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生产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厂商理论 TheoryofProducerBehavior 2 目录 第一节生产者行为第二节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第三节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第四节规模报酬 3 第四章生产论 短期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曲线 短期生产 长期生产 长期生产函数 长期生产曲线 4 厂商是生产者 是能够作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位 生产理论研究生产者的 厂商 行为 微观经济学关于厂商的假设条件 1 厂商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 2 厂商向市场提供产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 成本最小 产量最大 关于厂商 第一节厂商与生产 5 一 企业的组织形式 第一节厂商与生产 企业建立和歇业程序简单 资本较少 风险较小 经营方式灵活 决策迅速 无限的责任 有限的规模 企业的寿命有限 资金较多 规模较大 企业的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得到加强 负有无限责任 公司制企业资金雄厚 有利于规模生产和专业化生产 组织庞大 不易管理 6 二 企业的性质 企业 产出 黑箱 自然资源 资本 劳动 企业家才能 信息 产量Q 投入要素 幻灯片4 1 传统的解释 企业作为生产函数 7 厂商的本质 交易成本的节约厂商的两种极端情况完全外部化 所有交易都由市场完成 完全内部化 所有生产都在企业内部进行 企业作为市场的替代可以降低或消除交易成本 这是企业存在的理由 因为有的交易在企业中进行可使交易成本更小 8 RonaldH Coase 9 补充知识 交易成本解释 早在1937年 R H 科斯就用决定市场价格的成本 交易成本 解释了厂商 组织 的出现 当测定各个工人各自的贡献和议定一个产品的各部件价格的困难 使交易成本很大时 工人就会选择在一个工厂 厂商 里工作 他通过合同支出了他的劳动使用权 自愿服从看得见的手的管理 而不是自己通过市场的看不见的手向消费者出卖他的服务或产品 因此可以说 厂商取代了市场 TransactionCosts约翰 伊特韦尔等编 1992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10 厂商的本质厂商的优势降低市场购买中间产品的交易成本 专门化产品生产内部化 降低风险 长期雇佣专门人才 市场的优势中间产品供应商形成规模经济 降低成本 中间产品供应商之间竞争 降低成本 少对多的供应 避免供过于求的浪费 11 厂商的本质 交易成本不同的根本原因 信息不对称厂商的问题 内部契约关系需要成本 厂商与工人 管理者信息传递失真 企业效率损失 规模越大 层级越多 道德风险 市场的问题 信息不对称时 厂商的交易成本相当高 旧货市场的艰难抉择 12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是生产的一种组织形式 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市场的一种替代 交易成本 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 结论 企业的性质 13 三 厂商的目标遵循理性经济人假设 一般假设厂商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但有时也并不如此 利润最大化 14 美国一项对500家大型企业高级经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 企业有多重目标 各项目标出现比例为 利润 96 9 增长 86 2 成本效率 81 5 长期生存 74 5 短期生存 55 4 管理乐趣 53 8 微观经济学中将企业的目标设定为利润最大化 15 利润最大化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1 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 生产理论 2 成本与产量的关系 成本理论 3 市场竞争与垄断的程度 市场理论 关于利润最大化 市场结构 16 生产是对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 生产要素是生产中使用的各种资源 生产要素的类型 1 劳动 L 2 土地 N 3 资本 K 4 企业家才能 E 四 生产函数 17 在一定时期内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 产品 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四 生产函数 18 常见的生产函数 1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2 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19 两种类型的生产函数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 请借用 木桶原理 理解 20 两种类型的生产函数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各生产要素必须同比例变化 才能让产量发生变化 OR表示此固定比例生产函数的所有产量水平上 最小要素投入量的组合 两种要素之间完全不能替代 21 两种类型的生产函数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是劳动所得在在总产量中的份额 是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的份额基本假设前提资本和劳动可以相互替代 且替代弹性为1 函数是一次齐次函数 22 五 生产理论的类型 微观经济学的生产理论 短期生产理论长期生产理论短期 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 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 如机器设备 厂房等 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长期 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第四章生产论 不存在可变生产要素与不变生产要素的问题 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 23 不变投入 是指生产者在短期内无法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投入 机器设备 厂房等可变投入 是指生产者在短期内可以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投入 劳动 原材料 燃料等 短期内 生产要素投入可以区分为 24 短期与长期是一种相对的概念以生产者能否变动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为标准不同产品的短期和长期可能不一致 短期与长期 25 第二节短期生产 一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K 不变的资本投入量 L 可变的劳动投入量 在资本投入量固定时 劳动投入量变化将带来的最大产量的变化 26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总产量 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总产量 TotalProduct TP 与一定的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27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总产量 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平均产量 AverageProduct AP 总产量与所使用的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之比 28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总产量 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边际产量 MarginalProduct MP 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假定两种投入中 资本是固定的 仅有劳动可变 我们有了一种可变投入品生产函数 假定该生产函数可被下表所描述 其中 劳动平均产出 APL 到4以后下降 劳动边际产出从第3个以后下降 30 Q 60 112 0 2 3 4 5 6 7 8 9 10 1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L 31 L Q O A B C D MPL APL TPL L1L2L3L4 总产量曲线上三个拐点值得注意 B点 O B 随着L增加 TP以递增速度增加 B D 随着L增加 TP以递减的速度增加 C点 B C TP上升速度开始减缓 过原点作一射线 与TP曲线相切于C点 该点处 AP达到最大 Why D点 C D TP上升速度进一步减缓 D点处TP达到最大 之后 TP开始下降 3 4TherelationshipbetweenMP AP TP 32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8 10 20 0 2 3 4 5 6 7 9 10 1 L 30 Q 33 二 总产量 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34 Q L TP B G MP O L3 L1 F A 当MPL 0时 TPL 0 TP 当MPL 0时 TPL 0 TP 当MPL 0时 TPL最大 G 1 总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MPL等于TPL上任一点的切线斜率 MPL最高点对应TPL上的拐点B 在B点左侧TPL凸向右下方 在B点右侧TPL凸向左上方 A B 拐点 凸弧与凹弧的转折点 35 L2 G L1 C B 2 总产量和平均产量的关系 APL等于原点与TPL上任一点连线的斜率 APL最高点C 对应着TP上的C点 在C 点左侧 APL递增 在C 点右侧 APL递减 OC是TPL过原点最陡的切线 此时APL最大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生产论 36 MP与AP之间关系 当MP AP APL 当MP AP APL MP AP AP最高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Q L TP AP B L2 G MP O L3 L1 C B C 在C点 OC的斜率 MPL APL 在C 点左侧 MPL APL且APL递增在C 点右侧 MPL APL且APL递减在C 点 MPL APL并且APL最大 3 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37 总产量 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总结1 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 总产量增加 达到一个最大值后 然后减少 2 劳动的平均产量 先增加后减少 3 劳动的边际产量最初迅速增加 然后减少并变成负数 TP AP和MP 38 三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Thelawofdiminishingmarginalreturn 1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 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 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 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 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 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39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2 原因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 可变投入和不变投入之间都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 40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原因在开始时 由于不变投入给定 而可变投入为零 因此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远远没有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 随着可变投入的逐渐增加 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的组合比例 相应地 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 即最佳技术系数 41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原因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 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 在这一点之后 随着可变投入的继续增加 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 相应地 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42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总结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短期生产中 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 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特征 边际产量递增阶段后必然进入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43 案例说明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某电工机械厂厂长王钧以转盘作为主要的生产 转盘是该厂大型连续卷管机400多种零件中的关键件之一 厂里最初只有4台机床加工转盘 开始时 厂里只有4名工人加工 一人一台机床 由于每个人既要操作机床 又要做些必要的辅助工作 如卡零件 借用工具 相互传递 打扫卫生等 使机床的生产效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结果日总产量为32件 人均产量只有8件 当增加一个人后 就可以有一个人做辅助工作 其他4个人能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机床上 日总产量增加到41件 人均产量为8 2件 边际产量为9件 再增加一个人后 就能将绝大部分辅助工作担当起来 有4人盯住机床上 充分发挥了设备的效率 日总产量又增加到54件 人均产量为9件 边际产量为13件 这就是边际报酬的递增阶段 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 当增加到7个人时 由于新投入的第三个人只能担负一部分辅助工作 有一部分时间没活干 因此总产量虽然增加到63件 平均产量保持不变 边际产量反而下降 此后 随着投入的劳动力进一步增加 不但剩余时间越来越多 而且互相干扰 废品率也相应上升 结果平均产量不断下降 边际产量下降更快 直到总劳动力为10人时 总产量达到最大 平均产量从递增到递减 边际产量从最大到0 人多未必好干事 2020 2 23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生产论 44 45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总结理解注意几点 1 收益递减规律具有独立于经济制度或其它社会条件而发生作用的普遍性或一般性 2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作用前提之一 技术水平 不变 它不否认技术条件变化可能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3 规律表述有 最终 二字修饰条件 也就是说 某一投入边际收益并非自始至终递减 它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呈现增加趋势 46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现实解释 1 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 2 1958年的 大跃进 三三见九 不如二五一十 3 马尔萨斯 人口论 和食物危机 忽略技术进步的潜在能力 47 技术进步的影响 L Q 50 100 0 2 3 4 5 6 7 8 9 10 1 尽管在任何生产过程中都存在着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但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48 马尔萨斯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马尔萨斯预言 由于报酬递减限制了农产品数量 而人口又在不断地增长 因此最终会有人挨饿 出现饥荒 为什么这个预言失败了 案例 马尔萨斯预言的失败 49 1948 1952100196011519701231980128199013719951351998140 年份指数 世界食品人均消费指数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生产论 50 一种可变投入要素 劳动 的生产 Cerealyieldshaveincreased Theaverageworldpriceoffoodincreasedtemporarilyintheearly1970sbuthasdeclinedsince 粮食产量和世界食物价格 图6 3 例6 1 马尔萨斯和食物危机 续 食物价格指数 谷物产量 谷物产量稳定增长 世界食物的平均价格在20世纪70年代初短暂上升 但之后便一直下降 51 数据显示食品增长超过人口增长马尔萨斯没有考虑到技术的潜在影响 即食品供给增长速度会超过需求增长速度 马尔萨斯预言的失败 52 马尔萨斯预言的失败 技术已经导致了产品过剩和价格下降问题为什么在食品过剩的同时 世界上还存在着饥饿 53 马尔萨斯预言的失败 技术已经导致了产品过剩和价格下降答案食品从生产地区到非生产地区和无能力生产的低收入地区的分配成本 54 四 短期 生产的三个阶段 L Q TPL APL MPL 特征 MP AP 0 AP MP 0 AP 0 MP O C D B 讨论 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55 收益递增收益递减收益为负 0 最大的边际效益点 EP 1 EP 0 0 EP 1 EP 1 EP 0 L1 L2 L3 L1 L3 L2 AP MP 阶段 阶段 阶段 L L Q Q 第一阶段 O CK L MP AP 0且递增 增加L 能使TP AP MP增加 第二阶段 C DK L AP MP 0且递减 增加L 能使TP增加 第三阶段 D L K MP 0 增加L 使TP下降 因此 第二阶段为合理生产区 生产三阶段 C D 56 某厂商的总产量函数是 求 要素X的投入量达到什么程度时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发生作用 证明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 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课堂练习 57 解 当X 33时 当X 34时 因此当时达到最大值 即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生产要素X的投入量达到单位后发生作用 得到X 50 当X 49时 X 51 因此当X 50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 将X 50代入平均产量函数和边际产量函数 得到 因此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时 边防产量 平均产量 58 第三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 长期生产函数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多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讨论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含义是什么 59 思路 等产量线 长期生产函数Q f L K 等成本线 生产者均衡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60 案例导入 玉米和石油的替代 20世纪90年代末一位政协副主席提出可以用玉米加工汽油 朱总理当时没有采纳这一建议 后来派人到国外考察 发现美国人确实在汽油中添加10 玉米油 节约了能源 有关部门对相关技术进行了引进考察和推广 2001年 两会 时总理就没有更早接受建议向那位政协副主席致歉 这一故事包含了什么经济含义 61 二 等产量曲线1 含义 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它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品 可以用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生产出来 62 2 等产量曲线 例子 曲线上所有的点 都代表相同的产量 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代表一种投入组合 1 5 2 3 75 具有同等产量的各种可能的投入组合 2 3 等产量线 消费者决策 效用与收入 令效用Max 生产者决策 产量与成本 令产量Max 等产量线 既定的技术水平下 生产等量产品的各种投入要素的最有效率组合 63 一组等产量曲线的绘制 Q1 55 Q2 75 Q3 90 L K O 某食物的生产表 64 注意1 在任意给定K的水平上 产量随L的投入增多而增加 2 在任意给定L的水平上 产量随K的投入增多而增加 3 投入的多种组合可以生产出相同的产量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65 等产量曲线 一组等产量线 产量下降 75 90 55 产量上升 含义描述企业的生产函数 即通过采用一定技术和不同投入品组合来获得不同数量的产出 L1 L2 K1 K2 产量增加需要更多的投入要素 66 3 等产量曲线的性质 1 等产量曲线上各点的要素组合不同 但产量相等 2 等产量曲线与坐标原点的距离大小表示产量水平的高低 3 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能相交 4 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67 三 边际技术替代率1 定义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 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 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投入量 同一产量水平下 一种投入要素与另一种投入要素相交换的比率 缩写 MRTS或RTS Marginalrateoftechnicalsubstitution MRTS 2 公式 68 边际技术替代率 2 3 3 2 75 由于资本和工人可以相互替代 当产量水平不变时 减少机器就必须增加工人 反之亦然 表现为等产量线斜率的绝对值 K L 69 3 边际技术替代率和边际产量由定义得MRTS K L生产者如果增加 L的投入 新增产量为 L MPL生产者如果减少 K的投入 损失产量为 K MPK由于产量水平不变 新增的产量应该等于失去的产量 则 L MPL K MPKMRTS K L MPL MPK 70 3 边际技术替代率和边际产量 劳动投入增加量带来的产量增加量 资本投入减少量导致的产量减少量 71 边际技术替代率和边际产量 72 4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 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 每1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73 L K Q Q0 L3 L1 K1 K3 L2 L4 K2 K4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74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L 1 2 3 4 1 2 3 4 5 5 K 0 A D B C F 从A点到D点 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从A点到C点 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 再从C点到D点 资本的边际产量递增 75 原因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 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76 等产量曲线的特殊形状 1 要素之间可以完全替代在等产量曲线的任何点上 边际技术替代率都是常数 特殊等产量曲线 77 要素之间可以完全替代时的等产量曲线 L K O 78 2 要素之间的投入比例固定 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的特征 要素间替代是不可能的 每一产量水平需要固定量的每一种要素投入 特殊等产量曲线 79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的等产量曲线 L K O 80 特殊等产量曲线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 81 特殊等产量曲线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两种要素的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u v 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固定的劳动 资本 投入量 82 特殊等产量曲线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两种要素的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不变时 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再多 也不能增加产量 83 特殊等产量曲线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结论对一个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来说 当产量发生变化时 各要素投入量将以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 84 L K Q1 O B A C D Q2 生产要素的合理范围 85 L K Q3 Q2 Q1 O A B 脊线 86 成本方程 四 等成本线 企业预算线 等支出线 表明在生产者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 生产者所能够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 87 等成本线 在该曲线上 成本都为330 成本CC wL rK 成本下降 330 360 300 成本上升 又名等支出线实为生产约束 斜率为w r 88 L K M PK M PL O 等成本线 89 将等产量曲线 要素之间的技术关系 与等成本曲线 要素之间的经济关系 结合在一起 就成为最适 优 的要素组合问题 其实质是厂商均衡问题 EquilibriumforaBusinessFirm 五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90 问题 企业用两种可变生产要素 劳动 资本 生产一种产品 劳动的价格 资本的价格均为已知 企业用于购买这两种要素的全部支出 总成本 是既定的 那么 企业如何选择劳动 资本的投入量 才能获得最大的产量 91 图解法 L K B O E PLL PKK M A Q3 Q2 Q1 LE KE R S G 均衡条件 92 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 K L A C B Q2 Q1 Q3 C wL rK 虽然在等成本线上 但产量不是最大 D 产量虽然更大 但不在要求的等成本线上 最佳资本数量 最佳资本数量 93 既定产量下成本最低 K L C2 Q C3 C1 虽然在等产量线上 但成本不是最小 成本虽然更小 但达不到要求的产量 最佳工人数量 最佳资本数量 94 生产者均衡条件的证明 代数法 约束条件 目标函数 95 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两种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的原则 可以变形为 含义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线重合 含义无论在哪个要素上 花一元钱所得到的边际产量相等 单位成本支出所获得的各种要素的边际产量相等 96 六 扩展线 L K O E3 Q3 E2 E1 Q2 Q1 N 等成本线 问题 ON曲线的含义是什么 当生产者沿着这条线扩张生产时 可以始终实现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从而使生产规模沿着最有利的方向扩大 97 扩展线等斜线是一组等产量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切点斜率 相等的点的轨迹 由于产量水平不同 可以得到无数条等产量曲线 因而得到一系列点的轨迹 98 扩展线 生产扩张线扩展线就是要素组合点变动的轨迹 它是一条等斜线 成本变化 要素价格变化 生产技术进步 等成本曲线移动 等产量曲线移动 最佳要素组合点移动 99 小结 消费理论和生产理论比较 100 生产规模的扩大 两种 多种 生产要素按原来的技术系数增加 规模经济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 生产规模扩大 时 最初会使产量的增加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 但当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 则会使产量的增加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 甚至使产量绝对减少 出现规模不经济 第四节规模经济 101 规模经济 当L K都成倍数 增长时 当 1时 规模收益递增 当 1时 规模收益不变 当 1时 规模收益递减 规模经济变化源于内在和外在的原因 102 规模收益递增 IncreasingReturntoScale 规模收益不变 ConstantReturntoScale 规模收益递减 DecreasingReturntoScale 103 一 规模报酬及其变化的三种情况规模报酬不变如图 每次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增加的比例均为100 则产量从Q1到Q2 从Q2到Q3也增加100 104 一 规模报酬及其变化的三种情况规模报酬递增如图 每次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增加的比例不足100 并且增幅比例依次递减 但产量从Q1到Q2 从Q2到Q3均增加100 105 一 规模报酬及其变化的三种情况规模报酬递减如图 每次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增加的比例超过100 并且增幅比例依次递增 而产量从Q1到Q2 从Q2到Q3均增加100 106 例 请分辩下面的生产函数分别属于何种类型的规模收益 a Q 2K L 3b Q 400K L 参考答案 假设最初投入为L0和K0时 这时产量为Q0 2K0 L0 3当生产要素的投入为2L0和2K0时 这时产量为Q1 2 2K0 2L0 3 2 2K0 L0 3 3 2Q0 3 2Q0这生产函数是规模经济 107 假设最初投入为L0和K0时 这时产量为Q0 400K0L0当生产要素的投入为2L0和2K0时 这时产量为 Q1 400 400 L0 K0 Q0 2Q0 这个生产函数规模不经济 108 二 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 内在经济是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 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引起内在经济的原因 1 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 2 可以实行专业化生产 3 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4 可以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加工 5 在生产要素购买 产品销售方面更加有利 109 内在不经济是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 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或者收益的减少 引起内在经济的原因 1 管理效率的降低 2 生产要素价格与销售费用增加 110 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外在经济 整个行业规模扩大时 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 原因 从整个行业的扩大中 个别厂商可以得到更加方便的交通辅助设施 更多的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2026年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必刷测试卷带答案
- 2025年河南省新闻出版学校公开招聘人事代理工作人员16名参考题库附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2026年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新版
- 2025年甘肃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模拟试卷 公共某础知识(一)附答案详解(培优b卷)
- 2026年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必刷测试卷必考题
- 2025广东韶关“百万英才汇南粤”南雄市秋季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招聘88人参考题库附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6年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2026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新版
- 2026年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A3】人教版2023-2024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检测卷(卷一)(含答案)
- 重说二十年前的作品亮出你的舌苔或空空荡荡
- 身份证前六位与省市县区对照表可直接存入数据库
- 工程洽商单(样本)及工程设计中标通知书
- 三菱HOPE电梯的故障码
- JJG 875-2019数字压力计
- 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课件
- 基于Robotstudio机器人上下料工作站设计
- 制梁场制存梁台座检测方案
- 质性研究方法PPT通用课件
- 中线的用法(倍长中线法)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