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外科腹部手术感染的临床治疗措施【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感染的临床治疗措施。方法:选取76例普外科腹部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并按手术顺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8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洁悠神进行抗感染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抗感染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38例患者当中25例甲级愈合,13例乙级愈合,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当中甲级愈合15例,乙级愈合14例,丙级愈合9例,总有效率为76.32%,两组对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洁悠神治疗普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显著,除此以外,还要加强对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全面减少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几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关键词】普外科手术;术后感染;临床治疗在普外科的手术当中,术后切口真菌感染为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10-15%1。当术后感染发生后,不但会对医疗机构的技术与管理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还会使患者增加身心痛苦以及经济负担。本次研究当中选取76例普外科术后感染的患者,探讨洁悠神与广谱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旨在寻找更为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措施,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76例普外科术后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范围在4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56.5)岁。所有患者的手术类型包括:23例阑尾切除术、18例胃癌根治术、19例大肠癌根治术、16例胆总管切开术。将所有患者按照手术顺序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8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手术方法等一般资料进行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1.2.1 检测方法通过对患者的临床体征进行观察,以及术后对患者进行实验室检验进行真菌感染的判断,实验室检查样本来自于患者的血液、尿液、体液与粪便。判断标准包括:对血液、尿液、体液等进行细菌培养后结果为阳性;痰液以及粪便通过镜下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或培养皿当中有明显菌株。1.2.2 治疗方法治疗组38例患者采用洁悠神进行术后抗感染治疗,将感染的切口进行清洗后将洁悠神喷洒至感染区域,3次/d;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常规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其中包括青霉素、甲硝唑、克林霉素磷酸酯、头孢曲松钠等,按照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针对性应用2。1.3 疗效判定标准甲级愈合:切口愈合情况好,无任何不良反应;乙级愈合:切口无明显感染化脓,但针眼及缝线处呈轻度感染或切口处呈红肿;丙级治疗:切口感染及化脓情况明显。总有效率(甲级愈合例数乙级愈合例数)/患者总例数100%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对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的治疗效果进行对照比较,治疗组38例患者当中25例甲级愈合,13例乙级愈合,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当中甲级愈合15例,乙级愈合14例,丙级愈合9例,总有效率为76.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表1 两组术后感染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组别(n38)治疗效果总有效率(%)甲级愈合乙级愈合丙级愈合治疗组25(65.79)*13(34.21)0*100*对照组15(39.47)14(36.84)9(23.68)76.32注:X11.537,与对照组相比,*P0.01。3 讨论3.1 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3.1.1 患者因素在普外科腹部的手术当中,由于肥胖患者的脂肪血容量以及血流量均比常人较低,因此在部分供血不足的位置极易发生感染3,与此同时,由于患者脂肪组织较为丰富,导致术野的暴露与手术操作产生较大影响,使手术时间被动延长。另外,在脂肪层当中所形成的无效腔无法在术后进行有效清除,因此将会导致患者产生脂肪坏死、液化以及积液的情况出现,继而使细菌定植,最终导致感染的发生。3.1.2 环境因素由于护理人员或清洁人员对于工作的疏忽,导致手术室内消毒不彻底,空气当中的尘埃以及飞沫当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若落到手术器械以及敷料上,或直接落入患者切口当中将造成感染的发生。3.1.3 用具因素在手术当中即将使用的一次性物品过期、包装破损,在检查时未能及时发现并进行相应的处理;非一次性物品消毒工作不彻底,患者切口周围的无菌敷料被侵湿、器械被污染、已含有危险隐患的物品继续使用,尤其是在进行胃肠道的手术当中,与肠内容物进行接触的物品或器械甚至使用至手术结束,使患者切口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3.1.4 人员因素手术室内人员无菌意识不足,未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或执行不到位;手术前消毒不彻底、服装穿戴不规范或手术服与手套出现破损但未能及时发现。3.1.5 管理因素在手术过程当中将门频繁开关或人员流动性较大,极易造成空气中细菌数量产生变化,另外,室内设施的摆放、窗户的密封性以及实习生带教不严格或带教过程当中未进行无菌概念的宣教,导致无菌技术达不到指定标准。3.1.6 手术因素在手术当中,对于切口处皮肤的保护不足,导致被腹腔感染性液体或胆汁严重污染;随手术进程的发展,切口暴露在空气当中的时间过长、对损伤组织进行长时间牵拉、出血以及麻醉的时间较长,均有可能增加细菌感染的几率;手术时切口不对症或过长,也容易造成汗腺排出的细菌对切口造成直接污染,进而导致感染情况的发生;术中保暖措施不足,致使患者免疫能力降低,氧摄入量降低,对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产生了严重影响,对胶原蛋白的沉积造成了抑制作用,进而导致伤口无法快速愈合。3.2 预防护理措施3.2.1 加强手术技术与技巧大多数肥胖患者的术后切口裂开几率较高,主要是由于患者皮下脂肪肥厚,导致脂肪液化后引起肺感染性裂开,因此对于肥胖患者在术后进行切口缝合时,应先采用无菌生理盐水将失活脂肪组织进行清除,并采用洁净干爽的敷料擦净后进行正确缝合,避免无效腔的形成以及脂肪组织液化而对切口造成不愈合或感染的情况。若患者切口已形成污染或化脓性病灶后,应先采用纱布垫对周围健康组织进行保护,进行再次缝合切口前应采用甲硝唑溶液进行冲洗,不仅能够消灭细菌,还能对切口进行一定时间内的保护作用。3.2.2 加强无菌管理在手术当中使用的物品与器械应进行严谨的消毒与灭菌操作,避免侵入性诊疗操作造成感染的情况发生。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时,应采用高压蒸汽的方法进行灭菌操作,并对一次性物品与无菌物品进行术前细致检查,若不符合使用标准均不采用。另外,加强人员与环境方面的无菌原则执行力度,尤其在实习生的带教方面,首要加强的就是手术室内的无菌意识培养与宣教,强化无菌操作概念,打造手术室内的无菌环境。 综上所述,对于普外科腹部手术感染的临床治疗来说,需要从手术前开始进行预防、加强手术技术与手术室管理,在术后的临床治疗当中,对患者感染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参照临床表现采用对症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以此降低腹部手术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生物质能源分布式能源系统应用中的能源市场前景与优化布局报告
- 大学音乐鉴赏活动方案策划
- 数学教材模拟试题及答案
- DB65T 4361-2021 设施杏鲍菇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 药店员工专业试题及答案
- 腭裂术后应急预案(3篇)
- 暖通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 语文专业考试题目及答案
- DB65T 4509-2022 核桃大蒜间作技术规程
- 电力应急项目预案(3篇)
- 2025年全国医学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
- 食堂安全培训课件
- 【课件】角的概念+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数学级上册+
- 2025企业劳动合同范本新版
- 2025年防雷检测专业技术人员能力认定考试题库及答案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解读
- 美发裁剪理论知识培训课件
- 舞蹈老师自我介绍课件
- 2025年吉林省教育系统校级后备干部选拔考试题及答案
- 社区安全知识培训资料课件
- 徐学义基础地质调查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