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_第1页
甘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_第2页
甘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_第3页
甘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_第4页
甘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调整)甘南县人民政府二一七年八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规划背景2第一节 土地利用状况2第二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5第二章 规划目标8第一节 规划的主要目标8第二节 土地利用调控指标10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14第一节 县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4第二节 县属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7第三节 优化土地利用布局21第四章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25第一节 严格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25第二节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5第三节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27第四节 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27第五章 建设用地调控和用地安排30第一节 建设用地规模安排30第二节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30第三节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31第六章 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33第一节 基础性生态用地规模和布局33第二节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重点区域34第三节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措施35第七章 土地用途分区37第八章 土地整治安排41第一节 土地整治目标41第二节 土地整治重点区域41第三节 土地整治保障措施42第九章 乡级土地利用调控44第一节 乡镇用地规模与布局44第二节 农垦系统土地利用规划49第十章 中心城镇土地利用规划50第一节 中心城镇基本情况50第二节 中心城镇发展方向和用地调控指标50第三节 中心城镇土地利用调控51第四节 中心城镇土地用途分区57第五节 中心城镇建设用地空间管制59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62第一节 完善规划实施体系62第二节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积极推进土地整治63第三节 坚持建设项目预审、农用地转用审查和公众参与制度63第四节 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强化规划实施的经济手段64第五节 提高规划实施的科技水平65第六节 夯实规划实施的社会基础65前 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甘南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基本方针,切实保护耕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安排各业各类用地,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关于印发的通知(黑国土资函2015381号)文件要求,对甘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进行调整完善,形成了调整完善成果(简称规划)。规划主要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控指标、土地利用的用途分区和空间管制,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对促进甘南县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规划的范围包括甘南县行政辖区内的甘南、兴十四、东阳、平阳、巨宝等5个建制镇和中兴、兴隆、长山、宝山、查哈阳等5个乡,及北京市劳教局所属的双河农场,齐齐哈尔分局查哈阳农场、农垦九三分局哈拉海农场的全部土地,土地总面积479074.2公顷。由甘南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甘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经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同意后,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甘南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批准后,具有法定效力,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规划以2005年为规划基期年,规划期为2006-2020年,2014年为调整完善基准年,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土地利用状况一、土地利用状况(2014年县域)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2014年全县土地面积479074.2公顷,其中农用地425696.6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88.8%;建设用地28149.2公顷,占5.9%;其他土地25228.4公顷,占5.3%。1、农用地2014年全县农用地面积425696.6公顷,其中耕地344592.4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71.9%;园地386.7公顷,占0.1%;林地46431.7公顷,占9.7%;牧草地11851.8公顷,占2.5%;其他农用地22434.0公顷,占4.7%。2、建设用地2014年全县建设用地28149.2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21088.3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4.4%;交通水利用地6727.2公顷,占1.4%;其他建设用地333.7公顷,占0.1%。3、其他土地2014年全县其他土地面积25228.4公顷,其中水域8155.7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1.7%;自然保留地17072.7公顷,占3.6%。二、土地利用状况(2014年县属)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2014年甘南县属土地面积390079.3公顷,其中农用地343719.4公顷,占县属土地面积88.1%;建设用地23394.4公顷,占6.0%;其他土地22965.5公顷,占5.9%。1、农用地2014年县属农用地面积343719.4公顷,其中耕地282168.7公顷,占县属土地面积72.3%;园地385.0公顷,占0.1%;林地34813.8公顷,占8.9%;牧草地11219.0公顷,占2.9%;其他农用地15132.9公顷,占3.9%。2、建设用地2014年县属建设用地23394.4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18147.6公顷,占县属土地面积4.6%;交通水利用地4990.8公顷,占1.3%;其他建设用地256.0公顷,占0.1%。3、其他土地2014年县属其他土地面积22965.5公顷,其中水域8114.0公顷,占县属土地面积2.1%;自然保留地14851.5公顷,占3.8%。三、土地利用特点1、耕地资源十分丰富,人均耕地数量多甘南县位于松嫩平原西部,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耕地资源十分丰富,2014年甘南县耕地面积占全县土地面积71.9%,高出全省耕地比重25.8%的水平,人均耕地0.9公顷,是全省为数不多的垦殖率超过55%的耕地大县。2、建设用地分布相对集中,城镇集约用地水平较高2014年全县建设用地占土地面积5.9%,其中城乡建设用地占建设用地面积的74.9%,建设用地以城乡建设用地为主,而城乡建设用地都集中在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两大部分,在城镇用地中,县政府所在地甘南镇用地面积占54.1%,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要明显高于其他乡镇建设用地水平。3、农村居民点用地多,土地整治潜力较大2014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19009.0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90.1%,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750.6平方米,远远高于城镇人均用地水平,空心村较多,土地整治潜力较大。4、土地后备资源较少,补充耕地难度较大2014年全县其他土地中自然保留地面积为17072.7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3.6%,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宜农荒草地约占30%左右,而大部分荒草地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增加了作为补充耕地的难度。四、土地利用存在主要问题经过多年的土地开发利用和用地结构布局不断调整,甘南县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1、不稳定耕地面积较大,耕地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2014年全县耕地面积344592.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1.9%,在齐齐哈尔市的9个县(市)中甘南县的耕地占全县面积的比例是比较高的,但有相当一部分耕地是由于近年干旱而开发河滩地和低洼地增加的,遇到大水年易造成灾毁耕地,不稳定耕地面积较多。根据2012年完成的甘南县农用地分等结果,全县耕地中的中低产田比重70%以上,耕地总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2、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甘南县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县域西北部为低山丘陵区,坡耕地多,水土流失严重。据全省完成的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全县水土流失面积174253.0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36.4%,而且集中分布在宝山、兴隆、兴十四等乡镇,由于水土流失,造成地力下降,影响粮食产量提高。3、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量大,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低全县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750.6平方米,远远大于人均城镇用地水平。由于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大,存在大量闲置土地,节约集约用地处于较低水平。第二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甘南县提出“以农为本、兴工强县、兴牧富县、内扶外联、提速增效、科学发展、振兴甘南”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对规划期内全县土地利用管理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将全县土地供需矛盾等深层次问题显示出来,土地利用和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重视。一、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1、随着全省“八大经济区”、“五大规划”战略规划的部署和实施,为我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甘南县作为全省的商品粮基地、畜牧业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是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要区域,为加强土地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的衔接,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破解体制机制制约、深化土地改革和流转等问题。需要对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绿色食品产业、粮食加工等领域政策倾斜,支持产业发展。2、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土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合理珍惜每一寸土地,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这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合理的实施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划适应度较高。3、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县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甘南县经济基础薄弱,急需国家政策扶持,保障扶贫开发项目用地,提高土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22号)文件精神,随着2016年黑龙江省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计划,黑龙江省精准扶贫具体实施方案实施。如何能够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服务于社会,适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二、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1、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形势严峻规划期内,随着全县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建设用地需求依然旺盛,而适宜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的难度日益加大,耕地保护形势严峻。上级规划要求甘南县耕地保持基本稳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又比基期年增加,基本农田保护压力很大,保护形势更加严峻。2、统筹区域间用地任务更加艰巨,土地调控难度越来越大规划期间,是全县人口、资源和环境等矛盾不断加剧的时期。在用地需求全面持续增长和土地资源约束双重压力下,行业间、区域间的土地利用矛盾将日益突出。个别地方从局部利益出发,无序竞争、重复建设、盲目扩大用地规模,片面要求增加建设用地规模,减少耕地保护面积,使全县统筹调控用地的任务越来越重。3、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较低,转变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任务迫切目前,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人均城镇用地偏高,农村居民点宅基地普遍超过省的规定标准,空闲地、空心村大量存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普遍超过国家规定的用地标准,建设用地低效、粗放利用,进一步加剧土地供需矛盾,影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高效利用方式转变的任务十分迫切。面临规划期间全县土地利用管理新形势、新问题,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到耕地质量低,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情况,本着对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使命,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任务刻不容缓;另一方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从土地利用战略高度,统筹土地利用、管理和资源保护,合理安排各项用地,为全县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土地保障和服务。第二章 规划目标第一节 规划的主要目标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有关要求,在齐齐哈尔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指导下,依据甘南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结合土地供需状况以及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规划期内的规划主要目标如下:一、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甘南县是以农业为主的产粮大县,又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规划期内应把严格保护耕地,保持基本农田面积稳定,提高耕地质量作为规划的主要目标。通过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全面实行耕地保护责任制,严格控制各项建设占用耕地,加大对耕地投入;搞好基本农田建设等措施,保持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面积稳定,质量提高,建设高产优质农田,促进全县农业现代化发展。二、保持经济发展的必要用地按照甘南县提出的建设农业大县、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规划期内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一批交通、水利、能源、农畜产品加工等重要项目,随着城镇人口增加,城镇建设用地不断扩大,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保持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必要的建设用地给予保障和合理安排,进一步优化土地配置,合理布局,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用地保障和服务。三、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甘南县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县域西北部地形起伏变化大,坡耕地多,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县域东南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遇到多水年易发生洪涝灾害。规划期内要重点搞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和低洼易涝地的防洪排水工程建设,通过修建水利工程,营造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为解决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切实保护耕地,必须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建立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通过严格控制土地使用标准,积极开发利用废弃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建筑容积率,实施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等措施,建立和建全节约集约用地的长效机制。对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招拍挂方式进行出让,严格控制划拨土地范围。加强农村土地管理,严格实行一户一宅政策,允许农村土地使用权依法流转,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五、加快农村土地整治甘南县耕地面积大,是国家实施农村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域,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实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规划期内要搞好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布局,落实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提高农村土地整治综合效益。第二节 土地利用调控指标一、土地利用调控总体目标规划期内土地利用调控的总体目标是: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形成比较完善的耕地保护长效机制,保持耕地面积稳定,质量提高;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建立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统筹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做到统筹安排增量及存量用地;统筹县域土地利用,优化各项用地布局,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土地生态环境改善和保护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用地布局更加合理,做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二、县域主要土地利用调控指标1、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到2020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保持在323953公顷以上。规划期内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56693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要落实保护责任制,建立永久性基本农田,增加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土地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2、建设用地控制规模规划期内有效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全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8592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1494公顷,占建设用地规模75.2%;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7098公顷,占建设用地规模24.8%。3、节约集约用地指标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节约集约用地指标,到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07平方米以内,新增交通、水利、能源等建设用地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审批各项新增建设用地要严格按照国家用地标准安排用地。4、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农用地保持稳定增长,建设用地得到有效控制,其他土地合理开发,使土地利用格局与自然环境容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通过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土地占土地总面积比例由2014年的88.8%:5.9%:5.3%调整到2020年的89.9%:6.0%:4.1%,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逐步趋于合理。5、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指标到2020年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486公顷,用以实现新增非农业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6、生态建设指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前提下,协调好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关系,进一步做好水土流失治理,积极治理“三化”草地,占全县总牧草地面积的75%,巩固已有的生态退耕成果。到2020年林地面积达到54643公顷,牧草地面积达到24511公顷。三、县属主要土地利用调控指标1、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到2020年县属耕地保有量保持在264000公顷以上。规划期内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9954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要落实保护责任制,建立永久性基本农田,增加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土地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2、建设用地控制规模规划期内有效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县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3778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8511公顷,占建设用地规模77.8%;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5267公顷,占建设用地规模22.2%。3、节约集约用地指标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节约集约用地指标,到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07平方米以内,新增交通、水利、能源等建设用地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审批各项新增建设用地要严格按照国家用地标准安排用地。4、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农用地保持稳定增长,建设用地得到有效控制,其他土地合理开发,使土地利用格局与自然环境容量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通过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土地占县属土地总面积比例由2014年的88.1%:6.0%:5.9%调整到2020年的90.0%:6.1%:3.9%,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逐步趋于合理。5、土地整治新增耕地指标到2020年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340公顷,用以实现新增非农业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6、生态建设指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前提下,协调好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关系,进一步做好水土流失治理,积极治理“三化”草地,巩固已有的生态退耕成果。到2020年林地面积达到43000公顷,牧草地面积达到23745公顷。第三章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第一节 县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全县通过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土地占土地总面积比例由2014年的88.8%:5.9%:5.3%调整到2020年的90.4%:6.0%:3.6%,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逐步趋于合理。一、农用地结构调整甘南县全县农用地面积大,耕地、林地分布相对集中,农用地结构调整,要稳定增加农用地面积,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适当增加园地、林地面积,控制牧草地面积减少,为全县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2014年全县农用地面积为425696.6公顷,至2020年农用地调整为433027.6公顷,比2014年增加7331.0公顷。1、加强对耕地的保护2014年全县耕地面积为344592.4公顷,至2020年耕地面积为325314.2公顷,比2020年耕地保有量多1361.2公顷。规划期内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256693.0公顷,保持基本农田面积稳定,质量提高。2、适当增加园地面积2014年全县园地面积为386.7公顷,规划期内稳定现有园地面积,提高园地质量,利用低山、丘陵、荒坡地等适当集中发展园地。至2020年园地面积调整为471.7公顷,比2014年增加85.0公顷。3、增加林地面积2014年全县林地面积为46431.7公顷,按照甘南县实施生态县建设要求,规划期内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利用荒山、荒坡造林,增加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面积,实施一批林业重点建设工程。至2020年林地面积调整为57163.7公顷,比2014年增加10732.0公顷。4、保持优质草场面积稳定2014年全县牧草地面积为11851.8公顷,为促进牧业发展,加大“三化”草场治理,不准开垦牧草地,保持优质牧草地面积稳定。至2020年牧草地面积调整为24538.5公顷,比2014年增加12686.7公顷。5、合理安排其他农用地2014年全县其他农用地面积为22434.0公顷,规划期内重点做好畜牧、水产养殖用地安排,建立饲养基地和小区,提高养殖用地利用效益。至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调整为25539.5公顷,比2014年增加3105.5公顷。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2014年全县建设用地面积为28149.2公顷,规划期内为保障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用地需求,按照控制总量、限制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统筹安排各项新增建设用地,重点保障城镇和国家、省、市确定的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在不突破市级规划下达我县的建设用地总规模和城乡建设用地总规划的前提下,按照城镇化发展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至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28592.0公顷以内,比2014年增加442.8公顷,其中增加城乡建设用地405.7公顷,增加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37.1公顷。1、合理安排城乡建设用地2014年全县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21088.3公顷,规划期内,优先安排中心城镇和重点建制镇用地,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适量增加城镇用地,有效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至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21494.0公顷以内,比2014年增加405.7公顷。有序增加城镇工矿用地。2014年全县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2079.3公顷,规划期内,按照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要求,至2020年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45%,为保障城镇化进展及县域经济发展用地需求,至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控制在2534.0公顷以内。保持农村居民点用地稳定。2014年全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19009.0公顷,至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调整为18960.0公顷,比2014年减少49.0公顷。2、统筹安排交通水利用地2014年全县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6727.2公顷,规划期内,优化区域交通路网配置,保障国家和省市重点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用地,水利设施用地优先保障灌溉、除涝、防洪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用地。至2020年交通水利用地面积调整为6758.3公顷,比2014年增加31.1公顷。3、合理安排其他建设用地2014年全县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333.7公顷,规划期内根据规划期电力、建材、环保、农产品加工等部门和行业发展建设要求。至2020年其他建设用地面积调整为339.7公顷,比2014年增加6.0公顷。三、其他土地结构调整2014年全县其他土地面积为25228.4公顷,规划期内其他土地开发利用要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严格禁止开垦湿地及生态脆弱区的其他土地,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至2020全县其他土地面积调整为17455.4公顷,比2014年减少7773.8公顷,规划期内其他土地减少主要调整为耕地、林地和牧草地。1、合理利用水域2014年全县水域面积为8155.7公顷,至2020年全县水域面积为6332.4公顷,比2014年减少1823.3公顷,减少的滩涂等湿地主要用于安排牧草地。2、合理开发利用自然保留地2014年全县自然保留地面积为17072.7公顷,规划期内合理开发利用自然保留地,至2020年自然保留地面积调整为11122.2公顷,比2014年减少5950.5公顷,减少的自然保留地以开发利用荒草地为主。第二节 县属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甘南县县属通过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土地占县属土地总面积比例由88.1%:6.0%:5.9%调整到2020年的90.0%:6.1%:3.9%,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逐步趋于合理。一、农用地结构调整甘南县县属农用地面积大,耕地、林地分布相对集中,农用地结构调整,要稳定增加农用地面积,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适当增加园地、林地面积,控制牧草地面积减少,为县属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2014年县属农用地面积为343719.4公顷,至2020年农用地调整为351114.5公顷,比2014年增加7395.1公顷。1、加强对耕地的保护2014年县属耕地面积为282168.7公顷,至2020年耕地面积265361.2公顷,比2020年耕地保有量多1361.2公顷。规划期内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199540.0公顷,保持基本农田面积稳定,质量提高。2、适当增加园地面积2014年县属园地面积为385.0公顷,规划期内稳定现有园地面积,提高园地质量,利用低山、丘陵、荒坡地等适当集中发展园地。至2020年园地面积调整为470.0公顷,比2014年增加85.0公顷。3、增加林地面积2014年县属林地面积为34813.8公顷,按照甘南县实施生态县建设要求,规划期内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利用荒山、荒坡造林,增加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面积,实施一批林业重点建设工程。至2020年林地面积调整为45520.7公顷,比2014年增加10706.9公顷。4、保持优质草场面积稳定2014年县属牧草地面积为11219.0公顷,为促进牧业发展,加大“三化”草场治理,不准开垦牧草地,保持优质牧草地面积稳定。至2020年牧草地面积调整为23772.5公顷,比2014年增加12553.5公顷。5、合理安排其他农用地2014年县属其他农用地面积为15132.9公顷,规划期内重点做好畜牧、水产养殖用地安排,建立饲养基地和小区,提高养殖用地利用效益。至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调整为15990.1公顷,比2014年增加857.2公顷。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2014年县属建设用地面积为23394.4公顷,规划期内为保障县属社会经济发展用地需求,按照控制总量、限制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统筹安排各项新增建设用地,重点保障城镇和国家、省、市确定的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在不突破市级规划下达我县属的建设用地总规模和城乡建设用地总规划的前提下,按照城镇化发展和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至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23778.0公顷以内,比2014年增加383.6公顷,其中增加城乡建设用地363.4公顷,增加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20.2公顷。1、合理安排城乡建设用地2014年县属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18147.6公顷,规划期内,优先安排中心城镇和重点建制镇用地,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适量增加城镇用地,有效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至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8511.0公顷以内,比2014年增加363.4公顷。有序增加城镇工矿用地。2014年县属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2059.0公顷,规划期内,按照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要求,至2020年县属城镇化水平达到45%,为保障城镇化进展及县属经济发展用地需求,至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控制在2514.0公顷以内。保持农村居民点用地稳定。2014年县属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16088.6公顷,至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调整为15997.0公顷,比2014年减少91.6公顷。2、统筹安排交通水利用地2014年县属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4990.8公顷,规划期内,优化区域交通路网配置,保障国家和省市重点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用地,水利设施用地优先保障灌溉、除涝、防洪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用地。至2020年交通水利用地面积调整为5005.0公顷,比2014年增加14.2公顷。3、合理安排其他建设用地2014年县属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256.0公顷,规划期内根据规划期电力、建材、环保、农产品加工等部门和行业发展建设要求。至2020年其他建设用地面积调整为262.0公顷,比2014年增加6.0公顷。三、其他土地结构调整2014年县属其他土地面积为22965.5公顷,规划期内其他土地开发利用要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严格禁止开垦湿地及生态脆弱区的其他土地,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至2020县属其他土地面积调整为15186.8公顷,比2014年减少7778.7公顷,规划期内其他土地减少主要调整为耕地、林地和牧草地。1、合理利用水域2014年全县水域面积为8114.0公顷,至2020年全县水域面积为6285.8公顷,比2014年减少1828.2公顷,减少的滩涂等湿地主要用于安排牧草地。2、合理开发利用自然保留地2014年县属自然保留地面积为14851.5公顷,规划期内合理开发利用自然保留地,至2020年自然保留地面积调整为8901.0公顷,比2014年减少5950.5公顷,减少的自然保留地以开发利用荒草地为主。第三节 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布局调整要按照保护耕地和改善生态环境,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安排各项用地空间布局。一、农用地布局1、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调整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确立耕地保护战略,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占补平衡制度,重点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规划期内保持耕地面积基本稳定,至2020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保持在323953公顷以上。参照甘南县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将大面积、集中成片、高质量等级耕地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建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通知(国土资规发201610号)、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636号)、关于加快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黑划定办发20165号)和关于发布实施的通知(黑划定办发20164号)等相关文件要求,统筹衔接我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规划调整完善两项工作,我县编制了甘南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和甘南县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甘南县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由原规划225197公顷调整为256693公顷。2、林地布局至2020年全县林地面积达到57163.7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11.9%。林地布局以现有成片林地和生态防护林为主,保持林地布局稳定。新增林地布局以农田保护林、水土保护林、城市绿化林为主,布局呈条带状,兴十四、兴隆、宝山、中兴等乡镇有成片林地,利用现有林地,建设一定规模的林业生产基地。园地面积少,分布零散,结合林地布局,做好园地安排,利用荒山、荒坡发展园地。3、牧草地布局至2020年全县牧草地面积达到24538.5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5.1%,以天然草地为主,集中分布在兴隆、宝山、兴十四、长山等乡镇,牧草地布局要保持现有牧草地面积稳定,同时积极扩大人工和改良草场,提高草场质量。4、其他农用地布局至2020年全县其他农用地面积25539.5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5.3%,主要分布在甘南、平阳、东阳、兴十四、兴隆等乡镇,新增其他农用地安排以发展畜牧及水产养殖小区为主,提高其经济效益。二、建设用地布局1、优化城镇工矿用地布局根据甘南县城镇体系规划安排,为推进全县城镇化进程,以城镇建设为契机,强化城镇的聚集和扩散功能,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中心城镇和重点建制镇建设,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镇带村、梯级推进、整体发展的区域性城镇化格局。甘南县中心城镇是指甘南县政府所在地甘南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按照中心城镇发展规划要求,规划期内甘南镇建设用地布局以“北移南兴”为主,北移是向北沿301国道发展,形成新的产业区和工业园区,南兴是搞好旧城区改造,发展商服和物流业,提高城镇用地建筑容积率和集约用地水平。到2020年中心城镇城镇工矿用地1360.0公顷,比2014年增加339.4公顷。大力发展东阳、平阳、兴十四、巨宝等建制镇,加快东阳工业小城镇和兴十四镇改革发展试点建设,扩大产业规模,增强区域竞争能力。构筑“以点带面、集中发展”的建设模式,有效带动相邻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2、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以“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为重点,加强村庄建设,整合中心村和居民点,引导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中心镇、中心村集中,加大对中心镇、中心村的资金、政策扶持力度,建设一批“村容整洁、村貌美化、村风文明、村民和谐”的新村庄,提高其综合承载能力。农村居民点布局坚持集中紧凑的发展方式,新建住房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向建制镇和中心村集中。结合总体规划,编制农村居民点近、远期发展规划,制定迁村并点、集中居住的激励政策,加大零星农村居民点的撤并力度,统筹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引导农村居民适度集聚,适时优化空间布局。3、交通水利建设用地布局坚持政府主导、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分步实施、建养并重和协调发展的原则,以新建过境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为骨干,建立与周围市县有便捷联系的现代化对外交通系统;规划期内修建齐甘高速公路,齐甘铁路专线,扩建齐齐哈尔至查哈阳乡、甘南至拉哈、甘南至巨宝等公路,按交通部门建设规划搞好交通用地布局。规划期内修建长岭河堤防,音河、四方山水库,音河、四方山、东巨灌区扩建,宝长涝区治理区等。按水利部门规划做好用地布局安排,并协调与基本农田关系。其他建设用地包括电力、环保、旅游等建设用地,规划期安排其他建设用地项目有兴隆、甘南、中兴、宝山输变电工程、巨宝风电场、甘南风电场、巨宝风电场、甘南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工程等,在用地布局上尽量选择荒草地、废弃地,避免占用耕地、林地,严格禁止占用基本农田、湿地,按项目建设要求,做好用地布局。第四章 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甘南县耕地面积比重大,分布集中,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大豆出口基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要严格保护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管理,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第一节 严格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建设用地选址要做到不占耕地或少占耕地,确需占用的,应尽量占用等级较低的耕地,城市发展用地严格控制占用菜田和优质农田。至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755公顷,其中占用耕地控制在475公顷以内。认真做好农用地调整的引导。合理安排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保证调整后不降低耕地保有量。各类生态林建设应尽量避免占用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营造经济林、薪炭林和挖塘养鱼。加大补充耕地力度。通过土地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组织土地整理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实施,落实补充耕地指标,至2020年,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达到486公顷,做到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第二节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规划期内全县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256923.5公顷。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通知(国土资规发201610号)、国土资源部 农业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636号)、关于加快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黑划定办发20165号)和关于发布实施的通知(黑划定办发20164号)等相关文件要求,统筹衔接我省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规划调整完善两项工作,我县编制了甘南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和甘南县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解下达情况,结合此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工作,基本农田保护目标是以2020年耕地保有量为基数,甘南县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由原规划225197公顷调整为256693公顷,其中县属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由原规划188060公顷调整为199540公顷。按此面积计算甘南县基本农田保护比例为79.2%,其中县属75.6%。1、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甘南县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共划定基本农田面积25307.8公顷。甘南县城镇周边耕地30664.0公顷。甘南县人民政府核定的划定任务12979.6公顷,其中已有基本农田17684.4公顷,新划入基本农田7623.4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2.5%。2、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局部调整情况按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1636号)要求,结合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及最新遥感影像,对城镇周边基本农田初步成果进行局部微调。甘南县城镇周边基本农田划定面积25307.8公顷,局部微调共划出基本农田88.8公顷,补划基本农田88.8公顷。划出基本农田中已有基本农田划出65.8公顷,其中因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予以调出0.1公顷;因重大项目建设调出34.2公顷;因工业园区扩建调出12.8公顷;因实地非耕地调出18.7公顷。新划入基本农田划出23.0公顷,其中实地非耕地调出0.1公顷,因重大项目建设调出22.9公顷。第三节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为提高全县耕地质量,进一步加大中低产农田改造力度,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抗旱技术,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针对甘南县坡耕地多,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加强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力度,采用改垄修梯田,营造水土保持林等方式,保护耕地,治理水土流失,改善耕地质量状况。加强耕地质量管理力度,按照数量、质量、生态全面管护要求,依照耕地等级实施差异管理,对水田、菜田、高产农田等实行特殊保护,划入永久性基本农田,加大投入,全面提高耕地质量等级。第四节 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一、从严管控非农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擅自改变用途。除法律规定的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选址无法避让的外,其他任何建设都不得占用,坚决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县区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要求并监督建设单位对所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土壤进行剥离;剥离的土壤应当主要用于土地复垦,苗床用土,改良中、低产田和被污染耕地的治理。县区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剥离土壤的利用进行监督管理。经批准占用耕地的非农业建设项目施工时,施工单位应当减少地表扰动范围,避免损坏周边耕地的耕作层。无法避免的,由建设单位及时进行整理、修复或者依法补偿。二、加大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整合涉农资金,吸引社会投资,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和整备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全面推行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提高永久基本农田质量等级。三、建立完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激励机制一方面,要切实落实地方各级政府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主体责任;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管护和建设永久基本农田的积极性。四、切实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一是切实保护耕地,二是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五个不准”:不准除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外的非农业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将平原地区耕作条件良好的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随意减少基本农田面积;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及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色隔离带建设。五、推动永久基本农田精细化监管,实时动态监测基本农田数据库作为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之一,在土地利用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数据库基础上,增加了基本农田划定信息及保护责任信息,全面反映了基本农田面积、地类、质量、位置和划定信息、保护责任等,完成土地利用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数据和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的“合二为一”,实现基本农田“以图说数”、“数出一门”,实现各地基本农田保护情况“有图可依”,“有据可查”。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就是通过信息化网络实现对基本农田保护区、片、块、图斑等地类、面积、质量等级以及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保护界线、标志等信息的查询、更新和监测监管,实现基本农田保护情况的全面全程监管。第五章 建设用地调控和用地安排按照保护资源与优化环境,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加强建设用地调控,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做好重点项目用地安排,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建设用地规模安排一、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到2020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8592公顷以内,规划期内建设用地增加844.4公顷,其中占用农用地控制在755公顷,占用耕地控制在475公顷。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到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1494公顷以内,比2014年增加405.7公顷;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2534公顷以内,比2014年增加454.7公顷。第二节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为加强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管制,规范土地利用空间秩序,按照保护资源与环境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根据甘南县土地利用现状及发展方向,结合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安排,将甘南县划分为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等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区域。一、允许建设区允许建设区是指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所包含的范围,是现状和规划期内新增城镇、工矿、村庄建设用地规划选址的区域。甘南县全县允许建设区面积为21653.8公顷。其中县属允许建设区为18692.5公顷。二、有条件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是指在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外,按照保护资源和环境、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划定,避让优质耕地和重要的生态环境用地。甘南县全县有条件建设区面积240.5公顷。县属面积与全县面积一致。三、限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指辖区范围内除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外的其它区域,总面积448646.5公顷。其中县属限制建设区面积为364064.0公顷。四、禁止建设区规划期内将自然保护区、江河行洪安全区、湿地等划为禁止建设区,全县划定禁止建设区面积8533.4公顷。其中县属面积为7082.3公顷。第三节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根据甘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交通、水利等建设部门提出的用地计划,经综合平衡,确定全县交通、水利以及其他建设项目用地。一、交通运输用地规划期内安排扩建和改造齐齐哈尔市至查哈阳乡,甘南至讷河市拉哈、富裕、绥满、省道309等公路,提高乡级公路等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