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遗的背后:13年不懈努力.doc_第1页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遗的背后:13年不懈努力.doc_第2页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遗的背后:13年不懈努力.doc_第3页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遗的背后:13年不懈努力.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遗的背后:13年不懈努力2013年07月15日 15时55分00秒 来源:云南日报元阳哈尼梯田2013年6月22日,在柬埔寨金边召开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经过审议,决定将中国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为中国第31项世界文化遗产,使中国的世界遗产项目达到45项,也使云南省的世界遗产增加到5项,成为仅次于北京(6项)与四川并列(5项)的世界遗产大省。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在世界范围内展现了彩云之南的壮美景色和云南各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反映了云南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凸显了云南天人合一、社会和谐的文化理念,生动体现了云南精神,扩大了云南在中国和世界的吸引力、影响力,对于推动云南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与繁荣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功申遗的背后,有着少为人知的过程与努力。丰厚的遗产价值是必要基础世界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定,全世界公认、最具突出普遍价值和真实性、完整性的文化古迹和自然景观。中国政府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以来,积极推进中国世界遗产的申报和管理工作。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符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六条标准中的两条,即标准():能为一种已消失或即将消失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特殊的见证;标准(V):代表一种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杰出范例。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哀牢山余脉,拥有13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气候同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呈现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共构”的农业生态系统。连绵不断的层层梯田,从海拔140多米的河坝区延伸至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之巅,级数最多可达3700多级,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撼人心魄,蔚为壮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创的杰作。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总面积为461平方公里,其中,保护区面积166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295平方公里。梯田集中连片的核心区主要有坝达、多依树、老虎嘴3个景区,涉及元阳县1镇2乡、18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11664户56375人。红河哈尼梯田以其独特的、系统的梯田耕作技术,见证了云贵高原南部边缘的高山峡谷地区特有的稻作文化历史和哈尼族文化传统,反映了哈尼民族在土地利用和农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历史和当今最先进的生产、生活循环体系,在通过人与环境的互动建立和谐关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多管齐下的保护措施是重要保障2011年10月,红河州人民政府公布实施了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办法;2012年7月,红河州人大颁布实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2011年12月,云南省政府批准执行哈尼梯田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2013年3月,红河哈尼梯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2月,云南省政府成立了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3次召开专题会议协调和推进哈尼梯田申遗工作。红河州、元阳县先后成立了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处理申遗有关问题。红河州、元阳县还分别成立了哈尼梯田管理局,做到了管理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并建立了由县、乡(镇)、村委会、村民小组、村民五级共同保护梯田的新格局。同时,在相关地区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2002-2012年,在遗产区植树造林29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67%,形成了一座“天然水库”,保证了梯田的灌溉水源长流不竭。在遗产地大力推广使用沼气、节能改灶、太阳能等新型能源,进一步优化哈尼梯田的资源使用效率,替代对生活用薪柴的需求,使哈尼梯田森林和水系得到长久保护。把遗产区、缓冲区的农田划为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管理范围,严禁征用、占用和转为非农用地,保持哈尼梯田原有稻作用途。政府对梯田种粮农户实行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性补贴,提高农民保护梯田、耕作梯田的积极性。引入市场机制推广种植梯田红米,并形成规模化的市场销量。开发哈尼梯田丰富的肉、鱼、蛋等农产品及相关生态食品,通过加快优质、特色梯田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增加梯田产品的综合价值,提高农民种植、维护梯田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2012年3月,国家文物局下发了关于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保护管理和环境整改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遗产区环境整治任务。云南省文物局和红河州、元阳县政府根据国家文物局要求,研究制定了哈尼梯田遗产地整治方案,组织开展遗产申报地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累计投入保护、整治和设施建设经费1.6亿元,完成了5个村落的民居建筑恢复和基础设施建设,对460亩裸露滑坡山体进行植被种植和加固维护,对3条考评路线约60公里路面进行平整和行道树种植,对3个观景台的不协调设施进行拆除改造和环境美化。以上工作,为顺利通过世界遗产专家的现场考察评估奠定了良好基础。13年不懈努力是成功推力世界遗产申报工作需要经历极为严谨的程序和过程,主要包括遗产价值和保护状况的评估认定,申请列入我国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编制和上报申报世界遗产文本和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申报文本需提交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审查,通过国际专家的现场考察评估后,评估报告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进行综合评审,最后在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21个委员国代表的审议表决,才能确定是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整个申遗工作要求高、难度大、涉及面广、技术复杂、任务繁重、耗时较长。13年来,各级各部门,为红河哈尼梯田申遗工作进行着不懈的努力1999年,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史军超提出了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引起红河州主要领导的重视。2000年10月,红河州委、州政府决定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随即成立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申遗工作。2002年12月,云南省建设厅积极申请将红河哈尼梯田与三江并流一起列入中国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编制上报了申遗规划和文本。2006年12月,红河哈尼梯田再次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7年11月,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红河哈尼梯田湿地公园”为国家湿地公园。2009年7月,云南省政府领导率队到国家文物局汇报申遗筹备工作,得到国家文物局认可。2010年6月,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遗产。2010年2月,云南省政府成立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2011年6月,云南省政府致函国家文物局,请求将红河哈尼梯田列为中国2013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2011年8月,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致信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表明云南省委、省政府对红河哈尼梯田申遗的迫切愿望和坚定信心。2011年9月,国家文物局报经国务院同意,将红河哈尼梯田列为2013年中国政府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2012年5月,云南省政府与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云南文化工作座谈会,李纪恒省长与蔡武部长、励小捷局长对申遗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确保申遗成功。2012年5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在高峰副省长陪同下对哈尼梯田进行实地考察,对遗产地保护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加大申遗支持力度。2012年7月,哈尼梯田景观保护和环境整治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