小伟同学的家距学校约1.5km的路程请你写出粗测这段路程的两种方法:是:(1) ;(2) (山东潍坊市中考题)图11-303某同学进行测量记录时因粗心漏掉了单位,请你补上:物理教科书的厚度为 8.2 ,课桌的宽度为0.65 4图11-30是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物体的长度是_cm。5请你将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填序号) A太阳的直径为71011cm B原子核的半径为210-15m C人高度为1.7103mm D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813km E万里长城全长为6.71012m F课桌长为1m 6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将以下活动所需时间由长到短排列(填序号) A去操场做一节广播操 B到隔壁教室去借一本书C到距离家3km的学校上学 D眨一下眼睛7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厘米”(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茶杯的高度是11.2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8李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是()A 1731cmB 1732cmC 1752cmD 1730cm9如图11-31,在测物体长度时,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图11-3110某同学为了测定物理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采用了如下步骤:a.量出一本书的厚度,记录L;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设:没有磨损);c.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n;d.用L/n 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d; (1)上述各措施中错误的步骤是 ,应分别改为 ;(2)实验措施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应该为(填字母序号) 。图11-3211如图11-32所示,是一棵百年银杏树,小明想知道此树的树干A处的有多粗,可是小明身边只有直尺没有软皮尺,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测量A处直径大小的方案。要求:说明所需的辅助器材,并写出简要的操作步骤。综合提高训练1某校探究学习小组,为了研究蚯蚓在粗糙面上爬得快,还是在光滑面上爬得快,他们用一条蚯蚓在相同条件的外界下,分别让它在不同的表面上爬行,为了比较蚯蚓在不同表面上爬行的快慢,必须算出蚯蚓爬行的 ,为了准确测出蚯蚓爬行的路程,在确定蚯蚓的爬行起点和终点时,他们应该选择蚯蚓的 (填头部或尾部)作为观察对象,因蚯蚓爬行的路程是弯曲的,为了测出它的爬行的路程,除了使用棉线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2“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1.76109nm可能是( )(题型一)A一个人的身高B物理课本的长度C一座山的高度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3为了探究误差产生的原因,小名和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1)找出几把不同的刻度尺(可以是分度值不同,也可以是制作材料不同),从中取出两把不同的刻度尺,将它们的零刻度线对齐,再看看它们的10cm或15cm刻度线是否还对齐;换用其它尺子仿照上述方法再做两次。(2)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根直线,由几个同学独立测量直线的长度,注意:使用的是同一把刻度尺,并将零刻度对准直线的起点。现在请回答下列几个问题:15cm的刻度线不再对齐说明了: 不同的人测量的结果的最后一位不完全相同,说明了: 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引起误差的原因有哪些?4在观察如图11-35小球摆动时,小涛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的时间似乎都相同。于是他产生了猜想,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 可能跟小球质量m有关; 可能跟绳子长度l有关; 可能跟小球移开的距离s有关;为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在竖直的木板上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