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外科预测题目v15.doc_第1页
颌面外科预测题目v15.doc_第2页
颌面外科预测题目v15.doc_第3页
颌面外科预测题目v15.doc_第4页
颌面外科预测题目v1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染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表现1、 局部症状1、 化脓性炎症急性期: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引流淋巴结肿痛;2、 累及咀嚼肌:张口受限;3、 位于口底、舌根、咽旁:进食、吞咽、言语、呼吸困难;4、 腐败性坏死性蜂窝织炎:局部皮肤弥漫性水肿,呈紫红色或灰白色,无弹性,明显凹陷性水肿,可触及捻发音;5、 急性炎症局限成脓肿后,脓液性状:(1) 金黄色葡萄球菌:黄色黏稠脓液;(2) 链球菌:淡黄或淡红稀薄脓液,溶血则呈褐色;(3) 绿脓杆菌:酸臭味黏稠翠绿色脓液;(4) 混合性细菌:明显腐败坏死臭味灰白或灰褐色脓液;6、 感染慢性期:纤维组织代替,较硬的炎性浸润块,功能障碍,自行溃破,形成长期排脓窦(瘘)口,可急性发作。2、 全身症状1、 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尿量减少、舌质红、苔黄及脉速;2、 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核左移;3、 病情较重而时间长:代谢紊乱,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调、酸中毒,伴肝、肾功能障碍;4、 严重感染伴有败血症或脓毒血症:中毒性休克,全身反应低下,多器官衰竭,昏迷死亡;5、 慢性炎症:持续低热,慢性消耗,全身衰弱和营养不良,贫血。口腔颌面部感染的诊断1、 炎症初期:感染区红肿热痛;2、 形成浅部脓肿:波动感;3、 形成深部脓肿:很难查到波动感,但压痛点清楚,出现不能很快恢复的凹陷性水肿。行穿刺法、B超、CT;4、 菌血症:脓液涂片及细菌培养。智牙冠周炎定义:pericoronitis。指智牙萌出不全或阻生时,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临床上以下颌智牙多见。病因:咀嚼器官退化,颌骨长度与牙列所需长度不协调。智牙萌出位置不足,导致阻生。在萌出过程中牙冠被龈瓣覆盖,形成盲袋,食物及细菌嵌塞,加上冠部牙龈常因咀嚼食物而损伤,形成溃疡,当全身抵抗力下降、局部细菌毒力增强时。临床表现:急性炎症。初期:自觉患区胀痛不适,当进食、开口时疼痛加重;病情发展:自发性跳痛或沿耳颞神经分布区产生放射性痛;炎症侵及咀嚼肌:肌的反射性痉挛、张口受限、牙关紧闭。口腔不洁、牙龈袋咸味分泌物溢出。全身症状。并发症:1、 向磨牙后区扩散,形成骨膜下脓肿;向外穿破,在咬肌前缘与颊肌后缘间发生皮下脓肿;当穿破皮肤后形成经久不愈的面颊瘘;2、 沿下颌骨外斜线向前,在第一磨牙颊侧黏膜转折处的骨膜下形成脓肿或破溃成瘘;3、 沿下颌支外侧引起咬肌间隙感染,内侧向后扩散引起翼下颌间隙感染。治疗:局部冲洗、抗菌药物、全身支持疗法、切开引流、冠周龈瓣切除、智牙拔除。眶下间隙感染感染来源:上颌切牙、上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的根尖化脓性炎症和牙槽脓肿;上颌骨骨髓炎脓液穿破骨膜;上唇底部与鼻侧化脓性炎症扩散。临床特点:肿胀区皮肤发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眶下区波动感。口腔前庭龈颊沟明显肿胀、压痛、波动,自行穿破、脓液溢出。激惹眶下神经,引起疼痛。扩散:向上向框内,形成框内蜂窝织炎。沿静脉向颅内扩散,形成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治疗:局部外敷中药。脓肿形成:切开引流,切口在口内上颌尖牙及前磨牙唇侧口腔前庭黏膜转折处。控制后处理病灶牙。颊间隙感染(咬颊间隙)感染来源:上下颌磨牙的根尖脓肿或牙槽脓肿穿破骨膜。颊部皮肤损伤、颊黏膜溃疡。颊、颌上淋巴结炎症扩散。临床特点:在颊部皮下或黏膜下的脓肿:进展慢,肿胀及脓肿范围局限;波及颊脂垫:发展迅速,肿胀范围波及整个颊部,形成多间隙感染。治疗:口内切口于口腔前庭、下颌龈颊沟之上。颊部皮下脓肿:脓肿浅表皮肤沿皮肤皱折线;广泛颊间隙感染:下颌骨下缘以下1-2cm处。咬肌间隙感染感染来源:下颌智牙冠周炎,下颌磨牙的根尖周炎、牙槽脓肿。相邻间隙扩散。化脓性腮腺炎波及。临床特点: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变硬、压痛伴明显张口受限。咬肌肥厚坚实,脓肿难以自溃,不易触及波动感。一周以上,压痛点局限或有凹陷性水肿,穿刺有脓液。长期积脓易致边缘性骨髓炎。治疗:抗生素,局部物理疗法或外敷中药。形成脓肿则引流。切口于口内翼下颌皱襞稍外侧。常用口外切口,于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距下颌下缘2cm处。翼下颌间隙感染感染来源:下颌智牙冠周炎及下颌磨牙根尖周炎症扩散。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消毒不严。拔下颌智牙创伤过大。相邻间隙扩散。临床特点:先有牙痛史,继而张口受限,咀嚼及吞咽疼痛。翼下颌皱襞黏膜水肿。下颌支后缘轻度肿胀、深压痛。难以触及波动,穿刺有脓液。治疗:初期:抗生素。口外切口与咬肌间隙类同。下颌下间隙感染感染来源:下颌智牙冠周炎、下颌后牙根尖周炎、牙槽脓肿、下颌下淋巴结炎的扩散,化脓性下颌下腺炎。临床特点:早期:下颌下淋巴结炎,下颌下区丰满,明确边界淋巴结肿大、压痛。向结外扩散成蜂窝织炎:下颌下三角区肿胀,下颌骨下缘轮廓消失,皮肤紧张、压痛,凹陷性水肿。向舌下间隙扩散:口底后份肿胀,舌运动疼痛,吞咽不适。治疗:切口于下颌骨体部下缘以下2cm与下颌骨下缘平行。口底多间隙感染(口底蜂窝织炎)定义:一般指双侧下颌下、舌下以及颏下间隙同时受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的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厌氧菌或腐败坏死性细菌为主的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路德维希咽峡炎)。感染来源:下颌牙的根尖周炎、牙周脓肿、骨膜下脓肿、冠周炎、颌骨骨髓炎扩散,下颌下腺炎、淋巴结炎、急性扁桃体炎,口底软组织损伤和颌骨损伤。临床特点:化脓性:初期:肿胀多在一侧下颌下间隙或舌下间隙。发展:双侧下颌下、舌下口底及颏部有弥漫性肿胀。腐败坏死性:初期:软组织广泛副性水肿。自发性剧痛、灼热感,皮肤粗糙而红肿坚硬。肿胀区紫红色、压痛、明显凹陷性水肿、无弹性。发展:深层肌组织坏死、溶解,波动感,捻发音,切开后大量深色恶臭气泡液体,肌组织棕黑色,结缔组织灰白色。口底黏膜水肿,舌体抬高、僵硬、运动受限。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严重:烦躁不安,“三凹症”,窒息。向纵膈扩散:纵膈炎或纵膈脓肿,全身症状。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及上腹壁脓肿。休克。治疗:抗生素,全身支持疗法,高热鼻饲,气管切开。切开引流切口于皮肤发红、波动感口外部位。深层脓肿:先穿刺再切开。脓肿广泛:广泛性切开,于双侧下颌下、颏下与下颌骨平行的衣领形或倒T形切口。颌骨骨髓炎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感染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临床上多为混合型细菌感染。感染途径:牙源性感染、损伤性感染、血源性感染。临床表现:1、 急性期:全身症状重。局部症状:剧烈跳痛、口腔黏膜及软组织肿胀、充血,继发颌周急性蜂窝织炎,病原牙明显叩痛及伸长感;2、 慢性期:全身症状轻。慢性中毒。局部肿胀,皮肤微红,口内或面颊部瘘孔溢脓,肿胀区牙松动。1、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在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及根尖脓肿的基础上发生。炎症现在骨髓腔内发展,再向外周扩散,多在下颌骨。1、 急性期:初期:全身症状,炎症局限在骨髓腔,剧烈疼痛,向半侧颌骨或三叉神经放射,患区牙松动、伸长感;化脓期:中毒症状,菌血症;发展:牙龈明显丰满、充血、溢脓,面颊部破溃,感染扩散形成弥散型骨髓炎。沿下牙槽神经管扩散,波及对侧,下牙槽神经受累致下唇麻木,张口受限。炎症还可向颅底、中耳蔓延。2、 慢性期:形成死骨,局部疼痛减轻,多数瘘孔,肉芽组织增生,长期排脓,病理性骨折,慢性消耗,胃肠道症状。2、 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继发于骨膜炎或骨膜下脓肿的骨密质外板炎症。感染来源:牙源性,下颌智牙冠周炎。1、 急性期:与咬肌间隙感染类似;2、 慢性期:腮腺咬肌区弥漫型肿胀,局部组织坚硬,病程长不断反复;3、 增生期:抵抗力强,骨密质增生,骨松质硬化,骨膜反应活跃,新骨形成;4、 溶解破坏型:在急性化脓性颌周间隙蜂窝织炎之后,骨膜、骨密质已被溶解,在骨膜下形成脓肿、瘘孔,久治不愈,长期溢脓。肉眼观蜡样骨质。X线片:骨密质破坏,骨质疏松脱钙,形成不均匀的骨粗糙面,死骨边缘不清。中央性颌骨骨髓炎与边缘性颌骨骨髓炎鉴别诊断1、 感染来源:中:龋病、牙周炎、根尖周炎。边:下颌智牙冠周炎;2、 感染途径:先骨髓后骨密质,再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织炎,累及松质骨与密质骨。边:先形成骨膜下脓肿或蜂窝织炎,主要破坏密质骨;3、 临床表现:中:弥漫性。边:局限性;4、 并发:中:累及的牙松动,牙周明显炎症。边:无;5、 累及:下颌体。边:下颌角、下颌支;6、 慢性期X线表现:中:大块死骨,分解清楚,病理性骨折。边:骨疏松脱钙或骨质增生硬化,小块死骨,无明显分界。放射性颌骨坏死(骨髓炎)定义:由放射线引起的及其继发的颌骨骨髓炎。病因:放射线对细胞产生损伤。“三低”学说:低细胞活性、低血管密度和低氧含量。加上口腔卫生不佳、牙源性感染、损伤或施行拔牙手术。临床表现:发展缓慢。初期:持续性针刺样剧痛,黏膜或皮肤破溃,致牙槽突、颌骨骨面外露,呈黑褐色。继发感染后,长期溢脓。肌萎缩及纤维化,致牙关紧闭。死骨分界不清。面颊部洞穿缺损畸形。慢性消耗衰竭。面部疖痈疖furuncle由于污染及损伤引起单一毛囊及其附件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者,病变局限于皮肤浅层组织。痈carbuncle相邻多数毛囊及其附件同时发生急性化脓性炎症者,病变波及皮肤深层毛囊间组织时,可顺筋膜浅面扩散波及皮下脂肪层,造成较大范围的炎性浸润或组织坏死。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抵抗力下降时、全身衰竭、患消耗性疾病或糖尿病。临床表现:1、 疖:初期皮肤红肿热痛小硬结,呈锥形隆起,触痛,数日后硬结顶部出现黄白色脓头,周围为红色硬盘,局部瘙痒、烧灼感及跳痛,以后脓头破溃,排出脓液,或脓栓脱落,疼痛减轻,创口自愈。淋巴结轻度肿痛。2、 痈:好发上唇,剧烈疼痛,迅速增大的紫红色炎性浸润块,其后出现多数黄白色脓头,破溃溢出脓血样分泌物,周围组织坏死,形成蜂窝状腔洞,皮下组织坏死,弥漫性水肿。进食、言语困难,淋巴结肿大、压痛,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并发症:1、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患侧眼睑水肿、眼球突出、眼压增高、运动受限、视力减退、畏光流泪及结膜下充血。2、 脑膜激惹:脑膜炎、脑脓肿、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项强直、血压升高、呼吸深缓、惊厥、昏迷。骨折下颌骨骨折1、 骨折段移位:正中联合部骨折、颏孔区骨折、下颌角骨折、髁突骨折;2、 咬合错乱:早接触、开牙合、反牙合、跨牙合;3、 骨折段异常动度;4、 下唇麻木:损伤下牙槽神经;5、 张口受限:疼痛、升颌肌群痉挛;6、 牙龈撕裂。下颌骨骨折段移位1、 正中联合部骨折:(1)单发:两侧肌群牵拉力相等,无明显移位,或骨折线两侧的牙高低不一致;(2)两侧双发:正中骨折段因降颌肌群向后下移位;(3)粉碎性或骨质缺损:两侧骨折段因下颌舌骨肌向中线移位。2、颏部骨折:(1)一侧骨折:前骨折段因降颌肌群向下外移位,后骨折段因升颌肌群向上前内移位;(2)双侧骨折:前骨折段因降颌肌群向下后移位,后骨折段因升颌肌群向上前移位。3、下颌角骨折:骨折线正位于下颌角,(1)骨折线位于咬肌与翼内肌附丽之间:不移位;(2)骨折线位于附丽之前,前骨折段因降颌肌群向下内移位,后骨折段因升颌肌群向上前移位。4、髁突骨折:多发生在翼外肌附着下方的髁突颈部,折断的髁突因受翼外肌向前内移位,但仍留在关节囊内。打击力过大,脱出方向与打击力方向相关。还可被击入颅中窝。(1)骨折位于翼外肌附着上方,不移位;(2)髁突颈部骨折:骨折位于翼外肌附着下方;(3)髁突基部骨折:骨折位于乙状切迹水平。(1)单侧骨折:患侧下颌向外后移位,不能作侧颌运动,因升颌肌群,后牙早接触,致前牙及对侧牙开牙合;(2)双侧骨折:下颌不能作前伸运动,因升颌肌群,下颌支向后上移位,致后牙早接触,前牙开牙合更明显,局部胀痛及功能障碍较重,脑震荡。上颌骨骨折段1、 骨折线:最常见横断形骨折分离性骨折。(1) Le FortI型骨折(上颌骨低位骨折、水平骨折):从梨状孔水平、牙槽突上方向两侧水平延伸到上颌翼突缝;(2) Le FortII(上颌骨中位骨折、锥形骨折):自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内侧壁、眶底和颧上颌缝,再沿上颌骨侧壁到翼突;(3) Le FortIII(上颌骨高位骨折、颅面分离骨折):自鼻额缝向两侧横过鼻梁、眶部,经颧额缝向后达翼突。2、 骨折段移位:随撞击力方向移位,或重力向下;3、 咬合关系错乱:患侧骨折段向下移位,致咬合早接触,前牙开牙合;4、 眶及眶周变化:出血、水肿,形成“眼镜症状”:眶周瘀斑,上下眼睑及球结膜下出血。眼球移位致复视;5、 颅脑损伤:颅底骨折,出现脑脊液漏。唾液腺疾病唾液腺炎症急性化脓性腮腺炎Acute pyogenic parotitis以前常见于为腹部大手术后,现在大多为慢性腮腺炎急性发作,或邻近组织急性炎症的扩散。病因:1、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革兰阴性肠道菌和厌氧菌,发生于长期住院或免疫力低下的病人;2、 严重全身疾病,唾液分泌减少,机械性冲洗下降,口腔内致病菌逆行侵入导管;3、 严重代谢紊乱,唾液分泌减少,逆行性感染。4、 总结:唾液流量减少。5、 下颌下腺因分泌的黏蛋白含量高,故患病低;临床表现:1、 早期浆液性炎症阶段:单侧多,腮腺区轻微疼痛、肿大、压痛。导管口轻度红肿、疼痛;2、 化脓、腺组织坏死期:疼痛加剧,呈持续性,或跳痛,腮腺区以耳垂为中心肿胀更明显,若扩散并发生蜂窝织炎,皮肤发红、水肿,呈硬性浸润,轻度张口受限。腮腺导管口明显红肿,按摩腺体可见脓液自导管口溢出。全身中毒症状明显。3、 脓肿未穿破前,不易扪及波动感,呈硬性浸润块。脓肿可经外耳道形成Santorini裂。也可扩散进颅内。可形成涎瘘。面神经对炎症有较强抵抗力,但会发生暂时性面瘫。诊断:不宜行腮腺造影。鉴别诊断1、流行性腮腺炎:大多为儿童,有传染接触史,常双侧同时,终身免疫。腮腺肿大、充血、疼痛,但导管口无红肿,唾液分泌清亮无脓液,全身正常。2、咬肌间隙:牙源性感染,有牙痛史,肿胀中心位及压痛点位于下颌角部,张口明显受限,但导管口无红肿,分泌清亮。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病因:1、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先天性发育异常:遗传、免疫功能低下:成熟可痊愈、细菌逆行感染。2、 成人复发性腮腺炎:儿童复发性腮腺炎迁延未愈。病理:早期:主要为导管系统病变,导管轻度扩张,管腔内含浓缩黏液分泌物;中期:导管周围炎症明显,纤维化,明显扩张,退行性变;晚期:腺小叶破坏,被脂肪及结缔组织替代。终末导管增生。临床表现:青年。腮腺反复肿胀,轻度水肿,皮肤潮红,挤压导管口有脓液或胶冻状液体溢出。腮腺造影:末梢导管呈点状、球状扩张,排空迟缓,主导管及腺内导管无异常。慢性阻塞性腮腺炎(腮腺管炎)病理:导管扩张、腺泡萎缩、导管腔内分泌物潴留。导管上皮化生,淋巴细胞浸润,肌上皮岛。临床表现:中年。反复肿胀,进食肿胀,按摩后“咸味”液体自导管口流出后患者轻松。腮腺增大,中等硬度,轻压痛,导管口清红肿,挤压腮腺导管口流出浑浊雪花样或黏稠的蛋清样液体。腮腺造影:主导管、叶间、小叶间导管部分狭窄、部分扩张,呈腊肠样,部分“点状扩张”。涎石症Sialolithiasis定义:是在腺体或导管内发生钙化性团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多于下颌下腺。涎石常使唾液排除受阻,并继发感染,造成腺体急性或反复发作的炎症。病因:与局部因素有关,异物、炎症等造成唾液滞留、机体无机盐新陈代谢紊乱。涎石多发生于下颌下腺原因:1、下颌下腺为混合性腺体,分泌的腺体富含黏蛋白,较黏稠,钙含量高;2、下颌下腺导管自下向上走行,导管长,在口底后部有一弯曲部。临床表现:1、 进食时腺体肿大,自觉胀痛及疼痛,有时剧烈呈针刺样,为“涎绞痛”,伴同侧或舌尖痛,并放射至耳颞部或颈部,停食复原;2、 导管口黏膜红肿,挤压腺体有脓性分泌物溢出;3、 可触及硬块并有压痛;4、 引起腺体继发感染并反复发作。X线:阳性结石;唾液腺造影:阴性结石:圆形充盈缺损。唾液腺肿瘤沃辛瘤(腺淋巴瘤、乳头状淋巴囊腺瘤)组织特点:腺体组织包裹在淋巴结中。临床特点:男性,中老年,吸烟史,消长史,淋巴样间质发生炎症,大多于腮腺后下极,卵圆形,表面光滑,质地较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