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3.doc_第1页
孝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3.doc_第2页
孝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3.doc_第3页
孝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3.doc_第4页
孝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说明书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城镇体系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1、孝感市域城镇的发展与建设条件综合评价.21.1历史背景.21.2区域基础.31.3经济基础.32、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43、区域城市发展战略.44、城市经济区划分.85、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96、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规划.97、市域城镇空间布局.98、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规划.108.1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108.2 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118.3 市域社会设施规划.149、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规划.1510、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1511、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1512、两轮规划对比与总结.16主要参考文献.18孝感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市域城镇的发展与建设条件综合评价孝感的综合实力在全国同类城市的比较之中属中等略偏后的水平,但其产业发展特色明显,潜力巨大。在中部地区尤其是在鄂西北几省交界区域有比较明显的发展优势。从发展阶段看,孝感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和城市化的中期阶段,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积聚的特征非常明显。市域范围内,中心城区在产业、空间、人口方面积聚的速度远远高于其他城镇,产业、人口在空间上的积聚趋势远大于离散。从与周边地区城市的关系来看,区域范围城市竞争大于协作的趋势还会继续,而且只有到城市发育到一定程度,即城市有比较明显的层级关系和产业分工与协作,这种关系才可能打破。从城市产业发展水平来看,目前孝感二产快速发展,城市三产发展层级较低,城市的服务水平还比较落后,辐射能力还十分有限。(1)孝感市地域范围大,人口多,是湖北省农业大市;经济总量大,但人均水平低,产业高度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2)市域内各县、市、区经济和产业发展不平衡。(3)中心城市有名无实 。市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能量小、地位低;中心城区现状发展水平及模式难以带动整个市域经济发展。1.1 历史背景孝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有门板湾、夏家寨、禹王城、楚王城等古遗址多处,古墓葬多处,古建筑40多处,古塞堡多处,还有许多古景观。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蕴。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遂置县名“孝昌”。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因孝昌县名之“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讳,遂根据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衾温被和孟宗哭竹生笋等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改孝昌县为孝感县,是为“孝感”得名之始。孝感是名人辈出的地方。这里养育了楚国令尹(丞相)斗彀於菟,汉代孝子董永、黄香、孟宗,客居安陆10年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宋代文学家宋祁,明末清初画家程正揆等历代大家名流。孝感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大革命时期,这里是北伐军的前进基地;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鄂豫皖和湘鄂西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陶铸在应城汤池举办培训班,培育了大批抗日骨干;李先念在安陆彭家祠堂宣布建立新四军第五师。抗战胜利后,周恩来在大悟宣化店同美蒋代表谈判,揭露了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王树声率领中原主力部队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序幕。在1955年至1965年授衔的开国将军中,孝感籍将军50名,其中大悟县37名,居全国将军县第七位。1.2 区域基础孝感地处湖北省中北部偏东,长江以北,大别山、桐柏山脉以南;市域跨东径1131911430,北纬30223151,南北长195.5公里,东西宽121公里,总面积8910平方公里。孝感市市域北靠河南省信阳地区,东临黄冈市红安县、武汉市黄陂区和东西湖区,南与武汉市蔡甸区和仙桃市接壤,西与随州市、京山县和天门市毗邻。孝感市域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桐柏山余脉和大别山余脉分别由西北向东南、东北向西南伸向北部,为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孝感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低山区,中部为丘陵地带,南部为平原湖区。山地面积为1887平方公里,丘陵面积3692平方公里,平原湖区面积3341平方公里;大体是一成低山、二成岗地、三成平原、四成丘陵。孝感市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均气温在15.5-16.5C之间,年均降水量1143.7毫米,主要集中在4-9月,相对平均湿度79%。全年日照时数2020-2190小时,无霜期225-227天,由北向南递增。地下水位8-10米,常年平均水位9米,水质纯净,无污染,水质等级属国家2级类水体。1.3 经济基础孝感市域总人口514万,属于人口较稠密的地区。孝感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在湖北省农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粮食产量稳居全省第四位。孝感工业发展以盐磷化工、轻工纺织、食品医药、汽车机电、金属制品等五大支柱产业为主导,规模与实力不断增强。2006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04.2亿元(人均GDP7860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三次产业结构为24.6:38.2:37.1,城镇化率达到38。2006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是近十年来孝感财政收入增长的最好水平。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7亿元,增长18.1%。全市财政支出33.97亿元,增长21.5%,增支6.0亿元。2006年,孝感城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635元,比上年增长10.1%;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336元,比上年增加了308元,增长10.2%,2、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2.1市域总人口预测A:综合增长率法远期:550(万人);综合增长率为5.5B:回归分析(用年份回归)远期:543(万人)规划确定总人口为近期为520万人 远期为550万人2.1市域城镇化水平预测孝感市1998年城镇化水平为25%,到2005年城镇化水平为34.5%,年均增长为4%,增长速度很快,孝感市城镇化水平已进入加速阶段。规划采用综合增长率法和回归分析法确定孝感市近期城镇人口为22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2%;远期城镇人口为31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6%。3、区域城市发展战略3.1总体发展战略3.1.1总体战略与发展目标综合分析国家宏观的发展背景和孝感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在区域的定位,孝感应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集聚化发展战略和经济多元化战略。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高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增强孝感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区域竞争力,提升城市地位。规划期末,将孝感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产业发达、生态良好、秀美宜居的地区性中心城市。总体战略对接武汉,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目标把孝感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的经济板块,实现孝感发展的新跨越。定位武汉城市圈次中心城市。3.1.2发展战略的实施措施:构建三大节点,建设六大基地孝感在推进城市圈“五个一体化”上抢前争先,深化汉孝合作,健全合作机制,与武汉形成综合产业链,有力承接武汉的功能辐射;同时作为经济辐射中转点,发挥孝感市区的“桥头堡”作用,着力建设汽车走廊、外商投资、信息物流三大节点和工业协作配套基地、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商贸物流储运基地、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六大基地,使其能进一步传递至市域其它城市乃至鄂东北和鄂西北区域,以实现武汉城市圈的共通与融合。(1)工业协作配套基地;(2)农副产品供应基地;(3)商贸物流储运基地;(4)旅游休闲度假基地;(5)科技成果转化基地;(6)人力资源培训基地。3.2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根据国内对中部地区流动人口调查显示,农民进城务工三分之一流向省外,三分之一流向省内其他地市,三分之一流向市域县城和市区。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孝感市吸引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市域内部,对省外吸引力弱。因此,吸引市域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孝感市城镇化的主要动力。综合判断,孝感市需要走有中部地区特色的集中城镇化道路,采取市域相对集中发展的模式。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劳动密集型工业和服务业,向中心城市、县城及重点镇集中,以此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中心城市、县城和重点镇集聚,实现离土近乡的城镇化发展模式。3.3产业发展战略3.3.1产业集群化通过产业集群化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通过对区域资源的统一调控,推动关联产业、企业的空间集聚,促进产业链在空间上的梯度分布;改进经济政策,整合工业园,明确各自定位,形成特色,达到整体优化,各县市区工业园向专业化发展。目前孝感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有10个,即汉川金属制品产业集群、汉川纺织产业集群、应城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云(梦)应(城)盐化工产业集群、孝南纸制品产业集群、安陆粮机产业集群、云梦包装产业集群、黄麦岭磷及磷化工产业集群、市开发区纺织产业集群和机电产业集群。在做大做强现有的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培植和发展19个新的产业集群,即孝南的纸品和食品产业集群、医药化工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金属制品产业集群;汉川的食品医药产业集群、新河服装产业集群、包装建材产业集群;应城的石膏产业集群、食品饮料集群、机电产业集群;云梦的食品工业集群、机电工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安陆的铝产业集群、医药保健品产业集群、服装产业集群;大悟的硅光电产业集群;孝昌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市开发区的军转民产业集群。3.3.2产业高新化壮大高科技产业,重点在精细化工、汽车机电、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领域取得突破,扩大产业规模。培育新兴产业,以旅游服务产业为核心,积极利用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旅游等相关的新兴产业. 武汉光谷孝感产业园。依托武汉光谷,以三江集团、汉光电工厂等13家“三线”调迁企业的人才和技术装备优势,着力推动军工企业发展民品,建成以光学精密仪器、电子通信、信息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为主的产业基地。机电汽车产业园。按照“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发展思路,依托东汽集团,以三江集团和神风集团为龙头,发展轻型汽车、重型越野车和摩托车等,以及汽车内饰件、座椅、冲压件、灯具、灯光源、钢质活塞环、齿轮箱、汽车锁、面料、燃油箱、车架、离合器、钢帘线、帘子布等汽车配套产业。充分挖掘机电工业现有潜力,扩大生产规模。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着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加大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设计、生产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3.3.3园区生态化工业园区以建设生态工业园为目标 ,具有环境基础设施或建设;企业、工业园和整个社区的环境状况能得到持续发展。3.4 文化发展战略(1)保护和弘扬孝文化孝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孝为名的地级城市,要将孝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竞争力来看待,在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孝感现代文化(2)保护并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孝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孝感古代三孝子留下的遗址遗迹甚多,现成可查可见的就有近二十处。(3)结合自然环境本底,塑造水秀城美的城市空间形象,营造滨水景观,突出滨水城市特色。(4)培养创新人才、提高人口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5)宣扬城市名片“中华孝文化名城”孝感在全国中等城市中,具有其它地方不可比拟的孝文化资源。2006年, 孝感市第四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的战略构想,把孝文化的建设又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新起点。3.5 城市发展目标小康孝感:孝感市提前3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本实现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繁荣孝感: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全面繁荣,主要指标达到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人居环境日趋良好,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社会向繁荣、稳定、文明、公平发展。现代孝感:建立完备、高效、稳定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加快交通、通讯、电力、供热、燃气、水利和防震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为建设地区性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生态孝感:形成与区域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城市结构和城乡一体的城镇发展体系。有效保护自然地貌、植被、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城市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城市人文、自然景观。有效处理生产、生活污染物,建立相应的危机处理机制,保障市民生活工作环境清洁安全,将孝感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的生态园林城市。4、城市经济区划分(1)中部核心区核心地区包括孝南区和孝感城区,是孝感市中心职能的集中体现和发挥市域经济带动作用的关键区域。本区域发展条件是全市域最好的,同时也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本区域主要发展目标: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广泛应用高新技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建设主业突出、配套性好、辐射力强、功能完备的新型工业化基地。(2)平原丘陵区本区域包含了汉川、应城、云梦、安陆等地。本区域应充分发挥现有的工业基础优势,壮大汽车机电、轻工纺织、盐磷化工、食品医药、金属制品等优势产业。(3)北部山区本区域包含了大悟、孝昌等地,本区域应充分利用林、果、茶等特色农产品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等绿色资源,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工业、生态农业、林特产品加工和特色旅游业。5、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和城镇分工(1)孝感城区:湖北省区域性中心城市、武汉城市圈核心层重要的产业基地。(2)汉川城区:以发展金属制品、食品医药、高新产业、汽车配件等为主。(3)应城城区:湖北省的盐化工业、石膏建材基地。(4)安陆城区:以发展粮油机械、医药食品、铝制品、纺织服装等为主。(5)孝昌城区:以发展电子等轻工业为主。(6)云梦城区:以发展盐化工业、轻纺、食品为主。(7)大悟城区:以发展食品工业及建材工业为主。6、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规划孝感市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城镇等级城镇名称规模(万人)城镇个数等级规模人口(万人)一级中心城市孝感城区55155二级县域中心城市汉川城区406156.5应城城区35安陆城区27.5云梦城区25孝昌城区15大悟城区14三级重点镇152948.5四级一般建制镇0.3369407、市域城镇空间布局城镇空间布局要遵循客观规律,从孝感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看,仍然处在区域城市发展的初级阶段,宜以集聚为住,这不仅指单个城市的规模扩张,而且也包括多个城市在地域上的集聚。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城镇的空间集聚是主要倾向。通过突出城镇群和城镇发展轴,使城镇、经济的发展形成集聚合理、层次科学的布局。规划以“中心城市”为极核和支点,以“四轴”为纽带,形成“一心四轴”层次清晰的多轴线城镇空间结构。通过以点促轴,以轴带区,支撑与带动全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心”指市域中心城市,即孝感中心城区。 “四轴”指四条城镇经济发展轴,分别是京珠高速暨107国道孝感段城镇复合发展轴、汉十高速暨汉渝铁路孝感段城镇复合发展轴、汉宜公路孝感段城镇经济发展轴、沿汉江城镇经济发展轴。8、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规划8.1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8.1.1网络结构规划至2020年,交通基础设施适度超前经济的需求,达到较高的现代化水平,孝感与相邻城市的快速通道网全面建成,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干,以一、二级公路为依托的,成为武汉城市圈内交通最发达的经济区域之一,形成市域相邻城市“半小时”公路交通圈。形成县县通一级路、镇镇通三级路、村村通等级路,打造半小时交通圈,相邻县市半小时抵达,县城半小时抵达乡镇。同时加快发展乡镇与主干道相连接的运输网络,实现主干道畅通、干支相连、城乡一体、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络。孝感形成四个交通结构层次:第一层次:南北以京珠高速公路、汉十高速公路和京广铁路客运专线,东西以麻竹高速公路、兰杭高速公路、汉宜高速铁路为主干路,形成孝感市对外连接的主通道。第二层次:建设“二纵三横二放射”共条国道、省道公路网。以一级公路为主,加强孝感与省内及周边地区的联系。第三层次:建设各县城至乡镇的县道,以二级公路为主,沟通主次干线,连接各乡镇。第四层次:以联线成网的乡道为基础,连接各行政村。8.1.2公路网络规划路网布局配合城镇体系规划布局,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连接周边各城镇、并和城市快速交通走廊衔接良好的公路干线网。8.1.3铁路网络规划根据国家铁路网规划,规划修建京广铁路客运专线、武(汉)宜(昌)高速铁路。8.1.4水运网络规划着力推进“水运振兴工程”,打照“干支相连、通江达海、港航配套、功能完善”的航运体系。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汉江下游航道整治工程、规划市域内汉江航道达到三级航道标准。规划大富水南垸应城城关、府水河口湛家矶安陆138公里为5级航道。构建以汉川港、应城港为重要港口,云梦港、安陆港、孝感港等港口为补充的港口体系。规划改建扩建汉川港。 8.1.5、航空规划孝感市区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32公里。市域其他市(县)均可通过公路至天河机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为4E级机场,是全国六大区域性航空枢纽之一。规划孝感市区从天孝一级公路至武汉天河机场。8.2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8.2.1给水工程(1)用水量标准按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及产业侧重点不同,城市单位人口用水指标可分为:一级中心城市690升/人.日、二级县域中心城市500-630升/人.日、三级和四级镇350-400升/人.日。(2)水源规划规划期末(含备用水源):孝感市-沦河、汉江,汉川市汉江、地下水,应城市-大富水、短港水库、地下水,安陆市、云梦县-府河、徐家河水库,大悟县-澴水河床浅层地下水、界牌水库,孝昌县-晏家河、地下水(水源及水资源相关资料详见资料汇编)。地下水应纳入城市供水统一管理,合理、限量开采。(3)水厂规划水厂总供水规模:孝感38万吨/日(二水厂、三水厂)、汉川市25万吨/日(二水厂、三水厂、新河、马口)、应城市-22万吨/日、安陆市-19万吨/日(二水厂、三水厂)、云梦县-13万吨/日、孝昌县7.5万吨/日、大悟县-7万吨/日、市域各镇区-33.4万吨/日.(4)水源保护参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各水厂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下游500米为水源保护核心区,该区域禁止一切可能影响水质安全的活动进入;根据实际需要,可把取水点上游1000m以外的一定范围河段也划为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排放污水时应符合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GB38388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有关要求,以保证取水点的水质符合饮用水水源水质要求。8.2.2排水工程(1)排水体制:老城区采用截留式合流制,新区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2)污水:污水水量按平均日用水量的80%-85%计,规划期末污水处理率:一级中 心城市和二级县域中心城市达到100%、三级、四级镇达到80%。(3)污水处理厂的规模为:孝感25万吨/日、汉川市15万吨/日、应城市-14万吨/日、安陆市-12万吨/日、云梦县-8万吨/日、孝昌县4万吨/日、大悟县4万吨/日、市域各镇区-16万吨/日.(4)雨水:雨水分散就近排入附近水体,部分地势较低或汛期存在顶托的区域需修建提排设施。排渍标准:一级中心城市二十年一遇一日降雨一日排完,二级县域中心城市十年一遇一日降雨一日排完,三级、四级镇五年一遇一日降雨一日排完。8.2.3电力工程建立高效、安全经济的供电系统, 完善本地高中压配电网络的建设,供电可靠性要达到99%以上。在满足孝感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电源电网建设适度超前,为发展留有一定余地。预测孝感市电力负荷为260万KW,全社会用电量110亿千瓦时,近期最大负荷增长率11%,远期最大负荷增长率7 %。规划确定220kV变电总容量需4300MVA;110kV变电总容量需3000MVA。市电网电源主要由500kV孝感变电站和汉川电厂为支撑,市外联网互供为辅助,形成以500 KV孝感变电站和汉川电厂为电源的城市220KV骨干网络向110KV网络供电。远期新建汉川500KV变电站,主变容量2X750MVA。2020年规划在市域内再新建3座220kV变电站,退出一座220KV变电站(马口站)。共保有13座220kV变电站,其中孝感3座、云梦2座、汉川3座,、应城2座,其它县市各1座。220KV变电站主变装机总容量为4360MVA。至2020年,孝感城区共需新建110KV变电站17座,共保有37座110kV变电站。其中:孝感5座,汉川3座,应城2座,云梦2座,安陆2座,大悟2座,孝昌1座。220kV高压线路原则在城区外围架设,进入城区的110kV线路一般沿城市道路绿化带架设,在城区中心地段采用埋地敷设。8.2.4燃气工程消减燃煤用量,整合规范液化石油气,推广使用天然气管道供气。孝感市域一、二级中心城市形成以天然气为主、液化气为辅的燃料结构,天然气气化率80%-85%;三四级镇形成以液化气为主、固氮脱硫型煤为辅的燃料结构,液化气占80%。 现天然气长输干管采用DN650-DN100mm的燃气高压输气管(设计压力2.5兆帕)沿316国道布设,沿途有首站一座(黄陵首站),分输阀室六座(柏林至马口、下辛店至应城、沙河至孝感、义堂至安陆、段夹林至福星科技、东马房至应城),城市门站五座(汉川、应城、孝感、云梦、安陆),支线高-中压调压站三座。规划由沙河分输站附近分一输气支线沿107国道向大悟、孝昌供气。8.2.5环卫工程 孝感市域范围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现状情况分别为:孝感350吨/日(城区东北新铺镇范杨村,占地15公顷)、汉川市140吨/日(霍城村川刘路,占地5.7公顷)、应城市200吨/日(四里鹏办事处沙岗村,5.5公顷)、安陆市240吨/日(城南杨林村,7公顷) 、云梦县170吨/日(吴铺镇杨店村,7公顷)、孝昌县130吨/日(季店乡联兴村,4公顷)、大悟县130吨/日(城关镇黄土村,4公顷)。规划规模分别为:孝感城区550吨/日、汉川市400吨/日、应城市350吨/日、安陆市280吨/日 、云梦县250吨/日、孝昌县200吨/日、大悟县200吨/日、市域各镇区共3200吨/日。8.3 市域社会设施规划(1)教育规划全市实施九年义务免费教育,小学、初中入学率达100%,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把位于中心城区的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多学科、多层次的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2)医疗卫生规划充实和完善现有的医疗、保健、防疫设施,进一步重视对急救中心、康复医疗保健机构和妇幼保健医院、口腔医院、眼科医院等专科医院的合理配置。着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成覆盖市县镇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高度重视地方病防控工作;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形成一、二、三级“金字塔” 型医疗服务体系,强化中心城市服务功能。(3)文化整合文化资源,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彰显荆楚与孝文化、山水园林文化和汉江区域文化;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4)体育利用和完善现有的体育设施,将中心城市孝感建设成能承办全国大型运动会和单项比赛的大型综合体育活动中心;副中心城市建设既可服务于本市综合运动会,又可与中心城市配套承办省和国家大型运动会的综合性体育中心;县域中心城市要建设包括“二场一馆一池”的综合性体育场馆;重点城镇配套设置可为周边区域服务的综合体育场。要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体育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面向大众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休闲中心等,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及全民健身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全面增强人民体质。(5)社会福利设施规划在各级中心城市配设中心福利院及康复中心、老年公寓、老年服务中心等设施,重点镇设置福利院和老年之家。实现老有所养、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福利保障新格局。9、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规划9.1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格局确定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目标及要求,采取空间区划的方法,科学划定各类发展和保护区域,保护以河湖、湿地、基本农田、风景名胜区等为主的自然空间,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宜人的居住环境。9.2继承并发扬城市文化特色继承和保护城市的历史文脉,挖掘孝感的“孝”文化内涵;在规划中充分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彰显城市的独特个性。10、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11、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11.1 政策(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加快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关系、扩大建设规模和提高整体素质的关系、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努力实现城市的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构建和协社会。(2)突出孝感市的发展特色和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中心城市职能的建设,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保障。(3)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强化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4)在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进行修编,充分考虑当前实际情况,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延续性,加强对建设用地的宏观调控,为长远发展留有余地。(5)充分吸收孝感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研究等对孝感经济、社会、环境进行的各类相关研究成果,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衔接,提高规划的综合性与科学性。11.2 措施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本次规划期限为2007年202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本次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1)市域孝感市行政管辖的一区三市三县范围,面积为8910平方公里。(2)城市规划区本轮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孝感市市辖区(孝南区)及孝感市直管的双峰山风景区的范围,城市规划区的面积约为1083平方公里。(3)中心城区中心城区是指规划期内城区建设用地范围和近郊地区。结合孝感实际,本次规划确定:城区四街道;朋兴、卧龙两乡;新铺、毛陈、三汊三镇及野猪湖养殖场的辖区为中心城区范围,面积约为475平方公里。(4)规划层次在第一层次进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在第二层次进行生产力布局和城乡统筹规划,第三层次进行中心城区规划。12、两轮规划对比与总结12.1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