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张江南主任的采访修改版2.doc_第1页
对张江南主任的采访修改版2.doc_第2页
对张江南主任的采访修改版2.doc_第3页
对张江南主任的采访修改版2.doc_第4页
对张江南主任的采访修改版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年来,我们从过去走到现在,我们从现在要走向未来。也许,未来的路会更长;也许,未来的路会更险;如果我们跌倒,我们依然会站立起来成为一尊顶天立地的雕像。即使泪水模糊了我们的视线,我们也决不失去前进的方向。这3年,饱含着历年来系领导和教师们的心血,承载着一批批青春学生记者的激情与梦想。岁月如歌,3年来,我们薪火相传,激情不灭,梦想依旧。如今,有更多的力量在台前幕后支持着新外系,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应该感恩。3年的坚持,3年的期待。回顾2006年至今3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感谢所有为系发展做出贡献的人。2009年,我们要为每一双渴望天空的眼睛,为每一次不可阻挡的前往,燃烧激情,扬帆远航!“实现优势互补,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访体育新闻与外语系系主任张江南记:张主任,您好!感谢您接受新外系系刊的采访,回想这3年,请介绍一下各届新外系学生的人数和师资规模。我们系今后的发展总体目标是什么?新外系每年的就业率是多少?我们系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学生的就业呢?张:谈起我对建系3年的感慨和新专业的发展,我想说的是这3年我们系领导,包括老师是没有什么遗憾的。我用4句话来综述一下系的发展:一、夯实的基础,二、明确的目标,三、鼓足了劲头,四、实现科学发展。总的来说每年的学生人数在增加、师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统计每年新外系的就业率都是80%以上,但今年出现了特殊情况,就业相对较难。关于如何采取措施促进学生就业的问题,学校首先是在一些报社和电视台挂牌建立实习基地,今年我们已经在襄樊日报、襄樊电视台、武汉晨报等媒体建立实习基地,下个礼拜还要去黄石,我们现在把实习基地定位在地、市一级的媒体。在校内,把校内的媒体作为新闻系的学生实习的平台。为了适应播音主持这个新专业,今后争取给新闻专业和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实习平台,我们正在积极建议学校建立一个“武汉体院教育电视台”记:据了解,新闻专业在05年之前属于经管学院,当初学校是出于什么考虑要将新闻专业和英语专业合并成一个大系呢?这样做的优势有哪些呢?办系理念是什么呢?张:新外系的办学理念就是“实现优势互补,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我们考虑将两个专业合并成一个系,是考虑到“1+12”这个理论,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必须要外语好,懂新闻,懂体育,能够在媒体领域进行体育新闻传播、体育文化传播、广告经营等工作。当年从经管分出去的原因是我们以前倡导培养专业的高级人才,现在我们倡导培训高级应用性人才。我们有成功的案例,一位07年毕业的研究生,是华师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是武体体育新闻专业的研究生。她在毕业后参加湖北电视台的主持人招聘,当时有华师、武大、华科等高校的学生参加竞争,最后只有4人进入面试,最后聘用的是武大的一名学生和我们体院的这名研究生,这位学生懂新闻,而且英语好,对体育感兴趣,在考核中脱颖而出,再加上形象好,被湖北电视台录取后,不到半年就被中央5套聘用。记:就现阶段的发展,您认为新外系的发展状况如何?有哪些成就?期间遇到过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呢?张:成立3年以后我们的科研项目有一定成就,新闻和英语的课程基本成熟,师资队伍基本形成。教师都很年轻、具有高学历,这些特点表明我们的教学是具有活力的。现在遇到的困难就是硬件设施不齐全,其他问题不是很大。这3年我也去了很多地方调研,每个地方都具有它自己的优势,比如上海体院历史长,新闻办学22年,北体大天时地利,广体资金雄厚、成体体育优势明显。我们要根据教育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要求办学,就要取人之长、舍己之短,走自己的模式,我把武体的这种办学模式称为“中部重构”,即专才加通才的模式,我认为在人才培养方面,基础课要扎实,学生动手能力要加强,我们还是要突出体育特色。记:党代会已经圆满举行,在这次大会上有哪些针对新外系发展的具体决策?学校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将对新外系给予哪些重要的支持和建设?张:学校的党委书记、院长等亲自带着各个部门到我们系征求意见,表明态度说我们系要什么就给我们办什么,在经费上给予我们支持。党代会是一个契机,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遇,这个月我们系在机构调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预备在今年6月份升成学院。记: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这半年我的一个体会就是班上的学生增多了,转系学生主要是来自运训、体教等学院,在教学上是不是提出更高的要求?系里就转系学生增多这一趋势是何意见?张:有些学生确实懂点新闻,但是基础比较差,这就涉及到教学质量的问题。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来看,我们需要的是懂新闻、懂英语、懂体育的人才,这些学生虽然说在学术方面可能逊色一些,但是在体育方面相对具有优势,既然我们是体育新闻,那么我觉得吸取一些这样的学生也是可以的。这里有一个例子,07级有一个体育专业转系生的摄影技术和排版技术比高考普招的文化生做得还好,所以任何人都有他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这是个利弊共存的问题。针对加强对转系生的管理,我们准备要签约,规定不能打架闹事,学业不及格不能颁发学士文凭。06年转系生很少,是因为我们这个戏刚刚成立,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坚持两年不允许外系学生转入。但是到了07年和08年,学校考虑到学生就业,考虑到“以人为本”的理念,经过协商就同意了部分学生转系的要求。记:今年我们系新增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并且已经进行了面试招生,请介绍面试的情况。张:播音主持专业原本计划招生50名,但是我们考虑如果要一炮打响就不该太多,缩减至30名。我们对身高,长相、反映速度都有要求,而且要求懂一些基本的体育知识,这在简章上有明确规定,明年我们还要坚持体育特色。有人质疑这样会不会失去一些人才,是否不公平,我认为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公平,在体院读书就必须懂体育。记:新外系的师资力量是比较雄厚的,那么这次新增的播音专业的师资状况如何?请介绍主要老师的情况。张:学校的这个新专业我还是看好的,因为它是武汉唯一的一个二本播音主持专业,当时报名的有500多人,参加考试的有400多人,合格证颁发了175人,最后将通过高考成绩录取30名。我们第一年招生,宣传力度还不是很大,但是反响却很火爆,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也让我们措手不及。我们的师资力量是不够的,但是我们可以进行师资整合,将新闻专业、英语专业和几位普通话专家整合起来,另外我们准备招聘两位专业老师,一位就是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很优秀,一位四川的主持人,还有一位华师的学生,现在都还在考核中,我们还外聘了武汉电视台和湖北电视台的两名教授。这样采用内部资源整合,外部引进和外聘的方式,把师资整合起来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记:体院一直都在为建成世界一流的研究型体育大学而努力,这需要学校的专业数量进一步完善,那么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中,新外系还将增加哪些专业,招生量会维持在一个什么水平?张:播音主持专业的建立又为迈向体育大学前进了一步,而且现在学校正在积极申请博士一级学科,这个申请成功后马上就能升为大学。在今后的发展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