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知识_网络经济中的生产者行为课件_第1页
生产管理知识_网络经济中的生产者行为课件_第2页
生产管理知识_网络经济中的生产者行为课件_第3页
生产管理知识_网络经济中的生产者行为课件_第4页
生产管理知识_网络经济中的生产者行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网络经济中的生产者行为 生产者均衡原理信息产品的成本信息产品的价格形成信息产品生产的竞争性垄断 第一节生产者均衡原理 一 生产成本 1 总成本 生产必须投入各种生产要素 这些要素的价值体现就是成本 总成本 不变成本 可变成本不变成本 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可变成本 可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成本 0 产量 总成本 可变成本 不变成本 不变成本 可变成本和总成本 2 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 平均成本 总成本 产量平均成本先下降 后上升 边际成本 d总成本 d产量边际成本也就是总成本的斜率 由于边际收益递减 边际成本递增 当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时 平均成本下降 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时 平均成本上升 从图上看 边际成本曲线 MC 从平均成本曲线 AC 的最低点穿过 成本 0 产量 MC AC 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 二 生产收益 1 总收益 总收益 产量 价格全行业 价格随产量增加而降低 单个企业 价格不变 2 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平均收益 总收益 产量边际收益 d收益 d产量边际收益为总收益曲线的斜率 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边际收益 MR 平均收益 AR 价格 P 成本 0 产量 MR AR P TR 总收益 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三 生产者均衡 1 生产者均衡的含义 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定 经济人 假定 即所有市场主体都是理性的 并且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对企业来说 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利润 收益 成本利润大小与收益与成本的多少有关 收益的多少与产量有关 产量越高 收益越高 但随产量增加 成本也在增加 产量越高 成本增加的也就越多 生产者均衡 就是在收益与成本之间寻找一个均衡点 在这一点上 利润最大 2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 0 或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即MR MC 0 或MR MC企业按照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的产量组织生产 即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边际收益为总收益曲线的斜率 边际成本为总成本曲线的斜率 当二者斜率相等时 企业的利润最大 成本 收益 0 产量 MC AC 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MR Q0 利润 成本 0 产量 TC TR 总收益与总成本斜率相等 Q0 利润 第二节信息产品的生产 一 信息产品的成本 1 信息产品的总成本 信息产品的总成本也等于不变成本加可变成本 但与一般产品相比 具有不同特点 1 高不变成本 低可变成本 前期的开发研制成本很高 开发成功后 生产制造的成本很低 2 不变成本绝大部分为沉没成本 即投入后 如果停止生产 这部分成本将无法收回 2 信息产品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1 由于变动成本很小 因此平均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不断减少 2 在刚生产的一瞬间 边际成本极高 但很快降低至接近于0 3 由于信息产品的生产必须达到临界规模 因此成本不是从0开始 而是从临界产量 Q0 开始 成本 产量 0 AC MC 信息产品的总成本 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 Q0 TC 二 信息产品的收益 1 信息产品的总收益 信息产品的总收益与一般产品基本相同 但起点不是0 而是临界产量 2 信息产品的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同样 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 信息产品的平均收益 边际收益 价格 但起点不是0 而是临界产量 成本 产量 0 MR AR P 信息产品的总收益 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Q0 TR 三 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均衡 1 信息产品的均衡条件 按照边际分析 生产者均衡的条件是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 或总成本曲线与总收益曲线的斜率相同 但对于信息产品 这一条件不成立 从图上看 边际成本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在右端不相交 总成本曲线与总收益曲线没有相同的斜率 故均衡不存在 成本 产量 0 MR MC 信息产品的均衡条件 Q0 成本 产量 0 TC 信息产品的均衡条件 Q0 TR 2 信息产品均衡的超边际分析 按照边际分析方法 信息产品生产者均衡的条件不成立 即信息产品的均衡不存在内点解 但按照超边际分析方法 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均衡有解 即信息产品均衡的角点解 信息产品均衡的角点解为Q0 与一般产品不同的是 信息产品均衡的解不是一个点 而是一个区域 Q0 n n 0 在这个区域内 任一点都是最优解 第三节信息产品价格的形成 一 一般产品价格的形成 1 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前面我们将价格视为外生的和不变的一个量 但实际上价格是一个变化的量 价格的变化与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有关 消费者的支付意愿 是指消费者为获得某种效用而愿意支付的货币代价 由于边际效用递减 消费数量越多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代价就越小 因此 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2 一般产品价格的形成 实际上 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也就是企业的边际收益 按照边际收益 边际成本的法则 在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的一点Q0上 生产者达到均衡 这一点上的价格P0即为这一产品的均衡价格 成本 收益 0 产量 MC AC 一般产品价格的确定 MR Q0 P0 二 信息产品价格的形成 1 消费者对信息产品的支付意愿 1 就某一类产品看 边际效用递增 消费的越多 支付意愿越强 2 就某一种产品看 边际效用递减 而且迅速下降为接近于0 2 信息产品价格的形成 1 按照边际成本确定价格由前面的的分析可知 信息产品的边际成本很低 几乎接近于0 如果按照边际成本定价 就意味着信息产品的价格也几乎为0 如此低的价格企业无法收回先期投入的巨额开发研制成本 使企业面临巨大亏损 显然 按照边际成本确定的价格并不是一个最优的均衡状态 成本 产量 0 MR MC 信息产品按照边际成本定价 Q0 P0 2 按照平均成本确定价格解决办法 按照平均成本定价 即以边际收益与平均成本相交的一点上的价格P0确定信息产品的价格 如果按照平均成本定价 意味着企业不仅用于生产产品的成本可以收回 其用于先期的开发研制成本也可以收回 在经济学中 凡平均成本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的情况下 其价格不是由边际成本决定 而是由平均成本决定 边际收益与平均成本相交的点为均衡点 平均成本下降 自然垄断行业 成本 产量 0 MR MC 信息产品按照平均成本定价 Q0 P0 AC 信息产品价格形成的实例分析 1 基本假定 某网络公司以电子版形式发行一部新小说总成本为50000元 其中付给作者稿费 45000元公司员工工资 2000元机会成本 3000元合计 50000元 再假定 出版商每卖出一本电子图书的可变成本为0 5元 即边际成本为0 5元不变 出版商的平均成本 不变成本 可变成本 销量 销量 假定消费者 当价格为5 5元时 消费者购买10000本当价格为0 5元时 消费者购买20000本 2 按边际成本定价 总销量为20000本 价格为0 5元 每本成本 50000 0 5 20000 20000 3 元 每本收益 0 5 3 2 5 元 总收益 2 5 20000 50000 元 即按边际成本定价 将亏损50000元 先期投入的成本无法收回 3 按平均成本定价 总销量为10000本 价格为5 5元 每本成本 50000 0 5 10000 10000 5 5 元 每本收益 0 元 总收益 0 元 零经济利润 均衡状态 经济利润为正 更多厂商进入 价格下降经济利润为负 部分厂商推出 价格上升 10 8 6 4 2 1 2 3 4 5 产出 10000本 成本 价格 元 0 5 5 5 MR MC AC 信息产品价格的确定 三 信息产品的定价策略 1 差别定价与价格歧视 1 差别定价差别定价就是给同一种产品制定不同的价格 差别定价与产品差异化相联系 由于消费者在同一种商品的需求上也存在差异 为了更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企业通过一定的方法使同种产品产生一定的差异 再根据这种差异制定不同的价格 这就是差异定价 如书籍 精装本 平装本 差别定价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假定 新出版的一本新书 如果定价60元 本 收益 60 10 600 万元 如果定价20元 本 收益 20 10 20 600 万元 如果分别定价 对收藏者60元 本 对一般读者20元 本总收益 60 10 20 20 1000 万元 价格 元 本 数量 万本 1 2 3 0 20 40 60 差别定价1 全部60元 本 收益 价格 元 本 数量 万本 1 2 3 0 20 40 60 差别定价2 全部20元 本 收益 价格 元 本 数量 万本 1 2 3 0 20 40 60 差别定价3 部分60元 本 部分20元 本 收益 2 价格歧视在经济学中 差别定价被称为价格歧视 即对相同价值的产品对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这就意味着对部分收高价的消费者存在歧视 是一种不公平待遇 古诺 价格歧视的三种类型1 一级价格歧视也称完全价格歧视 当一家垄断企业能够向每个消费者收取他愿意为每单位产品支付的最高价格时 就是完全价格歧视 前提 知道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并能防止消费者之间的转卖 套利 2 二级价格歧视企业提供一个消费组合 让消费者进行选择 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价格 二级价格歧视是一种非线性定价 即消费者的总支出不随购买数量的增加而同比例的增加 如数量折扣 3 三级价格歧视按不同的消费群体索取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不是直接了解消费者的偏好 而是根据与偏好相关的信号 如年龄 职业 所在地等 制定不同的价格 让消费者选择 应如何认识价格歧视 说法不一 D 0 产量 Q0 P0 价格 P B A 消费者剩余 价格歧视市场效率和福利 2 差别定价的条件 1 企业具有价格支配权即企业并不是单纯的价格接受者 而是价格的制定者 因此 必须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 2 企业能够判断每个消费者的支付意愿这样 才能够为每一个人确定一个单独的 而且是消费者愿意接受的有效价格 3 企业能够有效防止套利行为即有能力阻止或限制支付低价的顾客将产品转卖给支付高价的顾客 3 网络经济与差别定价 上述条件在一般情况下很难达到 所以 在传统经济下差别定价是非常有限的 但是 在网络经济下 情况发生了变化 信息技术的应用给差别定价创造了条件 因此 差别定价成为企业市场经营的一项重要策略 1 网络经济的正反馈机制 使企业有可能成为主流或标准 取得市场的支配权 也就取得了价格的支配权 能够决定价格的高低 2 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与每一位顾客进行沟通 了解其需求 实行定制化生产和个性化的 一对一 营销 并采取不同的价格 3 企业定制化生产和 一对一 营销 使顾客之间失去比较机会和条件 使差别定价更具有可行性 3 基于差别定价的竞争策略 1 个性化定价为顾客提供完全个人化的定制产品和服务 如提供定制的软件 专门的信息等 这样 产品之间失去可比性 企业就可以完全根据顾客的偏好为他制定一个个人化的价格 实行完全价格歧视 以获取最大的利润 2 分层定价将顾客分为不同层次 如专业用户 普通用户等 然后按不同的需求层次采取不同的价格 对于特殊的人群 如学生 可以采取特殊的价格 以争取更多的用户基数 3 版本定价将同一产品划分不同的版本 形成产品系列 低版本的面向低端用户 高版本的面向高端用户 这样 给用户一个选择权 实行二级价格歧视 4 分段收费分不同的时间收取不同的费用 如先收取一笔固定购买权费 再收取每单位的使用费 5 捆绑销售将不同的产品捆绑在一起销售 即可以是自己的产品捆绑 也可以与别人的产品捆绑 捆绑销售降低了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分散程度 有利于同时扩大两种或几种产品销售 6 互补定价将具有相互关联性的两种销售分别制定相互作用的两种价格 例如在线服务免费 离线服务收费 低功能产品免费 高功能产品收费 利用免费产品锁定 通过收费产品获利 捆绑销售的支付意愿比较 第四节信息产品生产的竞争性垄断 一 网络经济中的报酬递增与垄断 1 报酬递增与垄断 报酬递增 随着规模的扩大 边际报酬递增 报酬递增意味着生产企业的规模不再受到各种限制 可以不断的扩大 直至最后形成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垄断的局面 垄断被认为是市场失灵的原因之一 在自然垄断的情况下 市场资源配置无效率 因此 在传统经济下 对自然垄断行业要进行国家干预 包括国家经营和政府规制 2 网络经济下的报酬递增与垄断 网络经济下信息及网络产品的生产呈现出边际收益递增的趋势 因此 在网络经济下 先者为王 赢家通吃 成为市场竞争的新的规律 在这种情况下 在某一市场上 最后只有一家企业能够生存 形成网络经济下的垄断现象 问题是 网络经济下的这种垄断是否会导致市场无效率 对于网络经济下出现的这种垄断是否也需要采取政府干预的方式来加以抑制 显然 答案是否定的 但是这需要在经济学上予以证明 二 网络经济中的竞争性垄断 1 网络经济中市场结构的变异 网络经济中出现了竞争和垄断同时双双被强化的态势 即市场的开放度越高 进退无障碍 竞争就越激烈 技术创新的速度也就越快 所形成的行业垄断性就越强 集中度也就越高 而垄断性越强 集中度越高 市场竞争反而越激烈 在竞争和垄断双强态势的作用下 竞争和垄断这种二律背反的共生现象演化出一种新的市场结构 竞争性垄断 2 竞争性垄断形成的原因 1 信息资源的报酬递增信息产品不存在资源稀缺性的约束 再加之信息产品的平均成本递减 表明存在着的规模经济的区间趋向于无穷大 既然价格不再主要由成本基础和供求关系来决定 个别企业的价格控制能力就被强化 2 技术市场的不相容性信息产品不允许新旧技术同时存在 因为采用新技术生产的新产品不仅不会比旧产品的价格高 而且还可能更低 这样 新技术往往一出现 落后的技术很快被淘汰 同时 信息产品标准化的要求也只能容忍一种技术的存在 增加了后来进入者的竞争难度 助长了垄断趋势 2 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特点 1 谁能占据垄断位置的不确定性大 垄断位置的置换率高 2 对价格的控制主要取决于消费者价值判断和对价格的敏感程度 3 谁能够在竞争取胜 占据垄断位置 技术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4 垄断者不仅不能限产提价 反而要增产降价 三 竞争性垄断的市场效率 1 竞争性垄断市场效率的一般性分析 1 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保持了高度的竞争 2 竞争性市场垄断结构有利于技术创新结论 并非市场失灵 而是一种有效率的市场结构 2 竞争性垄断市场效率的数理分析 用数学方法证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有效性 定义与条件 假定 1 一个产业有几家企业 2 产品同质 3 企业同质 生产成本函数相同 C q f cqC 0 0对其求导AC q 0AC C q c f q给出递增的规模报酬 4 几家企业分为两组 1 2 m 在位者n m 0潜在进入者 5 需求为D P 6 总供给 qi n i 1 三个重要条件 1 可行的产业 必须满足 i qi D P ii 对任何i 1 2 mPqi C qi 2 可持续的产业状态 没有一个进入者可在接受在位者价格的前提条件下获利 设在位者价格为P不存在pe Pqe D pe 这样条件 必进入使得peqe C qe 3 完全可竞争市场 n i 1 均衡 令 m max P q C 为含f的垄断利润如果一个企业是可以生存的 则 m f该行业唯一可维持的格局如图所示 在行业中 只存在一个在位者 他制定的价格为pc 供给产量为qc 其他企业不进入市场 以平均成本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 可以得到可竞争性价格 产出组合 pc qc pc c D pc f q q D p c f q p pc c qc q 报酬递增状态下的均衡 可持续 pc c D pc f零利润记 pc qc 为 可竞争配置 解出 pc 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