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时间& 2 g# Y+ v. Gz. D3 o3 P7 U7 $ O2 V0 B一、否+ A# ?2 tV0 L! / i7 a4 l前接动词基本形,表示前一动作刚刚进行完毕,后一动作马上发生。其后项时态一般为过去3 A3 b- K( l/ r. p9 P8 v时,并且不宜用意志、命令、推量、否定等结句。可译为“刚一就”。5 I) j/ S) F, k例:起否、飛出。/ 刚一起床就跑出去了。I! & b% v% fp7 Q6 d9 zC9 |! p5 d, |5 ( 二、! i2 P9 $ t. N9 K, c$ L前接动词基本形,表示前一动作进行的同时,后一动作随之进行,两动作几乎在同一时间内. z1 O+ d, e& N+ i d产生。其后项时态一般为过去时,与“否”类似。可译为“刚一就”。1 o4 F( y+ D0 4 7 F* T例:教室駆込、泣出。/ 刚一跑进教室就哇地一声哭起来了。3 |! c# * D$ p! / z J5 s0 r* i$ : Y. G三、早- N _3 e0 N g+ F* u4 O前接动词基本形,表示前一动作刚刚进行完毕,后一动作紧接开始。其后项时态一般为过去& 0 p: Y, F6 U% f* Z时,前后项可以同属一个动作主体,也可以分属两个不同的动作主体。可译为“刚一就”。- A$ K) H) a& t例:席早、鳴出。/ 刚一坐到座位上,铃就响了。k% m% a* h- _0 ( m( p$ y8 X6 a0 C; k! 四、! r; k& m, N! j4 U- N$ z$ o. W1、前接动词基本形,表示紧接着(几乎同时)发生的两个事项。可译为“刚一就”。2 FI4 R: t, g例:目閉、寝入。/ 刚一闭眼就睡着了。2 W, _9 j# Z0 Z% K+ kY2、前接“动词连用形 ”,以“”的形式表示“以为最后”的状态,与“& P, f; X1 h/ K* f6 r& Y”的用法相似。可译为“一直”。% p$ K5 Fu, Y2 Q; R例:本買、読。/ 那本书买回来后一直没看。4 5 C1 g, ?) & D) D; R9 b. H/ G# r S* x五、* j6 t* S; l; ! i) Q% R前接动词连体形,表示前后两个动作在时间上没有间隔,紧紧相随,此外还带有“不停地”、 T+ N& v% % H) + T6 ?* W4 u“一个接一个地”的语感,表示经常发生的事或个人习惯等。可译为“刚就”、“随随”。4 s i8 z0 O: Z- t+ P* e例:覚忘。/ 刚记住就忘了。3 z( x! V& y; I$ n. 1 j& M* c3 g9 # M5 Q六、i. i6 c5 GP% f5 J, t) M前接动作性动词的连用形及动作性名词,表示在进行该动作的同时顺便做其他的事。可译为“的同时,顺便”。% y3 F( G R% m9 |! Q/ _例:散歩雑誌買。/ 散步时,顺便买回了杂志。1 r6 b* Y! l) b, F& e f+ 1 J: j1 A6 5 _. + W: A$ Y8 2 l, T8 v8 P) n七、2 S0 p; c- w: x3 $ ) 5 ; R( d前接动词连用形(变动词接词干),表示顺便、借机等意思。还可充作接续词,置于后项# r+ % e; r# 7 I句首,表示在做前述事项的同事借机或顺便做后面的事项。可译为“的同时,顺便”。( / F8 S2 1 e. C( O0 ?6 D例:一度礼伺思。/ 打算在向您致谢时顺便拜访您。* z% Q B% x% o+ F7 x# y( Q北京出張行、観光。/ 去北京出差,顺便观光。/ n% p j$ I1 j3 G( f& c* d# a6 o* 9 |! f2 X八、L8 H& e, o0 u前接动词连体形或“动词性名词 ”,表示在进行前项动作的同时,也进行后项动作,一般前项为主要动作,后项为次要动作。可译为“一边一边”。9 T2 F8 A) m/ z6 T例:学校勉強、。/ 一边在学校学习一边打工。; U3 M- U; h& f) Q! j$ j& V I0 B! d r+ r# O九、. t. G8 9 b2 J( 1 l前接动词连用形,表示前述事项发生后,某种结果或状态一直存在,强调如果不发生前项,就不会有后项的结果或状态。可译为“自从”。/ E( Z( W F9 x例:学校始、忙忙手紙書暇。/ 自从学校开学后,非常忙,连写信的功夫都没有。1 J% : V6 w2 n- o4 F7 C1 s$ c, E) |6 n十、皮切% S7 V+ u 4 L* g0 h前接体言,表示“以为开端”,一连串同类事项的起始。另有“皮切”“皮切”等惯用形式。8 l2 + k+ i. $ * Uj例:彼歌出A皮切、歌。/ 他开了头,大家都唱起了歌。 l P4 q2 g q+ vV! C. w% y. _/ Q/ ! 十一、限! s0 m/ j2 J前接表示时间的名词,表示以某一时间为限做某事或不再做某事。可译为“从开始”。- |9 0 r0 E3 s2 + r+ E2 g$ O# J例:明日限酒止。/ 从明天起戒酒第二章 原因、理由、结果% J G* H5 ) - E! U9 L一、 n. K! l( c7 z0 7 b前接体言或简体句,表示由于某一特殊情况出现了后项的状态或动作,带有“据说是因为”的语感,属客观陈述,后项为与不能使用命令等表现形式。可译为“因为”。4 - f; E a+ Z O! W! L$ o. V3 , P, i例:休、公園人出。/ 因为正赶上休息日,公园里人山人海。% L8 t5 O9 s0 # r2 J二、9 x7 , A# v& 9 l8 W3 U. y前接“体言 ”、文言否定助动词“”及用盐连体形等,表示理由、根据。属书面用语,在口语中多用于郑重的场合,且后项谓语可用命令等表示个人意志的形式结句。可译为“因为所以”。$ N h1 B: z7 B! x$ |例:会議中、会。/ 因为正在开会,所以没能见到。4 o9 H3 I0 N+ h* - p6 P三、5 Y4 2 b: e0 T前接用言连体形,其前项多为引发后项内容的主要原因,同时暗示还有其他的原因。可译为“又所以”。1 N, p, 1 D/ Y6 n o# U例:知、何隠必要。/ 大家又都知道,所以就没有必要隐瞒了吧。( Q1 Y1 _( s8 e Q% p+ N四、& l, m0 C3 O( n/ P# V1 B. t( J前接用言连体形,表示出其他原因外也有前述原因,带有列举的语气。可译为“也是由于的原因,所以”。, m+ d5 O t, 3 r- f/ t7 a例:体弱、仕事多、疲。/ 身体虚弱,再加上工作多,所以累得不行。& , R + v7 / c+ a五、()0 U0 K( Q. B$ I& R; z0 Q! M前接体言、“体言 ”(或体言 )及用言连体形(或用言连体形 ),具有较浓的文言色彩,表示说话人主观认定的原因,其后项谓语可用推量、意志、命令、主张、劝诱、愿望等形式结句;而“”表示客观的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所以”。 G t. me9 f3 H6 M6 l例:北京特急約二時間、冬楽、折見$ n6 r) k: X5 r* 0 u7 w遊。/ 这里是一个适于冬天居住的好玩的地方,从北京乘特快列车/只需要 2 个小时,所以请你有空时来走一走。8 b: V% m* j, M f六、0 b( t3 a. n# z前接动词连用形,强调有了前项的条件,才能有后项的结果,并可与“”组合,以“”的形式出现。可译为“只有才能”。$ $ : K: G3 K5 f2 W+ 例:一人前男。/ 只有那样才算是个成熟的男人。 P5 V|7 e0 9 S( S/ S体健康始立派弁護士言。/ 身体好才能学习好。! P+ ; / H9 m# P七、+ c; : 4 h6 q+ : B前接用言基本形,后与“”等呼应,强调正是因为有了前项的原因,才有了后项的结果。可译为“正因为才”。% f: S/ _% t; 4 S9 l) w! s1 S例:彼、仕事。/ 正因为有他在这里,这项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 S0 9 f. M- v, c2 C0 n2 o八、* x5 W- K 5 M X o+ o1、前接用言假定形,后与“”等呼应,表示有了前项的原因,才导致后项的结果。可译为“正因为才”。3 h$ J& G+ b1 D/ W2 k$ 1 p+ a: ?9 e例:思、行。/ 正因为想着你,大家才没去。7 h7 W7 7 B& JK H4 2、前接动词未然性,后与否定的谓语形式呼应,表示强烈的否定。可译为“不但不也(不)”。5 N1 N, R+ o* m例:部下忠告、聞、耳傾。/ 对于部下的忠告,他不但不接受,连听也不听。# t6 F$ L/ : _$ w九、8 b5 P- t: D0 A4 X) 1 L前接体言、“用言连体形 ”,可译为“又不是”。a, 4 |0 M t; 2 e4 V( 7 |例:冗談言、聞。/ 这并非开玩笑,请好好听。3 p4 U: J: I1 y0 x十、()手前( Y- z; Y1 j& F3 i9 a! B1 _4 e前接“动词连用形 ”,并多与“”、“”2 x9 v7 Q. - S+ 2 j等呼应。可译为“因为考虑到所以”。3 N1 l; A: v: Z# _! k8 C例:一緒行約束手前、行。/ 由于已经约好一起去,所以不去不行。3 m1 R1 Y# ! u ? O十一、()/ f% P3 O( Y i1、前接“动词连用形 ”,表示在前项动作偶然发生的瞬间,引发了后项。其后项多为意料之外的事情。可译为“在一刹那间”。$ H$ H) 1 j7 u例:急立上、倒。/ 在突然起身的时候把椅子弄倒了。& 1 i eI2 Z. P3 q% 9 m+ f% E: 2、以“”、“何”、“”的形式,5 Y: R( & ?5 x% C8 T3 O6 z$ C3 x2 T5 v表示由于偶然或说不清的原因而引发了后项。6 U4 n& ; h9 N8 z7 p; I8 n例:何、学生時代思出。/ 忽然间,想起了学生时代。9 |; j a6 i8 F% u3、以“”的形式,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某种结果。可译为“不知什么原因”。7 ?6 n! 6 F j8 例:、閉。/ 不知为什么,门关不上了。- M) f# _/ eb% i- c十二、始末# e9 c+ k2 oZ. 前接用言连体形,表示事态发展的最终结果,该结果多为消极结果,并可与、等复合。可译为“(落到)地步”。* _9 ?0 o0 V; H3 6 P5 z$ Q例:手痛箸持始末。/ 手疼得连筷子也拿不了。0 O9 V6 D9 s2 K7 d# X! Q十三、()# z$ R+ x& Y; 前接“动词未然性 ”,表示未实现而结束等。可译为“终于没”。, x$ ! _0 B8 A- K n+ O& t# n例:予算、買。/ 因为没有准备那笔钱,所以终于没有买。第三章 逆接4 p+ x$ | y, BJ( G9 S一、()( v6 y$ R9 B, M! v O! Q: n- e连接同一个词,多用于对前述事项认可并在后项提出相反意见的场合。- i& N, W* T+ G1 h5 v例:行行、今日行。/ 去是去,但是今天不想去。! W4 r|; s% % F# h2 s: F7 a4 - u3 X4 x1 二、! U+ V$ m: T( v7 q/ S7 a前接体言或用言基本形,首先肯定前述事项,然后在后项提出与其相反的情况,属文言表现形式,多用于书面语。可译为“虽然但是”。也可置于句首,表示“虽然如此”等意思,起接续词的作用。. _. r* o4 k0 x( a例:静、駅遠。/ 虽说安静,但离车站太远了点。/ E7 t3 h/ D; V2 t q) ?熱下。全快。/ 烧退了,但并未痊愈。6 9 p( d+ F% W9 9 k/ r$ s6 e2 a% n S- 1 l三、言! M6 Z; f; L) v+ f前接体言或用言基本形,属文言表现形式,多用于书面语。$ q5 u7 w/ f1 r- + a$ g1、构成逆接确定条件,即前项为既定事实,后项内容异于前项内容。可译为“虽说可是”。+ U& U+ y. q6 N8 G1 N+ B- l例:校長校則守。/ 虽说是校长,也不能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 k2 ?# m! w* N. n g2、前接“”等,后与表示否定的“”呼应。可译为“无论都不”。! H5 j$ d- e9 8 ( s5 h例:困難、自分一人意志一国法律変。/ 无论什么样的权势者也不能凭自己的意志改变一国的法律。8 f N# b5 ) Q( - Q% Y5 m4 W7 G$ f! R3 H& k四、: F0 s6 O$ G J% 前接体言,可译为“无论”。两个“”交替使用,带有一种放任的语气,可译为“无论还是”。1 c: w$ a+ h9 o9 F k: e% j( M例:理由、。/ 无论什么理由,打架是不好的。# 6 h2 L6 B+ h教師学生、校則守義務。/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义务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Q/ D! z; X2 jQ* 7 J. m7 f l% 五、前接用言连体形 4 t& K8 p B6 0 e: y# S3 1、表示前后项的内容相反或不相容,常伴有不平、不满、责怪、惋惜、遗憾等语气。可译为“本来可是”。 W! q% M9 h; 7 j8 例:知、駅迎行、知。/ 要是通知我,我会去车站迎接,可是为什么没通知我呢?2 . ; - h( x Y3 Y% s3 r1 y2、用于句尾,起终助词的作用,表示不满、责怪、遗憾等语气。C& G c8 5 1 I. E4 n9 r$ H2 v例:知。/ 本来装不知道就行了吗。& _( K. ?1 7 Q8 $ K# A( : T& O- % c5 S3 g- W六、思接前项句尾,起接续助词的作用。其前项多为主观判断、意见等,后项则多为与前项发展脉络相违的事出意料的结果。可译为“原以为不料”4 U$ j$ R, M! _0 p2 x4 y9 Y7 例:今度試合楽勝思、結局逆転勝利収。/ 原以为这次比赛我方可以轻而易举地取胜,不料结果实对方反败为胜。; H7 : z5 Y1 G9 T6 x9 B9 ?8 w& W6 - N七、6 z4 B+ V9 C4 o. H* ! t前接动词未然形,表示让步关系,即“虽然没有达到某种程度,但”的意思。可译为“虽然不也”。/ B& z, t. E a% K; Q, K例:弁償、言。/ 虽然用不着赔偿,但起码应该说一句“对不起”吧。 p6 H( i% YF6 e 0 1 B3 O+ U j- V& 0 s4 y; M: C; I八、()4 r* j) g, S: G 2 Q4 ?$ G多与“”结合,表示前项情况尚可认可,后项情况太过分,带有较强的批评、指责语气。可译为“的话,还可以”。: X5 X2 v% / a1 D2 c/ ?! 例:子供、何歳大人、絶対許。/ 如果是个小孩的话还说得过去,但已经是 20 来岁的大人了,绝不能允许。* H9 r! Z, Z: c$ n6 3 o; n D8 九、$ R! J- f# Z$ Rb以“AB”的形式,A与B为同一动词且均以连用形连接后项。. u) m! E8 W7 N! O0 U6 F* A1、表示虽然实现了较理想的A,但随之又会产生或已产生了问题B。5 q( g7 i- v8 R9 V例:結婚、自由時間少。/ 婚是结了,可自由时间少了。1 S2 S- p% c0 j7 I- a9 b: x2、表示虽然不希望A发生,但既然发生了,便采取措施B。% _ 8 |) L2 g1 V8 1 B例:落落、来年頑張。/ 落榜就落榜吧,明年努力就是了。! O U; ( g: , MJ/ I5 2 o9 v. s% N十、言7 n& xK7 Y2 d, L: Y1 9 K) k表示对前述内容予以承认并在后项提出与其相反的内容。可译为“虽说如此但”。+ z2 q$ U! i7 t( k0 N* N7 I例:背高、言低。/ 个子不高,但也不矮。第四章 假定、条件 |! Zu* T/ g) n一、1 z, Q- O: n K前接动词连体形,前项假设一种不可能实现或实现可能性极小的情况,后项多为同一动词的希望、意志表现,表达说话人希望、期待该假设实现的心情。当后项谓语为命令形式时,则多表达讽刺、反驳的语气。可译为“如果能的话”。 V; k9 , L1 h6 T例:行、今日本行。/ 要是能去的话,现在就想去日本看看。$ E: P4 d& l% Z2 R二、& % n& 8 $ _前接用言连体形,前项假定或认定某一情况,后项表示据此采取的态度、行动等。可译为“当作”。% m2 O/ r$ 3 N例:、仲良。/ 就当没吵架这回事,好好交往吧。# U b1 _ U; h& i0 O三、% S p. pR$ S; K前接体言或用言基本形,前项一般设定某一既定或假定的事实,后项以逆接的形式表达说话人的意见、看法等。可译为“就算也”。- j3 ?8 l5 f8 3 E例:先生、間違。/ 就算是老师,也并非完全不出错。# V6 K Z3 Z6 F1 四、& u0 X1 E _5 g3 U) q( G前接体言、用言基本形,表示从诸多情况中确定或假定一项,后项得出不因前项实现而改变的结论。可译为“即使作为也”。& j) x! + W! E例:息子東京大学入、親鼻高。/ 儿子如果上了东京大学,即使作为父母也很自豪吧。/ e1 / i2 K: d/ i) Q五、 + h- d. M7 G. - e! 1 U/ u前接表示人物的名词,表示即使以该人物的身份或站在该人物的立场上,情况也不会发生变化,后项多为说话者的意见、判断等。可译为“即使是也”。( a: K4 E) e* D例:彼、自信思。/ 我想即使他,也没那么大自信。9 b& |( E+ M P0 ( T思切田舎引越。子供。/下了决心迁往乡下。这样,即使对孩子也比较好吧。; f- z- P- c# m, H) Q6 六、* n# l* , ! K& T5 e: A, C前接体言,表示如果是为了某人的利益或为达到某种目的,可做任何事或尽最大努力。可译为“如果是”。. v, K6 ?; n- E4 c7 _* u& n例:頼、金貸。/ 如果是你的请求,无论多少钱我都借给你。: Q5 D/ r/ X( D% v* s* |, D7 Ds9 h4 R七、最後 最後: g6 _5 pa: 前接动词连用形,多用于消极评价,表示一旦陷入某一状态,该状态将一直持续,难以止住无法挽救。可译为“一旦的话”。 u?# x0 A6 X* E/ r4 k例:昔話始最後、。/ 奶奶一说起往事,就怎么也停不下来。$ & ! s5 D8 u6 ?7 j, d8 H5 E最後、二度絶好。/ 这是一个错过了就不会再有的绝好机会。; e9 p1 A3 N0 q9 B7 P八、 4 x e/ A; |a1 8 A: T前接体言。9 s* 0 y$ f* D( D, 1 I G1、强调一到某一特殊时期或阶段,就出现与往常不同的状态,后项以断定的形式叙述客观情况。可译为“一到”。# B ?. A7 , O例:今毎日、月、毎日吹雪。/ 虽然现在每天+ a5 X1 * q7 : P2 Z1 x9 , y0 m清新、舒服,但一到 11 月,几乎天天有暴风雨。4 a0 N( z6 p0 % ; U2、前项假设某一阶段或某程度,后项叙述说话人对此的判断、推测。可译为“如果(是)0 j! ) e* z2 Z8 9 j( r的话会”。) d- ?1 H9 q9 u例:会費一万円以上、参加人。/ 会费如果一万日元以上的话,参加的人会是少的吧。* n8 U6 2 y/ x0 W- M九、()(). I8 A* H/ X: v前接用言未然形,表示无论前项如何变化,后项的结果均不发生变化,与“()()”用法相同。可译为“无论还是都”。* l o+ Q- w6 g例:雨降風吹、行。/ 无论下雨还是刮风,我都去。* L2 5 lB; 7 x% Z& 十、() ()9 A3 S( s! G2 ?* N+ o“”是否定推量助动词,前接五段活用动词、五段活用助动词的终止形及非五段动词、一段活用助动词的未然形,表示否定推量或否定意志,且前后项为同一动词。可译为“无论还是不都”。# B a5 3 S6 c- y! f例:、仕事。/ 因为是工作,无论干得了干不了,都必须干。+ C2 d: ( B# n, u a0 n“()”表示犹豫不决、难以确定。可译为“是还是呢”。& e. K8 B3 F; , a7 q例:人結婚、考。/ 正在考虑是否和那个人结婚。& i2 c7 I2 j, t. r! D _十一、() ()/ K4 d: y. F5 U多以“疑问词 动词未然形 ()”或“疑问词 动词未然形 ()”的形式,表示无论怎样都如此的语气,与“疑问词 动词未然形 ()”用法相同。可译为“无论”。1 h& K5 h% 6 U/ N例:人何言、気必要。/ 无论别人怎么说都不必介意那种事。3 u* X: K$ O* G. y, & b; w. f人何言、自分思通生。/ 无论别人怎么说我都想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第五章 对象、二者关系; o2 + w5 T7 j, Y- U1 n一、即; R: & L3 a. N$ l# C- H2 W前接体言,多接在表示事实、标准、行为规则等的名字之后,表示后述事项不脱离前一事项,与之完全符合。可译为“根据”。6 t4 U* ?0 8 Y/ M - 8 i例:法律即事運。/ 依法办事.: T0 a0 N: M- Y f( f二、( a . p1 Q# S; k前接体言,表示后述事项与前项的状态、情况完全不同相反。可译为“相反”。 l+ y4 d8 & # r) n例:落着弟、兄冷静。/ 和慌慌张张的弟弟相反,哥哥什么时候都沉着冷静。) x+ l3 n0 A; a4 ?4 u3 w8 I/ w三、& B% c( P 8 j) K5 H i前接体言,表示某事物与前项事物相关联,或对前项有重大影响。可译为“关系到”。 ti P R4 Q8 b例:、名誉大問題。/ 这是事关名誉的大问题。1 2 k# |4 L: Y1 q0 四、(). 9 e- P% Z6 E1 v i前接体言,表示不受前项情况的限制,后项照常进行,与“”用法基本相同,后者的后项又可以表示主观、意志性的行为等,有时还带有责备或赞扬的语气。可译为“不论”。# r1 W/ L. V3 s7 例:男女、入会許。/ 不论男女都可以入会。 天候、. 8 o: |3 vX. R明日午前時試合行。/ 不管天气如何,明天上午 9 点都开始比赛。0 M& m, ! _5 j. A7 F五、6 Y# x& a 0 ?P% T前接体言,表示前项是后项关涉的对象、方面、类别或提及的话题等,其谓语部分往往要求用“优秀”、“有自信”、“他人比不过”等意义的词语表达,后项偶尔也可以表示中性的评价,相当于“”。可译为“在方面”。m z- M$ P; l% i2 p% Z# O例:李外国語勉強誰負自信。/ 小李自信在外语学习方面比任何人都强。5 g5 U9 ?* _% C7 k5 W友達、好意的助思。/ 对朋友的事,我想尽量善意地帮助去做。& T7 n8 l* j8 j! f, 六、相8 x* x- E# R% ! k前接体言,多采用“”、“”的形式,表示在前项的作用下产生了后项的结果,其前项多为两个并列的事物,后项是前项的两个事物相互作用补充配合的产物。可译为“与相辅相成”。! r& 7 g2 Z7 N( a% W例:好天気、日曜日人出。/ 这个星期天又赶上好天气,所以街上人很多。 K5 M3 6 h3 a1 |0 s* y七、+ w s; eV u8 Z! b1 f: M* 前接体言,表示后项比前项的情形更甚,前项多为以往的情况或与后项相比的某事物,后项则以断定的形式叙述超过前项的客观情况。可译为“更”。5 ; v6 ?* N. J% Y$ t% C例:花子以前、美。/ 花子比以前更漂亮了。2 N2 q+ T w! A$ T* R0 W八、8 mn# N: ?9 U# R前接体言,比“”语感更郑重。w5 N6 F* y& J1、 表示为进行后项而采取的某些具体手段、方法或材料等。可译为“以”。 i, h+ B: f H5 3 i( G# ?( l例:代表団団長資格発言。/ 以代表团团长的资格发言。3 r y$ E9 L& : b) t; t2、 表示时间或数量等。2 K7 U T7 o5 4 例:点満点。/ 以 50 分为满分。D7 ?# p l# e3、 表示原因、理由等,不用于非意志性的现象,也不能前接由形式体言“”构成的名次短语。2 d. M& g, P4 a$ C% a: l, V; M9 G例:父高齢引退。/ 父亲因年事已高而引退。1 n$ xq K2 I# M# k4、 以“”的形式表示信息出处。可译为“据说”。5 y5 o N4 n0 W g5 h4 , E3 t例:田中先生話、太郎真面目、何熱心、先生。/ 据田中老师讲,太郎很认真,无论让他做什么,都热心去做,所以受到每个老师的喜爱。( D+ Q O# X! f2 L: N九、) r p e9 T& Q% s前接体言,表示对前项不理睬,毫无顾忌地进行后项。可译为“不顾”。, A8 V2 oR0 B例:親反対、彼女外国人結婚。/ 她不顾父母的反对,和外国人结婚了。+ u8 M+ H/ z! L2 5 h1 J. D十、, d % t: l0 P# 0 5 Q. g) o前接体言,表示不把前项放在眼里,或蔑视前项的人事,与“”都表示消极的内 ? n) W6 K% v4 _. L容,多用于批评谴责无视他人意见或法规的行为等,“”表现不管不顾的行为,“”表现无视他人的态度及明知故犯、满不在乎的样子。可译为“无视”。) i; H B5 E5 Z5 - P0 h例:親不安、妹海外一人旅立。/ 妹妹不顾父母的担心,一个人去了国外旅行。( 5 e5 v# O! s/ b: % y3 y3 I3 d) C十一、& h4 y3 L& D8 L前接体言,表示不把前项当成问题困难。可译为“不怕”。 Qs7 ! x, e* Y5 O例:悪天候、試合始。/ 不顾恶劣的天气,开始了比赛。: I2 1 O x1 B9 S6 x) M9 _十二、; : L7 o* Z- E6 v前接表达感情、心境等抽象意义的体言,表示一心一意进行某种行动。可译为“饱含着”。4 z9 Z - n4 t例:愛情夫弁当作。/ 带着深深的爱情,为丈夫精心制作了饭盒。6 n6 y7 F2 E N8 G( f十三、控 h9 N6 X) W y/ _) O u前接体言,多以“控”、“控”的形式表示在空间距离上接近于某一地点或在时间上接近某一活动等。“”前多为某一地点或活动,“”前多为表示时间、场所的名词。可译为“在即”。4 N; M Q; d F7 P例:能力試験控、学生緊張日日高。/ 水平考试迫在眉睫,学生们一日比一日紧张。9 s/ Y& ?1 L & Pl6 7 T十四、; d K$ x* r. f前接体言或“体言 ”,后接“”等体言,强调先具备了前项的条件,后项才能成立。可译为“有了之后才”。 i P+ D* O! A! c1 K例:小進歩努力。/ 无论多么小的进步,都是付出努力的结果。% Pi2 v7 p) v. s0 D) r9 h; M十五、至/ o5 w9 W: X. L; W7 5 k以“体言体言至”的形式,可译为“从到”。3 ?7 t+ X# p+ 7 T7 e2 R. R0 B1、 表示由某一地点到另一地点。 W) H9 X$ U2 N# s例:北京広州至鉄道京広鉄道呼。/ 由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称为京广线。2 O5 I0 W# I0 S$ G& Z+ f2、 举出前后两个最典型、最极端的例子以代表整体情况都是如此。/ O8 l% w4 s6 h4 y9 m7 - x# g3 例:社長新入社員至全社運動会参加。/ 规定从公司总经理到新来的职员都要参加运动会。9 n5 8 l: c J: a$ 2 “至”表示的时空范围是连续性的,而“”表示的时空范围不一定是连续的。6 k J- p: z; _例:年現在至、私学校勤。/ 从 1974 年起,我一直在这所学校里工作。- |, Q+ Df) c$ ?! N1 - N; i夏秋、雨多。/ 夏秋期间雨水多。8 ?/ w) e- b! * n p( Q6 2 Q十六、. C: h4 F# C l$ W$ L& n前接名词,表示前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或产生某结果的决定因素。可译为“全凭”。* w7 d9 i* _; Y例:合格努力決。/ 能否及格,全凭你的努力如何而定。# B6 c5 0 y; r; T1 l3 h( 十七、- Cn* a% I! u8 前接体言或“体言 ”,强调根据前项事物的情况等来决定后项的具体措施。可译为“根据情况而定”。$ R8 c S1 2 y T s3 s( Z u例:経済事情、考慮。/ 根据经济情况来考虑。9 1 b8 A4 X# N. K5 M$ a十八、5 9 3 C% M4 d9 R前接体言或“体言 ”,表示不受前项情况等限制,后项依然成立,与“問”、“”相同。可译为“不管”。+ f# A5 J6 v, |3 g# |; l& l; t ( 例:研究条件、早始。/ 不管条件如何,都要尽快开始这项研究。3 d8 X3 w% 8 r! B十九、大/ $ C5 B0 v3 F前接体言,表示某项成果的出现或某事物的产生是依*某人某事物的帮助,前项一般为所受益的内容。可译为“有赖于甚多”。( v3 * % F- 2 N: D! 8 V例:人間身長遺伝子大。/ 人的身高主要依赖于基因。# Up$ Z0 Q/ S3第六章 强调、限定2 a5 G, B& g$ A: P6 r一、: x/ k, j3 O# D* R8 3 前接体言,常与“、”等助词呼应,表示让步关系,后项多为消极内容。可译为“不用说就连”。. R# e N3 m: Z* N s# g4 a5 例:村、電話、水道電気。/ 这个村子里不用说电话,就连自来水、电都没有。, J& r( c H; u/ G2 y3 W* i9 X5 D9 H7 |. F二、()* u& A+ 2 a! R前接“体言(多为动名词、形容词性名词) ”,而“”前接多为普通名词。首先肯定前项,然后在后项提出情况并不限于此。可译为“那是当然不过”。: g& ( t0 s& m* 例:大地震時、建物倒壊、火事恐。/ 大地震的时候,建筑物倒塌那是当然,火灾也是非常可怕的。4 / y5 8 T! A9 e% |0 5 j. x; m4 C+ & * 1 Q3 三、言及1 6 K9 ?! O8 前接“体言 ”,后面多与“”呼应,表示“A言B”。可译为“自不待言也”等。9 y$ u. _8 y4 m& K7 h例:彼女中国国内言及、世界的有名映画監督。/ 她在中国国内自不待言,在世界上也是有名的电影导演。3 w; y: W0 o7 C9 R“()及”表示“不必”、“赶不上”。6 W5 j( R! W T c5 f例:決心配及。/ 但是,绝不必担心。y, o p7 I5 q( N( , I: S3 M, % y g! f( P+ P四、5 g* j6 C) I4 j ; o( Y7 前接体言,后连领属格助词“”,充作被修饰词的定语,也有后连判断助动词“”,作谓语的情况。可译为“只有才能”。0 |; c% m4 W# D! b例:細心遣、恋人。/ 如此细致地关心,非恋人所不能。Y* 2 C3 9 u/ k! S$ Gg- ! xz9 z2 C3 y4 I% V五、9 O6 k X% L# d% 前接体言,表示所做所为与其具有的地位、职责、能力能不符,带有批评、谴责的语气。可译为“堂堂竟然”。1 y4 E! v. e% O: d& k W例:大学学長者、学生前不用意言。/ 堂堂一个大学校长不应该在学生面前说未经考虑的话。! P, z; 2 |1 P$ F# H9 ?$ I六、至* ; C+ t8 F4 . y4 L, Y5 7 _& F前接动词基本形,表示情况发展到较为严重的地步才有所行动。可译为“直到才”。$ b; Q+ D1 z1 f- 例:校内暴力学生人死亡至、学校側重腰。/ 直到因校内暴力而有三名学生死亡,校方才姗姗采取措施。5 : V0 q5 H0 ( t6 d( t“至”表示事态已发展到某种地步,带有为时晚矣的语感;或用于提示某一事物,可译为“至于”,类似的用法还有“至”、“至”。2 j7 j5 t5 Uy. A例:事至、。/ 事已至此,毫无办法。$ U: b- S9 h8 j9 Nu6 a r7 . |; z h! ?8 u0 g# G! _# p9 七、$ G. o- _2 E% G1 K1、前接体言,后多与可能动词呼应,表示限定关系。可译为“只有才”。; r5 J Z7 b# K7 u3 k: c例:親子。/ 有其父必有其子。% + G6 q# e) o2、前接体言,表示让步关系。可译为“甚至连”。$ C& Q6 |: - O! B例:名医治病気、医学院卒業彼。/ 连那样的名医都治不了的病,对刚刚走出医学院的他。/ m6 i; 8 _ Y0 Y3、前接时间名词,表示时间。7 T, x. B9 C7 A8 n$ r2 I7 K例:三十立。/ 三十而立。- ) O$ vX, 4、前接体言,表示并列、添加等关系。& _( E! p) - O& ?, J例:人科学者熱心教教徒。/ 那个人是个科学家,同时又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 j1 % k+ o, c& d+ o! r& 5、前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云计算平台运营维护服务合同
- 2025年鹤岗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2025年滨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培优)
- 2025年随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基础题)
- 2025年阿坝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培优b卷)
- 2025年营口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5年自动化行业自动化技术与智能化生产趋势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邯郸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医疗健康行业医疗影像诊断技术与医疗服务升级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铜仁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和政府中长期支出事项监测平台操作手册-单位
- 2024年秋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终考期末大作业案例分析1-5答案
- Blockly 创意趣味编程(网络共享课)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高等传热学全册课件
- 教学课件《变革与突破-19世纪西方美术》
-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内古诗词综合检测
- 心身疾病案例及分析报告
- 机械类创新设计方案
- (正式版)JBT 11270-2024 立体仓库组合式钢结构货架技术规范
-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护理查房
- 旅行社合伙开店协议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