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群体.ppt_第1页
网络群体.ppt_第2页
网络群体.ppt_第3页
网络群体.ppt_第4页
网络群体.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社会群体及群体性事件 2011年3月 一 关于群体的一般社会学理论 1 社会群体的定义及形成 人生不能无群 群而无分则争 争则乱 乱则离 离则弱 弱则不能胜物 荀子社会群体是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 并对彼此行动有着共同期待的人群的集合体 2 社会群体的特征 1 明确的成员关系2 持续的互动关系3 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4 一定的分工协作5 一致的行动能力 3 社会群体的类型 Groupdecisionmaking群体决策 Communication沟通 Teams团队 Leadership领导 Group群体 Conflict冲突 PowerandPolitics权力与政治 Productivity Absence Turnover Satisfaction Inter grouprelations 4 社会群体的内部结构 5 群体的动力机制 5 1责任分摊和社会惰化责任分摊 个体在群体会比他们单独时有更小的责任感 并且这种责任感会随着群体规模的增大而减小 社会惰化 socialloafing 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独自承担工作时更努力 5 2从众 群体盲思从众 conformity 是指实际存在或想象存在的群体压力下 个人放弃自己的独立性 在意见和行为上表现出与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群体盲思 group think 是指由于群体高度倾向于寻求一致所导致的思考能力 事实检验和道德判断的退化 从众现象 从众心理 个体在群体中常常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群体的压力 从而在知觉 判断 信仰以及行为上 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倾向 谢利夫的实验研究 1963 判断亮点的移动距离阿什的实验研究 1952年 判断直线是否等长意义 在认知判断的情境下 个人的选择将受团体压力的影响 使其自身的独立性与自主性降低的现象 盲从 群体心理学创始人古斯塔夫 勒庞曾经指出 在群集情况下 个体放弃独立批判的思考能力 而让群体的精神代替自己的精神 进而放弃了责任意识乃至各种约束 最有理性的人也会像动物一样行动 5 群体的动力机制 5 3服从权威 服从权威 obedience 即按照他人命令行动的行为 人们为什么服从权威 合法权力责任转移合理定义的情境 人们何时反抗权威 他人的支持行为后果的反馈个性和道德发展水平高 5 群体的动力机制 5 4去个性化在群体的保护下 个体违反在正常社会情境下的社会准则 作出事后感到惭愧和后怕的事情来 这种现象被社会心理学称做去个性化 也指个人在群体中会不顾及自己的行为 而与群体活动表现出一致 也指个体在群体中失去了理性 放弃对自己的控制 与群体统一起来 匿名性丧失了责任感群体的淹没性 5 群体的动力机制 5 5社会促进或社会干扰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发现自行车选手的速度在有伙伴在场时比没有伙伴时要快 奥尔波特的研究 社会促进是有条件的 在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工作中 社会促进作用显著查荣克的研究 有他人在场 若个体从事的是已经学习和掌握的相当熟练 或者是很简单的机械性动作 则会产生社会促进作用 而若所从事的是正在学习的 不熟练的 或者需要费脑筋的 他人在场使之动机增强 反而会产生干扰作用 6 集群行为 一种在人们激烈互动中自发发生的无指导 无明确目的 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众多人的狂热行为 具有自发性 狂热 非常规 短暂的特征 过程 一是情绪感染 二是模仿典型的集群行为 反常行为 紧急规范 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学分析 对密谋的处罚与对个体犯罪行为的处罚是分开的 而且 对前者的处罚也更严厉 即便密谋者未能实现其目的 原因在于 如果一个群体存在某种非法企图 事态要比个体拥有同样的非法企图危险得多 理查德 波斯纳 1 群体性事件的定义 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 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 以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 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 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 发生多数人间语言行为或肢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 或表达诉求和主张 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 或发泄不满 制造影响 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负面重大影响的各种事件 党的建设词典 2009 2 群体性事件的标准 第一 五人以上 有关部门统计群体性事件首先以人数确定 例如信访条例明文规定 五个人以上视为事件 第二 有一个共同的行为指向 第三 程序上缺乏法定依据 第四 影响秩序 特别是财产安全秩序 管制秩序 3 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非直接利害相关者为主体 社会泄愤与政府产生鲜明对立和对抗复杂性 组织性还是无组织性 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参与者的合理诉求与不合法的手段交织在一起多数人的合理诉求与少数人的无理取闹交织在一起群众正当的利益诉求与少数党政干部的腐败问题交织在一起群众的自发行为与境内外敌对势力 敌对分子的插手利用交织在一起破坏严重暴力和理性共存 4 案例分析 贵州省瓮安县 6 28 事件 6 28 的官方公告 新华网贵州瓮安 月 日电贵州省瓮安县城 日下午发生一起围攻政府部门的打砸烧事件据当地警方介绍 日下午 一些人因对瓮安县公安局对该县一名女学生死因鉴定结果不满 聚集到县政府和县公安局 在县政府有关负责人接待过程中 一些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冲击县公安局 县政府和县委大楼 随后 少数不法分子趁机打砸办公室 并点火焚烧多间办公室和一些车辆 事件发生后 贵州省委 省政府主要领导立即指示要求尽快妥善处置 贵州省委常委 政法委书记 公安厅长崔亚东迅速赶至事发现场 指导当地党委 政府处置和平息事件 至 日凌晨 时 围观人员缓慢散去 事态没有进一步扩大 瓮安县城秩序目前已基本恢复正常 瓮安事件大事记 6 22 凌晨 跳河溺水死亡公安局鉴定 当晚法医第一次尸检6 23 27上访 死因鉴定协商赔偿6 28 爆发6 29 再次聚集 强制清场6 30 省委书记现场巡察7 01 同意安葬 要求第三次尸检 新闻发布会召开7 02 尸检 领导干部座谈会7 03 省委召开会议7 04 三个当事人首次面对公众 瓮安四位领导被免职7 05 新任领导上任7 06 公安局设立信访日 6 22 行动 时间 24 25 28 29 县 州 省 中央 初次尸检 不予立案 打人 中央指示 协商未果 23 26 27 7天 7小时 上访 谣言 冲突 再次尸检 协商 谣言 协议 催办 市级 省级 时间 行动矩阵图 组织化程度 目标诉求 持续时间 个体行为 集体行为 集体行动 社会运动 政变革命 价值动员 利益抗争行动谱系 网络群体与网络群体性事件 代表性的网络群体性事件 邓玉娇案件 南京天价烟房产局长事件 张家港官太太团出国事件 干部出国旅游清单 事件 云南躲猫猫事件 陕西周老虎事件 抵制家乐福 人肉搜索 为什么关注网络群体 互联网正在经历从 个体 到 群体 的过渡 即将进入一个 人人时代 我们进入了 鼠标比导弹更强大 的 网络战争时代 解读网络 人人时代 的群体力量 1 网络社会群体 特征亲和性交往空间大成员自由度大 2 网络社会群体VS 现实社会群体 相同之处都有一定数额的人在彼此互动都有一定的角色分工都有一定的规范都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不同之处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场域不同社会角色确定性和划分不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不同群体意识和归属感不同网络形成群体更为容易 交易成本 3 网络群体性事件 广义上泛指在互联网上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并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事件 狭义上 它特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其他相关目的 利用网络进行串联 组织 呼应 乃至可能或已经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性非正常事件 网络群体性事件三个标志 高网络点击率 高现实关注率 高社会影响力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类型 宣泄极端情绪的网上声讨 网上审判 网上追责等 网络维权行为 网络抗议行为 网络民族主义行为 简单的网络愤怒 网络扒粪运动 社会阴暗面的揭露 4 网络对于网络群体事件的意义 网络不只是一种信息工具 而且是社会的基础架构网络是天然的角色扮演场 网络社会有一个陌生与熟悉 虚拟与实在相互混杂的结构网络空间既是虚拟的 也是现实的 虚拟的行动空间 现实的意见空间 信息技术使得社会的组织和结合力更为紧密有效 个人自由 个人能力也大幅度增长 但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却日益淡薄 自我意识日益脱离群体意识 传统的权威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系被无情地消解掉 导致了广泛而严重的自恋 孤独和原子化的个人主义 5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 三个进不去 基层党组织 进不去 思想政治工作 进不去 地方宣传部门看缺乏法律手段 中国每天新增3000家网站 其中90 为体制外的商业网站 对他们传播转载不实信息现在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 此外 由于外资大量进入中国互联网关键企业 一些网站的倾向明显受到外资影响 公安 武警等国家强制力 进不去 公安网络警察其力量受到现行体制 技术的限制 网络没有属地划分 可在现实中 各地公安遵循属地管理原则 网上出现群体性事件时 往往是天南海北的网民就某一地的某件事形成聚集 如何把我们本已有限的网络处置手段整合 在紧急时能够做到快速联合反应 加以有效处置 目前尚无良方 6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机制 6 1 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空间是固定的 成为了 流动的空间 利用高速传播的音像信息 人们可以立刻进入到不同的空间 并参与其中 网络打破了事件发生的地域限制 哪怕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 只要这样的事情有代表性 就可以成为全国性的热点事件 突破刻层组织层级界限 压缩的时间 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都能集中在一起 集中为同一个瞬间 打破了传统的时间感受 时间节奏突然加快 人际交往抽象化 社会的极度组织化 带来焦虑和无力感 人们迫切地希望找到一种凝聚的力量 来对抗信息社会所产生的高度风险 无限分散 日益抽象化的总体趋势 6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机制 6 2 解放了网民的表达权 人人都是评论员QQ MSN BBS 博客 播客 闪客等 客文化 如细胞一样占据着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 组成若干个相对独立但彼此紧密联系 信息高度畅通的网络社会 在网络上 一个普通人就可能做到 一呼百万应 传统媒体找不到发表空间 走向互联网 类似众议院6 3 互联网抑制解脱 阿德里安 斯金纳 可以确定无疑的是 有些人毫不约束自己的网上行为 主要原因是他们觉得没有回应 没有反驳 在网上发帖泄愤比走上街头寻求报复要简单得多 7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条件 现实中的事件 群体性事件其诱因必然与现实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有关涉腐 涉富 涉黄 涉黑 涉纪 涉恶 涉法 涉权等 网络推手 它在依托网络策划 组织的群体性事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缺乏网络推手 所谓的依托网络组织的群体性事件将不复存在 组织者的虚拟性将 小事 炒作成 大事 赋予初始事件以全新的特殊的意义组织者与利益主张联系的或然性 8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动力机制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 导火线 社会矛盾的积累只有那些最大程度击中了公众神经的事件 才能上升为网络群体性事件 这些事件 无一例外承载了丰富的情感 价值信息 它们与公众心目中固有的情感与价值产生共鸣 引发爆炸性的公民传播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 催化剂 非理性情绪的感染网络是一个 愤怒共振 的场所 一个普通的事件在网上发酵以后 逐渐演变成一场愤怒大战 大量的介入者是 利益无关性 的 或是现场激发了义愤 或者是长期压抑的借机发作 情感上参与者体验的是正义感 可能也夹杂秩序颠覆的欣快感 8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动力机制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 点火器 两大舆论场的对峙党和政府通过权威发布和解读等方式 自上而下主动释放信息而形成的 官方网络舆论场 报纸 电视 广播等传统媒体依靠网民自下而上的 发帖 灌水 加精 置顶 而形成的 民间网络舆论场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 助推器 协商机制的缺位与网民没有进行沟通与交流 就将网民的合理要求置之不理甚至采取了删帖 封IP地址等错误做法 这就使得社会矛盾的化解缺少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制度缓冲机制 推动事件向更坏的方向发展 基层官员们 堵 的战术 8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动力机制 意见领袖格拉德威尔在其著作 引爆点 中提到 要引爆流行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找到特殊人物来传播信息 这些人是联系人 内行和推销员 他们能够迅速将流行因素散发出去 并获得受众的信任 广场效应组织者的低成本网络的匿名性使得很多网民认为互联网上的行为无从追查 风险成本比较低 因而肆无忌惮地利用网络组织发起现实行动 9 网络在群体性事件中的角色 网络在群体性事件中发挥着汇集舆论和通讯联络的作用 组织者推动者放大者平息者 9 1组织者角色 例 快闪族 行动性质的群体性事件 涉日游行 散步当某些群体在受到某些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的刺激时 在相对自发的 无组织的情况下 利用网络大规模发布 传播某一方面的信息 互相反复沟通 发泄不满 鼓动民众参与群体性活动 最终演变为带有特定诉求的群体性事件 快闪族 行动原是一种网民游戏 指互不相识的网民通过网络联系 在同一时间 同一地点快速聚集并实施同一行为 而后迅速解散 霍华德 莱茵戈德 聪明的暴民 下一轮社会革命 快闪族 行动2003年下半年在美国出现后 迅速传播到英国伦敦 进而波及欧洲大陆并迅速风靡亚洲 9 2放大镜角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